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论贪污贿赂行为的社会危害及其防治刘缨贪污贿赂,古来有之,《史记·伯夷列传》有“贪夫徇财”之记载。辞海注释“贪”为爱“财”之意。贿赂,指私赠财物而行请托。《隋书·炀帝征下》描写当时社会是“政刑驰紊,贿货公行。”贪污贿赂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腐败的集...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商业贿赂在一些领域和行业滋生繁衍,并有愈演愈烈之势,严重危害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危害党风廉政建设和社会风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司法实践的需要,制定了《关于办理商业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但是,“两高”《关于办理商业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仍然存在着“未能就单位受贿罪、对单位行贿罪、介绍贿赂罪进行补充”、“对商业贿赂犯罪中‘财物’的界定范围还不宽泛”等不足之处,应予以改进。  相似文献   

3.
知识卡片     
贿赂小史三千年前,一位来自巴比伦的人提醒一个法官说:“如果尼泊尔的一位公民被捕送交法官审判时,法官因私下收取了贿赂或礼品,他就将作出不公正的判决”。在《圣经》“旧约”中也曾告诫人们贿赂的危险。圣歌的词作者也曾写道“无论谁的双手沾上不道德的污垢,他肯定受了贿。尽管希腊人有许多伦理哲学,但他们在控制行贿受贿方面却显得无能为力。公元前400年出版的书中写道:“尽管我们判处受贿人死刑,但我们所选出的将军中却在这些方面都有类似的突出的问题”。古代最著名的一次受贿案就与“新约”  相似文献   

4.
[同义]《说文·言部》:“读,诵书也。”“讽、诵”互训。《广韵·入屋》:“读,诵也。”《汉书·倪宽传》:“时行赁作,带经而鉏(锄),休息辄读诵。”《梁书·江蒨传》:“蒨幼聪警,读书过目便能讽诵。”《三国志·吴志·阚泽传》:“所写既毕,诵读亦遍。”唐康骈《剧谈录·宣宗夜召翰林学士》:“文皇帝所著之书,有理国理身之要,披阅诵讽不离于口。”柳宗元《答贡士元公瑾论仕进书》:“前时所枉文章,讽读累日。”以上“读诵”、“讽诵”、“诵读”、“诵讽”、“讽读”皆同义连用,指念读诗文作品。  相似文献   

5.
商业贿赂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05年经历了“朗讯风波”、“张恩照事件”、“德普事件”的一系列事件之后,商业贿赂不仅成为媒体近期跟踪的热点,也成为政府部门关注的热点。基于此,我们对于商业贿赂的理解和治理也是如箭在弦,需要即时开展的。制定专门的《反商业贿赂法》,全面引入市场竞争,有形的手要有的放矢以及从企业内部体系的构建来杜绝商业贿赂行为都是以后我们短期内需要应用并致力于研究的反贿赂途径。  相似文献   

6.
贪污贿赂犯罪是《刑法》分则第八章规定的一种类罪。2013年1月1日起实施的《刑事诉讼法》及2012年10月16日《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都涉及了“特别重大贿赂犯罪”的内容。文章从律师会见制度、监视居住、拘传时间、技术侦查等方面分析了刑事法律对“特别重大贿赂犯罪”的规定。  相似文献   

7.
一、诚实信用的涵义。从词源上考察,根据国内学者的研究,在我国古代书籍中,很早就出现了“诚信”一词。《商君书·靳令》中把“诚信”与“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贞廉、仁义、非兵、羞战”并称为“六虱”。而《新唐书·刑法志》载,唐太宗于贞观六年,“亲录囚徒,闵死罪者三百九十人,纵之王家,欺以明年秋即刑。及期,囚皆谐朝堂,无后者。太宗嘉其诚信,悉原之”。这两处所称的“诚信”都是指人际关系中的诚实不欺。在《后汉书、马援传》中则记载:“开心见诚,无所隐伏”。也是指在人际交往中的真心实意,心诚相待。所谓诚实信用,其本意是自觉按…  相似文献   

8.
论贿赂外国公职人员或国际公共组织官员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贿赂外国公职人员或国际公共组织官员罪是《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规定的一类新型犯罪。对这一犯罪,可以从贿赂对象、贿赂范围、贿赂对价、贿赂方式和贿赂领域五个方面加以理解。我国刑法在规定这一犯罪时,应注意刑法与《公约》的协调,立法上注意与我国刑法中“国家工作人员”概念之转换,司法上注意与国外贿赂犯罪的规定相协调;刑事管辖权上应当以属地管辖原则为主,辅之以属人管辖;法定刑的设置应以有期徒刑为处罚方式,并可以适用罚金刑。  相似文献   

9.
孔子说:“辞达而已矣。”(《论语·卫灵公》)其意是说:言语(即“辞”)只要能达意就可以了;换言之,言语只是为了达意。他这么说,为的是强调“达”的重要性,并没有否定言语的其他要求(如“文彩”之类)的意思。正因为如此,他同时又说过“情欲信,辞欲巧”(《礼记·表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春秋左  相似文献   

