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立足于我国宪法司法化不能的语境下,在民事审判中,需要运用合宪性解释来解决一些私法主体侵犯宪法权利或违背宪法精神,损害公民合法权益的民事纠纷。合宪性解释不是宪法解释,而是法律解释的一种,也应是法官的一种宪法义务。合宪性解释本质上是一种宪法评价。本文拟就合宪性解释在民事审判中的适用条件,方法规则以及相关的理论问题进行系统性阐述,以期对相关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董鸣 《法律适用》2012,(1):51-56
近20年来,法律解释已成为我国法学界和司法实务界关注的热点。随着司法审判职能作用不断显现,作为我国法律解释重要组成部分的审判解释〔1〕备受社会瞩目,学者直接以审判解释为切入点的学术探讨,也屡见不鲜。〔2〕然而,时至今日对审判解释的研究,主要是以严格意义上〔3〕审判解释概念所预设的视阀出发,囿于最高法院为主体的范围之内。然而,客观考察和研究审判解释现  相似文献   

3.
论审判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权的特性和一般运作规则决定了司法权仅指裁判权 ,司法解释应当仅指审判解释 ,审判解释具有必然性。审判解释具有稳定的价值目标结构 ,在解释体制上 ,应建立“一元 (法院解释法律 )、二级 (最高法院和省高级法院的规范性解释 )、三层次 (法官解释为中心 )”审判解释体制  相似文献   

4.
审判的过程,需先对案件事实进行法律上的裁剪,继而以法律事实为据解释法律,重构审判规范。法官解释法律的方法智巧虽多,归根结底应服从于终极之目的解释。结合具体案件中的法律事实,法律经由文义、体系、法意、目的解释可以构造出适合个案的审判规范。  相似文献   

5.
论审判领域法律解释权的垄断对法官之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菊英 《河北法学》2002,20(2):157-160
法律解释应是法官个人的行为 ,而我国司法解释体制将审判领域的法律解释权垄断于最高人民法院 ,由最高人民法院统一行使。将法律解释从法律适用中剥离 ,不承认法官对法律的解释。这不符合司法审判过程中法律解释与法律适用不可分离的客观要求 ,对我国高素质法官职业群体的形成与发展也会有负面影响。最高人民法院下放对个案的法律解释权 ,承认法官的法律解释是可能的 ,也是现代法治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传统法理对审判解释的内涵界定过于狭窄,应缔造严格的确认程序肯定具体审判解释的补充功能;审判解释的价值目标不仅在于维护法律之安定性,还在于促进立法和执法的完善以维护法律的妥当性;由于解释者本身的缺陷、制度环境的不理想以及解释技术的落后,实践中,背离审判解释价值目标的解释异化现象繁多;为确保社会正义不致受损,有必要从四个方面设计和建立解释异化的阻却机制。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步伐的加快,新闻媒体在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媒体报道法律案件,对民众舆论引导的影响力日益增大,形成了"媒体审判"的势头,急需法律加以明确的界限与规范。本文从我国法律现实出发,介绍了"媒体审判"的含义,并从报道范围、报道尺度、尊重法院独立审判权、维护新闻立法目的等方面分析了我国法律对新闻媒体报道案件的法律界限。  相似文献   

8.
龙世发 《政法学刊》2009,26(2):14-18
作为一种重要的法律解释方法,目的解释的基本含义是按照法律规范的目的阐释法律疑义。按照公、私法不同的划分,目的解释有着不同的适用方式,进而决定了其适用范围。由于目的解释有着主观性和任意性的特征,需要运用法律制度内外的各种因素对其适用进行限制。  相似文献   

9.
李旭丹  陈璐 《法制与社会》2013,(24):135-136
民商事审判实践中,法官自由裁量权主要表现在对证据审核及事实认定、法律适用及程序把握方面。由于法律本身的局限性,为了适应社会现实的需要,法律赋予了法官自由裁量权,但是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却因人而异。在基层法官中比较典型的问题有:一是遇到"法无明文规定"的情形时不敢行使自由裁量权;二是不当行使自由裁量权,出现同案不同判的情形;三是滥用自由裁量权,利用程序裁量权的灵活性作为谋求特殊利益的工具。因此有必要对民商事审判中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加以规制。本文通过介绍基层法官自由裁量权在民商事审判中的体现,针对性地提出规制民商事审判中法官自由裁量权行使的的几点建议,即建立法官自由裁量权行使的保障机制、制约机制及法律适用统一机制,统一裁判标准。  相似文献   

10.
对著作权新型案件的审理,规范主义与功能主义两种解释方式常常得出相互冲突的结论。在作品、权利类型、权利限制这三个著作权法的主要部分之中,法官对法律解释方法的选择各有侧重。法官对解释方法的总体偏好也能反映出立法是否与现实相适应。规范主义解释方式注重严格的教义分析,而功能主义解释方式则更多地进行后果上的考察,强调利益衡量。为调和两者在著作权审判中的分歧,可以考虑从两方面着手:第一,各自方法上的改进;第二,结合作品、权利类型、权利限制等部分之间的相互协调配合,在不同的部分选用不同的法律解释方法。总体上看,功能主义解释方式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如何为功能主义解释方式构建更为精细的理论框架,尽量避免任意性,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重要命题。  相似文献   

