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传承》2006,(Z1)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城市人口积压,单一经济体制所暴露出来的问题日益突出,劳动就业的出路越来越窄。1950年代国家开始鼓励部分城镇知识青年支援农村和边疆建设,缓解城市就业压力。此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逐渐成为调节城乡劳动力的重要一环。同时,许多城市有志青年也渴望到农村去,希望有一番作为。1968年12月,毛泽东发出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于是,全国掀起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热潮。一度震撼全国、轰动全世界的红卫兵运动被轰轰烈烈的知青上山下乡运动所代替。如果说“文革”前的“知青上山下乡”是劳…  相似文献   

2.
曾经,在“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的号召下,全国有1700万城市知识青年陆续到农村安家落户,形成了一场历时十年、声势浩大的“上山下乡”运动。时隔30多年后,尤其近年来,大学生奔赴农村创业、任“村官”形成风潮,掀起了一股新的“上山下乡”热。所不同的是,新“上山下乡”是大学生把现代科学知识、新文明带到农村去。  相似文献   

3.
30多年前,毛泽东发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号召,在中华大地顿时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运动高潮,全国当时有1700多万“知青”到农村插队锻炼。今天的老“知青”,一定还记得福建省有个小学教师慨然向伟大领袖毛主席写了  相似文献   

4.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问题研究需要深化■李玉琦“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从这段语录正式发表算起,到1998年底已经在不知不觉中经过了整整30年。受这条语录的感召上山下乡的城镇知识青年们,也基本上回到了城里。虽然这条语录深深地印...  相似文献   

5.
丁世华 《春秋》2012,(1):34-35
1963年6月至7月,中共中央召开了六大区精减职工和青年学生安置工作领导小组长会议,决定将大规模“动员城市知识青年到农村去”作为一项重要国策实施。自1964年下半年开始,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动员组织非农业人口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并把上山下乡确立为城镇青年学生就业的一项长远方针,制定了一套相应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岁月如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这场"文革劫难"的孪生剧,已整整过去了30个年头。时隔多年,冷静反省,颇有感触。追溯历史,上山下乡运动起源于五六十年代。当时,毛泽东同志对"死读书、读死书"的学校教育表示不满,提出了"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思想,更希望青年人到农村去接受锻炼。人们至今仍记忆犹新的全国各地出现的"好儿女志在四方"的热潮及口号,鼓舞着那个年代的广大青年人,满怀美好的憧憬、虔诚的追求及理想的寻觅,奔赴农村和边疆。无疑,此时的"上山下乡"对于帮助和加强农村建设,逐步缩小城乡和工农差别,一定程度上还是有些积极…  相似文献   

7.
知青,是整整一代人不想忘记,也无法忘记,是想说成辉煌,其实又很悲凉的历史。知青是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称谓,这里面包含着历史的、文化的、现实的、世俗的,以至于政治的概念。单从字眼的表层来诠释,它是泛指有知识和文化的年轻人,可从中国对知青这个词汇的社会认同来说,已经成为了对毛泽东在1968年12月份发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后上山下乡的高、初中学生的专用术语,后来也将1964、1965年及1968年以后到农村去的中学生囊括其中。所谓知青文学、知青电影、知青现象、知…  相似文献   

8.
“知青与社会转型”研讨会综述李玉琦最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知青日记选编》和《知青书信选编》引起关注。两本书收录了1968~1979年知识青年写的400余篇日记和100余封信件,从不同层面真实再现了当年上山下乡知识青年,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的...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问答录(下)问/边彦军,张素华答/张化高涨与扭曲提问人:到“文革”时期,知青上山下乡又掀起一个高潮。怎么看待这一时期的知青上山下乡呢?张化:在“文化大革命”的特殊历史条件下,知青上山下乡变成了一场政治运动,成了那场史无前例...  相似文献   

10.
周恩来关心﹃出身不好﹄的下乡知青刘文杰1955年兴起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曾经延续了1/4世纪,涉及全国城镇几千万个家庭。知青运动涉及面如此广,必然影响到政策的方方面面,这也和当时的统战政策发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出身不好”的下乡知青,在农村受到不...  相似文献   

11.
关于《中国知青史》的初澜■定宜庄在我与刘小萌合著的《中国知青史》中,我承担的是《初澜》部分,内容从1953年写至1968年。这就是说,在全书的12章中,有10章讲述的是“文革”之前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过程,而在这本书出版前后,已有不止一个我的同龄人...  相似文献   

12.
陈春林 《世纪行》2009,(12):14-16
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开始后,我兄妹三人积极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坚信“农村是个广阔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因此,我们兄妹成了武汉市首批下放的“老三届”知识青年。我大妹陈润林(已病故)下放到蒲圻县泉口公社.小妹陈杏林下放到老籍黄陂农村.  相似文献   

13.
杨文杰 《创造》2002,(5):27-29
30多年前,一场规模宏大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在中国大地掀起,并旷日持久地开展下去,历时近十年。在此期间,成千上万的初、高中应届毕业生及肄业生奔赴祖国的农村、边疆、草原、海岛、荒漠……。昨天还是满脸稚  相似文献   

14.
1978年12月,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了。在此之前,全国知青工作会议刚刚闭幕,出台了一系列新的知青政策。在此之后,大批的知识青年返回城镇,到了1980年,知青上山下乡运动实际上已经不复存在。从某种意义上讲,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的方针...  相似文献   

15.
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历史分期方奕我和多数人的主要分歧并不在于将上山下乡分成两个阶段还是三个阶段,而是我将上山下乡第二阶段的起始时间由一般所认为的1966年或1967年推前到1962年,这似乎是一个根本性的分歧,因为这将确定上山下乡的历史转折点。应该说...  相似文献   

16.
为什么要研究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的历史?■刘晓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场由官方组织的群众性运动。这场声势浩大的运动不仅改变了一代青年的人生道路,还牵动了亿万城镇居民的切身利益,当知识青年散布到广大农村后,又使为数众多的...  相似文献   

17.
愿学习英模重显巨大社会力量杜渺1963年我上初中时,正是全国人民响应毛主席的号召,掀起了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的学雷锋的热潮。接着,又开展了学王杰、欧阳海、焦裕禄等英雄人物的活动。知识青年中还开展了学董加耕、邢燕子和候隽等模范人物的活动。在那几年学习英...  相似文献   

18.
从省的五届二次党代表大会以后,在全省范围内,掀起了一个加强劳动战线的热潮。全省广大干部,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上山下乡,参加劳动生产,参加山区建设。到目前为止,已经上山下乡的干部约有45,000余人,其中:地委级以上干部79人;县级干  相似文献   

19.
记得10年前,我的一本书《绝唱老三届》要出版,那是为纪念知青上山下乡30周年而写的。当时的封面设计者、老三届知青吕敬人先生,特意将毛主席那段著名的语录“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20.
从军抗日去了台湾 我父母祖辈在农村务农,我初中毕业在村小学教书。1944年,在抗日战争的紧急关头,资溪县县长召集我们开会,说国民政府要征召10万知识青年入伍,呼吁全国知识青年从军报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