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若荷 《公民导刊》2013,(10):56-57
<正>他叫程大宽,小人物,和我同乡,是一个来城里的农民工,50多岁,驼背、秃顶,扛着一根扁担,在马路上东张西望,睏了就在树荫下艰难地打一个盹儿,又突然小跑起来。他小跑起来,是听到一个人在对他大声吆喝:"扁担,过来,把这东西挑上楼去!"3年前,大宽死了老婆,儿子去了广东打工。大宽算是我的一个远房亲戚。来城里当"扁担"以后,晚上常跑到  相似文献   

2.
魂归大山     
大哥民政学校毕业后,志愿到离县城要翻越三座大山的山乡作了名乡民政助理员。按大哥在学校的成绩,或者凭父亲的社会关系,大哥完全可以留在城里坐办公室。可大哥固执己见,坚持要到山里去。他说他想去看看大山,领略大山的无限风情。母亲一个劲儿抹泪,倒是父亲尊重大哥的选择:“彬,不行就写信告诉我”,大哥笑笑说,看吧。大哥很快的就来了信。信里说:那里的山好高,路好陡,农民的日子好穷。大哥工作的乡政府是以前的一座古庙,坐落在四面环山的山凹里。乡里仅有一条街,铺着古古雅雅的青石板,街道两旁青一色是又厚又重的木板门,那…  相似文献   

3.
喧嚣的城市,在正午阳光的灼烧下,显出了几分疲惫,可云南省昆明市公安局盘龙分局副局长肖发正在临时办公室部署侦破一桩缉毒案件。看着那狭窄、陈旧的办公室,我不禁有几分疑惑,带我上来的那位民警似乎看穿了我的心思,“肖大哥在盘龙分局大楼也有一间宽敞的办公室,可他考虑我们两头跑太麻烦、太费时,就在刑侦大队长的办公室里搭张桌子办公。”“肖大哥?”那位民警不好意思地抓了抓头:“叫习惯了,我们私下都爱叫他‘肖大哥’,因为这些年来,他不光是我们的领导,更是我们的老大哥。你可别小看这声大哥,让我们叫这个长、那个长的很容易,可这一声‘大哥’却是发自肺腑的。”  相似文献   

4.
雪中情     
又下雪了,纷纷扬扬,飘飘洒洒,像美丽的白衣仙子在翩翩起舞,落在了我的肩头、手上,还没有看清她的面孔,便又化成闪亮的一点,浸润开去。 一个飘雪的日子,我迈着疲惫的步子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身后传来一阵阵气喘吁吁的声音,“大哥,大哥”。我回头望去,一个中年妇女急匆匆地跑过来,“保安大哥,我求你点事,我刚进货回来,火车晚点,回来后没有找到人,求你给我看看货,我去找人,行不行,我付给你钱。”望着她焦急的眼神,我觉得没有一点拒绝甚或犹豫的理由,“好吧”我爽快地答应下来。 站在货摊旁,开始了漫长的等待。雪越下越…  相似文献   

5.
蓉儿 《人民公安》2006,(3):53-53
“大哥,给我根烟抽,我都说”一天晚上,联防队员带回了一个小家伙,说发现这小家伙在一幢居民楼底下徘徊,问他干什么的,他说找人,又说不出找谁,身上有一把螺丝刀,就带回派出所审查了。这小家伙长得挺文静,人瘦瘦的,皮肤白白的,  相似文献   

6.
扁担     
扁担,一个农村用来担东西的工具。但在我们这种出生贫寒的农村家庭里,它并非是一个工具所能承担的含义,因为,是它把我送进了大学的门槛,是它一直鼓励我在举步维艰的逆境中匍匐前行……在我出生的村子里,大学是一个高不可攀的神圣地,其中一条拦路虎就是经济的落后。而我三年大学的学费,也完全寄托在了父母那充满爱的扁担上。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他们一辈子不会骑车,更没机会开车,唯一能使唤的就是把他们双肩磨得布满血泡的扁担。从我记事起,扁担就已占据了我的心灵。小时候,不懂事的我常常被父亲用扁担追着我打,渐渐地,我对扁担产生了巨…  相似文献   

