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2 毫秒
1.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人类文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监狱服刑人员的人权保障是人权保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监狱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保障服刑人员人权十分必要且势在必行。本文对我国监狱服刑人员人权的构成、保障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进一步加强服刑人员人权保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监狱服刑人员作为特殊的公民群体,其应有的人权如何得到有效保障,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检察机关作为法定的监督机构,如何针对当前我国监狱服刑人员人权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建立健全完善的监督机制,对于提升服刑人员人权保障质量与水平、构建和谐社会以及促进我国人权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刘芳 《法制与经济》2010,(10):42-43
刑事执行变更程序中人权保障是实现正当程序的一个重要方面,而现行刑罚变更程序却由监狱机关主导和控制,忽视了对服刑人员和被害人的人权保障。通过赋予被害人和被告人话语权,改善权力制衡体制,是实现人权保障的必经路径。  相似文献   

4.
构建服刑人员法律援助制度是国家司法制度更趋健全的重要体现,对完善司法人权保障制度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克服法律援助范围覆盖面不足、服刑人员在获取司法资源上存在特殊劣势、服刑人员专业化法律支持缺失等弊端。构建服刑人员法律援助制度具有法理依据、外部条件和实践经验。为此,应当顺应法律援助发展的总体趋势,从加强专项立法,确立服刑人员法律援助应有的法律地位;优化法律援助组织机构,建立服刑人员法律援助三级工作机制;完善经费保障制度,确保服刑人员法律援助制度的良性运行;建立科学的质量管控机制,确保服刑人员法律援助的工作质量等四个方面构建服刑人员法律援助制度,为实现司法人权保障提供更为可靠的制度保证。  相似文献   

5.
"轻罪"之法价值取向与人身权利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学武 《河北法学》2005,23(11):18-23
从中外关于"轻罪"的不同语境及其确定涵义论起,指出国外学者视角上的中国的"轻罪",多指中国现行劳教体制所调控的诸种行为.进而阐述了近年来中国学界关于劳教制度存废之争的实质,指出改革论与废除论者本质上都是既要从形式上、又要从实质上改革现行劳教体制下的程序与实质不正义问题.因而改革论与废除论之间并无本质区别.进而,在阐述并评析了多种关于现行劳教体制的改革观之后,指出要解决劳教制度改革方案之争,须先行解决有关设计方案的价值取向问题.而各种改革之争,实质是功利主义优位还是人权保障优位之争.主张在不危及国家、社会根本利益前提下的"人权保障优位"的法价值观.指出单纯的"功利主义至上",势必导致功利而不公平、不公正,甚而有违法治的正义原则.而作为正义基本蕴涵的公民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的最大限度的公平与自由,正是人权保障得以实现的基本路径和期寻方向.因而人权与正义并不必然冲突.惟其如此,在一定平衡条件下的"人权保障优位"的法价值观,值得作为我们重塑有关"轻罪"方案时的立法价值取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证了改革现行劳教体制的法理思考和立法构想.  相似文献   

6.
服刑人员释放制度是监狱行刑的一项重要制度。这项制度的制定与实施状况如何,对于实现人权保障、促进服刑人员顺利回归社会、有效降低刑满释放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率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历来重视此项制度,不仅在立法上明确规定,更在司法实践中贯彻执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这项制度在立法内容、监狱行刑实践和刑事政策等层面逐渐显现出一些不适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服刑人员顺利回归社会和对重新违法犯罪率的有效控制,必须认真分析其原因,在相应的层面制定有力措施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7.
自由刑对于在押服刑人员权利剥夺和限制的应有的必要限度,究竟在哪里?对于监狱在押服刑人员人身权的具体内容,究竟哪些应该保障,究竞应该如何保障?如何在在押服刑人员人身权保障和合理监禁与惩罚两者之间形成有效平衡?对此,很多人的认识并不够清晰;而观念的模糊以及制度、体制等各方面原因,导致了在押服刑人员人身权在监狱行刑实践中的缺损。由此,就我国监狱在押服刑人员人身权保障的应然限度进行深入探讨,对于进一步澄清模糊观念,进一步强化监狱工作者们对于在押服刑人员的权利保障意识,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尊重和保障人权”已正式写入我国刑事诉讼法,这是我国法治进程中又一标志性事件,体现了我国法治文明的不断进步.监狱服刑人员的人权保障,是我国人权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他们的人员保障应给予重要关注.在我国,由于监狱医疗保障体系的不完善,使得作为服刑人员各种权利中最重要的生命健康权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服刑人员的医疗保障问题已经是个不可回避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全民医保的背景下,构建监狱服刑人员医疗保障体系有着重大意义及现实紧迫性,剖析造成当前现状的深层次根源之后,可发现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9.
论警察权运行的终极目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辉清 《政法学刊》2005,22(3):78-81
人权保障不仅是设立警察权初衷,也是矫正运行状态的标尺,更是警察权运行终极目的。警察立法环节人权保障缺位、警察职权行使过程中权力属性的异化及警务保障中的缺失,导致人权保障目的的丧失。完善警察立法体系,在警察权运行过程中树立“权利本位”、“程序优位”理念且倡导以人为本的警务战略是校正警察权运行和目的之关键。  相似文献   

10.
律师辩护是程序正义在刑事诉讼制度上的重要体现。律师辩护不仅在实体上有助于保障被指控人受到的法律评价是正义的,而且有助于保障被指控人的程序性人权得到必要的尊重。关于我国律师辩护的制度实践及程序性人权保障的具体状况一直缺乏相应的数据支持,也难以进行比较准确的定量分析。就此针对监狱服刑人员的调查有助干立法者了解刑事诉讼中被指控人的真正程序待遇和制度需求,为刑事辩护制度进一步改革提供实质帮助。  相似文献   

