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儒家诚信之德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儒家的诚信是宇宙的本体,又是人的存在的本体,也是价值的本体。诚信就本体而言,是至沓的价值源头。因此,只有透过诚,才能在道德上立本,在本体上立根,乃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人的生命世界,没有诚信便定不住,也撑不起;人的生活世界,没有诚信便是空而不实,而无法远于禽兽。诚信的明现而见出人格的直拨俊伟,高风亮节。诚信开启了生命深处的亮点,开启了价值之源,理想之源。  相似文献   

2.
老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者。他提出“无为而治”的管理理论,同儒家“和为贵”的管理思想、法家的法制理论相互辉映比照,成为中国传统领导智慧百花园中一枝奇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老子管理的理论基础是道的哲学。老子认为,道是世界的本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的基本特征,是自然无为。“道法自然。”道的本性是自然的,离开了自然的本性,道也不成其为道。“自然”的涵义,就是天然、自成、自然而然。詹剑峰先生解释老子的道时说:“凡物莫能使之然,亦莫能使之不然,谓之自然。”道生…  相似文献   

3.
诚信是中国传统道德中的一条重要德目,是千百年来备受中华民族关注的一项重要美德。诚信作为一种道德规范,是指在人际交往活动中以诚实不欺、信守诺言为准则进行自律和他律的一种道德法则。不过,在中国古代早期文献中,“诚”、“信”二字最先并未连在一起使用。在《说文》中,许慎把“信”归入“人部”,因为在许慎看来,“人,天地之性最贵  相似文献   

4.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一美德曾被儒家学派大力倡导,仁、义、礼、智、信是儒家伦理的五个德目。以至于人们谈及诚信,自然就先想到儒家学派。事实上,诚信美德并不是儒家的专利,法家学派也大谈诚信,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韩非的诚信伦理观就是其重要代表。韩非的诚信观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取信于民和信人。韩非诚信观的成因是极其复杂的,他站在君主本位的立场上,主张对诚信道德要灵活运用即实行权变。剔除其诚信观中的消极成分,其精华部分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5.
守诚信     
诚信,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是中华民族公认的价值标准和基本道德,被视为“立人之道”“进德修业之本”“立政之本”和“立国之本”。《左传》曰:“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凭也。”《贞观政要》曰:“德礼诚信,国之大纲。”诚信,即诚实、守信,同样是世界各国肯定和赞赏的价值理念和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6.
“中”或“礼”不仅是先秦儒家作为立法的指导原则,也是刑事政策的指导原则。先秦儒家在司法方面也体现了“中”的价值取向,强调司法公正的价值和意义,因为司法公正是社会秩序和谐的重要保障。儒家治国方略的理论基础是“性善论”,人治国方略追求的最高目标即社会和谐。儒家的治国之道追求的是社会和谐,而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有效防治犯罪。在犯罪的防治对策上,儒家并不主张单纯诉诸法律手段,而是强调运用经济、政治、道德等多种手段来防治犯罪。  相似文献   

7.
喻国良 《湖湘论坛》2004,17(4):46-47
中国自古有“礼义之邦”的美誉。泱泱大国,德仪天下;谦谦君子,诚信待人。古人讲究“仁、义、礼、智、信”,把“信”作为“五达德”之一,强调“人无信不立”。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上,诚信作为道德的基础与根本,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毋庸讳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的确立具有更加重要的道德内涵和现实意义。诚信作为道德的基础与根本,无论是个人生活、社会关系,还是家庭、邻里、朋友、行业之间各种关系的处理,都是不可缺失的原则。但是,由于利益的驱动与引诱,作为道德基石的诚信在赤裸裸的金钱与利益冲击下,在一些地方或一些人身上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8.
诚与信的本义从本体论和道德论的角度各有不同,但又相互贯通,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凝练成诚实.守信这一诚信的基本涵义,凝结成做人之本、为正之责和成业之道等现代价值.诚信作为我国传统道德的重要规范之一,依托于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并因其变化而有所变异.  相似文献   

9.
为学与为道之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学与为道之辨,是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命题。先秦儒家“尊德性而道问学”,德性与学问构成儒家通向理想人生境界的两条进路,而学问与德性合一,则体现了儒家的价值理性特征。道家老子讲“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突出了精神修炼(为道)与经验知识(为学)之间的本质差异。在佛教中国化的过程中,天台宗主张止观双行,定慧双修。禅宗有“南顿北渐”之争,北宗神秀主张渐修,南宗慧能提倡顿悟。宋明理学中,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尊德性”与“道问学”的对峙难以调和。  相似文献   

10.
《民主与法制》2013,(19):24-25
司法作为国家对社会进行有效治理的一项专门活动.在社会诚信建设中具有极为特殊的地位。如果在理应最讲理、最公正、最守信的司法活动中不讲诚信,其不仅仅是弄脏了诚信建设的“水流”,更是败坏了整个诚信建设的“水源”,  相似文献   

11.
谈诚信     
沈壮海 《政策》2002,(5):28-28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秀美德。《说文》以“诚”、“信”互训,谓“诚,信也”、“信,诚也”。在中国传统的道德思想里,诚信作为一种规范,通用于个体、家庭、朋友、国家乃至国与国之间,被赋予修身成人、立民强国的重要价值。“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相似文献   

