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尽管我国2004年宪法第四次修正案在宪法文本中增加“国家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和“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等条文,试图在宪法中确立财产权保护原则,并对侵犯财产权征收和征用行为进行严格的限制,但其全然没有通盘考虑财产权保障的制度设计,宪法文本中缺少对税收权力制约的规范,成为财产权保障之公然缺口。  相似文献   

2.
宿伟伟 《山东审判》2005,21(6):86-87
一、我国关于土地征用和房屋拆迁的立法规定(一)我国宪法中关于土地征用与房屋拆迁的立法规定我国《宪法》第10条第3款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和征用,并给予补偿。”这样的规定使得因土地被征收而失地的农民和因土地被征用而失去使用权的原土地使用权的拥有者因土地被征收或征用而受到的损失在宪法层面得到保护。第13条第1款规定:“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第2款规定:“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和继承权。”这些规定都表明,公民具有合法的房屋所有权的房屋,作为私有财产受宪法保护…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促进我国公民私有财产大量增加并向多元化发展,因此,2004年的宪法修正案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这些规定有利于保护我国公民的私有财产。但是,回顾我国私有财产宪法地位的演变,发现我国宪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还有不尽人意之处,应当把私有财产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来规定,完善宪法规范,加强对公民私有财产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陶金 《法制与社会》2013,(20):203-204
税收征收管理法作为税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税收实际执行和管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境外税收征收管理制度与国家经济、社会和法律体系具有密切联系,以此总结境外税收征收管理制度的特征。本文结合我国对税收征收管理法的修改,提出未来我国税收征收管理制度发展的方向和完善途径,能够有效完善税收征收管理实践工作的工展。  相似文献   

5.
私有财产保护上升为一项宪法权利,充分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所取得的成果,体现了广大人民的共同意志。探讨公民合法私有财产保护的法学内涵,对合法私有财产保护进行实践性的思考,是“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理性基础与法治必然,它将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  相似文献   

6.
钱雨晨 《法制与社会》2014,(11):263-264
在我国,税收宪法规范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存在缺失的现状,本文对税收宪法规范的内涵和外延作出清晰界定,在此基础上论证税收宪法规范缺失的原因,以及如何设计出一套科学合理的制度对税收宪法规范进行建构。税收宪法规范具有极其重要和特殊的地位,它的完善不是朝夕之功。随着我国税政体系的不断成熟、税收法制建设的日臻完善,依法治税理念将更加深入人心,税收宪法规范的相关问题也将受到愈来愈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我国宪法中相关税收条款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在明确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义务的同时,需要强调征税主体也有依照法律征税的义务,通过淡化税收优先权、加强对税收法律关系中利害关系人权利的保护,进一步加强对人权的保护和市场经济秩序的维护。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我国现实经济生活中严重存在的欠税、逃税问题,自2001年5月1日起施行的新《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明确地提出了税收优先原则,这对于保障国家税收收入,纳税人正确履行纳税义务,税务机关履行征收税款的职责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同时,它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对交易便利、交易秩序和交易安全的妨碍也不容忽视。因此,税收优先原则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已有一套比较完善的财政税收法律政策,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比如免征农业税,新的《税收减免管理办法》正在执行。私有财产写进了宪法,但财政税收立法制度还很不完善,一方面,我们需要规制政府权力保障纳税人的财产权,另一方面,税收制度如何设立以达到制度成本的最小化,实现最大的经济制度优势是需要技巧和智慧。  相似文献   

10.
从宪法视域来看,税收法定主义具有特殊的规范意涵,它是宪法价值在财税法中的具体体现,其根本目的在于保障纳税人权利,既是宪法基本权保障的重要体现,也是实现税收秩序的宪法圭臬。税收法定主义蕴含着深刻的宪法精神,与现代宪法的民主理念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关联,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就是法治精神不断形成和完善的历程。在宪法文本上确立税收法定主义的宪法渊源,并选择合理的税收法定主义模式,是构建税收法定主义必不可少的宪法要件。  相似文献   

11.
虽然行政立法构成我国现行税收法律体系的核心内容,但税收行政立法行为与税收行政立法授权同时出现了合法性危机。前者表现为有相当一部分税收行政立法的法律依据不明确,有明显的越权立法之嫌疑、特别授权立法违反《关于授权国务院改革工商税制发布有关税收条例草案试行的决定》的要求、部分税收立法的内容与国家法律相抵触;后者表现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授权国务院改革工商税制发布有关税收条例草案试行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所规定的授权缺乏宪法或法律依据等。我国税收立法合法化改革的主要途径是税收立法权的合理回归,即建立以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税收立法为主、以行政机关的税收立法为辅的税收立法新格局。这一新的税收立法格局既是税收法定原则的基本要求,也符合我国税收立法的现实。  相似文献   

