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政法学刊》2016,(6):87-93
我国的立案程序移植于前苏联。其预设功能为屏蔽功能、分流功能和统计功能。但是,固有的程序缺陷使这三项功能并未在实践中真正发挥作用。考察刑事诉讼启动程序的两种模式。随机型启动模式和程序型启动模式中的"初查模式"不仅符合诉讼规律,而且完善的配套机制也有助于刑事诉讼启动程序功能的发挥。公安部印发的《公安部关于改革完善受案立案制度的意见》为我国刑事立案程序真正发挥应有功能提供了可操作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
刑事诉讼的撤回起诉制度以一种刑事诉讼过滤机制和诉讼程序补救机制,彰显诉讼的程序价值和人权保障功能,体现公正执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笔者试从诉讼功能、立法现状、程序运作、制度完善等方面对刑事案件撤回起诉作以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刑事和解配套制度的实证分析与立法完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与刑事和解相关的配套制度之缺失与不健全,已经严重影响到刑事和解的适用及其功能的发挥。实证研究表明在刑事诉讼程序内,与办案机关和办案人员具有密切联系,而且影响刑事和解法律功能的,最主要的是程序分流机制和案件考核机制。在刑事诉讼程序外部,对刑事和解双方当事人的诉讼参与能力、处分主义等密切相关的配套制度有贫困救助机制、心理矫治机制、法律援助机制、社区警务机制。  相似文献   

4.
庭前证据开示是刑事诉讼程序不可或缺的环节。系统性的特点在于“牵一发而动全身”,刑事诉讼程序作为一个系统亦具有此特点,一个环节做不好就会导致最终结果出现误差。完善程序设计,规范程序操作是避免刑事错案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被告人和辩护人对案件证据材料了解掌握问题及由此影响的刑事诉讼中的相关问题,在我国刑事诉讼中可以构建阅卷登记出示程序,该程序也解决了律师向检察机关展示证据的问题,具有证据展示的功能,同时也有助于推进我国刑事诉讼改革,使我国的刑事诉讼程序符合诉讼规律,更具民主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6.
论刑事诉讼程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任何事物都有其特殊的运行机制 ,程序化则是刑事诉讼的运行机制。那么 ,什么是刑事诉讼程序 ?刑事诉讼程序有哪些特点 ?刑事诉讼为什么要程序化 ?公正的刑事诉讼程序的标准何在 ?怎样认识刑事诉讼程序的意义 ?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研讨。  相似文献   

7.
王迎龙 《政法论坛》2023,(6):145-155
程序是犯罪纠纷多元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一环。程序不仅是实现刑罚目的的工具,其本身也具有犯罪控制的功能。社会环境的结构变迁决定了程序现代化过程中犯罪控制功能的衍化。在权力运行的微观层面,程序的犯罪控制功能体现为对程序亲历者与社会公众的规训作用与“惩罚”效应,程序既是手段也成为目的本身;在制度层面,程序性“出罪”体系通过程序适用目的性影响实体结果,缓解过度犯罪化与刑罚化的问题,提升犯罪控制的合理性;在理论层面,程序的刑事政策化表明刑事诉讼规范具备不断回应社会需求的演进能力,也揭示了程序的犯罪控制功能不断强化的根本原因。程序的犯罪控制理论是在刑事诉讼程序现代化过程中对传统刑事诉讼理论的反思与发展,但应存在一定限度:一是程序的犯罪控制功能发挥应当始终遵循法治原则,不能超越刑事诉讼的规范教义;二是功能主义进路的犯罪控制不能以牺牲基本的诉讼权利保障为代价。如此,方能充分发挥诉讼程序的刑事政策机能,有效完善程序法与实体法融贯的一体化犯罪控制模式。  相似文献   

8.
宪政型与集权型:刑事诉讼模式的导向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万毅  林喜芬 《政治与法律》2006,1(1):117-122
宪政与集权型刑事诉讼制度作为一种分类研究范式具有其理论优势,它揭示了刑事诉讼制度的“价值———精神”精神。集权型刑事诉讼制度的特征在于权力的集中性、程序的反理性、程序的工具性;而宪政型刑事诉讼制度则具有权力分立制衡、程序独立以及程序的理性化等特征。我国现行刑事诉讼制度带有某种集权性色彩,因此,宪政型刑事诉讼制度应当成为我国当前刑事诉讼制度改革锐意进取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甄贞  孟军 《法学杂志》2005,(4):24-27
我国的审查起诉是独立诉讼阶段,检察机关是行使审查起诉权的唯一主体。审查起诉权作为公诉权的基本权能之一,在连接侦查程序和审判程序中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价值。科学合理的审查起诉程序设置是实现刑事诉讼打击犯罪,保障人权任务实现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0.
刑事强制措施功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刑事强制措施的功能可以分为应有功能、法定功能和实有功能。刑事强制措施的应有功能是强制措施在刑事诉讼中确立并应用的内在性功能 ,如保障性、预防性、保护性、教育性功能。刑事强制措施的法定功能是强制措施应有功能在法律上的体现 ,它以法律规定为前提 ,体现了立法者对强制措施应有功能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刑事强制措施的实有功能是强制措施法定功能在刑事诉讼中应用的实际情况或者结果。我国刑事强制措施体系具有相对完整性、羁押措施的核心性、内部结构的层次性、适用条件的明确性等特点 ,但在实际适用中仍然存在超过法定功能或者未能达到法定功能情况。为了有效地发挥我国强制措施的功能 ,必须完善立法 ,提高执法水平 ,强化法律监督。  相似文献   

