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采取问卷调查、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少数民族艺体类大学生的英语学习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他们英语学习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低起点"对策。  相似文献   

2.
对"校漂族"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年来,在高校中出现了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已经大学毕业了,却仍留恋学校,迟迟不 能离去,他们住在高校及其附近地区,经常到教室听课、学习,到图书馆看书、查资料,到 食堂用餐等,从表面上看,他们俨然是高校中的一员,然而实际上他们已经走上社会,与学 校并无隶属关系,这部分人被称为"校漂族"。"校漂族"作为"漂一代"的特殊群落最早出 现于上世纪80年代末,但引起人们普遍关注还是在2003年,"大学生毕业不离校"、"学校已 经成为学士后流动站"、"'校漂族'在扩军"等一些消息纷纷见诸报端、网络。 "校漂族"究竟是怎样的一个群体,这个群体为何在短短的几年里迅速发展壮大,他们的 生活是精彩,还是无奈,让我们走近"校漂族",去了解他们的心理和生活。  相似文献   

3.
有着多元文化与语言背景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英语学习与汉族大学生有着差异.这些差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表现明显。来自不同地域、不同语言语系的民族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表现出来的问题亦不相同。今天,网络和多媒体教学大有席卷外语课堂之势,在计算机辅助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有些什么特点,如何能够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这些问题长期困扰着民族院校的教师们.本文试图分析不同受教育群体的特质,力求寻找一些对症施治的教育方略。  相似文献   

4.
赵坚 《传承》2012,(14):62-63
少数民族大学生大多来自偏远的老、少、边、穷地区,当他们从民族地区走向大中城市时,强烈地感受到自己在人际沟通、团结协作等方面的不适应,这些不适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就业。为了引导他们走出不适应的阴影,就必须加强对他们"软实力"的培养和提升,这是对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进行精神资助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5.
不少年轻人之所以自称"屌丝",主要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处于社会最底层,他们既不能改变社会又难以改善自身。我们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是屌丝文化的代表性群体,他们有认同其身体属性、心理属性、工作属性和群体属性消极面的倾向,愿意将自己归类于社会底层。不过到目前为止,大学生群体对"屌丝"一词所内涵的各种属性还没有达成整体性认同,其认同区间值在30%-60%之间。大学生逐步热衷于使用"屌丝"一词,实质上是其底层化的言语表达。然而,大学生的这种底层化表达不利于社会结构优化,有害于和谐社会建构。  相似文献   

6.
王坚 《思想战线》2013,(Z1):254-257
从高中生到大学生不仅仅是学习内容和学习层次的提高,更需要学习策略和学习观念的转变。很多大学新生在大学英语学习中由于种种原因,对大学英语学习产生焦虑情绪。而这种焦虑情绪反过来又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形成恶性循环。笔者以云南大学非英语专业新生为调查对象,对新生英语学习焦虑进行研究,并针对他们的焦虑状况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7.
董玥玥 《传承》2009,(24):118-119
由于高校扩招,农村大学生在整个大学生中的比例越来越高,又由于他们在城市缺乏社会关系,所以毕业后在社会上不具有竞争力,他们已经成为城市一个新的移民群体。和传统的民工群体相比,他们具有很多新的特征,他们年轻、文化程度高,有留在城市的强烈愿望,最有可能成为未来城市化的一个重要群体。  相似文献   

8.
飘在城市的农村籍大学毕业生——一个新的移民群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高校扩招,农村大学生在整个大学生中的比例越来越高,又由于他们在城市缺乏社会关系,所以毕业后在社会上不具有竞争力,他们已经成为城市一个新的移民群体.和传统的民工群体相比,他们具有很多新的特征,他们年轻、文化程度高,有留在城市的强烈愿望,最有可能成为未来城市化的一个重要群体.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群体是法定年龄已"成年"而经济上还"未成年"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是法定成年人,不应该再依赖父母;但是,他们也不可能自己挣钱以解决大学费用.在这种情况下,基于高等教育的社会效益.合理安排国家和社会对大学生的社会资助模式,就显得特别重要.中国现有的大学生资助体系包括奖、助、贷、减等类型,各有利弊,需要调整.  相似文献   

