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法律是自由而不是枷锁,是拯救而不是奴役。自由是法律的永恒价值,这个价值却长久地在中国的法律中失落,使中国的法律难以完成现代化的转型,使中国法治社会的建设举步维艰。因此,深入探索法律与自由的关系,以自由为圭臬改造中国的法律,进而影响中国的司法实践,重塑中国的法律文化,就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是周永坤《论自由的法律》一书的价值所在。该书以人的自由为核心,通过一系列的反思和追问,探讨了法学、法律、司法、法治、法律文化与自由的关系,是一种力图以自由为圭臬,重建中国法律、法学和法律文化的学术尝试。  相似文献   

2.
《人民政坛》2009,(12):36-36
许娟在《法律科学》2009年第5期上载文《法律何以能被信仰?——兼与法律信仰不可能论者商榷》认为,社会的转型期法律与现实的不相适应甚至相互矛盾确实存在,这使人们往往对法律的权威性产生怀疑和重新审视的、心理,而法律信仰作为法律权威的主观心理机制,在中国语境下也因此被视为了一种“善良的杜撰”。  相似文献   

3.
王天民  韩冬雪 《前沿》2014,(23):199-201
《论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主流派系儒学的奠基性和主导性文献,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和基本观念。《论语》中所包涵的丰富的天命思想为探析中国传统文化的神灵观念提供了确凿的依据和宝贵的资源,其中所透溢出的心灵、神灵、天命三位一体的神灵存在论,各有专属、各施其用的神灵功用论,超常人格或超常时刻的通灵观念,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的神灵观念和信仰意识。因此,立足《论语》天命思想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神灵观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突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朱宗杰 《人权》2011,(3):46-48
2011年3月,在人民大会堂,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郑重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这标志着经过数十载的不断探索、不懈努力,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终于实现了“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一宏伟目标。作为该法律的重要支柱之一的《刑法》在今年也完成了自身的第八次修正——2011年2月2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了《刑法修正案(八)》。  相似文献   

5.
秦志强 《前沿》2013,(1):96-97
法律是一种文化现象,儒家文化中也孕育着深厚的法律文化。本文简析了儒家法律文化的发展历程,从儒家法律文化的特征人手,深刻剖析儒家法律文化的价值观,并探讨其对当前我国建设法治国家的启示,对于推进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看了《民主与法制》第18期《“公众人物”,你是谁?》一组报道,对“公众人物”的概念有了法律上的认识和理解。也对公共知情权、隐私权等法律概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特别是读到公众人物的“忍受义务”,深受启发。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开篇《“公众人物”:监督与被监督的文化思辩》,想从这方面谈几句感想。  相似文献   

7.
奋力建设法治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政坛》2013,(4):46-46
袁曙宏在2013年第6期《求是》撰文《奋力建设法治中国》认为,法治中国最基本的要素包括三个:其一,宪法法律具有最高地位和最大权威,这是法治中国最典型的特征。其二,全体公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这是法治中国最坚实的根基。其三.政治清明、经济富强、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文明,这是法治中国最重要的使命。建设法治中国走什么路、怎么走,  相似文献   

8.
《公安研究》2009,(10):90-90
李奋飞在《法学家》2009年第1期撰文认为,在中国的刑事诉讼中,程序违法现象极为普遍,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现行的刑事诉讼法是一部缺乏制裁机制即违反之后没有法律后果的软法。刑事诉讼法基本上已经丧失了作为法律所应当具有的约束力,甚至沦落为规则的宣示或告诫。欲使刑事诉讼法成为真正的法律,就必须为其注入制裁这一法律规范的应有要素。而为刑事诉讼法注入制裁要素,  相似文献   

9.
法律意识的培养是中国建立法治国家,实现依法治国的重点之一。纵观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中国传统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衍生出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是由特定的法律制度和法制观念构成的。这种传统的法制观念的核心内容就是权力本位和义务本位,缺乏法律至上的思想渊源。这一法律文化深深地影  相似文献   

10.
《山东人大工作》2009,(2):62-62
据《光明日报》报道,不久前,中国法学会的一个课题研究组在研究今后5年立法规划时,在法学界做了一个问卷调查,90%的专家认为刑法类法律制度已经比较完备;78%的专家认为社会法这个法律部门的法律制度很不完备;其他几个法律部门也还有不少重要法律需要制定。特别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所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任务仍然相当繁重。  相似文献   