10.
歌合溪仅见于南宋的地理总志《舆地纪胜》卷第一百五《广南西路·象州·景物下》。“歌合”是记录壮语“大藤”读音的两个汉字“,歌合溪”乃“大藤溪”之意。该卷先记载大藤溪于前,又记载歌合溪于后,因而歌合溪实是大藤溪的重出。大藤溪为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武宣县的东乡河。  相似文献   

11.
《反不正当的竞争法》第8条规定:“经营者不得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进行贿赂以销售或者购买商品。在帐外暗中给予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回扣的,以行贿论处;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在帐外暗中收受回扣的以受贿论处。”第22条又规定:“经营者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进行贿赂以销售或者购买商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一规定为近年关于回扣的合法与非法、有利还是有害、允许抑或限制的大争论划上了句号。如何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一法律规定是摆在广大刑法理论和实践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试就商业贿赂罪的有关问题略际管见。根据《反不…  相似文献   

12.
商业贿赂的治理,无疑应从“治标”和“治本”两方面谋求对策。就“治标”而言,必须改变目前立法和司法对商业贿赂犯罪惩治总体钝化、执法底线不断后退的现状,坚持对商业贿赂犯罪“从严惩处”的方针。立法上,严密法网,简化商业贿赂的构罪条件,堵塞漏洞;司法上,严格执法,让立法所设置的商业贿赂成本在现实执法中得到验证。通过加重商业贿赂的违法成本,抑制其猖獗蔓延之势,为最终从源头上治理商业贿赂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3.
“使民”思想历来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在很多的典籍中都留下了关于这一问题的讨论,如《商君书·更法》中称:求使民之道。”《孟子·尽心上》中说:以佚道使民,虽劳不怨。”《荀子·正名》中讲:……故其民悫,悫则易使,易使则公。”如此等等,可见历代对“使民”命  相似文献   

14.
如何修改受贿罪以更好地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衔接,更有力地打击贿赂犯罪的讨论由来已久。文章从我国受贿罪的立法规定与打击受贿罪的实际需要出发,提出了我国现行受贿罪的立法缺陷,并结合《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有关内容和其他国家有关受贿罪的立法规定,提出了扩大受贿罪中“贿赂”的范围、取消“为他人谋利益”的构成要件及构建定罪量刑二元标准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5.
天津德普“回扣门”事件暴露出我国对商业贿赂罪的立法存在着缺陷和不足,主要体现在对商业贿赂的法律规定过于简约和原则,没有形成一个结构合理、衔接得当的反商业贿赂法律体系,且立法较为滞后、轻缓和混乱。为此,我国应当尽快制定统一的《反商业贿赂法》,构建新的商业贿赂罪名体系,填补公司、企业中非国家工作人员间接受贿的立法空白。  相似文献   

16.
《汉书·刑法志》对肉刑存废问题做了探讨。在肉刑体现的刑罚目的中,可以看出刑罚教化理论的影子。肉刑废除的原因主要包括思想和经济两方面。"因时而作"思想在儒家关于肉刑存废问题上有所显现。该理论不仅使儒家思想达到了自我完善效果,同时也对后世社会心理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对贿赂犯罪做出了突破性规定,我国刑法中有关贿赂犯罪的立法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相比,出现了诸多滞后之处。借鉴《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关于贿赂犯罪的突破性规定,完善我国刑法贿赂犯罪之立法。  相似文献   

18.
在《伤寒论》397条文中,就有137条涉及脉诊,并专列辨脉法和平脉法两篇集中地论述脉诊,可见《伤寒沦》十分重视脉诊的应用,本文就此作一分析。脉诊在伤寒辨证中的运用1,以脉定性:《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伤寒论》就十分注意运用脉诊来确定外感疾病的性质。如“辨脉法第一”指出:“凡脉大浮动滑,此名阳也;脉沉涩弱弦微,此名  相似文献   

19.
我国《刑法》规定的贿赂犯罪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基本要求大致协调,但二者在犯罪主体范围、贿赂范围、利益要件设置、死刑配置、资格刑配置以及行贿罪行为方式等方面还存在不少差距,并且《公约》中若干罪名在《刑法》中尚付阙如。应增设影响力交易罪等新罪名,扩大贿赂犯罪的构成要件,对贿赂犯罪配置资格刑和罚金刑等,以期在《公约》框架下完善我国惩治贿赂犯罪的刑事立法。  相似文献   

20.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已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生效,其中包括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中国内地与澳门的刑事法律需要与《公约》接轨。两地贿赂犯罪的主体、贿赂的范围、贿赂的行为方式和行为主观目的、刑罚的种类和裁量各有不同,需要进一步完善两地私营贿赂犯罪刑事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