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爽  李红章 《世纪桥》2014,(9):43-44
西方知识分子在当代分化为科技知识分子和人文知识分子。这种分化与十七世纪在西方开始的科学技术革命密不可分。科技知识分子侧重于对人类工具理性能力的运用,以认识、支配和掌控世界为主要目标,而人文知识分子则以对价值理性为的守护为职,追求普世性,反思人类自身。然而,科技知识分子和人文知识分子在各自的发展中也暴露出了缺陷。西方知识分子的分化在当代似乎再无复合的可能,也许两者在相互制约、相互制衡的过程中创造出一种只有在未来的历史才能明了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2.
知识分子的本质是"具有较多知识"的社会成员,其他因素不能决定一个人是否为知识分子;但是,知识分子的分类及其阶级属性,则往往与知识分子个体所从事的职业及其对社会的态度直接相关."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论断具有二重性,即进步性和阶段性.考察当代中国知识分子阶层的阶级属性,主要应谊从与职业密切联系的社会生产关系的角度去认识.随着中国知识分子阶层自身职业分布结构的重大变化,其阶级属性也相应地呈现为多元化.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和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群体的新特点。创造性地提出和确立了一系列关于知识分子的新思想、新观点,把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观中国化推进到一个新的理论境界:提出“科技进步决定论”,实现了党对知识分子科学定位依据的新飞跃;诠释“知识分子使命论”,实现了党对知识分子社会作用认识的新提升;深化“两个尊重论”,实现了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核心内容的新拓展:确立“人才第一资源论”.实现了党的知识分子成长成才理论的新跨越。  相似文献   

4.
试论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阚志勇 《求实》2000,5(8):34-36
知识分子问题贯穿于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始终,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党处理知识分子问题的一个优良传统。在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的时代背景下,新情况、新问题、新思维、新观念层出不穷,中国当代知识分子也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点。这使我们不得不再次思索这么一个问题如何加强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教育?本文将从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回顾,为什么、怎么样改进和加强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教育三方面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5.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启蒙运动,也是中国人民解放运动史上划时期的一次群众运动.同时,五四运动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也是知识分子的界碑,划出了一条明白的界线.为了更好地分析五四以后知识分子的分化的原因,有必要对五四前夕知识分子思想状况作一番剖析.  相似文献   

6.
<正>传统上,中国知识分子对于"政治"具有天然的亲近感,因为在古代社会,文化是政治实施和传承不可或缺的基本载体,所以历朝历代统治者都非常重视知识分子在政治运行中的作用,知识分子自身也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今天,当代中国自由择业知识分子作为历史上少有的一个主要不是依靠官本位体制生存,在非公有制领域发展起来的知识分子群体,其中多数人群同样表现出对参与政治的浓厚兴趣,其原因是什么呢?笔者拟结合在武汉调研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抗战时期,在延安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知识分子群体。这一群体的形成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它对提升中共干部队伍的知识化水平﹑促进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传播﹑推动新民主主义文化以及新中国的科教文化事业的发展﹑夺取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延安整风中,中共从思想和实践两个层面对延安知识分子进行改造,最终使延安知识分子实现了群体转型,成为具有无产阶级思想意识的新型知识分子群体。  相似文献   

8.
抗战时期,在延安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知识分子群体。这一群体的形成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它对提升中共干部队伍的知识化水平、促进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传播、推动新民主主义文化以及新中国的科教文化事业的发展、夺取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延安整风中,中共从思想和实践两个层面对延安知识分子进行改造,最终使延安知识分子实现了群体转型,成为具有无产阶级思想意识的新型知识分子群体。  相似文献   

9.
知识分子的本质是"具有较多知识"的社会成员,其他因素不能决定一个人是否为知识分子;但是,知识分子的分类及其阶级属性,则往往与知识分子个体所从事的职业及其对社会的态度直接相关。"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论断具有二重性,即进步性和阶段性。考察当代中国知识分子阶层的阶级属性,主要应该从与职业密切联系的社会生产关系的角度去认识。随着中国知识分子阶层自身职业分布结构的重大变化,其阶级属性也相应地呈现为多元化。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践和群众的观点为指导,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营养,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对中国知识分子群体进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知识分子与实践相结合、与工农相结合的思想改造之路,为知识分子的健康成长指明了方向,但毛泽东对实践与群众问题上的一些偏颇认识,也对知识分子的健康成长产生了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市场经济的大潮极大地冲击了中华民族传统的价值观。作为价值观重要组成部分的义利观也不例外。那么当代青年知识分子的义利观又是什么呢? 一、面对现实的挑战,看青年知识分子的价值走向 青年知识分子是社会中的一个特殊层次。他们既是代表时代方向的层次,又是尚未完全成熟的层次。可以说,当代青年知识分子思想敏锐,求知欲强,社会参与感强。他们中绝大多数人心系祖国命运,关心人民疾苦,富有正义感,对事业满腔热忱。但是,由于社会的发展,他们对传统的价值观困惑了。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传统的义利观受到挑战,当代青年知识分子的价值取向所  相似文献   

