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4 毫秒
1.
通过对"80后"基本思想状况的调查可以看出,热爱祖国、关心国内外时事、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注重个人素质培养、有高度社会责任感、有广阔的历史文化视野,能够理智看待婚恋问题等是"80后"青年的思想主流.但也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父母要正确教导,教育体制要深化改革,媒体要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为"80后"成长创造有利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2.
周玉琴 《前沿》2006,(5):209-211
"第四媒体"集多种特点于一身,已经成为宣传社会政治规范和社会价值观不可缺少的重要阵地.第四媒体的崛起,给当代青年提供了一个新兴的且有可能成为主导的政治社会化途径.它给当代青年政治社会化带来难得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冲击和挑战.本文分析了第四媒体带给青年政治社会化的冲击和挑战,并在此基础上重点提出了应对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社会化,是大学生由"自然人"进一步向"社会人"转化的过程,它既是大学生成才的要求,也是高校培养大学生的目的.就是说,高校培养"四有"人才,归根到底,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服务,它要求高校和大学生本身自觉地适应社会的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积极参与社会政治、科学和道德的进程.一、大学生社会化和青年社会化的比较大学生社会化是青年社会化的一部分,从根本上说,同青年社会化没什么不同,只是社会化的程度和社会教化主体的差异.1.对一般社会青年来说(指非学生),从形式上,  相似文献   

4.
青年发展是一个涉及社会方方面面的教化与成长过程。青年发展指标体系是对青年总体发生状况、发展趋向、社会化进程及社会生活参与所进行的科学描述;是以运筹学、控制论、信息论、社会学、管理科学等多学科为理论基础,借助于科学技术手段,论证整体青年的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30年对“80后”特征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改革开放初期诞生的"80后",如今已进入成人阶段--"80后"青年已整体步入社会.与改革开放年代几乎同龄的"80后"青年在我国社会的急剧变革和转型中成长,30年中的重大改革事件都对"80后"特征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他们身上烙下了时代变革的深刻印迹.  相似文献   

6.
先进的政治文化是先进文化的灵魂,青年官兵的政治社会化是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历史使命.面对新形势,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推动青年官兵政治社会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独立与传统:"80后"性别角色的双重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当代中国特有的独生子女政策,走过文革时代的母辈们的性别体验,纠合转型期社会的竞争性与资讯的开放性等多重因素,使得"80后"青年男女性别角色社会化过程中出现了"独立"与"传统"并存的"双重标准".本文通过双其复杂成因的解析,揭示双重标准所带来的逻辑予盾与难以避免的两性突,提出只有扬弃"男强女弱"传统性别刻板观念,才能建设真正平等的两性和谐.  相似文献   

8.
"无厘头"文化作为近年来影响广泛、深远的青年时尚文化,其产生和发展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整体上看,它是青年极度功利化、实用化追求后的一种文化态度上的大转变,其搞笑、颠覆的特质正迎合了青年在社会竞争重压下需要轻松解脱的心理,而在这种心理动力驱动下的叛逆性流行文化正是青年成长规律与社会背景互动互成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青年社会化问题一直是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及文化人类学所研究的重要课题.各门学科都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青年社会化作了详尽的阐述,界定了青年社会化的涵义.笔者认为,社会化问题实际上也是一个价值问题.因为社会用以教化青年的文化,尽管形态多种多样,但其核心是价值观,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说,青年社会化其实质就是社会文化价值观念在青年个体身上的内化.本文力图从哲学价值论的角度来对青年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作一探讨.一、对青年社会化研究的一点反思纵观国内外学者对青年社会化的研究,主要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在其研究的早期,大多数学者都认为,所谓"青年社会化",就是指青  相似文献   

10.
闹得满城风雨的马家爵事件虽已逐渐平息,但它所暴露出来的社会问题却值得我们不断推敲和反思.室友的一句话成了整个恶性杀人事件的导火索,寝室交往问题不容忽视.它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化进程.寝室是社会和学校的一个"细胞"组织,也是青年大学生每天相聚的最稳定的生活场所.寝室交往是青年社会化的台阶,对青年的社会性发展起着迫切性、决定性和导向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一个人从呱呱坠地起便开始了在这个纷纭复杂、多姿多彩的社会中的生命历程.人在婴儿时期,还只是一个生物学意义上的"自然人",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必须经过一个从"自然人"演化到"社会人"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人的社会化.社会化是贯穿人的终生的,但人的社会化有不同的阶段.青年是人的社会化的一个重要阶段.指的是,社会用生活、生产知识和技能,以及一定的文化、价值观、行为模式、法律道德、习俗等教化青年,推动青年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促使青年能动地内化和发展社会文化、发展自己的社会性的活动过程.青年社会化的内容大体包括四个方面:(1)学习基本的生活技能;(2)掌握社会规范;  相似文献   

12.
青年志愿者行动的社会功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伴随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逐步发展起来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本文以社会学的视角对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社会功能进行了考察,分析指出:青年志愿者行动已形成了志愿者文化:1.青年志愿者行动是广大青年进行社会化的一种有效途径和手段;2.青年志愿者行动是社会保障重要的有益的补充;3.青年志愿者行动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整合机制。  相似文献   

