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重大政治原则。面对全球经济放缓的"新常态"和国家脱贫攻坚的"冲刺阶段",国有企业一方面要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筑牢国有企业的"根"和"魂"。另一方面,也要不断探索建立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国有企业制度,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把企业党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之中。  相似文献   

2.
农村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应发挥核心领导、决策执行、凝聚人心、推动发展等重要作用。而当前脱贫攻坚中农村基层党组织面临核心作用不明显、部分党员示范引领作用不够、部分农村经济基础薄弱、个别贫困户思想观念落后等诸多突出问题。要明确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定位,加强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助力脱贫攻坚。  相似文献   

3.
坚持党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领导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的有机组成部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在破解脱贫攻坚难题上展示了其卓越智慧,对基层组织建设作出一系列的科学论述和巨大贡献,包括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是由基层和基层组织在减贫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要求决定的;贫困治理进程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要以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为重点,以组织建设、人员队伍建设、运行环境和保障建设为核心内容;以在内部进行提升与激发、从外部注入人员和资源为实现途径,从而推动脱贫攻坚与基层组织建设的深度融合与发展等。  相似文献   

4.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社会发生了结构性变革,基层党组织作为基层治理的"领头雁",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所依靠的最基本、最直接、最关键的力量.基层党组织必须始终坚持党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领导核心地位,通过合理地定位自己的角色,创新服务机制、创新社会治理考核机制以及创新参与机制等方式领导和参与社会治理,以基层党的建设创新引领和推动社会治理创新.  相似文献   

5.
统一战线是党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政治优势和战略方针,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服务和助推边疆治理现代化是新时代统一战线发展的重要任务。作为全国统战工作的"大户人家",云南具有突出的边疆、民族特点,统一战线助推边疆民族地区治理现代化要坚持党的领导对云南统战工作、民族宗教工作领域的全覆盖。云南统一战线助力边疆民族地区治理取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特别是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政治协商实践、民族团结示范创建、宗教中国化实践、助力脱贫攻坚、服务基层治理等方面取得较大成效,丰富和拓展了统一战线推进边疆治理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6.
我国民族地区贫困治理的基本目标是实现边疆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与维护边疆长治久安。民族地区的脱贫攻坚离不开党和国家的运筹帷幄.加速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全面进步。边疆民族地区的基层党建和贫困治理相互联系、相得益彰,必须强化以党治国、政党一群众治理的新模式,才能应对边疆民族地区错综复杂的脱贫攻坚的新情势和新挑战。为实现党和国家领导民族地区脱贫攻坚的宏伟战略,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和合共生"和"多元互动"的边疆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战略。  相似文献   

7.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而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目标和最艰巨的任务。中央的脱贫攻坚战略要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最关键的还是各级地方党委政府要立足本地实际情况、精准分析贫困人口结构、精准分析致贫原因、精准帮扶分类施策,找到一条适合本地实际情况、扶贫成效明显、脱贫效果持续稳定,具有地方特色的精准脱贫之路。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陕西省安康市的贫困现状及贫困成因均有其特珠性,安康的脱贫攻坚措施必须建立在对这种特珠性的全面认识和精准分析的基础之上,安康"十三五"脱贫攻坚必须坚持"五个结合",只有如此国家精准扶贫的战略部署才会落到实处,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役才会取得全胜。  相似文献   

8.
为应对科层制治理、市场治理、网络化治理三种传统治理模式的失灵,有关学者提出了"元治理"理论,突出强调国家权威在社会治理中的中心地位。"元治理"理论在中国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起到统筹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基层党组织是中国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元治理者",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社会治理的发展路径应从坚持领导地位、加强自身建设、协调多种治理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创新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理论。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期扶贫开发的重要战略思想,系统总结我们党和政府领导亿万人民摆脱贫困的历史经验,提炼升华精准扶贫的实践成果,不断丰富完善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理论,为脱贫攻坚注入强大思想动力。"回顾历史,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7亿多农村人口摆脱贫困,中国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史上的辉煌篇章,走出了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贫困治理道路。  相似文献   

10.
贫困问题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性问题,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反贫困斗争,不仅创造了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中国奇迹,还独创了一条中国特色优势显著的减贫道路,在党百年贫困治理实践中升华为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为世界反贫困事业交出了一份中国答卷.中国共产党的反贫困历程可分为四个时期:1921-1949年的初期探索时期、1949-1978年的曲折前进时期、1978-2012年的深化拓展时期和2012年以后的创新完善时期.可以说,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反贫困历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些经验启示着未来党的反贫困事业,要重视"理论引领"、关注"精神脱贫"、破解"返贫问题",不断深化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推动我国贫困治理由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相似文献   

11.
党的领导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脱贫攻坚战是检验党的领导效能的主战场。各级党组织首先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深刻认识打赢脱贫攻坚战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意义。其次要着力加强和改善党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帮村单位党组织、驻村工作组的作用,将脱贫攻坚同党性教育、干部督查考核、新媒体、广大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以及服务民生结合起来。同时将纪律和作风建设摆放到更加显著的地位,严明扶贫工作纪律,强化对扶贫工作的检查与监督,从严管理扶贫干部,加大责任追究工作力度,为打赢扶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的保证。  相似文献   

