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蕴岭 《当代世界》2015,(10):18-19
<正>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被区分为硬实力和软实力,硬实力是有形的,包括经济、军事、资源实力等等;而软实力是无形的,主要包括制度、文化、国民素质等。按照美国学者约瑟夫·奈的说法,美国既有硬实力优势,又有软实力优势,而中国,尽管硬实力在提升,但软实力还很欠缺。  相似文献   

2.
中国软实力的发展壮大,是中国和平崛起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美国对中国软实力的关注日益加深,并对中国的软实力建设进行了全面的评估。美国学者普遍认为,中国注重并展示其软实力建设始自20世纪90年代,至2007年中国共产党十七大召开表明软实力已经进入中国的官方语言。中国软实力增长取得成效的主要原因在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及成功的发展模式的吸引力,以及中国政府和人民日益开放性的思维及有意识的推动。此外,中国的软实力增长还与美国的外交政策失误有关。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层面。除了加紧向亚太地区进行军事部署、力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等军事、经济手段之外,通过软实力外交来影响和塑造亚太各国成为美国从"文化"层面"锁定亚太地区"的关键一环。其间,非政府组织凭借自身优势在美国的亚太软实力外交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非政府组织在亚太地区开展软实力外交主要有三条路径:(1)通过"文教经援"输出美式文化;(2)通过"选举监督"扩展美式"民主";(3)通过"舆论引导"彰显美式"自由"理念。面对美国软实力外交的全面攻势,中国如何保障国家文化安全及文化发展的自主性,成为当前中国亟需认真对待并加以解决的问题。就提升中国非政府组织参与软实力外交事务的能力而言,一方面应加快消除中国非政府组织自身存在的诸多障碍,在此基础上,鼓励境内非政府组织积极成为在国际社会传播中国文化、价值理念的得力助手。另一方面,中国非政府组织有必要对国内研究力量加以整合,在"保持国际关系中的文化自主性"、"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等问题领域形成研究网络,进而在国际社会发出自己的声音,也更易于为国外受众所接受。  相似文献   

4.
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意识形态和制度发展模式吸引力、机制规则的控制力所体现出来的“软实力”。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实质就是和平、开放、合作、和谐、共赢。在促进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上,软实力理论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我们既要充分挖掘和发挥既有软实力资源的优势,又要积极推进改革,坚持创新,做大做强中国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5.
美国建构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经过两个多世纪的建设和积累,已成为世界第一文化软实力大国,拥有巨大的文化软实力资源。通过文化价值观建构、文化产品输出、文化项目合作、文化外交等途径,美国的文化软实力成为美国对全球产生吸引力、影响力和领导力的主要因素和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6.
作为历史文化大国,中国发展文化软实力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与快速发展的经济相比,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建设任重而道远。中国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大国,就必须具有一个强大且富有亲和力的文化存在,承担一个世界大国的全球文化责任,为国际社会提供具有引导力的文化形态,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吸引力、影响力和贡献力。在新时期,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表现形式是什么?如何看待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如何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国际竞争力?为加深对这些问题的认识,本刊记者特约请中央编译局马克思主义研究部主任季正矩研究员及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德定博士就新时期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使世界各国真正进入了一个相互依存的时代。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多方面的优势不断向其他国家和地区扩张、渗透,推行其文化价值和政治模式,谋求新的霸权。在这种形势下,中国如何整合各种资源,构建自己的文化软实力体系,抵制西方的入侵和渗透就变得紧迫起来。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应包括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模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大国形象四大要素。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在中国硬实力基础上构成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体系。  相似文献   

8.
中国软实力资源及其局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刊《幸存》2006年第48卷第2期刊登了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学者贝茨.吉尔与人合写的题为《中国软实力资源及其局限》的文章。该文从文化、政治观念和外交政策三方面说明了中国的软实力资源正在逐步增强,但是认为,这些软实力资源不会自动转化成中国所期待的成果。有三个主要因素制约中国政府不能有效利用其软实力:软实力资源的不均衡性、外交政策的合法性受质疑以及外交政策的不协调性。文章内容如下。软实力这个概念出现在汉斯.摩根索(HansJ.Morgenthau)、克劳斯.诺(Klaus Knorr)和雷伊.克莱因(Ray Cline)的著作中。最近几年来,约瑟夫…  相似文献   

9.
美国学者对腐败与文化关系的研究,初衷并非是基于对欧美等发达国家反腐实践的思考,而是在考察发展中国家的援助项目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学者们在腐败与传统文化、制度文化、政党以及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发展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丰富的论证,尽管不可避免地带有西方中心主义的色彩,但他们的研究仍然引领着该问题的理论和实践发展方向,为中国建立民主文化反腐机制、加强政党在反腐过程中的功能建设以及厘清和加强群众在反腐进程中的作用也提供了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0.
软实力是一套维护世界秩序的话语,它的合法性依赖于全球化、民主促进和人道主义。本文对乔治·W.布什总统、奥巴马总统和特朗普总统执政以来美国的软实力政策进行了总结,探讨了美国软实力的三种模式及其未来发展。作者认为,美国作为世界大国,不应当以军事或经济硬实力为世界带来战争或贸易摩擦,而应当更注重发挥软实力的作用,更多地强调人类合作、多边主义、相互尊重和文化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环境治理的逐步推进,越来越多的美国学者加强了对中国环境治理的研究。既有学者高度评价中国环境治理的举措及成效,也有学者渲染并夸大中国环境治理中的问题。更多学者进行了客观分析,并就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回应民众的环境诉求等方面提出治理建议。关注美国对中国环境治理的研究,既有助于更好地推动我国的环境治理,又有助于增强中国在相关国际议题中的主动权和话语权。  相似文献   

