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及秦朝的诉讼制度,最有特色的要数"公室告"与"非公室告",秦律对其进行了不同的规定与处理,但简单的律文对这两个概念的解释过于简略,在运用过程中不免出现误解;对概念的理解不透彻,容易出现矛盾,想准确理解立法者的用意也有一定的困难。鉴于文章篇幅的要求与笔者知识水平的限制,本文仅谈论"非公室告",从"非公室告"的定义入手,借助一定的法律史料,分析其存在的问题,进而探讨这些规定所体现的立法精神。  相似文献   

2.
笑口常开     
答非所问傻盗受责法官:“你在偷东西的时候,一点也不惭愧?不为自己想一想?别人可不想,难道你也不想一想你的家、妻子和女儿?”小偷:“我能不想吗?法官先生。可是,遗憾得很,我去的那家服装店只卖男人衣服!”一个偷盗者被人告到了法院。法官问偷盗者:“有一点法盲我不明白,在你行盗的地方有许多值钱的东西摆在那儿,你为什么偏偏偷些不值钱的东西呢?”强盗说:“法官先生,我简直吃不消了!就因为这个,我老婆已经使我够烦恼的了,现在您又来数落我!”有个人犯了重婚罪,法官问他:“你知道犯了重婚罪后,会有什么样的结果?”犯会点英语人惊慌地说:“我…  相似文献   

3.
梅子 《政府法制》2006,(14):44-45
周末晚上,四毛一家三口正在看电视,儿子小毛突然问“:爸爸、妈妈,老师今天给我们开班会,布置了一个作业,那就是‘纯天然食品是否有益健康’,让我们做一个社会调查,现在,我先问问你们,调查就从你们这里开始吧。”四毛的妻子回答“:‘纯天然’当然有益健康了,无污染嘛,可不就是最好的东西?”四毛虽然没有急于回答儿子的问题,但对妻子的回答表示同意“:我去超市买东西时,就是专门挑那些打着‘纯天然’或者‘纯正’‘、绿色’‘、无公害’字样的食品,既然超市能将这些蔬菜、水果、鸡蛋、麦片、蜂蜜摆上货架,那一定没有问题,正所谓买着舒心,吃着…  相似文献   

4.
“监守自盗”案件定性浅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审判实践中对监守自盗案件的认定存在着不同的认识与作法,以致在处理上存在定性不一、量刑不平衡,无论在理论和实践上,对这个问题都有研究、探索之必要。一、监守自盗一词的由来及含义一在我国,监守自盗是一个古老的法律用语。《法学词典》解释为:“监守自盗亦称‘主守盗’、‘监临主盗’。我国旧律指官吏盗窃自己监管的财物。”旧律中的监守自盗是指官吏  相似文献   

5.
<正> 二、“父为子纲”及其对封建法律的影响儒家一向提倡孝道,主张以孝治天下。他们认为,父亲对儿子有绝对统治权,儿子必须服服帖帖地服从父亲。他们把“父为子纲”看作“三纲”的基础,实际上是利用族权来维护封建政权。由于中国原是一个种族奴隶制国家,各级奴隶主之间都有着不同程度的血缘关系,如果各级奴隶主都能行“孝道”,种族之间就能团结,种族国家就能巩固。所以说,行“孝”是为了尽“忠”,忠、孝是完全一致的。实际上,儒家是以孝为中心,把它贯穿于君臣、父子、夫妇关系之间。正如《大戴札记·曾子大孝》篇所说的那样:“居处不  相似文献   

6.
殷勇 《法学研究》1986,(4):18-25
什么是法律?法律的基本特征有哪些?这些问题一直是有争议的。现代西方法学家赫伯特·哈特对此曾这样说过:“圣·奥古斯都关于时间观的著名说法表达了同样的窘境:‘什么是时间?如果无人问我,我知道。如果我想对一个发问者解释时间,我不知道。’正是在这方面,即使是最有经验的律师也感到,虽然他们知道法律,但有许多关于法律和法与其他现象的关系的东西,他们不能够充分理解和予以解释。”  相似文献   

7.
夺子大战     
他,号称自己是非凡的父亲,一定要在家里自己把儿子培养成非凡的天才;她,说自己就是出于一个母亲的目的,一定要让儿子生活在阳光下;为了拥有儿子,在离婚六年后,他们再兴抚养权大战。不到8岁的孩子,生活在父母的爱的对立中,是爱,是恨?是幸福,是痛苦,是麻木?“别伤害孩子!”这是所有目睹战火的善良人们的共同心愿。夺子大战  相似文献   

8.
“如果改个称谓,称作‘借工’.‘劳务输出’、‘劳务引进’、‘劳务借用’等。就能规避相关法律,这样的后果最终将架空我国的劳动法律。背离立法本意,有失社会公正。”  相似文献   

9.
俗话说,虎毒不食子。可不久前,肥东县20岁的林某却因强奸母亲、叫嚣杀父而被其父等人以“家法”溺死。无独有偶,2002年,广西柳江县一陶姓农民,因逆子横行乡里、作恶多端,而“大义灭亲”;2003年,上海一59岁的母亲也因儿子骄横跋扈,亲手将37岁的儿子杀死;2004年,青海一退休干部也因儿子游手好闲,愤然将儿子勒死……近年来,这些有背人伦的“家法”杀逆子的现象并不鲜见,既触目惊心,又引人深思。无论这些逆子如何忤逆不道,可毕竟是父母的亲生骨肉,做父母的为何要狠心亲手弑子?反观这些案件,都有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儿子大逆不道,或经常打骂父母,…  相似文献   

