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目次一、农村住房交易制度之现状二、现行农村住房交易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分析三、农村住房交易制度改革的制度障碍四、推进农村住房交易的对策建议五、结语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探索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渠道。〔1〕农村住房作为农村居民的主要财产,准许农村住房交易不仅能够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更重要的是能够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可另一方面,尽管《土地管理  相似文献   

2.
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土地制度问题。而农村土地制度的核心问题是土地所有权问题。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我国农村集体经济产权特别是土地产权问题关系到农民、农村、农业发展的全局。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存在的缺陷及原因,从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研究入手,试图阐明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的方向,并尝试对农村土地产权问题的具体实行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一、建立土地使用权抵押制度的意义借鉴传统民法的抵押制度,吸取其有益的方面,从而建立起我国土地使用权抵押制,不仅对于加速房地产业的发展,完善城市房地产市场,而且对于增强企业等经济单元的活力,深化企业改革,都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首先,土地使用权用于信贷抵押,有利于运用信贷杠杆促进房地产业的迅速发展。我国城市土地使用制度由于一直实行无偿无限期划拨制度,因而带来一系列无法克服的弊端:土地利益主体颠倒,国家所有  相似文献   

4.
小产权房是我国特色土地所有权制度的产物,小产权房的出现表明农民在使用宅基地的过程中不再仅仅满足于居住,而是产生了新的权利诉求。我国在探索变分散居住为集中居住的土地制度改革,这其中出现了许多利益冲突,甚至有些发展成为暴力冲突,引发较大的社会代价,其根源在于对农村居民的土地征收,现行土地征收制度在小产权房产生以及处理问题上都存在很大关联,也是很多农民不愿意土地被征收,更愿意自己盖房出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立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施晓琳 《法学杂志》2004,25(4):65-67
通过农村医疗保障立法,将农村居民纳入医疗保障体系已势在必行。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农村医疗保障立法应遵循公益性、强制性、差别性、国家主导性等基本原则,立法框架主要应包括总则、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形式、农村医疗保障基金筹集、管理机构、农民的权利和义务、法律责任等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农村土地制度体系存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性质定位模糊及价值定位冲突、宅基地使用权不完整、农村集体土地征收征用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农村土地制度完善应当与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相结合,规范土地流转,将土地流转中的收益用于集体内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7.
引言所谓农地制度,即农村土地制度的简称,是指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因农村集体土地的归属和利用问题而产生的所有土地关系的总称,包括土地所有制度、土地使用制度、土地规划制度、土地保护制度、土地征用制度、土地税收制度和土地管理制度等。我国现行的以农民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村土地征收补偿法律制度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城市土地资源的有限性,使得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必然依赖对农村土地的征收和使用。在加快城市化进程中,面对土地的违法使用、土地闲置、侵占农村基本农田、损害农民的土地利益等问题,亟待从实体与程序方面针对我国土地征收和补偿制度的缺陷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9.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法律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作为我国独特的一项用益物权制度,其权利本身是与农村居民的社员身份相挂钩,没立的目的是给予农村居民以居住保障。受我国经济体制转型、户籍制度松动、城乡人员互动频繁等因素影响,原有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已难以胜任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近几年,农村宅基地隐性市场暗地发展的情况下,“农村宅基地使用权能否自由流转?”成为社会热点话题。当前,在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大背景下,如何完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是我国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李敏 《法制与社会》2012,(11):212-213
当前我国虽然建立了较完善的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法律制度体系,但仍存在流转价格不合理、强制农民流土地、非法改变土地用途、土地资本化等不足.因此,我们必须采取准确理解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律和政策、正确定位各相关行为人的角色、打破主要由政府或村委会与流入方决定流转价格的现状、建立合理的流转定价机制、正确引导资本在农村规模经营中的渗透、建立严格的问责制等措施,以维护广大农民的权益、促进农村发展.  相似文献   

