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什么是"人的本质"?人们有种种答案。综而观之,笔者认为,"人的本质"是对自身存在的反思。所谓反思,是哲学意义上的思考。黑格尔认为,"本质"是扬弃了的"存在",是"存在"的自我否定,自我映现,"本质在它的这个自身运动中就是反思"(《逻辑学》下卷第14页)。本质是存在的反映,它扬弃"存在"的直接性,对"存在"进行深入的认识和思考。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人的意识是对存在的反映,对直接的反映进行深入的思考,力求从根本上和总体上把握住  相似文献   

2.
唐程 《湖湘论坛》2014,(1):100-106
现实中的人只是通过货币交换来实现人想象中的本质力量,这是虚假的、观念上的现实性,其实是非现实的、无对象的。“现实的人”不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理性个体,而是通过现实的实践活动对人的本质力量的全面占有。这种占有不是对于对象物质性、法权性的占有,而是感性对象性的占有。正是通过“现实的人”,马克思为辩证法的抽象逻辑形式觅见了坚实的栖身居所,从而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实现了积极扬弃。“现实的人”不是观念论的主观设想,而是伦理中的身体力行。现代人通过构建五官感觉的丰富性,从而实现人的每一种本质力量的独特本质,即它的对象性的、现实的、活生生的存在的独特方式。  相似文献   

3.
赵伟 《前沿》2009,(7):46-48
马克思曾分别将人的本质界定为“自由自觉的活动”、“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和“人的需要”。我国对人本质的传统解读方式或是过分强调人的社会性,或是将其定义为这三种特性的总和。实际上,上述三种结论并非简单的并列关系,相反它们呈现为一种不断扬弃和提升的进程。马克思对于人之本质的探索采角的是“从抽象到具体”的思维方法,最终在人之需要中实现了对人本质的全面、具体、历史的把握。  相似文献   

4.
现实中的人只是通过货币交换来实现人想象中的本质力量,这是虚假的、观念上的现实性,其实是非现实的、无对象的。"现实的人"不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理性个体,而是通过现实的实践活动对人的本质力量的全面占有。这种占有不是对于对象物质性、法权性的占有,而是感性对象性的占有。正是通过"现实的人",马克思为辩证法的抽象逻辑形式觅见了坚实的栖身居所,从而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实现了积极扬弃。"现实的人"不是观念论的主观设想,而是伦理中的身体力行。现代人通过构建五官感觉的丰富性,从而实现人的每一种本质力量的独特本质,即它的对象性的、现实的、活生生的存在的独特方式。  相似文献   

5.
“数字化生存”是随着数字化、网络化发展而带来的一种生存方式和生存状态,它对人的全面发展既有积极意义,也有消极影响,正确反思数字化生存的本质和人文价值,对数字化生存视角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人的异化即人的本质和各种特性发生的异化,主要是指人的物质、精神活动本身及其产物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变成一种外在的异己力量,转过来反对、支配和统治人本身,其根源在于人的实践的双重效应所造成的消极后果。马克思认为,私有制、旧式分工、世界市场力量对个人的支配等,是资本主义条件下人的异化产生的必要条件。人的自我异化的扬弃与自我异化走着同一条路,因而异化具有暂时的历史必然性。就资本主义异化的消除来看,社会关系的革命化是必要前提,生产力和交往的普遍发展都是异化的消除和克服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唐晓明  董山民 《求索》2012,(6):254-255,117
一般而言,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新人",教育的过程是在"人与人之间"展开的。因此,教育理论和实际都必须对"人的本质"与"教育的本质"关系问题进行思考。作为这种思考的一个结果就是在思考者的意识中形成各种以人性假设为核心的观念性知识。这些观念性知识又勾勒出或明或暗的"人的本质"与"""教育的本质"来反思与重塑开始。  相似文献   

