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基于2010年对14~17岁全国总人口的随机抽样调查,其中包括19.5%的校外少年。数据从主体建构的角度出发,考察当今中国这个年龄段的少男少女对于多元社会性别认同与男性气质、女性气质的认同;从心理与行为两个层次的六个角度展现他/她们的"同性恋取向程度"。然后针对常见的社会偏见与认识(刻板印象),分性别地分析性别气质、异性交往等因素与"同性恋取向程度"之间的关系。通过在问卷中体现多元社会性别敏感性的尝试,通过高质量实证数据的展现,让社会更好地了解少男少女们的多元性别成长现状,挑战社会偏见,期待目前的性教育能从正面的态度积极地、主体地看待少男少女们的社会性别。  相似文献   

2.
反思女博士婚恋难刻板印象的形成,大众话语及现有研究对女博士婚恋问题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误读。常见的梯度婚配理论与性别角色冲突理论认为,社会性别机制塑造的父权制文化意识形态和性别社会分工制度带来的性别不平等致使高学历女性婚恋困于囹圄。然而,前述两种解释方案由于忽略性别文化变迁与相关非文化因素而常常面临陷入性别二元困境的危险。厘清女博士婚恋问题以及避免由婚恋难刻板印象带来的负面影响需要更新社会性别研究视角。通过分析人口结构和242位在校女博士婚恋价值观调查数据发现,当前我国各年龄组的女性基本处于短缺状态,随之而来的结构性婚姻挤压主要集中于男性群体,而女博士群体面临的个别婚恋难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文化性婚姻挤压。与此同时,女博士所面临的家庭与事业的多重角色冲突是家庭关系变迁和社会分工结构变革的结果之一。  相似文献   

3.
实现性别平等是男女双方共同的责任。父权制的性别文化对女性不公的同时也使男性受到了伤害。本文在探讨男性研究的兴起、定位与内涵以及性别平等教育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反思男性研究与性别平等教育的内在联系,指出男性研究视角在教育领域的介入,有利于推动性别平等教育的深入发展和开拓新的实践可能,如深化性别角色社会化研究,拓展性教育的多元文化取向,丰富与再现校园中的性别文化等。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利用苏州大学社会学系2010年组织的大学生环境意识调查获得的数据,分析了环境关心的性别差异,以及性别和社会性别意识对环境关心的影响.环境关心由修正的NEP量表(2000年版)测量.研究结果表明,女性比男性更为关心环境.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社会性别意识对环境关心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女性比男性更支持社会性别平等,但是性别对环境关心不存在显著的直接影响.分性别分析和交互作用分析结果表明,男性和女性的社会性别意识对环境意识都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但社会性别意识对环境意识的影响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5.
高桂贤 《湖湘论坛》2008,21(4):120-121
公民社会的构成要素是公民社会里的公民都享有政治国家无权侵犯和剥夺的基本人权。培育公民社会意味着社会运行中的双性参与,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性别平等的正义理想不主张让女性生活在男人的世界里,简单地追求男性的理想。应以公民资格为基石建构一种性别平等的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6.
应把社会性别理论纳入我国公共管理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性别理论是妇女运动发展和女权主义理论研究的重要成果。它关注男性与女性的社会性别差异和两性不平等问题,并由此深入揭示了这种差异和不平等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制度根源。社会性别理论的价值追求在于从两性平等开始的社会平等、社会公正和社会和谐。这一理论在西方的思想界、学术界和实践领域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在西方,社会性别理论对公共管理知识界和实践界的影响也日益明显,已深入到政府的各项政策实践和管理活动之中。但在我国,公共管理理论界和实践界对社会性别理论这一重要的社会观念和分析工具还了解不多,因此,有必要将社会性别理论纳入我国公共管理的视野并对之加以消化和运用。本文在对社会性别理论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在公共管理中引入社会性别理论的必要性,并探讨了将社会性别理论纳入我国公共管理所面临的本土化和主流化问题。  相似文献   

7.
评价性别平等的标准及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价性别平等,以社会标准,是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女性与男性享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然而由于个体的差异,还存在一个个人的标准,即个体对平等的主观感受和评价。不同标准的矛盾产生了一些问题,如性别意识的弱化、性别不平等的加剧以及对男性不平等的忽视。本文讨论了这几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8.
在美国,公开宣称整个频道是服务于女性的有3家:分别是人生频道、氧气频道和女性娱乐频道。美国女性频道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对女性问题的敏感与关注,彰显了社会性别意识,高扬了社会性别旗帜,因而具有历史意义和社会贡献。然而,女性电视频道并没有能够杜绝输出妇女的负面形象、片面现象和关于妇女角色、能力和兴趣的刻板印象,女性媒介仍是商业媒介,女性观众仍被视为消费者而非公民,反映出女性电视频道囿于商业和市场的压力而不得不进行的修正与妥协。  相似文献   