12.
《中国知识分子丛书》是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发起组织的,两年前就开始进行了.1992年5月由许明接住主编.许明认为,开放改革的当代中国处在一个十分特殊的历史转折期,中国知识分子在这个历史关头的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中国人现在终于承认"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研究科学、发展科学、推动科学进步的主体是  相似文献   

13.
王金红 《唯实》2009,(6):75-79
在急剧的社会转型过程中,高校知识分子阶层内部也开始发生分化。其结果导致知识分子的社会政治角色和政治文化也发生分化。大多数高校知识分子的精英意识明显淡化,平民意识日益增强,高调的救世姿态被世俗化的取向所取代,空泛的主张被务实的需求所取代。高校知识分子的分化和去精英化是不可避免的社会趋势,这一变化不仅没有导致高校知识分子公共意识的失落,而且有利于增强公民社会的力量。高校知识分子平民化与世俗化的公共意识更贴近这个时代公民社会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的知识分子观及其在知识分子问题上的得与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分子观是指对知识分子问题的基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包括对知识分子的阶级本质、阶级属性以及知识分子的地位和作用等基本问题的认识 ,它是制定知识分子政策、解决知识分子问题的理论基础。综观毛泽东的知识分子观 ,可以说 ,是瑕瑜互见 ,有得有失 ,既有理论上的正确认识和可贵探索 ,又有具体问题上的严重偏差与失误。一、关于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问题 ,是知识分子问题的一个核心内容 ,它是解决其他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如何看待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 ?早在 192 5年 12月 ,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从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爱国进步文化的残暴打击和严密限制贯穿于整个抗战时期,而上海沦陷后文化界的各路知识分子、文化人在日伪统治下亦在劫难逃。他们在抗战中走向了截然相反的道路,出现不同的分化向度,有的坚持抵抗勇于承担责任,有的则妥协折中、随波逐流甚至成为汉奸文人。战时上海文化界知识分子的分化向度,折射出中国知识分子勇于担当与逃避责任的不同选择,对后世有所警醒。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与延安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有着深度的内在关系.对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革命事业的强烈认同,是延安知识分子群体形成的事业基础;中国共产党制定和执行一整套正确的知识分子理论和政策,是延安知识分子群体形成与发展的理论和政策基础;中国共产党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和途径,设法把一批批知识分子送往延安,是延安知识分子群体形成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7.
蔡瑛 《党史文汇》2003,(9):24-25
在20世纪的知识分子群体中,在新文化运动中崛起的中国第一代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之一李大钊的所作所为,最能体现知识分子的完美人格,他也最有资格担当知识分子的完美人格典范.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极富有人文精神。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立足现实实现人生理想;重视精神生活;以实践道德勇气追求理想人格;心忧天下而以天下为己任。这种人文精神对当代知识分子有着宝贵的启示意义:应以积极入世的态度重建当代人文精神;应保持道德关怀、社会良知和社会敏感性,心忧天下;珍视生命,关怀人性。  相似文献   

19.
建国初年,新中国从旧社会接收了大约500万左右知识分子,他们构成新中国知识分子的主要成份。如何看待这些跨时代的知识分子,建国初年党和国家已有认定,本文借助这种认定,探讨有关中国近代型知识分子社会归属的若干问题。 一 在回顾建国初年新中国知识分子社会属性问题时,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共产党历来把中国知识分子归入“劳动群众”的范畴,归属于工人阶级队伍。我认为这种提法值得推敲。  相似文献   

20.
贝丽静 《世纪桥》2012,(7):145-146
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在文化发展中,不仅要传承传统知识分子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位卑未敢忘忧国的责任感,也要肩负起社会良心、文化生产者和四有公民培育者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