12.
贾毅平 《理论月刊》2006,(11):86-88
本文立足于当今社会现实,探究“忠恕之道”的本原意蕴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值意义,旨在阐发儒家的“忠恕之道”,使用儒家的“忠恕之道”对于“全球经济一体化”驱使下的种种不良现象展开批评,进而弘扬中华传统人文精神,将儒家的“忠恕之道”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3.
李伟  武宜俊 《传承》2010,(6):102-103
诚与信的本义从本体论和道德论的角度各有不同,但又相互贯通,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凝练成诚实。守信这一诚信的基本涵义,凝结成做人之本、为正之责和成业之道等现代价值。诚信作为我国传统道德的重要规范之一,依托于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并因其变化而有所变异。  相似文献   

14.
高书文 《前沿》2012,(22):51-53
孔子其学宗旨在于对成德成圣的追求,而其成德思想则来源于其对“性与天道”的自觉.“性与天道”是孔子思考的重要哲学问题.孔子通过明鬼神之异,肯定人客观存在的现实性.进而辨人禽之别,明人伦责任,将人的本质属性界定为道德本性.在孔子看来,人的道德本性来源于天道,天是的人的道德本性的形上依据.从“仁者,人也”对人的道德本性的界定,到“知天命”“畏天命”的表述,再到“天生德于予”的自信,孔子从来没有离开对“性与天道”的理性观照.  相似文献   

15.
自古以来,守诚信一直被奉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立人之本、修身之要,也是建业之基、治国之道,党的十八大更是将其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诚者,天之道也,人之道也。”“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有所许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所谓信也。”……  相似文献   

16.
喻中 《思想战线》2022,48(1):91
在佛教盛行、道教兴旺的唐代,韩愈立足于捍卫儒家圣人之道,开辟了一个纲领性的法理命题:依道治国。就像当代中国的依法治国把法作为国家治理的依据一样,依道治国是把道作为国家治理的依据。根据韩愈的叙述,作为治国依据的道是儒家圣人之道,与老子之道具有本质的差异。儒家圣人之道的实体内容是仁义,具体体现为礼乐刑政。仁义是道之端,礼乐刑政是道之末。通过“求端讯末”,韩愈建构了一个赖以载道、据以治国的规范体系。从思想渊源来看,依道治国命题在内容上主要承袭了孟子的思想,在方法上吸收了禅宗的“教外别传”观念。从思想影响来看,韩愈的依道治国命题构成了“宋学”或“道学”的先导,为宋代的“四书”编纂提供了思想铺垫,构成了中国法理学史在汉宋之间的一个关键性纽结。  相似文献   

17.
卜华 《新东方》2006,(2):27-30
我国历来被称为“信义之邦”,传统诚信思想极为丰富,“守信讲诺”历来被人们所推崇。然而,在现代市场经济活动中,我国却出现了大量的失信、欺诈现象。从传统诚信思想的内涵、约束机制等来看,传统诚信思想已不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信用体系,使市场经济走上持续、健康、有序的轨道。一、诚信是中国传统文化道德思想的重要内容诚信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中最重要的基本规范之一。传统诚信思想有着丰富的内涵。在传统诚信理念中,“诚”主要是指诚实无欺。《礼记·大学》云:“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朱熹说:“…  相似文献   

18.
黄小娟 《前沿》2009,(7):174-176
“仁学”是儒家人学的哲学,“忠恕之道”是孔子仁学伦理原理中重要的道德内容。孔子认为,人通过自己的行为表现出来的“仁”,就是道德。这种儒家道德行为的主要实施方式即“忠恕之道”。“忠恕之道”以人为本位,以道德伦理为中心,构建了儒家伦理型人学的道德精神体系,对充实个体道德精神、加强社会成员道德责任感以及构建现代社会的道德精神都具有积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9.
儒家诚信思想史上,最早从学术的角度厘清诚信的道德价值和社会功能的首推孔子。他认为,作为有一定劳动技能和社会地位的“士”,在学术活动中应该遵循“诚”的理念,言行要有气节,敢于“杀身以成仁”;治学应踏实,善于“质直而好义”;学术实践应一丝不苟,力尽“考究真伪”;学术评价应客观公正,力避毁誉过度。所论极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陈道武  赵林捷 《前沿》2013,(18):11-14
诚信不仅仅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道德准则,而且是一种重要的无形的经济资源,其具有与有形的物质资源间样的经济属性。诚信可作为一种要素不断地投入,产生收益,是经济增长的一个内生变量。并在交易中能够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提高社会经济运行效率;且诚信作为一种无形的社会资本是市场主体即个人、企业以及政府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其自我价值增值的“倍增器”;同时诚信具有市场经济和伦理经济的双重特征。因此,它既能促进经济增长,又能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是手段和目的的内在统一。可见,从诚信的经济资源属性、价值增值功能以及双重经济特征这三重维度能深度挖掘诚信的经济价值之所在,切实为社会经济领域的诚信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