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4月11日,海南翡翠山城——五指山市风和日丽,彩旗飘扬,人流如潮,海南黎族、苗族同胞迎来了传统的“三月三”节日。节日期间,中华民族团结进步协会、台湾两岸少数民族经济文化发展协会、中华海峡两岸“原住民”暨少数民族交流协会、海南省海峡两岸各民族欢度“三月三”节庆活动组委会,于4月9日至15日  相似文献   

2.
<正>4月1日,2014年海南黎族苗族"三月三"活动在五指山开幕。近万名全省各少数民族市县的黎族苗族同胞代表、五指山市民,齐聚一堂,载歌载舞,欢庆海南黎族苗族传统节日"三月三"。此次活动持续3天,包括"浓情三月三·幸福五指山"主题文艺晚会、黎祖祭祀庆典、原生态民歌对唱、黎锦苗绣技艺比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比赛、民族地区旅游推介会、黎族苗族特色美食商品一条街、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展等10余项节庆活动。  相似文献   

3.
正自古以来,"三月三"(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是海南黎、苗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也称"爱情节"。这是黎、苗族人民悼念祖先、庆贺新生、赞美生活和歌颂英雄、歌颂爱情的传统佳节。为了进一步加强对黎、苗族地区的民族文化建设,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和旅游事业的发展,海南省政府决定,从2008年起将"三月三"活动作为全省重要的活动之一,每年由全省六个市县民族自治县和三个享受民族待遇的市县轮流设立主会场,其他市县设立分会场。通  相似文献   

4.
《小康》2017,(11)
<正>三月三是中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中以壮族为典型。三月三不仅是壮族的传统歌节,也是广西汉族、瑶族、侗族、苗族等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不少汉族地区,近年来民间也自发举行三月三盛会。“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大诗人杜甫在《丽人行》中,以细致的笔触描写了古时上巳节的盛景。“三月三”,古称上巳(sì)节,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诗经》中有关情爱的国风部分,共162篇,很多地方表明了三月三为情人节。三月三能成为中国情人节是有着古老传说、民间风情和官方提倡等诸多  相似文献   

5.
<正>今年是广西充分发挥民族传统和地方特色优势,积极实施“壮族三月三”民族法定节日的第四年。由于今年“壮族三月三”和清明节两个节假日相邻,形成了具有我区地方民族特色的6天长假。节日期间,全区各地围绕“民族文化”主题,组织开展“壮族三月三相约游广西”系列宣传推广活动,着力打造“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旅游文化消费品牌。在强势的旅游宣传促销和多重优惠政策的推动下,广大游客旅游消费热情进一步激发,民俗之旅“刚需”进一步释放,旅游消费规模进一步扩大。记者从自治区旅发委了解到,据初步  相似文献   

6.
《今日海南》2016,(4):2-3
正黎族苗族传统节日"三月三",是海南民族地区一年一度最盛大的民间传统节日。2006年,海南黎族"三月三"节被列入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经过多年发展,"三月三"已成为传承和弘扬海南黎族苗族优秀传统文化、展示民族地区经济成就、促进商贸旅游发展、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盛会。2016年海南黎族苗族传统节日"三月三"主会场设在素有"养生天堂"之称的白沙黎族自治县。节  相似文献   

7.
“赶秋”是湖南吉首、沪溪及贵州松桃一带苗族人民的大型喜庆节日活动。每年的“立秋”这天,当地苗族人民都要停止农活,身着节日盛装,男女老幼结伴而行,兴高采烈地从四面八方涌向秋场,参加或观看各种文娱活动。传统的秋场有吉首县的矮寨场、沪溪县的潭溪和梁家潭、凤凰县的勾良山等地。 “赶秋”这天,秋场上人群摩肩接踵,四周山坡,人头晃动,苗族人民个个衣着节日盛装,放眼望去如花团锦簇,非常热闹。人们把秋板和绳索固定在一个状如大水车的优质木架上,苗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苗族,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广西、四川、广东和湖北等省。人口约四百余万。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中的苗语。苗族是中华民族中一个古老的民族。相传大约三千年以前,苗族先民就活动在长江中游的“荆楚”一带,并且和其他兄弟民族一道为创造祖国的光辉历史,作出了重要贡  相似文献   

9.
“三月三,九月九,歌儿挽着彩云走。牧歌满山飘,渔歌浪中游,为什么家乡这样美,只因那各族兄弟手挽手”。农历三月初三,是广西壮族的传统节日,也是汉、瑶、苗、侗等世居民族的重要节日。今年,广西正式实施将“三月三”确定为广西民族习惯节日并放假两天。  相似文献   

10.
今年《贵州民族研究》第二期刊登了李德芳同志《二十世纪初期滇东北苗语方言区的苗文》一文,文中谈到:“除了滇东北苗语方言区(主要指滇黔川三省边区一带)的苗民一度有过文字外,居住在其他广大地区的苗民(在苗族中部方言区的贵州凯里县一带,解放前帝国主义传教士,曾用汉文注音字母作基础,设计了一套苗文,并且印刷了‘圣经’。但文字缺点太多,未为当地苗民接受)都没有文字。”“滇东北苗语方言区的苗文,是一九○六——一九一三年之间,英国基督教传教士、牧师柏格理,为了在当地苗民中传播基督教义而创制的。”按其意思,苗族自己无文字。其他地方我不知道,但城步这个地方,苗族很早就  相似文献   