11.
民意审判与审判元规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代民意可以区分为大众民意和法律民意两大类,涉案民意是大众民意之一种。审判当考量民意这一主张中的民意是所谓涉案民意。作为大众民意一种之涉案民意所具有的多元性、易变性、非理性、易受操纵性、案后性等特点决定了涉案民意不应当成为审判的依据。在现代,民意审判违反法治原则,具有违法性。学界主张的民意审判的理由都经不起法理上的推敲。能否依民意审判其实是个审判元规则问题。审判元规则是终极意义上的选择审判规则的元规则。人类司法史上的审判元规则经历了民意审判、法律优先、法律唯一三个阶段。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无论在法律上还是在理论与审判实务上都已经确立了法律唯一的审判元规则。我们现在面临的任务是如何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改革开放精神,进一步落实这一现代审判元规则。  相似文献   

12.
关于审判公正的法哲学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佑平  万毅 《法学论坛》2002,17(2):100-107
审判公正包含了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两层含义。实现审判公正 ,有利于维护国家法律秩序、有利于增进人们对诉讼的信任和期待审判公正、有利于抑制和预防侵权行为的发生、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审判公正的实现依赖于审判者在审判中保持中立、对当事人主张和请求的同等尊重和关注以及案件事实的真实再现和法律适用的正确无误。  相似文献   

13.
林毅生 《法制与社会》2011,(10):121-123
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工作。社会管理创新是全社会一项系统工程,作为政法系统中的基层人民法院,应当定位于用审判活动的全过程来调整与社会管理不协调或者影响社会管理机制实施、推行的行为,引导与规范社会朝着正常、有序、和谐的方向发展,通过审判活动的成果创制社会规则,规制社会活动,引领社会风尚,推进社会管理创新。通过审判活动调整影响社会管理的行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当前,基层人民法院主要通过刑事审判、民商事审判、行政审判及民商事执行和行政非诉执行来调整和规范影响社会管理的行为。本文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一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含义;二是行政审判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关系;三是行政审判的改革与创新;四是行政审判如何保障和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14.
近代中国行政诉讼立法因仿效日本《行政裁判法》体例,对行政审判的法源问题未予规定。大理院及司法院解释亦出现了空白。而南京国民政府行政法院在审判实践中,除立法院制定的法律与各级行政机关制定的法规外,对《训政时期约法》、司法院解释、判例、习惯以及法律原理等规范形式,均实现了作为法源的适用。  相似文献   

15.
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 ,在行政审判中 ,法律、法规是审判的直接适用依据 ,而规章不是直接适用的依据 ,只能处于“参照”的地位。立法的“参照”规定不利于人民法院正确适用规章。为便于人民法院正确适用规章 ,促进依法司法 ,本文就行政审判实践中规章适用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正确适用规章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招妙 《法制与社会》2011,(17):23-24
本文从分析我国传统的法律文化特别是农村地区的民情入手,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司法审判模式改革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探讨如何以制度重新规范马锡五审判模式为中国的现代化审判模式的改革发展所用,重塑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新马锡五审判模式"。  相似文献   

17.
法律解释及其基本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法治社会中 ,如果没有法律解释理论 ,仍可能形成新的专制。法律解释应是法官按照法律的规范意旨 ,运用法律思维方式 ,在法律适用过程中 ,对与案件相关的法律和事实的意义所作的阐明。它有三个基本特征 :法律解释是站在法律的立场上 ,对法律的意义所作出的有效力的解释 ,具有合法性特征 :法律解释具有法律的部分与整体的互动、法律与事实的互动的循环性特征 ;法律解释因把一般的法律个别化而具有创造性特征  相似文献   

18.
陈兴良 《现代法学》2023,(3):150-169
目的解释是一种独具一格的法律解释方法,它超越法律文本的语义范围,具有对语义解释的补充性。目的解释的目的是指规范目的,它为目的解释提供了实质根据。目的解释可以区分主观的目的解释和客观的目的解释,主观的目的解释探寻法律制定时的立法者意图,而客观的目的解释则以立法者通过法律文本所反映的规范目的为解释的根据。这两种目的解释对于正确理解法律文本的含义都具有重要参考意义,但客观的目的解释在司法实践中更具有实际适用价值。目的解释存在目的性限缩和目的性扩张两种情形。在刑法解释中,受罪刑法定原则的限制,目的性限缩具有正当性,但目的性扩张则被禁止。因此,刑法教义学中的目的解释具有不同于其他部门法中目的解释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9.
曾娜 《法治研究》2012,(9):127-131
近年来,为约束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行使,法院在司法实务中日益重视公共政策的运用,在个案审理、司法解释及司法建议中经常可以发现公共政策分析。从审判实践看,法院一方面对行政机关的政策判断采取尊重的立场,另一方面出于有效履行审判职能的考虑,坚持对公共政策的合法性进行审查。为减少公共政策适用中的负面性,法院应确立以下两个界限:不能背离法律规范的明确含义以及不可放弃法的基本价值。  相似文献   

20.
我国行政审判中调解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行政审判中的调解制度不仅在立法上存在矛盾 ,而且在法律适用上也有冲突。因此 ,本文从调解适用范围、适用原则以及调解模式等四个方面出发 ,提出了改革和完善我国行政审判中的调解制度之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