12.
<正>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扎根基层,在精准扶贫一线兢兢业业;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党员"细胞"功能,成为"领头雁"。他们就是恩施市基层党建与精准扶贫中涌现的优秀共产党员,在整市脱贫攻坚战中发光发热。衍化脱贫内生动力马苏娥是芭蕉乡枫香坡村党小组组长,在精准扶贫工作伊始,她便意识到,脱贫攻坚要整合基层党支部力量、党员要  相似文献   

13.
加强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是坚持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提出明确要求,为新时代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在嵌入式理论框架下,通过对"HT地区"基层社会治理状况进行样本分析,同时考察街道、乡镇党组织的结构性嵌入和社区、村党组织的功能性融入,得出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双重逻辑,由此可找寻我国未来基层社会治理的演进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贫困治理制度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百年反贫困斗争中取得的一项重要成就。其中,尊重规律、文化滋养、模式创新的原理逻辑,党的领导、伦理指向、精准扶贫的实践逻辑,以及增进人民福祉、人民当家作主、保障人民权利的价值逻辑,为中国特色贫困治理制度化生成奠定了基础。历经制度革新萌芽、制度建设探索、体制改革深化、规模扶贫开发和精准体系优化,中国特色贫困治理制度化的基本框架最终得以确立。着眼于“后扶贫时代”的复杂环境与现实形势,新阶段贫困治理需要进一步完善返贫防控布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有序开展相对贫困治理,才能优化中国特色贫困治理制度体系,创新中国特色贫困治理实践。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依法治国、依法治村步伐明显加快的今天,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如何充分发挥村党支部在村民自治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农村基层党组织如何领导、支持和保障村民开展自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形势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 一、坚持党的领导是搞好村民自治的根本保证 村民自治是中国共产党为适应农村改革的形势,重新组织农民、团结农民、领导农民而作出的重大决策。村民自治是在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范围内的自治,党的领导和村民自治是相互统一的。实行村民自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也是由我们党的性质所决定的。坚持和实现党的领导是各级党组织的主要职责,是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江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必须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  相似文献   

16.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脱贫攻坚的扎实苦干,也需要社会全体的有机协调。在脱贫攻坚中实现协调共进,必须坚持扶贫工作者的先导地位,深化其责任意识;必须坚持贫困群众的核心地位,增强其自主意识;必须坚持社会大众的后盾地位,提高其参与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推进全面脱贫目标更快、更好、更有力的实现,促进中国社会更高、更强、更稳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的战略思想,按照"扶贫扶谁,扶贫谁扶,扶什么,怎么扶"的总体思路,遵循五个坚持、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的总要求,采取强有力举措,使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但我们要清醒地看到,要完成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的既定目标,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必须找准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病症加以解决,方可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按照党中央的总体部署,到2020年中国将绝对贫困消除了,相对贫困是永远存在的,打赢脱贫攻坚战后,如何处理后脱贫攻坚时期的扶贫问题,同样事关战略全局。在脱贫攻坚期结束后,怎么对现有的扶贫政策进行调整,怎么对现有的扶贫机构进行改革,怎么构建一套反贫困理论体系以指导实践,这些都是摆在面前需要未雨绸缪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8.
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困境"是当前中国基层治理中的突出问题。本文通过对贫困地区"镇——村"场域内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运行逻辑进行分析,以了解扶贫资源和扶贫压力如何由乡镇基层政府传导到贫困村庄,以及在村庄内部形塑何种治理状况。贫困村庄的私人化治理,精准扶贫政策的应付型执行,扶贫资源的低效率使用,贫困户动员不足等是精准扶贫偏离其最终靶向的重要因素。走出"最后一公里困境",需要充分发挥农村党组织的引领作用,有效引导贫困户参与扶贫工作,通过强化扶贫资金监管,加强村务公开、落实村民自治等途径,完善农村基层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9.
<正>利川市忠路镇通过推行"精细化"党建模式、加强党建助力精准脱贫、拓宽渠道选人才、让多名产业大户及致富带头人担任村支"两委"主要负责人等多种措施,建强基层组织战斗堡垒,助力精准扶贫攻坚战役。筑支部"堡垒",建强扶贫攻坚核心。围绕脱贫攻坚目标,推行"123"党建扶贫模式,即建强"一个党建战斗堡垒",抓好"‘第一书记’‘致富带头人’两支队伍",创新"微信、微博、微话题三个载体",开辟脱贫路子。推行"清单化月报表管理"模式。制定出台了《利川市忠路镇基层党组织  相似文献   

20.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使农村贫困状况得到极大改善,但也引发一些新的矛盾纠纷。结合农村脱贫攻坚所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探索农村多元化矛盾纠纷的化解之策,既有利于匡正农村社会风气,提高基层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又有利于健全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促进乡村治理效能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