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高校早已开设法律基础课的情况下,为什么近几年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仍然时有发生?这当中固然有具有普法意义的法制教育措施不够得力,教育效果不够理想的原因,但仅仅依靠具有普法意义的法制教育是否能彻底解决大学生犯罪问题呢?笔者认为答案是否定的。  相似文献   

2.
张铤 《美中法律评论》2006,3(7):52-54,60
法制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大学生法律素质的重要途径,但是中国目前的大学法制教育的效果还不甚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当今大学法制教育在培养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方面存在不足。在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背景下,应当更加关注大学法制教育,正视不足,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和优化当今大学法制教育。  相似文献   

3.
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担负着培养“四有”新人的特殊使命。为此,加强中小学法制教育,强化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实施依法治校,是实践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基础,同时也是促进中小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此,从加强中小学法制教育工作的角度,试谈几点探讨意见。一、开展中小学法制教育工作的着力点准确把握中小学法制教育工作的着力点是抓好此项工作的基础。中小学法制教育工作的目标任务主要有两大项:一是以依法治校工作的实践活动为核心,培养一支具有较高法律知识且具有较强责任心和教学能力的法制教育队伍,逐步建立起一套新形势…  相似文献   

4.
《中国司法》2001,(7):25-26
广东省现有中小学生1400多万人,占广东总人口的 1/6。“三五”普法以来,我们认真贯彻小平同志“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和江总书记“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的指示精神,始终把中小学生法制教育作为实现广东可持续发展长远目标的基础性工程来抓,紧紧围绕广东改革开放新形势下中小学生的新情况、新特点,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加强对中小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 把中小学生法制教育放在战略高度来抓 广东省委、省政府的领导清醒地看到,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建设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论高校法制教育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艺 《法制与社会》2011,(1):239-240
高校法制教育具有自身的特点,与高校法学教育相比,其特点在于思想教育性;与普法运动相比,其特点在于学科课程性。掌握高校法制教育的特点,对于更好地开展、实施高校法制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强调以人为本,而生命教育正是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只有实现人生命的和谐,才能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随着近年来学生中生命意识淡薄现象的日益严重化,生命教育已成为一个教育热点。特别是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视野下,生命教育的提出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要求依法治国,民主法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生命教育只有结合法制教育,才能更好地描绘和谐社会的图熹。本文就当前生命教育的缺失阐述了和谐视野下生命教育的内涵及其必要性,指出生命教育需要与法制教育相伴而行,并探讨了创设生命教育与法制教育相结合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各高校开设了与法制教育相关的课程,但当前在校大学生中违法犯罪比率逐渐增高,暴露出高校法制教育存在薄弱问题,也意味着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刻不容缓。本文对高校法制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加强高校法制教育的途径。以期为完善高校法制教育具有些许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一直是普法教育的重点对象。“三五”普法教育开展以来,司法部会同有关部门认真研究、积极探索,使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1995年12月28日,司法部、国家教委、中央综治办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学校法制教育的意见》,强调把法制教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计划,并保证必要的课时、教材、师资队伍和教学基地,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规定不同的学习内容。1997年5月,司法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联合召开了全国加强青少年普法教育座谈会,会上交流了各地、各部门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成功经验。1999…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尚法理念的缺失的根源亦是多方面的。传统文化中负面因素的惯性效应,现行法律异态运行的强烈阻碍是大学生尚法理念缺失的深刻社会根源。法制教育成为学校德育的附衬,法制教育停留在“知法”的层面,理念的培育抛在素质教育之外,是大学生尚法理念缺失的学校教育根源。培育大学生的尚法理念,法制教育为一个直接而有效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法制教育很重要,是素质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教育形式.本文根据笔者在校经历,将身边案例与理论结合,首先对中学生法制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探讨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方面的背景,进而对当前中学生法制教育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最后有针对性地对中学生法制教育中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和建议,以期对中学生法制教育制度化、常态化的建立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司法》2011,(5):94-99
青少年法制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普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方略的重要基础。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承担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因此,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比较法制教育和法学教育的发展概况特点、目标、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分析得出对于法治国家的建设,二者各司其职、缺一不可;对于法制教育而言,法学教育中有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法制教育自身所带有的特点对法学教育的开展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陈文坤 《法制与社会》2012,(13):226-227
大学生法制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周边环境、高等教育内容以及大学生性格特点等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的背景下,法制教育的方式方法必须进行积极的改革创新.要不断更新法制教育观念,加强高校法制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法制教育水平,积极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法制教育.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当前高校法制教育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4.
安艳宾 《法制与社会》2010,(22):235-237
建设法治社会需要培养公民良好的法制意识和法制素质,即进行法制教育。我国的法制教育出现了很多问题,根源在于我们对法制教育的基本问题没有明晰。法制教育本质上是一种规则教育,应以一般规则意识教育和规则行为素质培养为基础,尤其对尚未成人的中小学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应是据其成长阶段和生活现实,进行全方位的社会行为规则——包括意识、知识、行为习惯和技能以及情感等方面——的教育、培养,而直接的纯粹法律知识灌输是舍本逐末的行为。  相似文献   

15.
《法庭内外》2008,(3):55-55
北京市昌平区法院在与区教委等有关部门就在校生法制教育问题进行深入研讨后,在区教委等有关部门的大力配合和支持下,在该区开展了“法制教育全面进课堂”活动。  相似文献   

16.
华锡集团来宾冶炼厂根据职工不同职位分层次,针对不同时期而有的放矢开展法制教育宣传工作,确保法制教育收到实效。 该厂党委、纪委按照人员类别区分教育内容,对领导机关人员强化服务意识,依法履行职责,管好权,用好权;对基层干部骨干着眼提高依法履职尽职的能力素质,掌握预防案件事故的法规及一般常识,杜绝经济交往过程中的违法行为;  相似文献   

17.
我国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天炜  刘宁 《法制与社会》2013,(34):222-223
我国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存在着法制教育的地位缺乏独立性、法制教育的师资建设缺乏专业性、法制教育的教学形式缺乏多元化、法制教育的教材缺乏针对性等问题.应对以上几个问题,本文提出赋予法制教育独立的地位;采取建立专业的课程体系,并加强师资队伍的专业建设;优化法制教育内容,丰富法制教育教学方法;以及加强法制教育教材的针对性等措施.通过这些措施,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育人的目标,提高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实效性,提升大学生的法律素养,使大学生知法、懂法、守法和护法.  相似文献   

18.
多年来,我们始终把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作为普法工作的重中之重,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创造性地开展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一、着眼未来,立足发展深圳地处改革开放的前沿,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社会经济文化结构为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也出现了影响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新问题:首先,深圳毗邻香港,东西方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交汇碰撞,这对于思想观念还不十分成熟的青少年学生无异于一把“双刃剑”:既容易接受先进的思想文化,又极容易受西方腐朽思想文化的诱导;其次,深圳是一座开放式城…  相似文献   

19.
陈静 《法制与社会》2011,(20):223-224
本文在论述大学生法制教育重要意义的基础上,认为目前法制教育实施主体过于单一,应该尝试着将各种人群纳入到法制教育的实施主体之中,实现主体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20.
法制教育是目前我国大学生法律素养的主要培养模式。随着我国法治理念的演变以及法治建设步伐的迈进,高校法制教育向法治教育的转变势在必行。大学生法治教育在内涵、目的和教育方式上均有别于法制教育,是法制教育顺应时代变迁所发展的趋势。法治教育主导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养成与提升,推动和谐校园的构建与维护,有利于培育社会良好法治氛围,提升国民整体法律意识,进而为我国法治国家的构建奠定法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