11.
判扔鞋者无罪的法庭不代表其他的谁。只“代表”法律,只“代表”自己独立办案,这也是人家国家的法律文化。而我们的思维是。动辄代表国家。这几乎形成了一种“代表文化”,在许多名人那里表现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2.
张晋藩教授在为该书撰写的《序》中说:“林乾的《中国古代权力与法律》一书,是系统全面阐述中国历史上专制权力与法律关系的第一部专著。该书从‘法与天下共’对君主擅法的限制,以及法司的职守对君主守法的约束等方面,研究了君主权力的法律制约机制问题;同时也从历史的时间序列上研究了尊君抑臣之法的生成及其演变。作者认为,唐代是中国古代权法关系处理得最好的时期,  相似文献   

13.
中国法律思想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书是“21世纪法学规划教材”中的一部。著者在《序言》中介绍说:“这本《中国法律思想史》在以下几方面做了尝试性的新探索:其一,在绪论中较为集中地论述了研究方法;其二,增加了中国古代社会与中国法律思想史专题性文字;其三,增加了传说时代与法的起源一章,把中国法律思想史的上限前伸了;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成果是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法律思想那里演变发展而来的,但二者之间的演变路径需要学界进行探讨。《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路径研究》一书具体分析了这个问题。该书从实践和文化两个层面对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的路径内涵进行了解析,并从哲学与法学、历史与实证、启示与价值等多个视角分析论证了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中国化之道。  相似文献   

15.
鄂璠  李雅男 《小康》2011,(1):84
《社会保险法》的出台,解决了社保体系在法律上的长期空白,解决了无法可依的问题。但社保法也是"由国务院另行规定"条款最多的法律,这足以证明它的复杂性《小康》:在中国社保改革发端多年之后,《社会保  相似文献   

16.
自1997年欧盟对中国糖精发起首例反倾销指控以来,外国对华反倾销案件数量迅猛上升。截至2004年2月,中国遭受的外国反倾销指控已经超过600起,中国成为全球受反倾销损害最大的国家。与此同时,WTO《反倾销协议》从法律层面上也出现了一些不足与缺陷,而我国的有关反倾销法律法规也亟待完善。针对这一现状,本文从法律角度对WTO《反倾销协议》与我国有关反倾销法律规定的缺陷进行了分析,并在阐述欧盟对中国企业进行反倾销的成因以及中国政府与企业应对现状的基础上,对中国应对反倾销的一系列策略进行了法律分析,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人民政坛》2012,(11):45-45
苗勇在2012年10月10日在《法制日报》撰文《笼子和法治》认为,如果把法律比作是一个笼子,这个笼子里关的是权力还是老百姓,法律的属性就会发生本质变化。法治的根本要求,就是要对权力的行使进行强有力的约束,而并非在于对老百姓的统治。中国传统社会尽管有丰富的法律文化,但是没有法治精神。  相似文献   

18.
近两年我先后参与组织了两次执法检查。第一次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进行执法检查,这是1996年8月颁布实施的一部法律,有十多年的实施经验。法律要求做的工作都得到了比较好的贯彻落实,社会各阶层对政府在这方面所做的工作普遍比较认可,检查工作进行得很顺利,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第二次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进行执法检查。  相似文献   

19.
阿计 《人民公安》2009,(10):10-15
“无救济则无权利”.这句古老的法律谚语形象道出了侵权责任法保障权利、预防侵权的价值功能。有学者进而认为,侵权责任法的发展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民法乃至整个法律文明的未来。正因此,《侵权责任法》被定义为中国法律体系中的支架性法律。相应的立法工作也被解读为继《物权法》后制定民法典的第二大步。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民众对法律的认知是从法盲——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过程。然而,“法律”这一生硬的文字,怎样成为民众(上至高官,下至百姓)的行为尺度,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也应是民众的自觉行动。为此,本刊《连载》栏目为读者推荐由宣炀编著的新书《每天学点法律常识》。此书最大的优势是它的应用性,作者将枯燥生硬的法律条文组织成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法案,让您阅读后觉得有法可循.有法可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