7.
春寒乍暖 ,街上行人匆匆。突然 ,从一小院中传出女人一声尖叫 :“啊!快 ,快把他手里的菜刀夺下来。”行人止步。稍顷 ,一位身高1 8米以上的大汉 ,晃晃悠悠从院中走出来 ,他手中拎了把菜刀。另一位年轻的小伙子撵了出来 :“德柱 ,你把菜刀放下 ,快放下。”大汉木讷地自管走着。小伙大胆地跟了几步 ,又喊道 :“德柱大哥 ,把菜刀给我。”大汉站住 ,低头想了想 ,又慢慢转盯着小伙子 ,突然 :“嘿嘿 ,”一阵傻笑 ,笑得小伙子毛骨悚然。边后退边惧怕地说 :“德柱大哥 ,我 ,我是你的表弟广生 ,认识我吗?大哥 ,你怎么了?刚才怎么把你姑砍了?”…  相似文献   

8.
细啜襟灵爽,微吟齿颊香──毛泽东同志与茶徐德瑞你还记得三湘大地那首甜美的民用吗:桑木扁担轻又轻,我挑担茶叶上北京。乡亲们送我十里坡,都说我是幸福人!桑木扁担轻又轻,千里送茶情意深。香茶献给毛主席听,萧湘儿女一片心!这首深为人们喜爱的湖南民歌《挑担茶叶...  相似文献   

9.
胡明做助理     
“他是大好人,是我们的大恩人哪。”在沾益县白水乡苏家箐村采访时,提起乡民族工作助理员胡明,一位苗族大妈动情地向记者讲述一件至今令她难忘的事: “1997年10月,平和村的一位汉族大哥到我们村来上坟,由于天气炎热,他就到我家的萝卜地里拔了一些萝卜来解渴,在我们这里随便吃点萝卜我们是不收钱的,但后来他们有十几个小伙子就到我的地里拔了一些萝卜就背走,一分钱也没有给我。后来我找到正在我们村调研的胡明同志,是他帮我‘拿’回150元钱呢”。这位苗族大妈用不太流利的汉话边说边拉着他的手,感激的泪水盈眶而出。原…  相似文献   

10.
我的弟弟     
我的弟弟从小就长得十分漂亮,且是最小的孩子,所以最受祖母和母亲宠溺,只有父亲严厉一些。 12岁那年,父亲患了重病,全家人都一起忙乱着,没有人管教他。他的学习一落千丈,且再无回升的迹象。等到父亲去世、大哥主家时,我们方才发现他的劣性已经扎根得相当顽固了。他贪玩,虚荣,整日游手好闲,无所事事。为了督促他学习,即将分娩的嫂嫂每日看着他让他做功课。就是这样也不行。他在她的眼皮底下频繁地上厕所,在厕所里偷偷吸烟,半夜甚至用烟头将被褥烧一个大洞……一起管教他,他和我们大声顶嘴,实在无奈,我和大哥将父亲的遗像抬…  相似文献   

11.
电视片《朱德》中一个情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文革"期间,一位小同学问正在上学的朱德的孙子:原来是朱德的扁担,我们课本怎么变成了林彪的扁担,这是怎么回事?你回去问问你爷爷。朱德的孙子回家后就问:爷爷,你的扁担怎么被林彪拿去了?朱德平静而幽默地说:他还会还回来的。历史就历史。过不多久,林彪叛逃,折戟沉沙,其丑恶面目沏底暴露。小学课本上朱德的扁担也恢复了本来面目。(朱德)电视片这一简短的情节,向人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这就是怎样看待历史。怎样看待历史?这也是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往往感到困惑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想念你,大哥     
风儿轻抚着陵园,树叶簌簌作响,我轻轻走近已长出青草野花的墓丘,在心里默默问候:“大哥,你好吗?小弟来看你啦!”献上一束鲜花,为大哥斟上一杯他生前最爱喝的葡萄酒。抬眸,大哥已然在我面前,清癯的面孔依然,我的泪,终于流淌出来…… 5岁那年,母亲离我而去,是长我20岁的大哥“事不避难,义不  相似文献   

13.
“大哥.你死得太冤了。”10年过去了.一提起周凤杰的死.老四周凤明依然忍不住悲愤交加。 周凤杰,男,时年48岁.死前系吉林省榆树市恩育乡乡党委书记。1998年11月的一个清展.周凤杰和往常一样在楼下等司机来接自己上班。在那个清晨,周凤杰究竟遭遇了什么.他现在已经不能告诉我们了。  相似文献   

