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犯罪主体论》一书,系赵秉志同志由其同名的博士论文修订而成。刑法是国家的基本部门法之一,地位颇为显要。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等构成刑法的基本内容。而犯罪由犯罪主体实施,刑事责任由犯罪主体承担,刑罚对犯罪主体适用,因此,刑法这几项基本内容都离不开犯罪主体。犯罪主体所具有的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要求关于犯罪主体的研究理应成为刑法学中一个既系统又深入的专题领域。但是由于犯罪主体的专题研究不仅需要运  相似文献   

2.
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由甘雨沛、杨春洗、张文主编的《犯罪与刑罚新论》(以下简称《新论》)一书。论著总结过去,着眼未来,不拘泥刑法教科书的模式,力求突破传统的注释法学的研究方法,从中外历史沿革,论及当前实践,对犯罪与刑罚中一些基本理论和重大司法实践问题作了较为全面深入而又具体细致的论述,对当前刑法学上争论较大的问题,提出一些新的见解。该书理论联系实际、注意旁证博引、中外兼顾、相互比较、论之成理。它不仅可供刑法教学与理论研究借鉴参考,而且为公、  相似文献   

3.
单位犯罪的刑罚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位犯罪的刑罚原则王玉杰单位犯罪,已被1997年10月1日施行的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新《刑法》)所确认,而对单位犯罪的刑罚也在新《刑法》第31条进行了规定。但纵观刑法理论、司法实践以及立法规定,对单位犯罪的刑罚原则和刑罚种类都有理解不...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总则》共5章89条,规定了刑法的指导思想、任务、适用范围、犯罪、刑罚以及刑罚的适用,内容十分丰富。本文打算联系实际谈一点学习刑法《总则》的体会。一、我国刑法的任务,是保卫人民的利益。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它是国家的基本法之一,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因此,国家的统治阶级不同,刑法的性质  相似文献   

5.
由金子桐和吕继贵合著的刑罚分则实用丛书《“罪与罚”之六——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理论与实践》一书,将于年内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全书约20余万字,包括“刑法分则”第二章第105—115条所规定的20多种犯罪。作者按照条文顺序,结合审判实践经验,逐条逐罪作了全面而详尽的阐释,并介绍了我国古代和一些外国刑法的立法先例,作了比较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应当重建未成年人犯罪的刑罚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重建未成年人犯罪刑罚体系的必要性惩治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离不开刑罚。对未成年犯罪人适用刑罚,表明国家对此类犯罪行为的谴责与否定评价。我国刑法总则将刑罚分为主刑与附加刑两类,这种刑罚体系的构建是针对一切犯罪人,并没有考虑成年犯罪人与未成年犯罪人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区别。由此在司法实践中产生了下列问题: 1.刑罚立法与“罪刑法定”的刑法基本原则存在矛盾。把未成年犯罪人作为特殊情况不适用死刑在“刑罚种类”里予以原则性规定,另一从宽原则却置于“犯罪和刑事责任”一节,分则以  相似文献   

7.
一部开创性的新著——评马克昌主编的《刑罚通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部开创性的新著——评马克昌主编的《刑罚通论》叶高峰刘德法1991年8月,由马克昌教授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犯罪通论》一书,对我国通行的犯罪论体系作了较为全面的发展,开拓和繁荣了我国刑法基本理论的研究,为我国加强犯罪论的研究“带了一个好头”①。...  相似文献   

8.
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就是我国刑法立法和刑法执行的基本准则,是对犯罪、刑罚以及犯罪与刑罚的关系等法律规范的高度概括.因此,把握了刑法的基本原则,就是掌握了刑法总体的一把钥匙.对于刑法法理的研究和解决刑法执行中的实际问题,都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的指导作用.刑法是研究"犯罪"与"刑罚"的法律规范的科学.因此,它的基本原则就是对"犯罪"、"刑罚"及其相互关系的法律规范的集中反映.具体说来有这样四项,现分别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我国刑罚理论研究的新著──评《刑罚通论》洪苑我国著名刑法学家马克昌教授主编的《刑罚通论》一书最近已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70万字。该书是继他的《犯罪通论》问世后,在刑法理论研究中取得的又一项重要成果,并被列入《武汉大学学术丛书》。在传统刑法学中,...  相似文献   

10.
刑法主客观一致原则与审判实践董华犯罪和刑罚,是刑法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我国犯罪构成理论主、客观相一致的刑事责任原则,在新刑法关于规定犯罪和适用刑罚的两大问题上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主、客观相一致原则在定罪问题上的体现。人民法院的刑事审判活动有两个基本...  相似文献   

11.
《刑法修正案(八)》第二十二条规定:"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考虑到醉酒驾驶和飙车行为均是在没有酿成交通事故的情形之下,立法对该罪设置了较轻的刑罚。但是,危险驾驶罪是刑法中唯一主刑为拘役刑的犯罪,对此,刑法总则之中的减轻处罚制度是否适用于危险驾驶罪的问题日益凸显。一、从刑法理论上考量,减轻处罚制度应当适用于危险驾驶罪。刑法分则仅涉及具体犯罪的特殊性,而很少规定犯罪的共性问题;总则是对关于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一般原理、原则的规定,抽象概括刑法分则中各个犯罪的共性问题。刑法总则和分则的这种关系决定了刑法总则对刑法分则具有一定的规范和制约作用,因此,对刑法分则之  相似文献   

