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6 毫秒
1.
从中西比较哲学视野看,荀子作为先秦诸子哲学总结性的集大成者,采取了一种朴素实在论的立场,对本体问题作了边缘化处理,而庄子的相对主义、极端怀疑论认识论,本身是与其本体论思想有所冲突,故荀子可对庄子呈现出独断色彩的"道论"作"蔽于天"批评;此外,庄子的辩证法体系与其本体思想的逻辑衔接并不严密,也难以成为指导处理形而下人生社会的具体实践标准,对比之下,荀子的经验主义认识论立场,强调以人类社会日用伦常为关注目标,其世俗实用理性立场在先秦时代显示出了以人为本的近代色彩,故能对庄子天论作"不知人"的批评,以上两点,实际上体现了一种近代哲学思维对古代哲学思维的历史性超越。  相似文献   

2.
庄子“齐物论”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对思想差异性的原因及其超越途径的探讨。各种思想之所以具有差异和冲突,在于存在“成心”这种主观偏见。超越“成心”的途径是站在道的立场认识各种观念和学说。从“齐物论”的思想角度观照“普世文明”与“文化多元性”的对立,彰显出庄子哲学的现代价值。庄子的思想对当今多元文化相互冲突的情况下如何和谐共处,提供了哲学智慧。  相似文献   

3.
中国哲学是以人和生命为主题的生命哲学,儒家、道家、佛家表现的尤为突出。由于思想纬度、思维方式不同,他们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层次上追求生命的价值和超越意象。从哲学本体论、生命本源论、生命机制论方面,儒道佛生命本体论就有根本的不同。儒家生命哲学以社会为本位,道家生命哲学以"道法自然"为核心,佛家哲学以"缘起性空"为中心。本体论的根本差异,导致了儒道佛三家生命价值观的不同,生命超越意境也有不同层次。  相似文献   

4.
庄子注重精神自由的人生哲学是中国传统精神哲学中精华之一.庄子"逍遥游"人生哲学的高明之处在于,他直接从"道"去寻找人类精神的根源,将"道"普遍地贯通于现实的人生之中,将有限个体"小我"融入于无限宇宙"大我",从而为人的精神关怀、精神理想确立了一个终极性的目标,处处都显现出一种特别的人文关怀.庄子认为,现实世界虽纷繁复杂,但却有其内在的本质即"道",人们只要达到对"道"的觉解和体悟,就能从根本上摆脱现实生活中种种矛盾和烦恼的纠缠,从而获得精神上的超越,达到"逍遥游"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5.
孟淑媛 《理论建设》2011,(6):96-100
生死问题是儒释道生命哲学的核心问题,儒家、道家、佛家也都以不同的视野,在不同的层次上探讨生死之本源、生死之关系、生死之价值。儒道佛三家以三种不同思维方式、不同纬度的生死观,为人们超越生死、追求生命的超越意象,提供了不同的思考路径,对儒释道生命哲学的价值趋向和生命境界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与自然互塑共生的关系中,人的生命担负着维护共生关系、熵减系统的使命;在生命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人在对象化中束缚着自己,实现生动性与规范性的统一;在他律向自律的过渡过程中,人实现着自我生命的价值超越。塑造论哲学中的生命思想给当代生命哲学及生命教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体制和教育体制的建设提供了哲学支持。在塑造论哲学的视野中,生命教育需要帮助受教育者认识到生命的责任、生命的约束性特征以及生命的超越价值。  相似文献   

7.
杨寿堪 《新视野》2003,(3):57-59
本文试图从哲学上阐释执著与超越的问题。执著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需求,其特点是主体性、坚定性与坚持性,它的理论基础是主体主义形而上学。庄子超越论具有一定代表性,主张以“无待”超越“有待”,以理代情,达到绝对自由。海德格尔超越论是在反对主客二分形而上学基础上,提出此在与世界一体,超越“有”进到“无”的境界。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执著是人类认识与改造世界坚忍不拔的品格与精神,表现在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实践发展过程中;超越最重要的是树立科学信仰与崇高理想,以“无我”超越“自我”,最后达到“大我”,实现执著与超越的统一,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曾琦 《世纪桥》2012,(3):29-30
史铁生是以生命书写的作家。在他的小说文本中,贯穿着对人类生存的哲学思索,交织着荒诞与救赎的双重主题。即梦想与现实、追寻和局限、存在与虚无,构成了人生荒诞性主题;而在绝望中顽强生存、在苦境中寻求超越、在困苦中不断抗争,构成了人类救赎的主题。  相似文献   

9.
孟子、庄子、荀子的人性论哲学都对中国哲学史与中国人性论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孟子的性善论与庄子的性自然论都是形上层面的 ,在经验界他们都持性恶论的观点 ;荀子的性恶论是经验形态的 ,但他也有形上的超越的性善论。孟、庄、荀的人性论结构 ,都具有双重性的立体特征 ,此种特征对现代管理学具有人本管理的重要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以自然为宗是庄子哲学思想的核心。庄子提倡自然无为的处世哲学,“自然”在他那里具有丰富的哲学与美学内涵,它既是庄子对精神自由的追求,也是他对自然万物天性的认识,表现到艺术创作上就要求创作主体在创作过程中必须具备自由、空明的心境,创作出的作品要能表现自然万物的本原性生命,传达万物的纯然本性。庄子的自然主义艺术观,一方面是创作主体所要具备的自然无为的主观精神,另一方面是作品所呈现的创作客体的自然天性。  相似文献   

