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峰 《党建文汇》2002,(15):28-28
群众到机关办事,最难找的要数“有关部门”。比如,一位农民受假农药之害,庄稼绝收,向当地领导反映此事,这位领导批示:“请有关部门解决。”这个农民拿着批示一连跑了好几个“有关部门”,答复一样:“这个问题不属我们管,你找找有关部门吧。”“有关部门”最后都成了“无关部门”。  相似文献   

2.
当前,一些党委、政府等部门的领导班子相继换届。在各部门换届工作中,有一个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注意,就是“换届”不应“换物”。  相似文献   

3.
《理论与当代》2011,(4):57-57
王耀刚在1月25日的《人民日报》上撰文指出:一些地方出现问题或发生矛盾时,常常提到“有关部门”、“有关人员”等应对此负责或出面解决,但具体“有关”到哪些部门或人员,则语焉不详。若常常如此这般指代不明,则不利于问题的解决。人们常能看到,工作做出了成绩,就对具体部门和具体人员提出表扬,而一旦出现问题或矛盾,提出批评时往往“隔靴搔痒”。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有关部门”四字频繁出现在新闻媒体上,与群众利益有关的问题急需解决或处理时,常用“希望有关部门尽快解决”、“尽快处  相似文献   

5.
曾那迦 《廉政瞭望》2022,(16):28-30
之所以有“牵头”的产生,本就是因为突然产生的专项工作仅靠一个部门单打独斗难以完成,需多个部门通力合作。但在实践中,牵头部门往往自嘲是“头疼”部门,在配合单位面前像“软柿子”,协调起来“吃力不讨好”,还面临上级的督导问责。于是一些部门和公职人员变得不愿“牵”、不敢“牵”、不会“牵”。  相似文献   

6.
东丰县纪委、组织部、机关党工委联合行动,在全县党员干部中,经过发动学习、组织查摆、纠治整改、检查验收四个阶段,开展了历时两个月的“三讲”教育。各单位和部门依据县委的整顿方案,结合行业特点,制定本单位的“三整顿”实施方案,认真查摆,纠偏矫枉,修订、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发现问题严肃查处。联合督查组对各单位部门每个阶段的整顿工作进展情况督促检查。在整顿中,有9个部门、单位被通报批评,14人受到相应处分。党员干部参加“三讲”“三整顿”受教育面达到95%以上。围绕“三讲”开展“三整顿”@姚立文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办事效率,更好地服务群众,不少地方政府和部门相继设立了“热线”电话。开通“热线”,能缩短政府与群众的距离,改进政府部门的工作作风,解决一些群众急需解决的难题,确有其积极意义。然而,有的地方并不重视做好“热线”工作。有些问题群众反映多次、呼吁再三,但仍是久拖不决。群众说,一些“热线”先“热”后“冷”,形同虚设,糊弄老百姓。一条“热线”,情牵两头。要让“热线”热得持久,必须规范“热线”接听行为,对每一个咨询“热线”的内容,都要用书面的形式登记下来,然后进行筛选整理、反馈或传输到相关部门或责任人。不仅如此,还…  相似文献   

8.
最近,某部门公布了该系统工作人员必须遵守的“五项禁令”,细细研读后发现这些条条其实都早就见诸各项法律、法规之中,现在再发布这样的“严禁”,就好像是“严禁”汽车在马路上随意撞人,“严禁”把有毒的豆奶给孩子喝一样。不过,好在这个部门在“严禁”的同时,还有一项向社会公  相似文献   

9.
江柳依 《学习导报》2012,(11):39-39
“哪怕只有0.001%的不合格,落到消费者头上就是百分百。我们须臾不敢掉以轻心”,“就是要坚持对食品安全问题‘零容忍’,给老百姓以信心。”5A14日召开的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会议上,质检部门同志的这番话,体现了职能部门难能可贵的群众意识、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0.
“马桶干部”,是群众对那些在此地作官时即有问题,但因捂着未暴露尚“香”,提拔异地交流后东窗事发便“臭”的腐败分子的谑称。“马桶干部”的产生,除了他们使尽手段掩其劣迹之外,也与干部管理部门弱化和放松监督管理有关。从中原某市近三年提拔后被查处有问题的干部情况看,有10.9%在提拔前就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查”与“处”□戴雪莲这里所说的“查”与“处”,是指对腐败行为的调查与处理。在全国开展的反腐败斗争中,“查处”这把利剑已经把一批腐败分子砍下马来,送上了审判台。因此,腐败分子对“查处”闻风丧胆,而人民群众则对“查处”拍手称快。近年来,有的地方或部门把...  相似文献   