11.
非刑罚化——当代刑法改革的主题   总被引:60,自引:0,他引:60  
梁根林 《现代法学》2000,22(6):47-51
本文论证了非刑罚化运动发端的刑事观念基础 ,分析了非刑罚化运动的方式和途径 ,主张我国应当实行“轻轻重重 ,以重为主”的刑事政策 ,在以严刑惩治重大犯罪的同时 ,适时地对轻微犯罪进行非刑罚化。  相似文献   

12.
刑事诉讼检察监督与被害人权益保护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满铭安  洪星 《河北法学》2006,24(11):192-196
从阐明刑事诉讼检察监督的涵义入手,介绍了刑事诉讼检察监督与被害人权益保护之间的关系,进而指出其在被害人权益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我国司法现状,就检察监督如何加强对被害人的保护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3.
程序正义在刑事诉讼效率中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一飞 《现代法学》2000,22(3):88-91
本文认为,在当代,刑事诉讼效率与程序正义现念的引入都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但是在目前的中国,首先要通过程序正义实现诉讼效率,因为程序正义中包含着活力和效率,并详细探计了程序正义的各方面对诉讼效率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简易程序中被告人的选择权来源于程序主体性理论与程序自治原则,作者对各国简程序中被告人的选择权作了比较研究之后,认为各国刑事诉讼法都以不同的方式规定了简易程序中被告人的选择权;我国刑事诉讼法没有赋予被告人选择权,而是由作为裁判者的人民法院决定是否适用简易程序,是违背了程序公正原则的,立法应当赋予被告人选择权。  相似文献   

15.
刑法的本质     
章惠萍 《现代法学》2000,22(4):48-51
本文认为刑法的惩罚功能与教育功能是统一的 ,刑法的教育功能是通过惩罚功能体现出来的 ,即应当为教育而惩罚 ;刑法的本质要求诉讼程序公正 ,实体的正义要求程序的正当。  相似文献   

16.
证据裁判原则是刑事诉讼法中的一项原则。受刑事诉讼法理论的影响,证据裁判原则也在民事诉讼中被人们所提及。但基于民事诉讼的特定语境——民事纠纷性质、实体法属性、纠纷当事人关系、民事诉讼规范体系的特定性,证据裁判规范的要求就具有了与刑事诉讼法不同的意义和价值。其例外情形、原因及发生机理也有所不同。基于民事案件事实揭示的机理和民事诉讼法强调"谁主张谁举证"的举证要求,在民事诉讼中,证据裁判作为原则的意义和地位远不如刑事诉讼。对于如何认识证据裁判的规范地位和意义,无论是民事证据规范文本的规定,还是人们对例外情形的认识,都存在着一些误识。误识的主要原因是脱离了民事纠纷的特性,按照公法思维而非私法思维去认识证据裁判的意义。文章就此进行了澄清和辨析。在民事诉讼中,对于事实认定而言,更重要的是自由心证原则。  相似文献   

17.
随着死刑第二审案件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开庭审理,以往存在于死刑案件二审审理方式中的三级结构被彻底改变。这顺应了在我国逐步实现对包括死刑案件在内的全部刑事二审案件进行开庭审理的发展趋势。为适应这一趋势,检察机关在刑事二审案件诉讼程序中的职能亟需明确。根据检察机关的宪法定位和诉讼规律,检察机关在刑事第二审中的诉讼职能应当界定为第一审公诉职能和诉讼监督职能的继续和延伸,但重在全方位的诉讼监督。  相似文献   

18.
刑事诉讼中存在公正与效率;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等两两配对的双元法律价值,双元法律价值在刑事诉讼中并不总是平行的、对等、和谐;二者之间存在一种此消彼长,互相排斥的关系。在刑事诉讼中必须以适度平衡来调节双元法律价值,以避免一种价值过重压倒另一种价值。适度平衡允许在刑事诉讼中双元法律价值沿不均衡的轨道运行,一种价值在特定时期可以高于另一种价值,这有利于刑事诉讼实质公平和形式公平的实现。本文论述了适度平衡的必要性,适度平衡内容、适度平衡的价值及其在实践中如何运用。  相似文献   

19.
梁欣 《河北法学》2012,(8):87-88,89,90,91,92
通过对刑事诉讼模式概念的梳理提出区分理论模型意义上刑事诉讼模式和社会存在意义上刑事诉讼模式的观点,认为理论模型意义上的刑事诉讼模式只是一种研究工具,更具方法论意义;社会存在意义的刑事诉讼模式因其文化特质不同而各有其精神与灵魂,我们面临的制度移植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使诉讼模式与文化模式的结构找到了契合点。  相似文献   

20.
对于犯罪构成要件的逻辑顺序,我国现有的理论观点有:认定犯罪的顺序;犯罪发生的顺序;系统论的逻辑顺序;不同诉讼阶段不同的逻辑顺序;阶层式的逻辑顺序;类型化的逻辑顺序等观点。这些观点虽然表面上各不相同,但是都存在共同的缺陷,即都没有明确研究犯罪构成要件逻辑顺序的功能,也没有认识到犯罪构成要件在刑事实体法与刑事程序法中所具有的不同功能。犯罪构成要件在刑事程序法中的功能是查明事实,在刑事实体法中的功能是认定犯罪性质,根据不同的功能,犯罪构成要件具有不同的逻辑顺序。澄清犯罪构成要件之间的逻辑顺序,不但能促进理论的深化,而且能给予司法者正确的指导,有利于防止冤假错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