11.
苗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人口五百多万,居住在贵州、湖南、云南、广西、四川、广东、湖北等省,其中以贵州为最多,故贵州高原素有“苗岭”之称。苗族人民是勤劳勇敢的民族,在几千年漫长的岁月里,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进行了艰苦的斗争,创造了物质财富和灿烂的民族文化。我国古籍《山海经》中就有关于“三苗”和“蚩尤”的记载,有人认为他们就是苗族祖先。苗族人民至今还流传着“从黄河迁来”的传说,现在也有“跋  相似文献   

12.
白洁 《今日民族》2004,(7):45-46
贵州苗族姊妹节,一个被喻为“藏在花蕊里的节日”。据苗族古歌记述,过去,苗族聚居的地方,都有过姊妹节的习俗。节日里姑娘们邀约情人相聚同吃姊妹饭、郊游踩鼓、对歌、互赠信物、订立婚约。  相似文献   

13.
《今日海南》2009,(4):I0002-I0003
山花烂漫、红棉争艳、槟榔飘香。又是一年"三月三"。"三月三"是海南黎族苗族一年一度的盛大传统节目。每年农历三月初三。黎族苗族人民  相似文献   

14.
针对清水江苗族龙船节来源传说,过去一些学者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讨工作。有的人认为“这一神话传说与施洞苗族龙船节的来源根本不是一回事,根本没有任何关联,而仅仅是当地苗族群众对这一节日的一种解释和假托。”①有些学者认为这一节日传说与当地人们杀蟒之事有关,“后来人们加了些神话而已”。②有的人认为传说反映民族分化的情况,“民族迁徒的纪念日也变成了本民族最隆重的节日——龙舟节。”③……林林总总不一而足。时至今日,人们始终未能达成共识。因此,就这一节日传说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对统一思想,认清事实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 一 清水江苗族龙船节是台江、施秉两县交界的清水江沿岸的苗族在五月二十五日前后举行的划龙船盛会。它分为两个独立的活动区域,共有四十余寨,近四千户,直接参与活动者约二万人。旧时龙船数有56只之众,现能使用的存47只。龙船活动以站立划桨,船型为母子舟,龙头另配一对硕大水牛角,按照苗族风俗习惯为主进行而与其他地区的龙船活动迥异。今天人们所说的“清水江苗族龙船节”一般是专指施洞为中心的活动区域而言。因施洞是现今这一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并且又是活动的中心场地,所以习惯上称为“施洞龙船节”。 清水江苗族龙船节的来源传说  相似文献   

15.
民俗体育文化是区域文化和民俗体育的产物,随着现代文明的演进,民族地区不同民俗体育文化之间存在着相互融合的趋势,因此研究连片地区民族之间民俗体育文化融合对我国文化强国的发展理念有着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以武陵山片区苗族、土家族民俗体育为案例,从武陵山民族地区民族民俗体育文化融合发展内在逻辑出发,探讨区域少数民族民俗体育文化融合的条件,在此基础上,构建区域少数民族民俗体育文化融合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6.
正2016年海南黎族苗族传统节日"三月三"白沙主会场节庆活动暨白沙黎苗"三月三"乡村(民俗)旅游文化节于3月7日至4月21日在白沙黎族自治县举行。白沙以"山水黎乡·绿韵白沙·欢乐三月三"为主题,安排了一系列民族风情浓郁、地方特色突出、群众喜闻乐见、激情绽放、精彩纷呈的民俗活动。一、首届"白沙之春"茶业博览会时间:4月9日至11日。地点:陨石天坑、万亩绿茶园、县城河堤、水岸新世纪白沙茶城。  相似文献   

17.
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 ,苗族形成了有助于社会秩序稳定和进行社会管理的“习惯法” ,如“议榔” ,“理老” ,“鼓社”等。它们成为特定群体认可和遵循的“法”。在我国法制建设日益完善的今天 ,分析和探索贵州苗族法律文化 ,旨在加深对民族地区的法律文化的了解 ,积极推动现实的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18.
认为贵州各族人民在创造历史和文化的过程中,运用了仿生学,在民族服饰、民族建筑、民族歌舞、民族节日、民间工艺、儿童玩具和民俗用品等诸多方面有丰富生动的表现。  相似文献   

19.
黄慧 《今日海南》2019,(4):前插2-前插3
<正>2019年海南黎族苗族传统节曰"三月三"于4月6曰至9日成功举办,今年"三月三"以"爱与感恩"为主题,突出了民族元素和地方特色,融入了国际元素和时尚潮流,主会场活动分别在陵水和五指山市举行。期间海南黎族苗族地区开展了2 0多项地方特色鲜明、精彩纷呈的活动。  相似文献   

20.
颜安 《传承》2015,(2):90-91
贵州苗族聚居地因为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民俗习惯,形成了特殊的民族习惯法则,对当地民众具有非常强的约束力和执行力。贵州苗族习惯法表现为议榔与村规民约,其对村民自治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为对社会治安的维护作用、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作用以及对火灾隐患等人为灾害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