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金磊 《中国减灾》2012,(7):13-15
我国地质灾害种类繁多、活动频繁、灾害严重,除地震外,自1949年至2011年的不完全统计,各类突发地质灾害事件超过4万次之多,每年因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有几十亿元。在地质灾害中除崩滑流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外,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祸患时有发生,越来越成为阻碍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  相似文献   

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土地(国土)管理局(厅)、地质矿产厅(局):1999年3月2日,国土资源部第4号令发布了《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为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将防治地质灾害纳入了法制轨道。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办法》,现就做好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1999年12月1日起,城市建设、地质  相似文献   

3.
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产生和人为诱发的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地质现象,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城市地面塌陷和地裂缝等。2006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中特别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的监测、预防等  相似文献   

4.
《山西政报》2008,(10):30-32
我省是地质灾害多发省份之一,山区、丘陵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72%,自然地质环境脆弱。地质灾害易发区面积大,加之矿山开发、水利工程、公路、铁路、城市建设等人为工程活动强烈.造成我省地质灾害种类多、危害大。特别是近年来黄土地区和公路沿线崩塌、滑坡、泥石流以及矿区地面塌陷、地裂缝、山体滑移、滑坡、水源枯竭等地质灾害频发.严重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5.
金磊 《中国减灾》2012,(4):13-15
我国地质灾害种类繁多、活动频繁、灾害严重,除地震外,自1949年至2011年的不完全统计,各类突发地质灾害事件超过4万次之多,每年因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有几十亿元。在地质灾害中除崩滑流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外,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祸患时有发生,越来越成为阻碍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灾害。  相似文献   

6.
重庆市地质灾害及减灾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重庆市及三峡库区是地质灾害高发区。近年来,随着三峡工程的建设,城市的发展,移民搬迁工作的深入,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逐渐增高,对库区地质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不断加剧,危害极大。因此,对地质灾害的成因和防治措施的研究和探索是一项重要的、长期性的工作,特别是三峡库区回水对长江岸坡稳定性的影响作为一个专门课题,予以高度重视,它将对库区移民、城镇建设以及库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意义。1 地质灾害形成机制  重庆市及三峡库区所处地质环境较为复杂,由于受自然因素和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滑坡、崩塌、泥石…  相似文献   

7.
1.建设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做好灾害预测预报。进行系统的专门调查研究,查清已发生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和地质灾害的分布。开展城市地质环境研究,分析其形成条件,认识和掌握其发展规律和未来趋势,建立全市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2.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科学地规划工农业生产发展方向和布局,依照地质自然条件,合理地进行各项经济活动,通过建立和实施有关法规等手段,有效地制止破坏地质自然环境的行为,在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3.对已经发生和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采取“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全…  相似文献   

8.
全市安全工作会议即将结束。这次会议薄熙来书记、王鸿举市长作的重要讲话及提交审议的《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和地质灾害防治建设安全保障型城市的决定》,围绕加快平安重庆和安全保障型城市建设主题,从贯彻314总体部署,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推进五个重庆建设全局的高度;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安全保障型社会,促进重庆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高度;从正视重庆市特殊的安全生产形势,总结经验教训,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长远高度,对加强安全生产和地质灾害防治,建设安全保障型城市的极端重要性、紧迫性进行了深入、  相似文献   

9.
安全、生态、宜居是城市发展的永恒目标。随着城市规模扩张、人口密度增大、城市风险点源随之增多,各种风险也深度迭加。流域性灾害、历史遗留风险隐患、局部地形地貌改变引发的地质灾害、突然大规模重大传染病疫情、火患爆炸等,都增加了城市的脆弱性。安全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环保绿色的城市生态环境,是广大人民群众对安全、和谐、幸福生活的基本要求,也是城市宜居度的重要标识。  相似文献   