11.
重庆"股田制"改革力图赋予农民更为完善的土地权利,但国家的紧急叫停表明了国家在农地制度上的态度,集体所有制,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仍然是农村的基本经济、经营制度。但目前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存在产权主体缺位,土地承包经营权内涵模糊,土地流转不畅等问题,在新一轮的"土地改革"中,赋予农民土地产权主体地位和建立完善的流转市场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重庆“股田制”改革力图赋予农民更为完善的土地权利,但国家的紧急叫停表明了国家在农地制度上的态度,集体所有制,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仍然是农村的基本经济、经营制度。但目前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存在产权主体缺位,土地承包经营权内涵模糊,土地流转不畅等问题,在新一轮的“土地改革”中,赋予农民土地产权主体地位和建立完善的流转市场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黄素萍 《法治研究》2013,74(2):120-125
土地流转。意味着中国农业将改变几千年来精耕细作的传统,向集约化、机械化的现代高效农业转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是我国的一项特色制度.是农村实行土地家庭承包的必然结果.是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的客观要求.也是进一步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重要措施。实行土地承包经营权健康有序地流转,对优化配置农村土地资源、稳定和发展农村经济,推进我国农业的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解决三农问题,保障农民利益.必须保障农民对土地的权利。  相似文献   

14.
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在我国是一种新兴的土地流转方式,其在实践中得到发展有其内在原因.然而,我国并未建立起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给农民的社会保障带来了风险.为规避这些风险,一些政策、法规设计了相应的制度,而这些制度又与公司的资本制度发生了冲突.  相似文献   

15.
目次一、农民民主权利的基本内涵及其制度依据二、农民民主权利法制保障中存在的问题三、完善农民民主权利法律保障机制一、农民民主权利的基本内涵及其制度依据在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中央与地方面临的一项首要而紧迫的任务便是最大限度地提升和保障农村居民的物质利益,而与此同等重要的是在农村大力发展基层民主,确保农村居民享有并实现民主权利。农民民主权利具有丰富的内涵,它是农村政治民主权利与农村经济民主权利的有机统一。农民民主权利既包括选举、决策、管理与监督这样的以参与、表达为内容的政治民主  相似文献   

16.
引言当前,中国农业正处于一个发展的关键时期,能否制订一个好的农业政策,完善农业立法,成为农业能否积极、健康发展的关键。“三农”(农村、农业、农民)发展历来是我国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物质基础,然而近几年来却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尤其是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作为我国农村的一项基本土地制度又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瓶颈。中央工作会议提出,“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的政策,同时抓紧制定  相似文献   

17.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制度,按照依法,有偿,自愿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我国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也认为要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但是,我国立法关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有不足之处,本文仅就立法上应当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提出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村集体所有权制度是在农民私人土地所有权基础上通过农业合作化形成的,其与城市土地的国家所有权平行存在的一种土地所有形式。这一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是随着党的土地政策的变迁而逐步形成的,是一种独具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社会的发展,这一制度越来越暴露出它的缺陷,而且这些缺陷正日益成为关系着中国未来经济走向的根本性问题。本文在详细分析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产生缺陷的表现和成因的基础上,试图通过构建一种"村民公有,政府监督"的新的农村集体土地的所有权模式来弥补现有制度的缺陷。  相似文献   

19.
朱璐艳  蓝天 《法制与社会》2013,(29):211-213
土地出让金制度的确立,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土地出让金收支结构的不合理,土地出让金与对农补偿之间形成了"剪刀差",加剧城乡二元化的同时,严重损害了农地保护以及农民利益,为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埋下隐患。本文通过分析土地出让金的收支结构,指出三农问题在该制度下的困境,围绕土地征收过程前后,对农村可持续发展模式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以期对推动我国新形势下的农村建设具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今年,中央1号文件连续11年聚焦“三农”,并首次提出赋予农民对承包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这是农村土地改革制度的首次突破,意味着土地制度改革迎来了历史性节点。激活土地这一农民最大资产,必将唤起沉睡的巨量资本,给农民、农村及相关产业带来无穷的想象力。今起,本报推出“聚焦新疆土地制度改革”系列报道,先将镜头对准土地确权后,新疆农民的生活改变;再让我们剖开一个横断面,描述特色农业的发展;最后拉近距离,透视农业现代化中先发展起来的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兴农业经营主体所面临的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