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房广顺 《人权》2012,(4):28-3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规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本质要求和发展方向,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建设和人权发展起着重要的指导和引领作  相似文献   

2.
谷春德 《人权》2011,(1):5-6
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理论体系是中国社会变革和转型的需要,是深化改革开放和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需要,是全面、协调和均衡发展中国人权事业的需要,是积极参与国际社会舆论斗争并争取更大的主动权和更多的话语权的需要。而且,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理论体系也是可能的。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人权事业取得了历史进步,中国人权状况正处于历史上最好时期,中国人权理论研究与创新也取得了不少优异成果,  相似文献   

3.
鲜开林  刘状琼 《人权》2014,(1):20-23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人权保障制度体制有了创新发展,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司法保障制度体制作了重大改革部署。本文以中共十八大以来法治人权保障的创新理论与实践为视角,论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人权保障的新境界、新亮点。  相似文献   

4.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拥有强大的文化自信。这种文化自信不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她既有丰厚的历史滋养,又有现实的革命再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理当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最内在的根基,理应成为塑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世界文化发展格局中的精神性符号。  相似文献   

5.
傅新禾  廖红霞 《人民论坛》2010,(12):176-177
文化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精神成果,又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之路,是以我为主、兼收并蓄、为我所用、促我发展,始终站在先进文化的前列,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的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提高我国文化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因素及未来世界文化发展的总趋势影响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基本取向。中国应立足国情,巩固和发展本土优秀文化,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民族性;勇于开拓,促进中国文化综合创新,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科学性;解放思想,融合吸收世界文化精华,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时代性;放眼世界,积极推动中国文化全球化,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世界性,使中国先进文化始终引领我们民族向前进。  相似文献   

7.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归根到底就是建设民族精神。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要求,“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人权理论基本观点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理论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人权学说 ,它具有科学的、严密的逻辑体系。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人权 ,怎样才能实现和保障社会主义人权”这一社会主义人权理论的中心问题而展开的社会主义人权的“起源论”、“发展论”、“本质论”、“基础论”、“保障论”、“主权论”、“国际观”、“道路论”等一系列基本观点 ,是建构这一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同时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0.
周强 《人权》2013,(6):7-9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宪法重要规定。“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是中共十八大报告确立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无处不贯彻和体现着人权保障的精神,而人权保障也必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应有人权是人权的"应然"存在,即指人作为人所应该享有的权利,是人权的"理想意图"和"观念力量"。应有人权对人权的发展具有奠基意义、批判和参照意义。从人权理论史来看,自然权利学说构建了第一个应有人权观的体系,而马克思则对此进行了科学的超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有人权观科学发展,当以马克思主义应有人权观为基础,结合社会主义的阶段性特征,从个人人权意识的塑造、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张扬以及推进国家"人权行动计划"的有效实施中着手。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新发展的产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实践活动,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生成链条和价值指向。  相似文献   

13.
人权教育需要明确的六个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健 《人权》2012,(1):20-21
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并指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人权教育与培训,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建党初期,我党就提出了“人权与科学”的口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高举人权旗帜,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并建立起人权保障的法律体系。但是,要使人权保障的理念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4.
面对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机遇和挑战,社会主义国家和马克思主义政党普遍认识到,必须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本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化、探索建设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通过走自己的路,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不断发展,将给世界上正在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的国家和地区提供有益借鉴,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5.
方向、问题、战略是构成道路的基本要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目标导向,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进步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受初级阶段具体国情的制约,内部存在着诸多不和谐因素,同时在世界范围内面临着"文明的冲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战略要体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当代中国实际的有机统一,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进程中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文明素质。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指出,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90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符合我国实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基本保证,也必将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深刻而长远的影响。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概念、基本内涵与主要特征1、概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对现阶段纲领的总概括。它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适合中国特点的道路,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即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走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必须从中国的具体实际出发,不照抄照搬别国经验、模式,而是走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2、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三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7.
黄序和 《福建通讯》2001,(10):38-38
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时指出:“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当好新时期山区农村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关键是按照“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坚持在带领干部群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同时,努力建设和创造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价值层面体现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规定,统摄和支配着其他社会主义价值目标,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文化健康发展需要马克思主义来导向,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旗帜和灵魂。文化健康发展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来指路,形成全社会的共同理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文化建设的主旋律和精髓,同时文化健康发展也需要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来支撑。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来引领文化健康发展,形成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的文化价值观念,对于文化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云坤 《人权》2002,(5):3-8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实践全面的人权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进人权建设的主要目标。在这方面,我们吉林省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初步探索出了一条符合省情的促进和发展人权的道路,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生存权、发展权是中国人民的首要人权。在中国现阶段,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消灭贫穷,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把生存权、发展权作为首要人权,是社会主义中国人权发展的现实要求和人民的最大利益所在,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最重要的基础。我们的人权是充分保障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人权,首要的是保障人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的环境中 ,文化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在全球化这把“双刃剑”下 ,我们应抓住机遇与挑战 ,进一步推动中国文化的发展 ,既要博采众长 ,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优秀成果 ,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 ,又要立足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 ,创建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