11.
平等权是一项基本人权,也是我国宪法所确认的最基本的公民权利。在全民医保的背景下,监狱服刑人员却因为受到犯罪的惩罚而无法同其他公民一样享有起码的医疗保障,折射出我国人权保障的不足。本人从服刑人员医疗状况入手,分析了存在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完善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沈慧 《法制与社会》2011,(24):131-132
罪犯人权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缓期执行的罪犯在服刑改造期问所应享有的,未被法律剥夺的各种基本权利,包括罪犯的公民权利,罪犯的政治权利,罪犯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等等。罪犯的人权保障对于衡量国家的文明程度,人权水平、法治程度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目前我国的罪犯人权保障在司法实践上存在很多缺陷,分析其根源在于我国的罪犯人权保障在立法规定、体制设置、监管机制等方面存在不足,提出我国要完善罪犯人权保障机制,应从思想意识、立法细化、体制改革,强化监督等角度完善罪犯人权保障机制,以求让罪犯的人权得到切实有效的维护。  相似文献   

13.
周海斌 《法制与社会》2014,(10):107-108
我国现行民事强制执行法虽然体现了人权保障理念,但在被执行人的基本人权保障方面仍有诸多不足之处。为此,国家应逐步完善民事强制执行立法,建立"缓执"制度,实现有限执行,并完善司法救济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以保障被执行人的基本人权。  相似文献   

14.
周洁 《法制与社会》2012,(31):246-247
当前人民权利意识增强,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人类文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监狱中罪犯人权在国际人权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近年来日趋得到广泛关注。本文对我国当前监狱服刑人员的人权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存在的缺陷和问题,并对如何保障罪犯权利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人权问题是国际国内意识形态斗争的焦点之一。但任何一国的人权,都是要通过本国的具体立法来加以确认和保障实现的。在我国,全国性法律和地方性法律中的人权立法,共同构成了我国的多层次的人权保障法律体系,使我国成了世界上人权立法最为完善的国家之一。我国的人权立法,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充分体现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本质,为我国人权立法在社会生活中的真正实施,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随着全社会范围内重视人权保障的良好的社会环境的真正形成,我国公民的人权必将会得到充分地实现和切实地保障。  相似文献   

16.
正《决定》在第九部分"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中提出了一个重要命题即"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重申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法治中国建设的核心在于保障人权,保障人权则有赖于国家司法体制的建立及其运作。如何发挥司法在人权保障中的功能,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一、领会人权司法保障制度的意义《决定》专门提出"人权司法保障制度"的命题,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和功能。从人权与国家治理关系上看,人权保障是国家体制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基础和标志。国家治理首先是宪法治理,而宪法治理的基本要求是建立完善的人权保障制度,维护人权的价值,使之成为国家的价值观,培育国家生活中的人权文化。  相似文献   

17.
2004年"尊重与保障人权"被写入宪法,开启了我国法制史上人权保障问题的先河。2012年"尊重与保障人权"被写入刑事诉讼法,这是自"人权"入宪以来首次被写入国家基本法中。这次刑事诉讼法的修改不仅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了刑事诉讼法总则,而且还把它具体贯穿到整个刑事诉讼法分则,进一步凸显出我国刑事诉讼法强化人权保障的价值取向。这意味着我国刑事立法和司法正在不断地朝着更  相似文献   

18.
王晓 《法学论坛》2016,(6):58-67
诉权相对于依法享有的具有直接、具体物质利益或者精神利益的实体性人权而言,是保障实体性人权实现的手段、方法或途径,是一种程序性人权.在我国,民事诉权并未得到宪法、民事诉讼法等立法的明确保护,在民事诉讼中法官侵犯当事人诉权的行为应否受到法律制裁也缺乏法律规定.民事诉权立法上的缺失,导致民事诉权的司法保障情况也令人堪虞.民事诉权不仅具有保护公民合法权益,也具有制约审判权进而保障当事人最大限度地接近司法正义的功用.因此,作为根本法的宪法应对诉权进行明确规定,以昭示诉权的基本人权属性;民事诉讼法则应当落实宪法的规定,通过规范诉权要件、完善主管制度、健全释明权、构建诉讼保险制度以及完善民事诉讼法律责任体系,对民事诉权进行周延的保护.  相似文献   

19.
我国新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以保障人权为其立法初衷,基于对自由价值的关怀,对许多原有侦查权所涉条文进行了颠覆性变革,但是,如果缺乏配套的政策跟进,人权保障和侦查权实施在某些场域很可能会超出立法者本意,陷入此消彼长的窘境。最典型的就是渎检侦查权和保障人权的博弈。本文试从渎检侦查权和保障人权冲突的具体表现、矛盾的成因及未来的解决途径三部分来论述,希望可以有助于渎检侦查权和保障人权走出此消彼长的困局,走上平衡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张晶 《中国司法》2006,(11):24-26
我们知道,服刑人员是一个特殊的公民群体。对他们权利保障是无需讨论的问题。但是,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语境下,我们如何科学把握,并在此基础上,如何进一步保障服刑人员人权的水平,确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权利,一样的神圣按照理论界,对权利的普遍理解,无论是道德的权利,法律的权利;还是应然的权利、实然的权利;抑或是中国的权利,外国的权利等,同样是神圣的。法律由保障公民的权利,进而演进为保障特殊公民———服刑人员的权利。这是推进法制现代化的必然逻辑。其中发生的观念变化是革命性的。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尽管在保障服刑人员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