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软实力是一种思想的影响力,虽然这一概念与约瑟夫.奈的名字相联,但人类对软实力的实践和认识可谓源远流长,追溯软实力实践及其思想的历史发展,可以让我们更深刻地把握软实力以及约瑟夫.奈的理论实质。  相似文献   

2.
中国在与东盟的交往中一贯遵循"双赢原则"。在美国的战略行动变得越来越与时代格格不入的今天,中国的软实力外交战略使其在几乎所有的地区事务中都处于核心地位。国外媒体指出,中国的软实力外交战略和不断巩固硬实力的做法正在削弱美国在亚洲的力量和影响力。如果美国不制定一项将经济、外交和军事因素都考虑在内的全面战略,就有可能因中国的外交策略而失去在亚洲的战略和外交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3.
随着美国国内对美国的自由霸权战略的日益不满,一种名为"克制战略"的战略主张日益受到美国精英和社会的重视。"克制战略"的主张者将其历史渊源追溯至华盛顿及亚当斯,指出冷战后美国的国家战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诸多纰漏,并将减少美国的军事盟友与海外军事部署和削减军事预算作为其核心政策主张。虽然许多研究者将"克制战略"与"美国衰落论"联系,但克制战略的主张者更支持一种对美国国家力量的乐观主义,这也使得其对华政策主张更为平和和理性。"克制战略"在美国未来的大战略中的影响有其现实基础,它对于国家安全战略中军事手段的反思也值得中国在建立海外利益保护机制时参考。  相似文献   

4.
约瑟夫·奈:从“软实力”到“巧实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的约瑟夫·奈(Joseph Nye)是国际上最早提出国家"软实力"(soft power)概念的著名国际关系学者。"软实力"的概念也随着新奥巴马政府成员的频繁使用而变得家喻户晓。约瑟夫·奈曾出任卡特政府时的助理国务卿、克林顿政府时的助理国防部长和国家情报委员会主席、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奈教授有一个中国孙女,广西自治区南宁市一个孤儿不到一岁时被其儿子儿媳收养。日前,约瑟夫·奈教授两次在肯尼迪政府学院办公室接受本刊的特约专访。  相似文献   

5.
翟石磊 《国际展望》2014,(1):85-102
"中国崛起"与"美国衰落"是世纪之交出现的关于国际权势转移的两种相对应的论调。传统的评价标准是通过衡量中美硬实力和软实力指标,最终确定两国国际影响力和对世界格局的主导力。但这一评估体系始终难以获得一致认可。而通过考察全球民众的感知和反应无疑对理解这样的权势转移问题提供了一种更加直观判断的依据。根据近10年的全球民调数据,"中国崛起"和"美国衰落"更多的是一种相对变化,也是一种对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国际公众更加认可中国的经济崛起,在其他事务中,美国依旧是主导地位。而中国在实现崛起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公共外交等多重手段提高国际公众的信任度,通过赢得国际舆论支持以减少对中国崛起所产生的安全担忧。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层面。除了加紧向亚太地区进行军事部署、力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等军事、经济手段之外,通过软实力外交来影响和塑造亚太各国成为美国从"文化"层面"锁定亚太地区"的关键一环。其间,非政府组织凭借自身优势在美国的亚太软实力外交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非政府组织在亚太地区开展软实力外交主要有三条路径:(1)通过"文教经援"输出美式文化;(2)通过"选举监督"扩展美式"民主";(3)通过"舆论引导"彰显美式"自由"理念。面对美国软实力外交的全面攻势,中国如何保障国家文化安全及文化发展的自主性,成为当前中国亟需认真对待并加以解决的问题。就提升中国非政府组织参与软实力外交事务的能力而言,一方面应加快消除中国非政府组织自身存在的诸多障碍,在此基础上,鼓励境内非政府组织积极成为在国际社会传播中国文化、价值理念的得力助手。另一方面,中国非政府组织有必要对国内研究力量加以整合,在"保持国际关系中的文化自主性"、"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等问题领域形成研究网络,进而在国际社会发出自己的声音,也更易于为国外受众所接受。  相似文献   

