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雪飞 《党课》2013,(4):11-14
她命运跌宕,父母均遭刺杀,自己也曾被暴力袭击;她曾誓言打破韩国政坛的男人统治,人称“韩国撒切尔”;她至今未婚,也没有孩子,性格坚定冷静,有人喊她“冰公主”或者“三无女人”——她就是韩国首位女总统、已故韩国前总统朴正熙之女、  相似文献   

2.
奇才中的带色隐患张天成出生在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铜锣寨后村,父母是卖菜的,家里日子过得紧紧巴巴,却节衣缩食供他上学。张天成很聪明,虽不太爱说话,但遇事时鬼点子特多。在学校,张天成的学习成绩一直在前3名。从小学到高中,他只有一件事让父母烦恼,并因此被父母吊起来暴打过一顿。有女孩找上门来,说怀上了张天成的孩子!女孩说天成又和别的女孩好上了,她不想活了。父母苦求加花钱终于摆平了此事。事后,张天成被父母打得死去活来,他却没哭一声,也没认一句错。父母便断言:“你小子早晚要栽在色字头上!”也算一奇,张天成从初一到高中,日记上已…  相似文献   

3.
很小的时候,父母离异,她和母亲生活在上海的一条弄堂里。生活虽然艰辛,但母亲并未委屈孩子,也没有放松对孩子的培养和教育。她并不贪玩好动,也不在弄堂里打闹,爱静静地呆在家中的小屋翻翻书。好静的她被母亲送到少年宫艺术班学习舞蹈,每周她都得乘公交车赶很远的路去上课。虽然她对舞蹈的兴趣并不高,但她知道母亲是用省吃俭用的钱供她学习,因此学得还算认真努力。  相似文献   

4.
她无愧于洁白的哈达──记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援藏医师、共产党员郝晓莹曙光一1996年春节过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要派一名主治医师以上的同志进藏工作。大家都有困难,郝晓莹也不例外,她的父母均已年过七旬,需要子女照顾;孩子才5岁,需要妈妈抚慰;西...  相似文献   

5.
付松 《当代贵州》2012,(19):34-35
在斯里兰卡的时候,刘咏秋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到前线去,但丈夫从不让她去。理由很简单,那就是孩子不能同时失去父母。  相似文献   

6.
1989年.默巴克还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名普通学生。他学习成绩很好.每年都能拿到奖学金。他父母都是小职员。孩子又多.生活特别拮据。为了减轻父母的压力.默巴克从走进大学校门起.就边读书边做一些诸如收发信件报纸、修剪草坪等事情,使自己得到一些微薄的收入。  相似文献   

7.
她有一双爱的眼睛,她始终认为所有的孩子都是好孩子。在又一个“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她大声呼吁——做父母,看似简单,其实很难。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亲情的纽带, 使家庭教育具有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能取代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帮助孩子做好准备,善于应对,争取最好的前途,是当代父母最为牵肠挂肚的现实问题。在“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记者就有关问题在北京专访了我国著名家庭教育专家“知心姐姐”——卢勤。  相似文献   

8.
苏开 《党史纵横》2008,(7):47-49
动荡生活无娇闺 1925年,冯理达出生于天津,父亲是著名的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母亲李德全女士后来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卫生部长。冯理达作为冯玉祥和李德全的长女,也是冯将军最喜爱的孩子。她从小一直跟随在父母身边,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  相似文献   

9.
《党课》2013,(7):106-107
【观察记录】我是一名孩子的家长,为孩子的学习操尽了心。为了让孩子取得好的学习成绩,我经常在家辅导孩子,但由于不得要领、方法不当,效果总是不太好,搞得孩子不愿意学,我也很累。恳请“三T公司”的教育专家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大规模的“民工潮”涌人城市.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在流动人口中.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占绝大多数.而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在进城务工时.却无力解决孩子进城就读的问题.只能选择将子女留在农村,于是,一个新的的弱势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问题产生了。所谓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外出务工.而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这些农村留守儿童远离父母.法定监护的缺失给他们的健康成长带来诸多不利因素.以致出现了如厌学逃学、学习成绩欠佳、  相似文献   

