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每逢岁末年初,冬去春来,旧时的中国文人总是要写上几首应景的诗,已成惯例。说得好听些,是风雅,说得刻薄些,是毛病。因为只要写了,必定拿出来,名曰献芹,实为邀好,那是令对方很尴尬的事。说好吧,真不好,说坏吧,又怕他脸上挂不住。因为这类应景诗,几百几千年写下来,成千上万人写下来,很难突破,很难创新。这种游名胜必题诗,逢年节必凑句,只是属于文人恶习而已。所以,历代的各种诗选,如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古代文人都通书法,但能写书法的却不一定是文人。比如说抄书手甚至书匠都能写字,但不能因为他们会写,就称为文人。工匠可以写一笔好字,但文人能带给书法更多的东西,比如说风骨神韵。这就涉及到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个老话题,叫做隋唐尚法,两宋尚意。法是法度,意是意趣。所谓意趣,就不是规矩,技巧,而是精神问题了。这个意趣的获得,在规范和技巧之外,得有学识和才情做底子,才能让书法有风骨,有个性,有灵气。  相似文献   

3.
民国的人与事,有许多在今天都不可思议。我有时翻阅彼时的报刊,见读书人的种种文字,心甚向往,觉得今人已不复有那时的冲荡了。中国的历史,六朝与唐宋时的士人有几分傲骨,给时光留下了诸多亮色,后来的读书人就难见那样的气象了。唯有民国初年前后,风气大变,狂士辈出,遗绪一直延续多年。  相似文献   

4.
正优雅是吴志实散文的格调。散文还有一"难",就是写得优美雅致。这并非仅仅讲散文的行文,更是讲散文的境界。要把文字写得优雅并不难,难的是在骨子里的气质也那么优雅。这话往深里说,就是散文是一种文人专属的文体,非得是文人才写得好,写得出彩,写得出精气神,写得优雅。这话当然也有偏颇的成分,但是,我们一定注意到,当一个人文化底缊足够丰厚时,他的  相似文献   

5.
张子焕 《新青年》2023,(7):50-51
<正>我曾经读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一百个故事,一千颗心,一万种遐思。安然前行,不忘初心。第一次写入党申请书,还是在大学。记得当时我特别用心,写得也十分工整。既紧张又激动,薄薄的稿纸,汗涔涔的双手,生怕写错或写丢一个字。下笔的一撇一捺,甚至标点符号,都见证了我澎湃的青春和对党的那份崇敬。还记得当时的语言是那么的激情豪迈,字里行间都流露着青春的梦想和对中国共产党的忠诚。  相似文献   

6.
正刘绍棠一生致力"中国气派,民族风格,地方特色,乡土题材"的创作。1994年5月,他在为文集而写的《小传》中,这样评价自己的创作":我的主要成就,是新时期以来取得的。形成了我的乡土文学创作体系和理论体系。"刘绍棠所说的乡土文学创作体系,涵盖  相似文献   

7.
说茶     
正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芯色碗转鞠尘花夜后邀陪明月晨前明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这首宝塔诗是唐人元微之写的,算不得最早的吟茶诗,足证明中国文人和茶结缘并不比酒晚,亲密程度也不比酒差。文人如此,普通人更甚,如果作次调查,喝茶的人八成比喝酒的人总数多。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北京的"六必居"据说是当年专卖六样生活必需品,只比以上少个柴字,两者都不包括  相似文献   

8.
程法德先生说:“我于2002年10月初,作为交流学者,应邀访问了台湾胡适纪念馆。纪念馆座落在台北市郊南港区的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区内。南港本是一个荒僻的小集镇,1950年在此兴建‘中研院’,人气日增,如今已是林木茂盛、绿草如茵、馆舍错落的学术研究园区。胡适纪念馆偏于院区的一隅。我去参观时,纪念馆的杨翠华馆长在门前迎接。  相似文献   

9.
傅斯年“学而博则仕”。1917年,留美的胡适至北大哲学系任教。当时北大文科生中,学问功底最好身是山东来的傅斯年,绰号“孔子后第一人”,被传统派教授黄侃、刘师培视为国学后继者。在胡适感召下,傅发起《新潮》杂志,与《新青年》呼应,为新文化  相似文献   

10.
朱小平 《海内与海外》2008,(4):43-46,59
胡适先生生前在美国《外交季刊》上曾发表文章,认为决定中国和亚洲命运的有两个重要的历史事件:抗战前夕的“西安事变”和抗战即将胜利时的美、英、苏“雅尔塔密约”,后者的签订使中国失去了外蒙古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和东北利益,而两个事件都与日本侵华有关。那么,更大的牺牲中国人民利益的“日台和约”的签订,不知何故胡适先生却没有提及!  相似文献   