10.
外出旅游的郭冰峰在上海遭遇收容,后被原三家收容遣送站当作精神病人,“冒名顶替”别人的名字辗转遣送。且在遣送过程中神秘失踪,至今生死不明。之后。郭冰峰的父母倾尽家财、举债寻子无果后。一纸诉状把原三家收容遣送站告上法庭,历经波折的一场“索子官司”终于有了终审结果:还郭家的儿子!判决书拿到了。官司打赢了,也申请执行了,但郭冰峰的父亲郭福贵没有丝毫的欣慰和喜悦,他不知多少次迷茫地喃喃自语。  相似文献   

11.
◇谁能证明父母失踪或“死无对证”的私生子女的“身份”?证明或否定依据什么?◇在婚生子女与私生子女的权益发生冲突时,法律的价值取向偏重何方?  相似文献   

12.
叶青 《法律与生活》2014,(10):50-51
正一名女大学生替人代孕生下一子后,因难以割舍思子之情,请求儿子的父亲能让她探视儿子。遭到对方拒绝后,她走上法庭,讨要探视权。游走在法律与道德盲区间的代孕行为,代孕者是否拥有合法探视权?2014年2月,上海女孩童丽娟代孕生子讨要探视权一案最终达成协议,儿子的父亲同意童丽娟每年有3次探视儿子的机会。童丽娟是一名大学生,她为什么要走代孕这条路呢?代孕背后,是两个家庭各取所需又各有隐痛的离奇故事。  相似文献   

13.
20年前收养儿子,2000年后将儿子告上法庭时才知道收养不符法律规定,但实际上的多年收养关系,能否在自己晚年争取到“儿子”一定形式的扶助?发生在河南省三门峡市的一起抚养关系纠纷在当地引起了轩然大波,同时,也引起了国内法学家的关注,亲情裂变的“家庭”因此走上了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  相似文献   

14.
谁玩了谁?     
有这样一则寓言:妈妈和儿子在动物园里看猴子。妈妈将手里的一块水果糖往高处一抛,扔进猴笼,一只老猴子飞身一跃,接住糖块儿,吃了。妈妈又拿出一粒花生,往高处一抛,老猴子又是一个飞跃……儿子说:“为什么要将糖果扔那么高?放在地上让它自己捡回去吃,不也一样吗?”妈妈说:“傻孩子,不往高处抛,猴子会跳吗?你看它跳得多好看,这就叫‘人玩猴’。”笼子里的小猴子也在问老猴子:“妈妈,你为什么跳那么高,等糖果掉在地上再捡回来,不也一样吗?”老猴子说:“傻孩子,妈妈如果不跳起来玩他们,他们还会继续扔糖果给我们吃吗?这就叫‘猴玩人’。”由此,…  相似文献   

15.
(二)作为刑徒的隶臣妾与其他刑徒一样,作为刑徒的隶臣妾的本质特征,就是因社会犯罪而被判处徒刑隶臣妾的人。试看秦简《法律答问》的有关规定:“士伍甲盗,赃值百一十,当耐为隶臣。”“司寇盗百一十钱,先自告,当耐为隶臣,或日资二甲。”“公祠未(?),盗其具,当资以下耐为隶臣。”“有收当耐未断,以当刑隶臣罪诬告人,是谓当刑隶臣。”  相似文献   

16.
近日,笔者下乡调研时看到,在一村党员活动室内,一位70多岁的村民小心地问村支部书记:“我那宅基地的事该给办了吧?我好给儿子盖房结婚。”村支书不耐烦地说:“你看不正忙着呢,以后再说。”村民边往外走边小声嘀咕道:“啥时候不忙?我找你几趟了总是‘以后再说’,这‘以后’到底  相似文献   

17.
母亲红杏出墙与人私奔,父亲两次起诉重婚罪被法院驳回。父子联手动用公安机关介入“风花雪月”而大获全胜——“潘金莲”及其情夫锒铛入狱。紧接着儿子又冷不防向狱中的母亲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要求情感越轨的母亲“还我尊严”。 这是我国首例子女通过法律途径向婚外恋的父母索赔精神损失的个案。  相似文献   

18.
在学习推厂“枫桥经验”动员会上,浙江省委副书记周国富同志代表省委的讲话深深打动了与会人员的心:“学习推厂‘枫桥经验’,如果没有司法所和‘148’法律专用电话,那就好比一张桌子缺了一条腿,一定要把司法所、‘148’的建设和学习推广‘枫桥经验’紧密结台起来’。...  相似文献   

19.
张俊原是一个生意人,一九九九年十月以来,他多次被警察当成‘杀人犯’抓获,并被告知‘如果反抗就当场击毙……’为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及维护自己的名誉权,他把错将自己个人资料上网通缉的公安部门告上了法院  相似文献   

20.
赵树坤 《现代法学》2006,28(6):62-65
20世纪是中国社会发生转型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法学发生、发展的时期。去岁正来老师的长文《中国法学向何处去》(现已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一石激起千重浪,引发了学界无数的思考、论争。邓老师以“中国为什么会缺失自己的法律理想图景”诘问开始,以“必须结束这个受‘西方现代化范式’支配的法学旧时代,并在此基础上开启一个自觉研究‘中国法律理想图景’的法学新时代”的呼喊为终。被邓老师作为“判准”的“法律理想图景”在“中国法学向何处去”的语境下该如何理解?笔者不揣浅陋,将自己的粗浅想法录于此,求教方家指正。如果将中国法学的现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