10.
三峡库区是我国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库区地质灾害的活动状况,不仅影响三峡水库的运行安全,而且关系到库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必须防患于未然.本文在研究三峡库区地质灾害主要特点及其成因的基础上,对三峡库区蓄水后库岸再造过程和库区人类不合理活动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势作了比较全面的分析.认为,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岸地质灾害和人为诱发的地质灾害将相对增加,并呈现出阶段性.文章最后提出了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的减灾对策 .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世界上灾害种类多、频次高、损失重的国家。抗灾救灾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事关中华民族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永恒主题。为了尽可能地减少灾害损失 ,取得最佳的救灾效果 ,在突发性灾害救济的过程中应当坚持的伦理原则有 :生命关怀优先性原则 ;损失最少化原则 ;整体利益大于局部利益原则 ;尊重灾害知情权原则。归结到一点 ,那就是要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原则。  相似文献   

12.
田进 《长白学刊》2021,(2):32-38
新冠肺炎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这一公共危机事件应该被纳入到国家共同体建设的政治哲学范畴当中加以研究.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为审视国家共同体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提供了政治哲学原理.马克思的“类本质”思想是国家共同体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理论基础.当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对国家共同体安全构成威胁的时候,就变成了公共...  相似文献   

13.
基于过程管理的城市灾害应急管理综合能力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城市灾害应急管理综合能力是衡量该地区城市灾害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建立科学合理的城市灾害应急管理能力综合评价体系是城市灾害管理的重要课题。本文借鉴了国内外城市灾害应急管理能力的研究成果,建立了基于过程管理的城市灾害应急管理综合能力评价体系,该系统包括灾前预警能力评价、灾中应急能力评价和灾后恢复能力评价等三个分系统以及12个子系统,并用综合评价表对政府部门的应急反应能力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4.
贵州民族旅游与地质旅游结合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贵州民族旅游的发展存在着诸如缺乏影响、缺少品牌、交通限制、开发初级等问题的制约。要破解这一难题,在贵州开发地质旅游资源,促进民族旅游与地质旅游的结合是一条可行的道路。贵州的地质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国家地质公园的建设、世界地质公园的申报都为贵州开发地质旅游准备了充足条件。民族旅游与地质旅游的结合,能够展现贵州多彩的特色,能够促进贵州旅游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的高校保险保障制度存在着结构单一、管理混乱等诸多问题,已经不能适应高校校园安全管理的需要。鉴于此,应从健全法规制度、完善险种设计与管理、提高售后服务以及补充其他的风险分散与赔偿机制等角度着手,建立一套由学生系列保险、校方责任险、灾害管理基金等组成的完备的校园保险保障体系,从而提高学校和学生抗御各种意外灾害的能力,保证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正常运转。  相似文献   

16.
西部民族地区毒品问题的地缘因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民族地区严重的毒品犯罪态势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所处的地缘环境造成的,这无疑对西部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研究这一现象背后所隐藏的地缘性因素,是非常有意义的。文章主要从境外与境内两个角度探讨了影响西部民族地区毒品犯罪的地缘性因素。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城市化大规模建设中 ,对城市发展威胁最大的人为灾祸——工业化灾害尚未引起足够重视 ,因此 ,投入力量研究城市化进程中的工业化灾害机理及综合减灾方法不仅是技术问题 ,更是十分重要的管理方略  相似文献   

18.
李燕 《思想战线》2007,33(5):102-104
专业农业的规范管理、规模生产,可以高效使用生产资源,提高生产水平,增加农业收益,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可以让农民在参与专业农业发展中,通过专业培训掌握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19.
张锦鹏 《思想战线》2003,29(5):93-98
北宋时期,商税呈现明显的周期波动特征,引起北宋商税周期波动的主要因素是战争和自然灾害。由此反映出的经济意义是:农业部门对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贡献率高;政府作为最大的商品购买主体对北宋商品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20.
对2002年发生在哀牢山特大滑坡泥石流灾害的传统知识进行研究,认为当地的传统知识有两种:居于民间信仰基础上的解释和居于传统知识基础上的观察,两者间有区别又有联系。学界认为,传统知识在灾害中被认为是救灾减灾的重要方式和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