11.
越南著名词人阮绵审及其咏物酬唱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朝期间,传入我国的越南诗人作的汉文诗,数量可观,其中有不少佳作,①引起人们的重视。至于越南文人写的词,受到我国诗人称誉的,只有阮绵审一人而已。因此介绍阮绵审的词作,不仅可供我们欣赏,也可资我们借鉴。而阮氏的词作与宋词有渊源关系,所以更值得我们重视。  相似文献   

12.
正在中国,凡识得几个汉字的人,无不知道唐代崔颢那首题名《黄鹤楼》的诗。也许全诗记不下来,但打头的这两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总是能挂在嘴边的。正因为这首写黄鹤楼的诗,实在太家喻户晓,太脍炙人口,结果,反宾为主,主次颠倒,倒不是这首诗,因楼而名,而成了这座楼,因诗而存。想到这里,也很为文人手中的那支笔,能  相似文献   

13.
金诚  吴双 《海内与海外》2009,(12):56-57
34公顷的一泓平湖,展示了什刹海的宁静、悠然和迷人的妩媚。水是什杀海的灵魂。什刹海的历史、人文,无论它的古老和现代无不与什刹海的水密切相关,水是什刹海的母亲,水是什刹海的精灵。什刹海的水被历代人民大众所喜爱,更被历代文人所钟情。其中比较典型的应该说是明代弘治年间的宰相、文坛领袖李泉阳。  相似文献   

14.
正吴敬梓是长篇小说《儒林外史》的作者。曾经撰写了《吴敬梓年谱》的著名现代学者胡适先生认为,这部讽刺文学的巨作,是中国文学史上熠熠生辉的不朽之作。吴敬梓,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亦号秦淮寓客;安徽全椒人,生于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死于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吴氏家族屡世行医,至其曾祖父吴国对才开始进入仕途,从此"家门鼎盛",吴国对兄弟五人,四人为进士。吴国对官至翰林院侍读,在康熙年间曾经典试  相似文献   

15.
诗人钱谦益     
钱谦益的名声不太好,后世文人不太深谈于他。我到怀柔乡下住了几天,没有事情,身上带着《牧斋杂著》,恰巧住处的图书室遇到一册《钱谦益诗选》,也一并读了。心里有点感受,对这个人的文笔和思想略有点印象。  相似文献   

16.
1.尽管司马迁多次遭受宫刑,但他忍受住一次又一次的痛苦,还是以顽强的毅力写出了伟大的《史记》。【:一次又一次?】2.人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生死故,两者皆可抛。【:天啊!你不能因为人家  相似文献   

17.
《岭南摭怪》是用汉文写成的一部越南民间传说、故事和神话集。部分故事采撷自古代史书,但无论史书还是故事书,源泉都是口头流传的神话传说。《岭南摭怪》和《越甸幽灵》是越南现存最古老、最重要的神话传说集。《岭南摭怪》是由封建文人搜集、整理、编纂成书的,经过了多次补充、删减和修改。就目前掌握到的资料,该书编撰于14~15世纪间。  相似文献   

18.
《史记》是司马迁“成一家之言”的光辉创造, 其中积淀了丰富的时代文化的内容。生活 在多元文化格局向一元转化的过渡时期, 司马迁不可避免地受到时代风尚的影响, 在学术思想、政 治实践、人物评价等方面表现出某种多元化的特点。另一方面, 各学派相互融合中儒学渐占上风的 现实也对司马迁产生了很大影响, 使《史记》表现出在兼融百家的同时以儒学为主导的思想风貌。  相似文献   

19.
胡适纪念馆的联想 程法德先生说:“我于2002年10月初,作为交流学者,应邀访问了台湾胡适纪念馆。纪念馆座落在台北市郊南港区的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区内。南港本是一个荒僻的小集镇,1950年在此兴建‘中研院’,人气日增,如今已是林木茂盛、绿草如茵、馆舍错落的学术研究园区。胡适纪念馆偏于院区的一隅。我去参  相似文献   

20.
读某报载,一位歌词作者对热线电话中的听众大侃其写歌词的秘密:写歌词,没啥诀窍,你能写字,就能写歌词,“只不过像做饭,先学会掂炒勺”,闻此“高论”不禁令人心寒,继而一想:这倒是反映了演艺界一部分人的畸形心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