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宸威 《学习论坛》2002,(10):54-55
中国是礼义之邦 ,“德治”思想源远流长。从周公的“皇天无亲 ,惟德是辅 ;民心无常 ,惟惠之怀”、“以德配天”、“敬德保民”到孔子的“德政”和“德教”再到荀子的“德主刑辅” ,这种绵延中国社会几千年的“德治”思想和道德教化 ,经过时代相递 ,逐渐积淀成我们民族特有的理想人格———“君子”。君子观念形成后 ,不仅在历代仁人志士身上打上了深深的印痕 ,而且对中国社会影响极其深远。就当前而言 ,如果我们既站在时代高度 ,联系当代中国国情 ,又不忘记对君子人格进行历史审视 ,并充实新的内容 ,对落实“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 ,将具有重…  相似文献   

2.
张耀南 《新视野》2006,(3):50-52
假如我们把大于个人的单元称为“共同体”,则各种立足“共同体”的理论或学说,就都是反个人主义的。这种理论或学说在西方思想中始终存在,只是不占主流而已。。生命共同体”或“生态共同体”是西方人到目前为止所达到的最高境界,这种境界的视野并不是最大的。还有比“生命共同体”或“生态共同体”更大的共同体,如“太阳系共同体”、“银河系共同体”,直至“宇宙共同体”。这个“宇宙共同体”是中国历代哲人所倡导的。“宇宙共同体”正是中国哲学的“终极关怀”。是中国文化五千年真正一以贯之之“道”, 是中国文化真正之“道统”。在“全球化”时代,这个“宇宙共同体”的总体框架是可以保留的。  相似文献   

3.
周荫祖 《求实》2002,(3):28-30
党的三代领导集体都十分注重文化建设 ,不仅相继提出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纲领及“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重要思想 ,更重要的是他们为党建构了中国先进文化的核心理念、价值系统的精华———文化精神。至少包括 :“理性精神、哲学精神、科学精神、民主精神、人文精神和创新精神。”坚持和发扬党的文化精神 ,是我们更全面、更深刻理解“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的文化哲学基础 ,也开拓了对党深入研究的一个新视野。  相似文献   

4.
对于中国古代思想中“身体”的研究是当下学术界的热点话题,本文主要考察荀子思想中对于“身体”的认识。荀子思想中的“身体”不等于当下语义环境中所理解的“肉体”,它在实质上应该是一种“身体系统”或“身体结构”,它主要由形体之身、心神之身和血气之身三个层面构成。对于“身体”的这种理解还反映在荀子对于“性一潮”、对于“化性起伪”等思想的表述中。  相似文献   

5.
在西方国家具有不同文明、历史和文化传统,不同的文化特点渗透到企业管理中,产生了不同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在企业生产实践中,东西方国家各自形成了不同的管理风格与特色。 1.东西方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的起源和发展 东方的管理思想在古代表现得比较充分,主要以中国为代表,日本、韩国则都是借鉴中国的儒家思想发展起来的。在古代,中国产生了一系列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人本主义”管理思想,如孟子的“性善说”、荀子的“性恶说”,以及告子的“无善无不善说”以及“人性可塑说”等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对人性加以激励和教化的种种举张,继而产生了管子的功利主义激励观和孙子、孙膑的奖励  相似文献   

6.
先秦儒学中,荀子的心、知理论最为系统。通过对荀子“心有征知”、学止于成“圣”、“解蔽”、“治心之道”等重要思想的阐释,本文认为,荀子心、知学说是一种依止于人格教养的智慧论,表达了儒学作为人学的一贯精神,与西方哲学立足于认知立场的认识论和知识论运异。  相似文献   

7.
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与"文化研究"思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文秀 《求实》2002,(4):23-26
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早期主要的思想家之一 ,葛兰西主要哲学贡献是他的实践哲学构想 ,而作为实践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是市民社会和文化领导权理论 ,这一理论有助于人们认识分析发达资本主义的社会状况和社会本质 ,同时也为“文化研究”思潮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范式 ,成为“文化研究”思潮反抗和抵制权力话语的重要思想武器和话语资源。带来了极为深刻的启示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自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以来 ,国内相关研究成果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 ,其中专题研究“先进文化”的文章也为数不少。在江泽民“七一”讲话和党的十六大报告之后 ,这种研究在程度之深、范围之广上达到了新的高度。现将学术界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作一简要述评。一、关于先进文化的内涵及其特点研究对于什么是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 ,学术界没有异议 ,因为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和“七一”讲话中都有明确的阐述 :“在当代中国 ,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就是…  相似文献   