10.
杨笑红 《公安学刊》2011,(2):103-106
自主学习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大学英语自主学习包括课堂教学中的自主学习和学生课外时间的自主学习。本文着重探讨了公安院校英语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课外互助模式,旨在从课内和课外两方面培养公安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村官"的"角色社会化"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作为国家宏观政策鼓励下的结果,大学生"村官"群体已经成为我国农村中一个独特的群体.身份和生活世界的巨大变化是这个群体的典型特征.如何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和角色身份,是他们必须面对的"角色社会化"过程.本文以在两个专业网站上收集到的28份大学生"村官"的自述作为研究材料,通过自我身份认同、和农民的心理距离、价值实现度三个向度,来探讨他们在这种强烈反差下的"角色社会化"过程.  相似文献   

12.
常晓茗 《前沿》2013,(6):107-108
残疾大学生是残疾人群体中的知识精英。但是,残疾人中的"知识精英"头衔并非能为该群体带来顺利的就业机会,同目前众多大学生一样,他们也面临着就业难的困境。残疾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由于综合原因导致的。本文从就业支持系统中的学校教育这一环节入手,强调高校特别是职业院校如何把握好自身定位,更好地促进残疾大学生就业。  相似文献   

13.
孙宝成 《前沿》2014,(1):33-34
作为主要大学生群体之一的"90后"大学生党员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重托,他们的主体地位对高校党建发展。本文用SWOT分析法对"90后"大学生党员现状进行了分析,通过构建SWOT分析模型,提出了加强"90后"大学生党员主体地位的策略,这对现实高校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当前,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正逐年大规模地进入高校学习,成为有"留守经历"的在校大学生,如何针对这一特殊群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高校可以通过深化理想信念教育,强化价值观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搭建实践平台等途径,将"中国梦"的深刻内涵紧密地融入到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更好地指导他们学习、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促进其健康成长,实现自身价值。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党员是一个特殊的角色,是大学生群体中的先进分子和骨干.长期以来,这是大学生精英的代名词和象征.但在各种思潮的冲击,大学生党员的角色意识越来越淡薄.而其角色意识的强弱关系到他们能否在政治思想、意识观念、道德品质、日常言行等方面保持党的先进性,起模范带头作用.因此,应通过加强角色规范制度建设、深化理论学习、提高主体意识等途径增强学生党员角色意识.  相似文献   

16.
"留守经历"学生是当前社会中一个亟待引起重视的特殊群体,其曾经的留守经历导致他们在学习、生活中产生诸多问题。该群体在进入高校学习后,在社会交往、情感表达等方面存在比较突出的适应性问题。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学生自身原因,家庭、学校、社会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为大学生获得客观支持的重要场所,高校在教育引导"留守经历"大学生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学校要建立健全帮扶激励机制,缓解其经济之忧;建立有效沟通机制,用关爱温暖学生;加强学习指导,提高其学习能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解决其心理问题;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服务其成长发展;构建社会支持网络,培养其社交能力;打造文明活力校园,提升其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7.
宗教信仰文化热在大学生群体中不断升温,冲击着年轻学子的精神思想,影响着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而改变着他们的社会行为模式。据不完全统计,十三亿中国人中有一亿宗教信徒,其中青年信徒占到三分之一。作为青年中的一个主要群体——大学生的宗教信仰问题,已经引起教育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王珍 《传承》2014,(7):126-127
在我国社会发展的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当前我国大学生群体主要以"90后"为主,他们复杂的思想状况令人担忧。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更直接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因此,对"90后"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很有必要,应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  相似文献   

19.
《传承》2016,(9)
1977级、1978级大学生是结束"文化大革命"恢复高考以后招收的第一、第二批大学生,这一群体成员的命运和社会巨变、文化震荡及时代语境有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他们的智慧力量、情感力量与意志力量同社会相互融合,其个人实现、群体实现与社会实现的关系紧密统一,1977级、1978级大学生群体的这一历史现象在当代社会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相似文献   

20.
高校班级的建立为大学生群体的形成提供了原初化的框架,而随着大学生个体在班级内持续地学习和生活,班级群体就具有了"血脉",相对稳定的班级群体心理随之形成。以群体心理学为视角来审视大学生班级群体状况会发现主要存在三种镜像,群体压力以及偏向从众所产生的心理状况、社会助长以及社会惰化引发的心理问题、模仿以及暗示对心理的影响。为此,在大学生班级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构建中可以采取增强大学生班级群体的凝聚力和健全大学生班级群体的行为规范予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