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医理论认为,肝胆在解剖位置、经脉络属和生理功能等方面密切相关。胆石症多由肝病引起,因此,胆石症治疗多从治肝入手,主要治法为疏肝理气、养肝柔肝,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炎等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疏肝理气法、养肝柔肝法和清肝利湿法治疗胆囊结石的疗效。方法 将75只豚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疏肝组、养肝组和清肝组,采用喂食高脂致石性饲料和少量蔬菜的方法复制胆石症模型,疏肝组灌服十二味疏肝利胆颗粒,养肝组灌服一贯煎颗粒,清肝组灌服龙胆泻肝颗粒,正常组和模型组均灌胃生理盐水。8周后检测各组豚鼠胆囊结石形成率,结石主要成分,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水平,以及胆汁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和Ca2+浓度,观察胆囊病理变化。结果 疏肝组、养肝组和清肝组豚鼠胆囊结石形成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结石主要成分为胆固醇; 与模型组比较,疏肝组、养肝组和清肝组豚鼠胆囊病理变化均明显改善,血清ALT、AST、TC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胆汁TBIL浓度无明显变化(P>0.05),仅清肝组Ca2+浓度明显下降(P<0.05);养肝柔肝法降低AST的作用最优(P<0.05),疏肝理气法降低TC的作用最优(P<0.05),清肝利湿法降低胆汁Ca2+的作用最优(P<0.05)。结论 疏肝理气法、养肝柔肝法和清肝利湿法均可防治豚鼠胆囊结石形成,3种中医治法的作用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中图法分类号R256.341临床资料五更泄,以黎明时腹痛、肠鸣、泄泻为特征。本组40例为1995~1998年门诊病例,其中男16例,女24例;年龄20~60岁;病程3个月~6年。2治疗方法柔肝濡脾汤:白芍、茯苓、扁豆、薏苡仁各30g,乌梅、五味子各1...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虽以六经分证,但其病机变化主要落实在有关脏腑,对五脏各有不同治法。其治肝法包括疏肝理脾、温肝散寒、养肝通络、柔肝缓急、凉肝解毒、制肝安胃等法,对后世影响颇为深远。 一、疏肝理脾法:以四逆散为代表方,主治肝郁气滞导致肝脾不和、腹痛泄利或四肢逆冷者。四逆散的创制使后人认识到肝病易影响脾胃之一斑。自丹溪倡“六郁”后,更视肝气郁滞为肝病现律之一,以疏肝为主的治郁法应用尤广。诸如《局方》逍遥散、《景岳全书》  相似文献   

5.
“肝体阴用阳”,肝体就是指肝脏,肝用指肝的生理功能,体用一源。肝的生理特性主要表现为肝脏布藏精气,体质阴柔;主疏泄和藏血,性喜条达。其病理特征主要表现为肝用太过与不及。临床应用需要虚实兼顾,温清并施,酸甘辛苦并用,若肝用太过,治疗以酸泻甘缓为主,佐以辛凉或辛润;若肝用不及,治疗以辛苦温为主,佐以酸甘滋阴养血。  相似文献   

6.
杨骏认为督脉失司、阳气不足、肌肉失养、筋脉拘急是痉挛性斜颈发病的主因。治疗上以通督养阳为原则,分重镇安神、养阳柔筋,通督调轴、抑制痉挛,健侧调平,调和气血3个阶段进行治疗。杨骏重视“形神并调”,先“守神”后“守形”,“守神”与“守形”并举,标本同治,在“形神一体”思想观基础上总结出“五调”法治疗痉挛性斜颈,分别是调神、调骨、调肌、调筋、调体,调神、调体是治本,调骨、调肌、调筋是治标,标本兼治,并加中药以期平衡阴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肝豆灵对铜负荷肝纤维化大鼠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凋亡的影响,探讨肝豆灵防治Wilson病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75只大鼠分成空白组、模型组、肝豆灵组、青霉胺组及肝豆灵+青霉胺组,采用喂食硫酸铜饮食复制铜负荷大鼠模型,采用TUNEL法检测HSC的凋亡。结果 模型组可见大量HSC增生;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HSC数量显著降低(P<0.01),HSC凋亡指数显著升高(P<0.01);肝豆灵+青霉胺组AI显著高于肝豆灵组和青霉胺组(P<0.01)。讨论 肝豆灵可促进铜负荷大鼠HSC的凋亡,其与青霉胺联合用药的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肝积颗粒合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研究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采用肝积颗粒保介入治疗和单纯介入治疗,观察两组的近期临床疗效、远期生存时间以及T细胞亚群、AFP值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瘤体缓解率为20.00%、稳定率为90.00%,对照组分别为16.67%、63.33%,其中,瘤体稳定率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在减轻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时间、升高CD3、CD4值等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AFP值变化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肝积颗粒联合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气虚血瘀证,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9.
以《灵枢》相关理论为依据,通过论述“结”的病位、诊断、治疗三方面来阐述“解结”之法的具体含义。“解结”之法为疏通郁结、通达经气之法,可通过温运、刺络、刺气街等方法实现。  相似文献   

10.
试谈汗法     
汗法,它是通过内服或外用方药,或其它治疗手段,使机体适当出汗,以收疏散外邪,解除表证的治法。本文拟就内服药物发汗作一阐述。 汗法的发展 汗法首见《内经》,如谓“体若燔炭,汗出而散”。由于外邪犯人一般由表及里,由浅及深,而发汗则有开泄腠理、调和营卫、解表驱邪、调整阴阳的作用,有助于防止外邪的进一步传变。《内经》中所谓“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相似文献   