9.
“天人相分”与人的尊严——荀子“天论”的一个侧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荀子的“天论”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在他的整个思想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亦可认为.不探究荀子之“天论”则无以究明荀子之思想。本文盖无意全面描述“天论”的整个理论主张,而只是将视角聚焦于:在荀子“天人相分”观念之条列下,当“天”不再是人所依恃和委身的最高主宰时,当认识到人的世界与天的秩序之间并没有所谓的自然和谐之后,正是人藉由其“智”与“能”担负着董理天地、财官万物,使人间和谐,万物各得其宜的任务和责任,而正是对这种神圣任务的承担,乃显出人的尊严的获致。  相似文献   

1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关于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论述,集中表达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主张,构建了一种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先进文化论”。这种”先进文化论”在坚持  相似文献   

11.
儒家的理想人格是君子人格。荀子是儒家学派重要的思想家,通过阐释荀子“化性起伪”的礼义之要途、“守静持学”的礼义之功夫、“重义思利”的礼义之核心,探究如何培养出“至善”“不苟”“以义制利”的君子对于注解荀子哲学乃至整个儒学都具有理论价值。君子“全而粹”即内外兼修,即对道德品格和实践能力的双重关注对于当代青年人格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社会”是荀子政治哲学思考的重要议题.荀子政治哲学的内在关怀就是要重建良善的社会秩序.荀子对人性充满悲观,却对社会理想极其乐观.荀子之所以实现从悲观的人性论向乐观的社会理想的理论跨越,主要是基于对人从“先天之恶”向“后天之善”转化的自信,这个转化的达至主要是通过去性存伪的政治社会化过程、群分相合的社会关系和隆礼重法的社会治理的力量.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其原创性贡献表现为从历史、理论和实践三重维度出发,以极为开阔的视野,生动回答了中华民族向何处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何处去、人类世界向何处去的“历史之问”。以极为宏阔的气魄,有力回答了当代中国如何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如何对待中华文化、如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之问”。以极为壮阔的境界,充分回答了如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如何凝聚起自信自强精神力量、如何凝聚起世界各国人民价值共识的“人民之问”。这也构成了进一步理解这一重要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的内涵性基础。  相似文献   

14.
胡锦涛同志的“七一”讲话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了新的解读,进一步揭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特点,即与时俱进性、由治党及至治国的理论;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是对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体现了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文化自觉。在文化哲学视野中,“三个代表”的重要论断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互为因果的文化有机整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关“中国特色”的价值取向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则集中表达了文化的民族性和时代性相统一的原则。这些思想,是现时代精神的精华,是当代社会主义文化观的创新与发展,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全球化的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在各个历史阶段都有它解决的主要问题.因而理论的着重点不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着重点是执政党。它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进一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解决了执政党如何建设、如何坚持先进性、如何执政兴国的问题.形成一整套治党治国治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对社会主义执政党理论的建构作出了贡献,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17.
对于中国古代思想中"身体"的研究是当下学术界的热点话题,本文主要考察荀子思想中对于"身体"的认识.荀子思想中的"身体"不等于当下语义环境中所理解的"肉体",它在实质上应该是一种"身体系统"或"身体结构",它主要由形体之身、心神之身和血气之身三个层面构成.对于"身体"的这种理解还反映在荀子对于"性-情-欲"、对于"化性起伪"等思想的表述中.  相似文献   

18.
和谐,自古以来都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思想传统和价值追求,也是国人关于人生、社会、自然乃至宇宙的最高理想。传统的和谐包含了“天人合一”、“人和”、“仁政”、“和为贵”等丰富的思想,具体到法律文化方面,便形成了“息讼”的法律诉讼观念,其基本内容就是“一个社会因没有纷争和犯罪而不需要法律或虽有法律而搁置不用[”1](P321)。一、“息讼”产生的历史根源1.“息讼”产生的思想文化基础。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建立在“天人合一”的哲学基础之上。在传统国人的世界观中,人和自然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古人对自然的总认识便是和谐。古代中国…  相似文献   

19.
孟子、庄子、荀子的人性论哲学都对中国哲学史与中国人性论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孟子的性善论与庄子的性自然论都是形上层面的 ,在经验界他们都持性恶论的观点 ;荀子的性恶论是经验形态的 ,但他也有形上的超越的性善论。孟、庄、荀的人性论结构 ,都具有双重性的立体特征 ,此种特征对现代管理学具有人本管理的重要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20.
荀子是中国先秦时期一位卓越的思想家,他率先提出了礼法思想,为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法律制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基本模式。荀子的礼法正义思想包括三个方面:“维齐非齐”的正义观,“群居和一”的价值观,“法圣人”的理想法。荀子礼法正义思想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