9.
公共政策是政府对社会公共利益做出的一种权威性分配,公正性是其本质要求,中国公共政策的公正性应以"实质的平等"为追求目标,注重对弱者的保护。社会性别是分析问题的一种新的理论或方法。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公共政策对于改善女性地位、调整原有的性别利益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湖北省DC乡的新农村建设公共政策进行社会性别分析,发现存在着决策层中女性的势单言轻、价值目标中女性的工具化、性别定位中复制传统以及性别中性化的现象,导致新农村建设在推进城乡公正的同时,却忽略了两性的公正,背离了公共政策的"公正性"价值追求。而要推进社会性别的主流化进程,需要赋予妇联监测公共政策的权力,提高女性决策者的数量和影响,对决策者进行社会性别意识的宣传和教育,加强对现实社会性别问题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社会性别主流化于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被联合国确定为促进社会性别平等的全球战略,要求各国将社会性别平等作为一项重要的政策指引,将社会性别观点纳入社会发展各领域的主流.成立于2001年的香港社会性别专责机构--妇女事务委员会一直致力于社会性别主流化的实施,特别是在政策范畴(制定、推行、实施)的参与和监督方面,有效地推动了香港地区的社会性别平等事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香港社会性别主流化的实践经验可为中国大陆社会性别主流化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玩具在儿童的性别社会化过程中有着重要影响,但这是一个未得到足够关注的领域。研究聚焦于乐高积木展开个案分析。选择乐高,是基于这一品牌的世界性影响、品牌产地丹麦对性别平等的一贯重视以及积木性别化的不确定性。研究发现,乐高积木是一个性别隔离鲜明的世界。在乐高建构的边缘化的女孩世界中,女性空间偏向于私人消费领域,女性的身体意象呈现出刻板的性别气质,女性也更多地被赋予传统性别角色。要消解玩具世界的性别主义,需要提高社会的性别意识,有组织的社会行动更为有效,并且需要以积极的本土行动来取代对"搭便车"的期待。  相似文献   

12.
社会性别反应预算通过对公共资源和公共服务供给中存在的性别不平等问题及时作出回应,使公共资源和公共服务的供给有效满足男性和女性、男童和女童的不同需求,实现公共资源和公共服务的合理配置,有助于促进社会性别平等由形式平等落实为实质平等,促进社会性别平等程度提高.认知程度低、现行预算制度的性别中立倾向、政治权力系统中的中心一边缘结构、成熟的实施工具和配套保障制度欠缺是该制度在中国普遍推广的主要障碍因素.不同国家实施社会性别反应预算的动因和所选择路径不同,中国社会性别反应预算的推广策略需在总结张家口、焦作和温岭三地试点经验基础上有所突破,实现其作为政策工具与社会性别意识主流化工具的契合,促进两性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周爱萍  刘金双 《思想战线》2013,39(1):143-144
广告中性别角色定型(gender stereotypes)是指由于社会、文化的影响,男性和女性在广告中有着固定而不同的角色要求。性别角色定型也即是性别刻板印象,具体地说包括性别气质和性别角色,性别气质是两性被社会所认可的表象、行为和性格等,它是性别刻板印象的基础。电视广告中性别角色定型的内容,把社会认可的男性特征和女性特征灌输给儿童,儿童在这一环节中再将社会的性别认同和个人的性别认同结合起来,最终形成自己的性别认识和认可。一、性别角色定型化:电视广告向儿童展示的内容(一)权威化抑或魅惑化:男性与女性的病理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2009年、2010年、2011年出版的15本高校心理健康课程教材的分析,文章认为目前中国高校心理健康教材中存在缺乏社会性别视角、强化社会性别刻板印象以及强化男女双重性道德标准等问题,这是中国主流心理学界缺乏社会性别意识的反映,因此,中国主流心理学界应有意识地增加对女性主义心理学的了解和研究,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纳入社会性别视角,高校的心理健康辅导员和咨询团队也应接受全面的社会性别意识教育,增强社会性别敏感性.  相似文献   

15.
社会性别已经发展成为西方女性主义的一个中心概念,女性主义学术研究的一个主要的分析范畴。本文在回顾社会性别理论发展的同时回溯了它在性别与传媒研究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在运用这一理论研究传媒对女性歧视的同时,也应重视传媒对男性性别角色的一些不合理的规范。  相似文献   

16.
韩瑞华 《前沿》2005,20(7):191-194
马克思主义论妇女问题的重要性和女性解放;我国性别平等方面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升女性社会参与能力促进性别平等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质的研究方法,发现农村依然存在重男轻女、两性间隔膜和性别刻板印象等落后性别文化.同时,先进的性别文化也在潜滋明长,如:智能化时代和男女平权制度正在改变重男轻女的物质和制度基础;男女平权的政策导向为改变重男轻女提供了好的外环境;现实中农村女性作用的凸显为改变重男轻女提供了好的内环境;和谐社会的构建要求为女性发展提供了多种途径.  相似文献   

18.
谢莉 《人民论坛》2012,(35):58-59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不但需要社会性别的和谐,也需要社会与国家、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共同治理。文章在分析社会组织发展与社会性别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作用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女性社会组织能促使男女性别的平等和社会大众的公平意识,在鼓励女性更好地提升自我的同时也能更好地促进社会组织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身体消费与性别本质主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现代社会的运作策略下,男女两性的身体被物化与性化.身体消费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是一种性别文化现象,"女人要化妆,男人要补肾"就是性别本质论对男女两性行为的规定.在社会性别的研究视域中,身体消费就是男性眼光和价值取向对女性身体的支配.  相似文献   

20.
魏敏 《理论月刊》2010,(1):123-125
我国妇女就业面临很多问题,就业平等权是关键。《就业促进法〉对女性就业给予一定关注,但也暗示着男女就业的不平等。从社会性别视角解读《就业促进法》,提出将社会性别观点纳入决策过程,完善现有相关规定,营造妇女平等就业氛围,以保障女性就业平等权的实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