13.
青年从来是一个与民主议题紧密联系的群体,青年网络政治参与涉及到两个根本问题:一个是社会政治民主,另一个是青年成长发展。从政治民主和网络社会的理论视角分析可知,青年网络政治参与对青年,对社会政治民主,都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网络参与的平等性实现了青年政治参与的主体地位,给社会民主进程带来了新的生机;网络的隐秘性赋予了青年政治参与的充分自由,推动着"自由、平等"等社会价值的建设;网络参与的快捷化使青年的社会活力得到充分展现,是对党中央"解放社会活力"倡导的具体落实;网络内容的丰富与参与动因的复杂推动着青年的政治成熟,促进社会民主政治环境的良性发展。青年网络政治参与是社会与青年共赢的积极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14.
"蜗居之痛":一项关于青年置业观念的社会学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期的热播剧目<蜗居>引起了持续而热烈的社会反响,而"蚁族"、"房奴"、"80后啃老族"、"逃离北上广"这些热门关键词都真实再现了高房价背景下一些青年群体的迷茫、无助与困惑.但于社会各界激烈反响之外学界的回应尤其是从"青年研究"--这一中性立场进行的学术探讨尚处于空白阶段.本文以跨国比较的视角切入问题,结合个案访谈,以"置业观念与行为变迁"这一线索展开分析.通过研究未来青年一代所面临的社会结构与制度变迁,探讨青年群体"蜗居之痛"的根源所在,从可以利用的经验研究范式以及理论创新维度提出个人的研究设想,以激发更多、更好的研究力量来关注这一社会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5.
"家文化"复制与流浪儿童救助保护的新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救助管理站临时性的食宿供给、护送返乡以及福利院保障式的救助保护已经不能应对流浪儿童增长迅猛、回流率高、教育困难的严峻局面.从家庭早期社会化不足造成儿童流落街头这一事实来看,对于流浪儿童的救助保护应当关注的是家庭社会化功能的接续,而"家文化"认同则是儿童早期社会化的核心,从学理与实践两方面对"家文化"复制可行性进行分析后,笔者认为"家文化复制"可能是构建适合流浪儿童再社会化可行的理论创新,也是帮助流浪儿童重建自我成长路径中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推进.  相似文献   

16.
历史进入了90年代,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日益提高,都为广大青年的社会化进程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契机,但同时,也向青年一代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青年人要成为合格的社会角色,就必须掌握一定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然面,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我国青年文盲半文盲大量存在,构成了对青年一代健康成长的严重影响,成为青年社会化的障碍之一.探讨青年文盲半文盲问题的现状、特点及对青年社会化的影  相似文献   

17.
"超女现象"的社会文化分析与青年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女"作为青年和整个社会都密切关注的公众文化现象,其火爆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心理背景,它的风靡证明青年娱乐、成长的需求和价值取向正发生重大的转变,如何理性对待"超女"等类型的文化现象并形成对青年工作的推动和发展,是一个崭新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18.
加速自身的社会化进程是青年成才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确立与社会主导文化一致的价值取向●选取与社会需求和个人条件相符合的角色定位●建造和谐、融通的社会人际环境社会学原理告诉我们,人的社会化实质上是社会教化与个体内化二者相互促动辨证统一的过程。这种内化是根据自身的素养与个人的努力程度来完成的,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因此,社会化过程虽然是人生的必由之路,但由于每个人的自身状况和主观努力的差异以及对社会化的认识和实践的不同,社会化进程的速度和效果也是有很大差别的。社会化进程顺利的青年,自然能够及早地树立起奋斗志向、找准自己的社会位置和角色,并在履行社会的角色中…  相似文献   

19.
郑智辉 《前沿》2003,(10):174-176
"孝敬"在传统"德治"方略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仁之本",它分别与政治制度、法律制度、任人制度、教育制度相结合,使历代封建统治者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以孝治天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孝敬"是"以德治国"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弘扬优良孝敬传统是家庭道德建设的必然要求;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有助于发展"亲族型企业";可以淳化社会风气;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青年不仅仅经历发展与繁荣,也经历风险与危机。不同的经历对于青年的成长成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003年"非典"(即传染性非典型肺炎)、2020年"新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及其防控过程就是青年成长中的特殊体验。研究发现,这两场疫情对青年的成长成熟产生较大的影响,锻炼了青年一代的承受力,也提升了青年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具体体现为:一是青年投身疫情防控,成为参与治理新力量;二是青年理解严格管控,成为配合治理新力量;三是青年辨识抵制谣言,成为网络治理新力量;四是青年踊跃建言献策,成为治理发展新力量;五是青年借助科技防控,成为社区治理新力量;六是青年志愿服务拓展,成为治理合作新力量;七是青年围观社会直播,成为治理监督新力量。经过研究,我们获得几点启示:第一、青年关注是从个人安危到家国情怀;第二、青年体验是从惶恐担忧到临危不惧;第三、青年承担是从接受规则到倡导普及;第四、青年参与是从居家贡献到网络建言;第五、青年贡献是从自觉防控到治理创新;第六、青年成长是从脆弱一代到勇敢一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