11.
王女士与李先生的孩子还没有出生,李先生便因交通事故去世了。李先生留有2万元存款。在处理这笔存款时,王女士与公婆产生了分歧。李先生的父母要求和王女士平分这笔存款,王女士认为自己肚里的胎儿也有份,应该把这笔钱分成三份,她和未出世的孩子应该得到其中的丽份。王女士的要求遭到公婆的拒绝后,王女士将公公和婆婆告上法庭。  相似文献   

12.
张欣 《新长征》2007,(6):60-62
慈母的心是儿女的天堂,慈母的爱是儿女的太阳。她,蜗居在塑料布和木板建的窝棚里7年,尝尽人间艰辛;她,靠卖冰糕供一对儿女和失去父母照顾的侄女上了大学;她,一直隐瞒自己的蜗居生活,手术后化妆打消孩子的挂念。她叫麻桂荣,曾被评为感动松原十大杰出母亲。  相似文献   

13.
在人类学的第一堂课上,我请学生们讨论一个问题:究竟是不是父母生了孩子。他们的回答不约而同地肯定:当然是父母生了孩子。从生物学的角度,先有父母后有孩子,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文化人类学却偏偏要给出一个不同的答案,即:是孩子“生”了父母。试想,在孩子卅生之前,一个人身上哪里有父亲或母亲的身份?只有等孩子降临人世,男人和女人才成了父母。也就是说,是孩子赋予了男人或女人父亲或母亲的角色意义。因而才说,没有孩子就没有父母。  相似文献   

14.
《党课》2013,(24):75-78
做父母的大都知道溺爱孩子有害,但很多人却分不清什么是溺爱,在不知不觉中就“溺爱”了孩子。“溺”,即“淹没”的意思,如果父母的爱横溢泛滥起来,也会“淹没”孩子,这就是溺爱。以下十种溺爱,你有没有?  相似文献   

15.
家访农民工     
这学期转来了两位同学,其中有一位是借读生珊珊。她的父母都是外来农民工,整天忙于生计。这个孩子的学习虽然还不错,但性格内向自卑,不大说话,班上一些调皮学生总是喜欢欺负她,每次她只是偷偷抹泪而不敢反映。我问她几次,她不但不讲,反而哭得更加伤心。于是我怀着一丝担忧,决定去珊珊家走访一次。  相似文献   

16.
刘霄 《廉政瞭望》2014,(9):15-15
最近,一段内地幼童在香港街头小便,被拍后父母与港人发生冲突的视频,在网上引起热议。“厕所排队人太多,难道让孩子憋着吗?”孩子母亲无奈地说,她用一片尿不湿接着,并没有弄湿地面。这一次,网友们大多站在了内地游客一方。  相似文献   

17.
一天,曾子的夫人要外出办事,她的小儿子哭闹着也要跟着去。曾子的夫人对儿子说:“你别去,等妈回来给你杀猪。”她的儿子听了,很高兴,不哭了。她办完事回来,见曾子正准备杀猪,便问:“你为什么杀猪?”曾子说:“你不是说了吗,等你回来给孩子杀猪吗。”夫人说:“我是哄他的。”曾子说:“孩子以父母为师,你这次骗了他,他以后也会学着骗你的。”夫人听曾子说得有理,就同意把猪杀了。讲诚信,守信用,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也是一个人成就大事,安身立命之本。在我国历史上,因讲信用而成就大事者不计其数,因不守信用而身败…  相似文献   

18.
《党课》2014,(9):113-114
父母的爱,对孩子来说至关重要。孩子一旦感受到父母的爱,会非常珍惜,并给以回报。孩子对父母爱的感知,决定了其心理情绪是开朗、愉快、乐观还是孤僻、胆怯、忧郁。父母的爱有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性格独立。  相似文献   

19.
在唐辉群心里始终有一个不能触碰的"伤痛",也可以说是她在外务工10余年来最大的遗憾--父母病故,她却远在广东,赶不及见最后一面.虽然在外务工比在家务农挣的钱多,但她觉得自己失去的也很多,漂泊在外的离乡情愁如影相随,不能孝敬老人、照顾子女,多年的分离让孩子与她格外生分.  相似文献   

20.
《党员文摘》2007,(1):F0002-F0002
今年59岁的孔贞兰是一位身材瘦小的残疾农家妇女,家住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九汲村,20多年来,她先后将14个因患重病或有先天残疾而遭父母遗弃的婴儿抱回了家,并像对待亲生孩子一样将他们养育成人,照片上,是孔贞兰正悉心照料新收养的4个不满周岁的孩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