7.
魏一帆 《南风窗》2010,(1):98-99
跟西方目前从中国、印度等快速发展的国家寻找明天的经济领导一样,西方也在等待中国在思想和信仰领域产生世界级的人物,由此产生的"软实力"和声望将获得巨大的力量,比所有媒体计划、文化交流等活动加在一起更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陶杰 《南风窗》2011,(13):102-102
所谓软实力,不靠硬销,凭其文化顺应人性中美好的追求:人是追求公义的,人是需要尊严的,人是热爱自由的。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英国,高规格礼遇接待,在国会发表演说,重申美英关系的历史渊源,确认民主、自由、人权,是英美两国共同信守的价值观。美英文化、语言、政治制度同气连枝,虽然60年来,英国衰落了,美国取代成为强权。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国人把这两国称为"英美",  相似文献   

9.
应琛 《当代世界》2014,(2):22-25
<正>自约瑟夫·奈提出软实力概念之后,文化在一国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就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奈的眼光聚焦于现代世界,当然,文化在国家力量中的地位和作用,并非自现代世界而始。综观世界历史上大国兴起、兴盛和衰落的历史,文化所起的作用,如草蛇灰线,虽然若隐若现,却始终有迹可寻。  相似文献   

10.
《南风窗》2014,(11)
<正>5月份的《南风窗》以"友国在哪儿"为题探讨中国的外交布局。本期策划特别注意到,除现实主义冷冰冰的利益算计外,中国外交开始注重以软实力构建国与国之间的关系—领导人将其称之为"命运共同体"。这是个富含感情和价值的名称,但问题在于,我们有无这样的能力将其传播并获致认同,这是设想中的共同体成为现实的关键所在。如文中所言,作为"软实力"这一词汇的创始者,约瑟夫·奈对中国的软实力前景并不看好,他认为政治因素是个短板。其他学者如肯尼斯·金等也认为中国目前在非洲的外交还够不上"软实力"的程度,顶多是彼  相似文献   

11.
冷战后美国软实力的下降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软实力是国家权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时代的作用日益显著。美国作为当今世界的唯一超级大国,不仅具备强大的军事、经济实力,而且拥有巨大的软实力资源。冷战结束后,美国在硬实力方面的优势获得巩固,但软实力却正在下降,这使它在某些领域内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下降,对其国际形象、外交政策、国家安全造成了消极影响。中国作为力量不断提升的大国,可以从美国软实力的下降中获得启示,为和平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12.
美国推行"普世价值"是以硬实力为后盾,以"软实力"为手段,基本战略逻辑就是从全球化到美国化。其实质是美国在意识形态上的话语霸权的表现,是美国推行文化帝国主义的工具,是美国图谋颠覆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手段。中国应坚持"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和衷共济"的基本原则,构建富有中国特色的价值体系和发展模式,在对外舆论宣传、对外文化交往以及国际合作等方面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国外提高文化软实力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软实力”这个概念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于1990年首次提出。按照奈的界定,软实力是指通过吸引力而非强制手段,让他人做你想让他们做的事,是一种能够影响他人喜好的能力。奈还认为,文化、政治价值观及外交政策是衍生软实力的三大来源。软实力概念的提出,启示各国在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相似文献   

14.
同一民族的文化,其软实力有着"潜"与"显"的显著差别。"潜"表现为文化主体性的迷失,"显"则表现为文化主体性的确立。近代以来,中国文化主体性出现了性质和程度不同的两次迷失。第一次发生在鸦片战争之后,源于民族的生存危机,是全局性的。第二次表现为改革开放初期一些社会思潮中的西化倾向,具有局部性质。两次迷失都凸显了硬实力是文化软实力彰显基础这一内在逻辑,文化软实力的有效解释框架仍然是唯物史观。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宣告了文化主体性的确立。当下中国学术领域文化主体性觉醒趋势显著,这既是中国文化软实力转向显在状态的表现,也是其进一步彰显的促进因素。  相似文献   