12.
李国振 《当代世界》2010,(11):60-62
硬实力是指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力量;软实力所指的就是精神力量,包括政治力、文化力、外交力等软要素。两者紧密联系,各有侧重,可以说是相辅相成,共同组成了一国的综合实力。在当前的国际格局中,各国博弈的形式更加复杂,而在软实力上的竞争更是日益重要。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也拥有相当规模的经济、科技和军事实力,及其有本国特色的社会制度和治理模式,但她还远不是一个软实力强国。如同发展中国家身份一样.中国的国家软实力也处于“发展中”阶段。  相似文献   

13.
周厚虎 《国际展望》2012,(1):34-47,115,116
全球化的发展和信息化的进程带来了国际政治权力资源的变化,文化、科技、知识和信息等软实力资源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这不仅催生了软实力理论的产生和发展,而且也影响了国家外交形式并正改变着外交的内容,由此公共外交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软实力成为理解国际关系变化和外交政策的一个新的理论视角,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公共外交的理论支撑,而公共外交本身也是软实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战略路径。中美软实力战略的差异导致了双方对公共外交认知的差异。本文在比较中美软实力战略的视角下,从公共外交的主体、受体、传播内容以及传播媒介等方面来分析美国公共外交的特点,同时从这四个方面来论述中国公共外交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美国的中国问题研究专家对中国道路的现状、发展、问题和未来进行了新一轮的深入研析。学者们从各自的经验和角度出发,讨论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道路的关系、中国的民主化进程及其影响、未来中国道路的发展等问题。因立场和看问题的方法等存在不同,虽然随着中美交流的增多拓展了美国学者对中国发展和中国道路的视野和认识,但这些观点实际上仍然带有不少固有的偏见、刻意的扭曲甚至是恶意的攻击。与此同时,美国学者内部也在不断变化和变动,甚至出现了两极化的状态。  相似文献   

15.
县域软实力的形成是一个具有内在发展规律的过程,包括认知、认同和外在行为三个阶段.软实力作用的发挥表现为发展力、整合力、文化力、创新力、形象力.正确发挥县城软实力,对实现县域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国际关系理论中"新自由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软实力"理论之父约瑟夫.奈从"软实力"的角度否定了美国国内新一轮"美国霸权衰落"论。奈认为,国家实力的来源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当前美国力量依靠的是包括信息技术优势在内的许多东西。"大国衰落宿命论怪圈"更多地表明人们心理上的担心,而这将导致政策制定出现错误。在中美力量博弈中,奈虽然承认中国经济的发展,但指出中国内部存在不确定性,中国的发展并不一定意味着中国将超越美国。中国时代尚未到来,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7.
美国推行"普世价值"是以硬实力为后盾,以"软实力"为手段,基本战略逻辑就是从全球化到美国化。其实质是美国在意识形态上的话语霸权的表现,是美国推行文化帝国主义的工具,是美国图谋颠覆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手段。中国应坚持"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和衷共济"的基本原则,构建富有中国特色的价值体系和发展模式,在对外舆论宣传、对外文化交往以及国际合作等方面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姜丽 《当代世界》2022,(2):26-31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学者约瑟夫·奈首次提出"软实力"概念,认为软实力是通过吸引与说服而非威逼或利诱来影响他人从而达己所愿的能力,并将软实力概括为三个方面,即文化吸引力、制度吸引力以及掌握国际话语权的能力.当今世界,国家软实力竞争逐渐成为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基本表现形态之一.奥运会作为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体育赛事,在构建国家形象、提高国家软实力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西方“中国观”的变迁与中国软实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8世纪中期以来,西方中国观大体经历了停滞的帝国、沉睡的雄狮、革命的堡垒、崛起的大国四个时期的曲折变迁。西方中国观变迁背后是以文化、制度、民主等观念性要素作为主要变量的软实力话语语境。作为对西方中国观的回应,中国软实力在塑造西方中国观中的功能具体表现为议题导向作用、观念构成作用和价值评判作用。明确中国软实力在西方中国观形成中的功能和作用机制,可以有针对性地建设中国软实力,形成对中国有利的西方中国观。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中外文化交流也十分频繁,它贯穿了中国历史,成为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外交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在指导思想上,从最初的以阶级斗争为纲到实行包括文化领域在内的对外开放,最后发展为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和增强国际话语权。在外交理念上,经历了从依靠文化到为了文化的转型。在工作方针上,实现了从文化交流到文化自信的转变。在中外文化交流如火如荼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文化外交必须坚定信念,在总结历史经验,借鉴他国做法的基础上,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的文化外交之路,形成中国特色的文化外交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