8.
王焱麒 《前沿》2014,(23):65-66
古往今来人们毕生都在寻求自身的价值。人类始终不渝地把关注自己命运的现实和未来作为追求的动力和目标,思考和寻找自己的价值。而价值观的建立从根本上奠定了人类真正的自我认同,表达了人类对从现实生存状态到理想状态的一种有意识的追求。在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中,对人的价值的形成、本质及其特征进行了深刻、精辟的分析。本文主要运用唯物史观,从历史发展的视角探讨人的价值以及引发的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9.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从根本上说就是人的发展。把握人的本质和价值及其实现,是追求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主体性前提。在讲授“人的本质和价值”这一问题时,有三个方面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即讲清人性和人的本质的内涵;讲清个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涵义及其相互关系;讲清如何使当代大学生形成符合时代精神的人生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人的存在充满着矛盾,人的发展也就必然充满着各种内在和外在的矛盾。人在自然之中的发展,人在社会之内的发展和人的自我发展,就是在“人”的矛盾中实现的。人的发展是人对发展中矛盾的“扬弃”,是人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王军 《岭南学刊》2003,(2):49-52
社会发展问题离不开对人自身问题的思考。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对人的本质问题的思考方式深深地影响着社会发展的模式。本文从理论的角度和实践的角度分析人与社会的关系,探讨在不同历史时期人自身思考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并力求总结出科学合理的社会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兰明 《前沿》2008,1(3):26-29
人在“面世”时,只是自然人,是小写的人;人只有在后天的社会实践、人文教化的活动中塑造和积淀了社会本质时,才成为大写的“人”。在从小写的人走向大写的“人”的过程中,社会实践和人文教化起了关键作用,其中.哲学的塑造作用功不可没,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而深入骨髓的,它有助于人的思维能力、完善的人格和整体素质的提高,使人成为大写的“人”。  相似文献   

13.
对“人是什么”的分析与解读贯穿于马克思思想发展过程的始终,然而早期的马克思在对“人是什么”问题的思考上还深受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影响,对人的理解还停留在“抽象的人”的水平上。但是在经过一番艰辛的探索之后,马克思开始立足于现实的人,并对人的根本存在方式即物质生产方式以及由它决定的人的社会属性进行了阐释,在此基础上发现了人的发展规律,最终实现了对人的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14.
钱伟 《求索》2008,(10):107-109
在存在论视野中,人的和谐发展既是一种哲学存在,又是一种价值存在和道德存在。作为一种哲学存在,人的和谐发展的语境是从斗争哲学向“和”哲学的转变;作为一种价值存在,人的和谐发展的依据是人对人本质的追求;作为一种道德存在,人的和谐发展的趋动力是向“善”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从人本学维度对共产主义的本质内涵作了科学阐释:共产主义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这种占有是以全面的方式占有自己全面的本质;共产主义是对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它保存了人类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是历史之谜的最终解答。  相似文献   

16.
马尔库塞从三个层面对扬弃异化之路作了积极探索。在他看来,自然、社会和人这三个层面相互依存,共同构成扬弃异化的三条路径。这主要是因为实现自然和谐是扬弃异化的出路,实行以艺术革命为核心的社会革命是扬弃异化的手段,而人的爱欲解放是扬弃异化、恢复人之本质的根本。由此,他提出了颇具自我特色的解放路径即对自然进行"美的还原"、对社会实行"艺术革命"和实现人的"爱欲解放",这不仅是对他扬弃异化之路的全面解读,更为他实现异化的扬弃指明出路。  相似文献   

17.
我们不仅要重视马克思对人的本质内容的规定,而且要对他研究人的本质问题的视角和方法进行探讨。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从三方面——“肉体方面”、“理论方面”和“实践活动”界定人本质的具体内涵,此界定涵盖并且突破了前人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对人本质的研究是马克思从哲学层面对现存社会状况的深层次反思,他抓住了作为对象化活动的劳动,透过劳动的视角揭示了人同人的类本质相异化,并在对劳动的分析中,从劳动主体、劳动过程、劳动对象方面阐发了人的解放理论。  相似文献   

18.
陈曙光 《前沿》2006,42(7):43-45
陈芬博士在《实践视域中人的本质》一文中提出:“具体实践中产生的社会关系区别了人与人”。在这里,陈芬是将“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理解为人的个体本质。我认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理解为人的群体本质更为合理。人的本质是人的类本质、群体本质和个体本质的有机统一。人的类本质即“自由的有意识的实践活动”只能区分人类与其它物类;人的群体本质即实践中形成的“社会关系的总和”只能区分此群人与彼群人;人的个体本质即作为实践动因的“人的需要”才能区分人与人。  相似文献   

19.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鲜明地提出: “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坚持和发展。 马克思认为未来社会的 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一生始终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在马克思看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人自身发展的高级形态,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马克思全面揭示了人的本质。他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的全面发展是…  相似文献   

20.
郑杰 《长白学刊》2007,(1):30-31
关照人的生活是哲学发展的内在规定和命运,哲学研究无法回避人和人的生活意义问题。人作为这个世界上最独特的存在,是一个自我生成、自我实现的过程。生活对人而言不仅有一个本来是什么样子的问题,还有一个应该是什么样子的问题,人正是通过劳动把自己的生活变成有意义的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的生活本质上是一种“理想生活”、“可能生活”。真实的人生便是力求超越现实、完善自身,生活的意义就在于自我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