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7年3月16日,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以2799票赞成、52票反对、37票弃权、1人未按表决器的表决结果,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物权法》将于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现将该法有关问题简介如下:一、《物权法》的制定过程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经济  相似文献   

2.
10月8日,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受理了业主依据《物权法》争取车位权益的案件,有媒体报道说,这是北京法院系统在《物权法》实施后,受理的第一个依据《物权法》提起诉讼的案件。10月17日上午,房山区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该案。  相似文献   

3.
杨明仑 《中国法律》2007,(2):8-10,58-62
2007年3月16日,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以2799票赞成、52票反对、37票弃权、1人未按表决器的表决结果,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物权法》将于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现将该法有关问题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历经十余载,期间对草案进行了六次审议,终于在2007年3月16日通过,并在2007年10月1日实施。《物权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民法典的编撰工作达到了一个历史性的阶段,而颇受关注的物权法定原则最后被《物权法》第五条规定:"物权的种类和内容由法律规定"。言简意赅的条文不但是物权法与合同法的重要区别,而且构成了物权法的基本原则构架,支撑着整个物权法体系。  相似文献   

5.
2007年10月1日始,《物权法》正式实施。本刊在连续刊登了对《物权法》解读的文章后,本期特邀杨永清法官和高洪宾法官就《物权法》与审判实践最密切结合的"公示公信原则"和空间权问题进行分析,可谓"小文章,大原则"。今后本刊仍会结合审判实践的需要,刊发《物权法》有关文章。  相似文献   

6.
张声成 《中国法律》2008,(4):37-37,105-106
经常听到境外的银行和律师,投诉有关中国法律对于动产抵押登记手续方面的规定含糊不清及进行登记时每每遇到很多障碍。但借着2007年10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后,中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以下简称“工商局”)于同年10月17日发布新的《动产抵押登记办法》(以下简称新《登记办法》),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于2007年3月16日通过,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物权法》第一百零六条至第一百零八条是善意取得制度的相关规定,其中第一百零六条是关于善意取得制度的基本内容。关于善意取得制度,学界分歧较大,较具代表性的争议有:  相似文献   

8.
《物权法》将于2007年10月1日正式实施。实施后,人民法院首先要面临的是对该法如何正确理解与适用的问题。本文拟对民事审判实践中适用《物权法》总则的几个问题做一梳理,以期抛砖引玉。一、《物权法》第5条规定中的“法律”如何解释《物权法》第5条规定,“物权的种类和内容,由法律规定。”如何理解这里所说的法律?广义上的法律包括全国人大及其  相似文献   

9.
葛琼 《中国司法》2011,(2):61-63
《物权法(草案)》(2006年6月6日修改稿)一反常态地将居住权制度从《物权法(草案)》(2005年10月20日四次审议稿)中剔除(原四次审议稿在第15章以12个条文对居住权进行了阐述)①,尔后,于2007年3月16日颁布的《物权法》中也没有再出现居住权的身影。这一转变使得许多人翘首以盼的《物权法》之新鲜血液最终流失。  相似文献   

10.
2007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正式实施,此前的2006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也开始正式实施。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物权法》和第一部《公证法》先后颂布施行,昭示着我国的民商事领域迎来了划时代的发展契机。然而,欣喜之余我们不难发现《物权法》并没有如很多人所期待的那样,把法定公证条款明确地写进去。虽则遗憾,但这并不意味着公证被排斥在物权领域之外,或公证在物权领域就无所作为。恰恰相反,《物权法》与《公证法》,犹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二者缺一不可,紧密相连。要贯彻落实好《物权法》,就必然要充分发挥公证的作用,让公证成为物权制度发展的推进器。  相似文献   

11.
《物权法》将于今年10月1日正式实施。本刊特别开辟栏目,选择部分与百姓最密切相关的热点问题,向读者解读这部身边的法律,并提供合适的解决办法。希望读者由此能体会到《物权法》对于我们财产权利的呵护,过上安心的生活。  相似文献   

12.
王卫国 《中国法律》2008,(2):28-30,91-94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於2007年10月1日实施以後,有一系列的配套法律和行政法规等待制定。其中,正在制定中的有关城市房屋拆迁的行政法规。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物权法》颁布後,国务院於1991年发布、2001年修订後再发布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拆迁条例》)由於与《物权法》的有关规定不一致,已於2007年10月停止执行。为此,全国人大2007年修订《城市房地产管理法》,授权国务院就徵收国有土地上单位、个人房屋与拆迁补偿先制定行政法规。毫无疑问,这个行政法规必须坚持以《物权法》为依据,而不能因袭《拆迁条例》中那些已经过时的规定。因此,有必要对《物权法》的相关规定及其法理作出正确的解读,并对《拆迁条例》中的过时规定加以清理。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于2007年3月16日经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将于2007年10月1日起实施。本文通过对《物权法》中关于登记机关、登记效力等内容的分析,指出该制度仍存在的缺陷与不足,为进一步完善立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历经十四年起草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终于在2007年3月16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并于2007年10月1日施行。  相似文献   

15.
《物权法》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其颁布实施对电信行业运营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从电信行业运营的角度,分析《物权法》颁布实施后对电信运营商就建筑物配套电信设施的投资策略的影响,以及移动基站建设、建筑物配套电信设施的维护责任归属等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10月19日,就《物权法》关于车位问题,徐海燕副教授接受了本刊记者采访。她在详细解读了《物权法》第74条3项条款之后,还提出了一个建议——"车位产权民主化"。  相似文献   

17.
殷华 《法庭内外》2007,(12):40-41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已于2007年10月1日正式实施。该法第二编第六章是规定业主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内容,共有14个条文。其中,对近几年在物业纠纷中出现较多的问题作了明确的规定。在2007年8月26日,《物业管理条例》进行了修改。物权法的规定比较原则,对于业主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物权法有关建筑物区分所有制度进行调整;而对于业主与物业服务企业之间的纷争,多通过《物业管理条例》进行调整;对于其中的相邻关系通过物权法及民法通则的规定进行调整。下面,笔者举例对物权法中几个新规定予以简要阐释。  相似文献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经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将于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这部法律作为一部规范财产关系的民事基本法律,把坚持国家基本经济制度作为物权法的基本原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将起到支架作用。  相似文献   

19.
留置权是法定物权制度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即有明确规定,而其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关于留置权概念的界定亦无出其右。1993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虽未完全引入物权概念,但也规定和确立了以船舶所有权、抵押权、留置权为核心的船舶物权制度。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于2007年10月1日实施,其中的留置权制度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下的留置权制度产生影响。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对留置权概念的突破角度出发,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施行后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留置权制度及海事司法实践可能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中国检察官》2007,(10):76-76
《物权法》等一批新法律法规将从10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批新法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人们的权利从此将更有保障,生活也将更加方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