11.
肝、胆、脾、胃等相关脏腑理论是中医藏象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肝脾同居中焦,关系密切,在结构上相互靠近,在生理上息息相关,在病理上紧密勾连。中焦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气机升降之枢。“肝脾建中”理论强调,辨治疑难杂病当从中焦出发,将肝脾作为一个整体,治脾不忘肝,调肝不忘脾,肝脾同治,以期达到中焦如衡的状态。  相似文献   

12.
胡国俊基于“三因制宜”理论,根据气候特点、地域特征和个体差异,法于经典,灵活化裁,以寒热虚实为纲,从“寒、湿、热、虚”着手,总结出散寒、化湿、清热、益气、滋阴、温通等多种治法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气虚生毒”理论认为,胃癌前病变发病源于气虚,虚气留滞导致痰、湿、热、瘀等病理产物蕴积,日久则化为诸毒,侵袭脏腑经络而致病。基于胃癌前病变虚实夹杂、毒邪纷争的病理特点,治疗应在益气培元的基础上灵活施以解毒之法,包括利解湿毒、清化痰毒、清解热毒、通化瘀毒及攻除癌毒等治法,同时应注重调肝理气,协调脾胃气机升降,使正气得扶,毒邪得除。  相似文献   

14.
论公司的社会责任——基于法经济学的角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公司社会责任的考察,运用法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分析了公司承担所谓“社会责任”的实质;以及简单的完善立法并不能解决公司所带来的种种社会问题。探讨了交易成本在法律制定、实施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恢复性司法旨在恢复因犯罪行为引起的被害人、被告人和社区创伤,恢复平等、和谐的社会关系和秩序。未成年人恢复性司法模式与我国未成年人司法“双保护”及“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是统一的。“双保护”原则是我国未成年人司法制度的首要原则,基本含义是未成年人司法既要注重社会的安全、秩序,也要注重保护失足未成年人,并使二者有机结合。未成年人犯罪恢复性司法矫治体现了刑法谦抑主义所提倡的“非刑罚化”的刑事政策。刑法谦抑主义包括:一是刑法的补充性;二是刑法的不完整性;三是刑法的宽容性。通过恢复性司法,犯罪人将不用承受牢狱之苦,而由其他方式如赔偿损失、社区劳动等来代替刑罚的执行。  相似文献   

16.
新安医家余国珮提出的“燥湿为纲”是中医辨治体系的一大创见,其以燥湿为纲,御寒热之变,统治外感、内伤诸证。燥湿相济是脾胃协调之关键因素,脾升胃降,气机方能畅达。湿邪是脾胃致病的常见因素,前人多有发挥。余国珮从燥邪立论,其以燥湿邪气为根本,重在中焦气机。治疗时强调燥以育阴,湿以益气,常用甘寒、甘咸滋润益阴,配合清肝、柔肝、养肺等诸法。无论因燥、因湿所致诸证,余国珮常加体滑而润、畅通气机诸药,力求达到畅达气机之效。对于津液不足者,余国珮好施鲜药,对于阴液亏虚者,余国珮喜用血肉有情之品。对于久病患者,以及感受外燥或素体脾虚者,余国珮注意配合养阴滋润法,顾护阴液。  相似文献   

17.
王乐匋教授运用条达木郁法的经验吴毅彪,任何,吴南民(成人教育学院合肥230038)指导王乐关键词条达木郁;名老中医经验王乐教授于临床十分注重调整人体气机之顺逆,善用条达木郁一法。此法以“木郁达之”为立论依据,可涵概疏肝、清肝,柔肝及暖肝诸法。王老运用...  相似文献   

18.
从治则治法源流,治则与治法区别,治则治法的特性,治则治法与方证关系,以及治则治法作用机制研究、临床疗效研究、不同治法的比较研究等方面对中医治则治法进行理论探讨,同时指出治则治法研究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同种疾病动物模型治法各异、功效雷同,理法方药紧密联系不够,治则治法研究中存在探索证实而不证伪等.  相似文献   

19.
单纯性肥胖是由体内过多脂肪堆积而成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脂肪的形成与卫气“温分肉,肥腠理”功能关系密切。在肥胖早期,过食肥甘厚味导致卫气生成过多,温充偏盛,膏脂沉积;随病情进展,脾胃运化功能减弱,气机逐渐壅滞,卫气虚滞,膏脂续增。卫气失常,温充失度,膏脂横溢是单纯性肥胖的核心病机,顺调卫气则是治疗单纯性肥胖的关键。针刺通过选取内庭、曲池、足三里、丰隆、上巨虚等穴清泻阳明,减少卫气的生成,使之不致过盛;通过脾胃原募配穴恢复脏腑功能,依气街选穴发挥对卫气的调节作用,采用分刺法多向透刺消减局部膏脂来调控卫气的运行,使之行而不滞,从而消膏脂、塑形体。  相似文献   

20.
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又称Wilson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性疾病。由于铜沉积于肝、脑、肾和眼角膜及全身,引起相应的器官脏器损伤,如肝硬化、肾病、脑损害以及角膜色素环、溶血性贫血。HLD是少数可治疗的遗传性疾病之一,如能获得早期诊断、早期有效的排铜治疗,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均有重要意义。笔者就近年来HLD中西医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