12.
中国政府管理处于从“部门行政”向“公共行政”的转型期。中国行政改革的基本任务就是尽一切努力弱化“部门行政”,基本目标就是建立“公共行政”。部门利益已经构成部门行政向公共行政转型的最大障碍,必须以弱化部门利益为主线,有针对性地进行制度设计,推进依然具有“部门行政”色彩的行政管理体制向“公共行政”转变。  相似文献   

13.
《廉政瞭望》2022,(16):16-17
体制内工作者对“牵头”一词一定不陌生。一些急难险重工作常需要多方通力合作,这时候就必须有部门牵头,有部门配合。然而在实践中,个别部门和干部却变得不愿“牵”、不敢“牵”、不会“牵”,自嘲不是“牵头”而是在“磕头”。牵头工作往往处在多个领域的交叉地带,伴随着分管领导间、部门间、科室间的博弈。明确谁来“牵”、怎么“牵”,这需要建立常态化牵头机制,充分厘清部门权责,完善监督保障制度措施。否则,“大合唱”很容易沦为“独奏曲”。  相似文献   

14.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和龙市由市委书记带头,积极做好“四则运算”,着力解决“四风”问题。善做“加”法加服务——给力社区和谐。将在社区调研走访中发现的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小问题”,看做是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促和谐的“大问题”,对能即知即改、立行立改的,当场办结。要求相关部门加深对社区工作的认识、加强对社区工作的支持、加大对社区建设的投入,通过加关注、加服务、加帮扶,切实解决联系服务社区居民“最后一公里”问题。巧做“减”法减负担——着力农村幸福。在走访村屯过程中,整理汇总了农民群众的意见建议,主要包括村容整治、  相似文献   

15.
《新长征》2000,(5)
甘肃省政府最近作出决定:从2000年4月1日起,全省养老失业保险实行“费改税”由各地地税部门代征。甘肃此次对养老、失业保险费实行收支两条线改革,走在了全国的前列。目前,甘肃省已经对移交的具体内容和资料进行了统一部署和规范,移交后,企业上缴的“两费”将在财政和社会保险部门配合下,由地税部门负责征收。在此基础上,加大了清欠力度,仅最近两个月就已追缴养老保险费860万元。甘肃社会保险“费改税”  相似文献   

16.
民主集中制是我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也是科学的领导和决策方法。“一把手”作为一个领导班子的“班长”,在一个地区或部门民主集中制的具体执行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从目前有些地方的情况来看,相当多的“一把手”发扬民主不够。在一些地区和部门,“一把手”主观武断,家长制、一言堂现象严重,重大问题不是由集体讨论决定,而是由个人说了算;有的“一把手”只在形式上发扬民主,用民主集中制的形式,使自己的意志合法化,压制别人的民主权利;有的“一把手”对维护中央的权威自觉性不强,搞“上有政策,  相似文献   

17.
我们通常在领导讲话和媒体报道中频繁听到和看到“有关部门”这个词:在建楼房垮塌了,已责成“有关部门”处理;治理道路拥堵措施规定已交“有关部门”部署落实;征地强拆损害群众利益,已严厉批评“有关部门”,“有关部门”应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媒体报道中就更多:  相似文献   

18.
首先,要解决“不想听真话”的问题。考察干部本来就是为了掌握干部的实际情况,对干部作出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为选人用人提供可靠依据。作为地方或部门领导,理所当然地希望通过考察听到真话,了解到真实反映。可是在实际工作中,有些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恰恰不希望在考察中听到真话。因为那些由领导“授意”的考察,一般都是先确定提拔人选,后走程序,实际上只是过一下场,能否听到真话并不重要;有的部门或单位“一把手”,在考察前先定调子,把考察对象大加赞赏一番,俨然“伯乐”发现了“千里马”,谁还敢说个“不”字;甚至有少数领导干…  相似文献   

19.
备受关注的中央部门“三公”经费,在舆论高度关注和公众热切期盼中,终于第一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公开“三公”经费既是社会的期吩,民众的心愿,当然也应该是权力部门“清洗”自己的一次绝好机会。“三公”经费的公开,可以说让一些部门费尽心机,绞尽脑汁,想尽办法,力图让“三公”经费,  相似文献   

20.
怪哉,好容易和外商洽谈了一笔生意,分管市长批示,请有关部门予以担保。厂长奔波数日,“有关部门”在哪呢?不得而知。 也怪,年底召开表彰大会筹备会,对引进资金有功单位准备分别奖励1千元至1万元不等。会议一散,“有关部门”竟冒出二十多家,其中让那位厂长吃“闭门羹”的就有五家。你说是咋回事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