14.
周灵知 《政策》2004,(11):26-27
记得是2003年6月9号的下午,我正要去上班。一开门,看见弟弟国知站在门口。他一只手按住腹部,一只手撑着门框,有气无力地对我说:“大哥,我的老胃病又发了。在家里睡了3天,到乡医院打了几瓶吊针,还是不行……书记和乡长硬是要我到城里来做检查。”第二天一早,我陪他到县医院做检查,结果是肝癌晚期。  相似文献   

15.
1948年,我随杨星星大哥来到北京,住在南城天桥的一家小店里。那是解放前夕,北京百业凋零,一片冷落。我到北京是两眼一摸黑儿,人地两生。杨星星和李凤阳大哥带着我先去拜访了“再雯社”,见过了王度芳、李福安等师兄。然后,又带我到南城石头胡同的一个小四合院去找评剧公会负责人,要求搭班唱戏。公会负责人瘦瘦  相似文献   

16.
归宿     
十年前,我以观望的心态,犹犹豫豫地第一次参加了青岛市肢协活动,那是肢协为一位姓辛的残疾老大哥举办的悼念会。在他的坟前,会员们倾听肢协领导含着泪水介绍他的生平事迹。他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却有一副热心肠。他常常将自己的家腾出来,给协会的兄弟姐妹提供卡拉OK,自娱自唱的机会。他的妻子端水倒茶,耐心照顾……我站在队伍里,认真听着他的事迹;看着会员们自发地为他的家人捐款,感慨万千:这是一个多么有亲和力、人性化的组织啊!像“家”一样!辛大哥定会安息九泉的。  相似文献   

17.
慎乎后天     
我一个中学同学,人极聪明,大学读的工科,却又擅作文,精书法绘画。毕业以后,一直在公、私企业辗转,大多是他炒老板,偶尔也有老板炒他。这后一种情况据我分析,多半是因为他的过于能干,老板拿不出高薪聘他,或担心他的僭越。其实我这个同学,人尽管聪明,又是极厚道的一个。不管在公私单位,也无论单位大小,他自甘屈居一把手之下,也就是说,他永远只会当副手,要么军师的角色。究其因,他说他的心理承受能力有限,一旦有什么大责任在身上,就会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活得太累。我为他的才能叫屈,却也认为他的自我分析大致不差,勉强…  相似文献   

18.
我以我泪写英雄杜先福我哭了,为一个逝去的灵魂!这一天,许许多多的人都在为一个逝去的灵魂而哭泣。他走得太匆忙了,只有24岁!他舍下了白发苍苍的父母,他舍下了年轻的爱妻,舍下了两岁的儿子!他儿子说:“我爸爸,出差差!爸爸公安局,出差差……”他妻子说:“都...  相似文献   

19.
见利思义     
关于义利关系的问题,儒家论述很多,但较抽象。刘向《说苑》卷四有一段内容,则是生动具体的事例,读它有助于对儒学义利观的理解。这段话的大意是:孔子拜见齐景公,齐景公表示要发给他傣禄作为生活费用,孔子推辞,不肯接受。他出来对弟子说:“我听说君子立功受禄。现在,我给景公提了一些建议,他并不实行,又给我俸禄,太木了解我了!”就率领弟子们离开齐国。曾参穿着破旧衣服在耕地,鲁国国君派使者把一个封邑给曾参,说是以此来给他做衣服用。曾参不接受,使者再次送上门,曾参又不接受。使者说:“先生不是求于人,是别人献给的,…  相似文献   

20.
货郎     
正记忆中的货郎,一条黝黑发亮的扁担,一副光亮的货架,一面像小姑娘摇着发辫的手摇鼓——咚,咚咚,咚咚咚……记忆的岁月已远,而我在岁月中追逐着那激越的鼓点,从一个孩童迈入了成年。通常,在货郎的货担里不过是百十来块钱的物品,我无法想象他一天的所卖能有多少利润,但他一头挑着老百姓的日常用品和儿童玩具,一头挑着日月星辰,步履蹒跚地行走在乡间陌里。货郎行走的地方大多是山里乡村,因为这些地方交通不便,人们的购买能力又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