12.
税收直接关系到公民的基本财产权,而我国《宪法》只规定了一条公民具有依法纳税义务的条款.现阶段,税收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和推进法治国家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反观我国目前的《宪法》,无论是税收的法定原则、税收的公平原则,还是税权和纳税人权利的条款,都缺失严重.因此,本文认为加强对我国税收立宪问题的研究,有必要从税收立宪的基本理论出发,提出完善我国税收立宪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3.
从宪法视域来看,税收法定主义具有特殊的规范意涵,它是宪法价值在财税法中的具体体现,其根本目的在于保障纳税人权利,既是宪法基本权保障的重要体现,也是实现税收秩序的宪法圭臬。税收法定主义蕴含着深刻的宪法精神,与现代宪法的民主理念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关联,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就是法治精神不断形成和完善的历程。在宪法文本上确立税收法定主义的宪法渊源,并选择合理的税收法定主义模式,是构建税收法定主义必不可少的宪法要件。  相似文献   

14.
我国第四次宪法修正案通过了关于公民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条款,并规定征用补偿条款,应该说对我国的私有财产的保护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就是以此为切入点,通过比较各国宪法私有财产权保护条款,提出这一条款对我国财产权保护的意义与不足,进而对我国的财产权的宪法保障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安晨曦 《行政与法》2013,(3):96-103
在现代法治社会中,税收法定作为一项重要的宪法原则和税法基本原则,其本质在于对纳税人权利之保护及对国家征税权力之限制。目前,我国税收法律体系及税收实践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折射出税收法定及其基本精神在我国的缺失。因税收法定之缺失而产生的危害,需遵循税收法定之基本精神与要求,从宪法中明确规定税收法定、确立最高立法机关对税收基本制度的专属立法权、规范与监督税收授权立法等方面予以消解,进而实现税收法定。  相似文献   

16.
2008年新实施的企业所得税法中关于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扣缴制度的法律规定发生了一些变化,源泉扣缴是我国现阶段税款征收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源泉扣缴是我国现阶段税款征收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该征收方式有利于加强税收源泉控制、有利于提高税收征管效率、有利于保证税款及时足额入库等。但是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使得我国企业所得税法中源泉扣缴没有完全实现其应有的制度功能。本文主要从法律的角度研究了我国企业所得税法中源泉扣缴制度,最后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从而更好地发挥我国企业所得税法源泉扣缴制度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美国法律中的"征收"既是一个财产法的问题.也是一个宪法的问题。从宪法角度看,征收所依据的是政府享有的政府征收权(eminent domain),它和完法所保护的公民对其私有财产的所有权之间是相互冲突的。如何解决这种冲突是美国财产法的重要内容。在完法层面上,美国法律对私有财产涉及两方面的规定:一方面是对私有财产给予宪法的保护,这主要体现在美国宪法第五修正案中的"正当程序条款"(Due Process Clause),即任何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未经正当程序不得被剥夺;而另一方面,美国宪法第五修正案的"征收条款"(TakingsClause)规定,政府在给予公平的补偿(just compensation)的情况下,为公共使用的目的有权力征收私有财产。实施征收行为的可以是各级政府,在某种限定的情况下,也可以是行使公共或政府职责的私人公司。  相似文献   

18.
税收法定原则之再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鸿貌 《法学评论》2004,22(3):51-59
在当代 ,税收法定原则已经发展成为一项宪法原则和税法的基本原则。本文研究了税收法定原则的历史发展、理论基础、内容、实质与功能 ,并在此基础上对税收法定原则在我国宪法及税法中的应用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史雪情 《法制与社会》2014,(14):108-109
税收保全措施借鉴了民事诉讼法中的财产保全制度、民法中的债权保全制度,对于国家税收债权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同时税收保全措施严格的实施条件也有利于防止税务机关公权力的滥用,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本文将从《税款征收管理法》入手,具体阐述税收保全措施及其法律实现。  相似文献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税收征管法》)是税务机关进行税务征收管理的法律依据。我国现行的《税收征管法》颁布于1992年9月,1995年又对其个别条文进行了修改。这部法律对于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税收征管的科学规范,曾经起到了并正在起着积极的作用。但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来看,随着我国企业制度、财税金融制度改革的深入进行,现实中的税收征管面临着巨大挑战:税源管理混乱、税收流失严重、税务执法随意而又缺乏力度、税款征收有关部门不予配合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固然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但《税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