11.
吴纪龙 《世纪桥》2013,(1):49-50
哲学是一种自觉的文化形态,它以超越的方式追问世界的存在意义,具有求真向善审美的本质。但是,传统西方理论哲学由于受逻辑的表象论证性思维的束缚,其超越追问体现为对现实生活世界的脱离。现代哲学由于遭受了普遍的文化危机开始自觉回归生活世界,自觉地克服传统哲学的实体性思维,将超越追问转换为对本真生活自由的建构。海德格尔早期哲学的现象学方法具有明确反对理论化的目标,强调生命应该作为哲学研究的目标。本文将考察海德格尔早期形式显示的现象学思想,以揭示它独特的哲学直觉性。  相似文献   

12.
项平 《新湘评论》2008,(3):63-63
我们这代后辈,读到了哲学教科书,记得“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问”。可是,冯友兰先生说:“哲学是人类精神的反思”。他严格地区分了哲学与科学的区别在于“前者求好,而后者求真”。从“哲学在于求好”的认识,才悟到了冯友兰先生为哲学下的定义:“哲学是人类精神的反思”的道理,才悟出了冯先生这个定义的更高的概括性。从这个观点看,他说,求“最后一般规律”乃是科学的事,“超越规律,注重人的精神价值,才是哲学的事”。这一点就非常了不起。他指出:“中国哲学对人生方面特别给以注重,因此其中包含有人生论和人生方法,是西洋哲学还未详细讨论之外的”。  相似文献   

13.
项平 《学习导报》2008,(3):63-63
我们这代后辈,读到了哲学教科书,记得“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问”。可是,冯友兰先生说:“哲学是人类精神的反思”。他严格地区分了哲学与科学的区别在于“前者求好,而后者求真”。从“哲学在于求好”的认识,才悟到了冯友兰先生为哲学下的定义:“哲学是人类精神的反思”的道理,才悟出了冯先生这个定义的更高的概括性。从这个观点看,他说,求“最后一般规律”乃是科学的事,“超越规律,注重人的精神价值,才是哲学的事”。这一点就非常了不起。他指出:“中国哲学对人生方面特别给以注重,因此其中包含有人生论和人生方法,是西洋哲学还未详细讨论之外的”。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提出一系列以"和"为主旨的人身修养策略和社会和谐思想,从形而上的角度,对个体生命意义与价值、社会和谐的模式进行了思考,提出复归人与万物的自然天性,使人与万物在和谐共处中,享受自然赋予的生命及灵慧,从而获得逍遥人生.庄子的"致和"思想,对解决当代人与环境的矛盾以及构建和谐社会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哲学改革的深入,在彰扬哲学中人的主体性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一种哲学人学化的倾向也日见突出。其明显表现,是诸多论者提出的以下观点:哲学不是科学,而是一种生活方式;哲学不研究知识问题,只探讨人生的意义;要超越哲学的知识论立场,哲学仅是一种人道批判性价值观念,等等。可以看出,这种倾向就是要把科学排挤出哲学,排除掉哲学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6.
一提到庄子,就不免让人想到他那汪洋辟阖、仪态万方的文字,他那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傲视万物的潇洒个性。庄子在人格上是完整的,这种充满自信的完整渗透到他的每一次言行。也许是天生的浪漫主义性格吧,庄子的桀骜不驯和行云流水般的洒脱深深打动了我。我喜欢庄子,这种心灵的共振可以超越漫长的时空,超越一切形式的束缚,包括语言和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7.
道家人生哲学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丽 《求实》2003,(Z1):91-92
人生问题是道家哲学的一个内在主题。道家哲学以“重生轻物”为出发点,其思想体系以“道”为核心,其基本精神却在“自然”两字。所以,它的人生哲学既具有重生和轻物的特点,又体现“道法自然”的精神,处处呈现鲜明的自然主义色彩。道家人生哲学从人和自然、人和物、人和人的关系出发,同时反思人和传统、文化及人和精神世界的关系,从而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和人生追求,表现出顺应自然、返朴归真、“重生轻物”、淡化名利、超越现实、追求人生自由而平等观点。 道家人生哲学的第一个基本观点就是顺应自然、反朴归真。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上,道家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一致,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庄子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这里,道家和儒家一样主张“天人合一”,但不同的是,它并不认为人有什么特别的不同,  相似文献   

18.
人生就是人的生命过程。短暂人生,人们常叹如白驹过隙。有的人生非常成功辉煌,有的人生充满挫折悲伤,究其内在规律,需要从哲学层面思考,认识和把握人生成长规律,指导人生实践,减少失误,因势利导,赢得发展。  相似文献   

19.
"孔颜乐处"一词出于周敦颐,孔子颜回所"乐"之处是儒者追求的人生理想,此语表达了儒家的人生境界所在。孔颜乐处是以道德修养为基础,以诗、礼、乐为展开的一种生活方式。"逍遥"一词出于庄子,表达的是道家的人生境界。"逍遥"是一种顺应自然的、与物无对的、无待的境界。这两种境界都是建立在人的精神追求之上,超越了人世间功名利禄的生活方式。在被物质所奴役的世界里,这两种生活方式仍然有其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近读《庄子》一书,对庄子的思维,尤其是视野之开阔、思路之敏捷、想象之丰富,很是佩服。一支生花妙笔,写出了哲理,绘活了历史,说出了人生,道尽了修养,将人生分析得很透彻。以此真切感悟到,庄子道出的其中三种优良品性,即:谦虚让贤、宽容大度、戒骄戒躁,对于共产党人为官从政,严以修身,走好人生之路,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