12.
《法律与生活》2020,(4):46-48
在罪刑法定原则获得普遍认可的时代,犯什么罪和判什么刑都应当根据法律确定。因此,读懂法律就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自1810年《法国刑法典》颁布以来,现代刑法就开始采用“总则”和“分则”的划分方法,对犯罪和刑罚问题加以规定。总则,是对刑法的基础概念、基本原则和基本原理的系统性说明,也是对整部刑法的基本概念、任务、原则、制度所做的规定;分则,是对具体犯罪和刑罚所做的系统说明或者法律规定。总则和分则的区分,是刑法科学和立法技术的进步,但也对正确理解法律提出了较高要求。  相似文献   

13.
犯罪与刑罚是刑法理论的两大基本问题,犯罪论与刑罚论的发展轨迹却呈现巨大差异。打开任何一本刑法教科书,论及犯罪基本标准、防卫避险过当、未完成形态及共犯等形态下犯罪特殊标准的篇幅,占有绝对的分量,而且定型犯罪的理论板块间关联紧密。  相似文献   

14.
《刑法》第二十二条对犯罪预备概念的表述既不明确又不完整,模糊了犯罪预备和犯罪预备行为的界限;对犯罪预备刑罚的设置明显缺乏科学性和可行性,导致司法实践无所适从的尴尬.犯罪预备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在进一步明确和完善其主观要素的基础上重新界定犯罪预备的概念;审视总则概括规定单一立法模式之利弊,采用总则概括规定与分则特别规定结合之模式,重新构建犯罪预备刑罚条款,探寻完善犯罪预备立法的合理路径.  相似文献   

15.
著名刑法学家马克昌教授主编的《经济犯罪新论———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罪研究》一书已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共8章,约52万字。该书是马教授继《犯罪通论》、《刑罚通论》问世后,在刑法学研究领域中取得的又一硕果。该书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分则...  相似文献   

16.
国外军事刑罚在法律上的表现形式和刑罚种类,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新规定的刑罚种类与本国的刑法中关于刑罚的规定相同,苏联、东欧等国家的即如此;二是与本国刑法上的刑罚制度无甚关联,而是根据军队惩罚违法犯罪的需要,规定某些仅适用于犯罪军人的刑种,美国军法即是典型代表。这两种情况主要取决于军事刑罚内容是否规定在刑法典中。苏联是成文法国家,其适用于犯罪军人的刑种一并规定在《苏俄刑法典》中。美国是实行判例法制度的国家,没有全美统一适用的刑法典。在美国,惩治军人犯罪的刑种主要规定在《美国统一军事司法典》中。《苏俄刑法典》在总则部分规定的可以适用于犯罪人(包括犯罪军  相似文献   

17.
聂昭伟 《法律适用》2011,(4):16-19,105
从当今世界各国刑法体例安排来看,均由总则与分则两部分组成.其中,总则规定犯罪与刑罚的一般原则、原理,分则规定具体的犯罪及其法定刑.对于刑法总则与分则之间的关系,学者们普遍认为,是一种抽象与具体、普遍与特殊的关系,进而认为既然总则规定的是一般性规定,那么理应适用于所有分则条款,由此导致司法实践中总则条款的滥用,司法人员动...  相似文献   

18.
金泽刚同志以其博士学位论文为基础而撰写的《犯罪既遂的理论与实践》一书 ,由人民法院出版社于2001年4月出版了。该著针对我国犯罪既遂形态研究尚十分匮乏的状况 ,立足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总体视角 ,对犯罪既遂形态问题作了非常全面、细致、深入的研究 ,将我国犯罪既遂形态的理论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通读此著 ,我们认为其特点可以概括如下 :一、勇于开拓创新 ,观点新颖独特在传统的刑法理论中 ,对于犯罪既遂的研究内容 ,一般限于犯罪既遂的概念和类型。该著将犯罪既遂视为一个与其他刑法基本理论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范畴 ,对其…  相似文献   

19.
土地犯罪与刑罚的立法现状姜爱林土地犯罪与刑罚既是刑事立法与司法实践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也是一个亟待开发研究的土地科学与刑事法律科学相互交叉的新兴的学术领域。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增设了土地犯罪条款,拟定了对土地违法行为实行刑罚制度。这是我国社...  相似文献   

20.
拜读《新刑法理论与实践》一书,获益良多。一个特别的印象就是该书不仅是对新刑法典的简单注释,更多的融汇了作者新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见解。该书由河北经贸大学柴振国教授及包委硕士、中国人民大学刘远博士生等共同撰写。由中国物资出版社出版。该书在体例、内容和文字上都有新的特点。在体例上,基本上按照新刑法典的体例进行编写,以便于读者结合新刑法典进行学习研究;在内容上,包括了从理论上对新刑法的研究和从立法意图上对新刑法条文的解释。尤其在理论上,作者在继承前辈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比如,对犯罪对象的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