15.
关于"北京共识"与中国模式研究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北京共识"是在"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崩溃论"的国际理论氛围中对中国的社会发展所作的评价中较为公正和客观的系统理论."北京共识"的提出,反映了中国软实力的提高.我们主张用"中国模式"而非"北京共识"来概括中国发展道路的经验和教训."中国模式"尽管存在诸多隐忧,但将得到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杨洁勉 《国际展望》2023,(1):1-23+153
为了维护霸权地位并延缓自身衰落,美国将中国视为“主要对手”和“安全威胁”,推行所谓“全政府”和“综合威慑”的对华战略。准确认识美国的对华错误认知,需要把握其哲学思想、历史观、世界观以及战略理论等思想根源。美国根深蒂固的“天命论”和“盎格鲁-撒克逊优越论”及对丛林法则的信奉,导致其形成了唯美国独尊的历史观,建立了固执己见的当代史观和自恋式的未来史观。美国从零和博弈和二元对立思维出发,形成了偏执地树立假想敌的政治安全观和“重利薄义”的对外关系理念。美国的国际关系理论本质上服务于美国的霸权,并在当前的背景下加速了其自身的衰落,将中美关系推向竞争甚至对抗。中美关系影响世界的未来走向,和平共处应是中美两国基本的相处之道。中国需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引领,全方位、综合性地应对和塑造中美关系,在物质和精神、实践和理论、战略和政策等多层面与美国进行建设性互动。  相似文献   

17.
伴随中国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领域的快速发展,美国学术界对中国软实力的关注程度不断加深。对中国软实力进行研究的既包括普通学者,也包括美国国会、思想库和调研机构等。美国学者对中国发展文化软实力的目的、手段作了全面分析,通过大量的统计数据对中国的文化软实力进行了评估,还对中国、美国等国家的文化软实力进行了比较研究等。总结和梳...  相似文献   

18.
刘怡 《南风窗》2013,(26):84-85
霸权国本身对战略收缩造成的信誉下降也感到恐惧,担心友好国家的信任不复存在,更担心潜在的挑战者会利用这一时机全面进逼,因而在最初的收缩后仍有可能突然转向强硬。从陆续撤出伊拉克、阿富汗驻军到叙利亚问题上自缚手脚,美国以近乎激进的方式完成了对大陆义务"长尾"的切割。这种调整与权势衰落不能简单划等号,它反映的是对全球力量分布的重新认知。然而,从"帝国式过度扩张"急剧后退在短期内仍有负  相似文献   

19.
《南风窗》2014,(5)
<正>中国的所谓世界工厂地位是在新型的"温特制"管理方式下成就的,这个时代世界工厂已经名不副实,中国实际上只是"世界车间"而已。?英国在很长的时期内都掌控着棉纺织业技术和机器制造的发展方向。中国是世界工厂的说法已经深入人心。回顾历史,第一个被称为世界工厂的国家是英国,从1820年代基本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到1880年代经济衰落,英国的工业品产量以及出口量都在国际上占据着绝对优势。之后,按照通常的说法,美国在20世纪初接替英国  相似文献   

20.
英刊《新左翼评论》2006年7—8月号发表了美国著名左翼学者、世界体系理论代表伊曼纽尔.沃勒斯坦题为《美国力量的变动曲线》的文章,分析了美国霸权建立和巩固、下降和加速衰落三个阶段的主要过程和内在逻辑,视野广阔,观点清晰。尤其值得重视的是,作者认为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开始,世界格局进入了大变迁的时代,并以此预见作为上个世界格局一极的美国将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文章内容如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体系的地缘政治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从1945年到1970年左右,美国在世界体系中行使着无可争议的霸权。美国霸权在1970—2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