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道德资源培育与人才道德素质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亚宁 《新东方》2009,(3):52-55
战国时期的思想家荀子在《大略》中说:“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国用也;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苟子把口能言身能行的人视为“国宝”,把品言善身行恶的“两面派”看做“国妖”,足见对言行一致的道德素质的重视。可以说,这是古人衡量人是才还是“妖”的评判标准。在这个标准中,言行是否一致、行为是善是恶的道德表现是基础和关键。毫无疑问,古人的这一精辟认识经过千百年的检验、充实,使之更富活力,成为引领社会道德的一条主线。  相似文献   

2.
道德是幸福之基 古人有言:“德者,得也”。得什么呢?一谓“得道”,一谓“得到”。所谓“得道”,就是“得道于心,外施于行”,把握人类和谐发展的伦理规律及其要求,铭记于心,并使行为符合这种伦理规律和要求,这就是道德。所谓“得到”,就是孔子讲的“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概而言之,就是践行道德能使人或多或少获得一些利益和幸福。当然由践行道德而获得的这种利益不一定是物质利益,这种幸福也不一定是物质幸福,可能更多更根本的是精神利益和精神幸福。因此,自古就有“德者,福之基也”的说法,  相似文献   

3.
品德高尚者如巍巍山岳,人皆敬仰。何谓品德?品德即人的品行道德。品行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也就是人生的准绳。古今中外圣贤之士莫不视道德为人生第一要义。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自古以来重伦理、讲道德。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礼记》开篇则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于至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先治其国;欲治其国,先齐其家;欲齐其家,先修其身。”中国古代思想家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伦理观,把伦理道德看成治国安邦的重要手段,把道德教育和修养看作是培养圣贤君子和理想道德人格的必经…  相似文献   

4.
登高说愿     
孔子带着三个学生:子路、子贡、颜渊登上景山。孔子说:“君子登高必赋。你们都讲讲自己的志愿,我帮你们分析。”子路说:“我志愿持着长戟,冲入三军,以自己的勇力打散两国交争的军队,解救两国的苦难。”孔子说:“这是了不起的勇士!”子贡说:“两国战争,军队对阵,尘埃冲天。我不拿任何兵器,也不带粮食,去劝说两国退兵。听我的存,不听我的亡。”孔子说:“这是不了起的辩论家!”颜渊不说自己的志愿。孔子催着颜渊也要说出自己的志愿。颜渊只好说了:“我愿意当小国的相,国君按仁义之道办事,官员都重视道德教化。君臣同心协力…  相似文献   

5.
卢璐 《青年论坛》2014,(2):145-148
唐代以来,在统治者扶持下,崇老崇道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特别是在唐玄宗时期,把道家道教推向全面发展的繁荣时期。唐玄宗也成为第一个亲自注疏《老子》的皇帝,在《御注道德真经》和《御注道德真经疏》中,玄宗以“妙本”思想为理论基础,深入分析研究《老子》中的政治理论,也就是“帝王理身”与“无为理国”思想。  相似文献   

6.
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学习江泽民同志有关干部道德的论述农工党中央宣传部长李汉秋毛泽东同志说:“治国就是治吏”。江泽民同志说:“严重的问题在于教育干部。”老百姓认为:官清民自安,官劣国必衰。如果说青少年关系到未来,那么,领导干部关系到成败。执政党和国家机...  相似文献   

7.
孔子十分重视德育的作用。首先,他认为,德育决定着社会的治乱和王朝的兴衰。他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还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因此,孔子极力主张“德治”,强调“为政以德”。其次,孔子认为,德育是培养适合统治阶级需要的圣贤君子的根本途径。在人性的认识上,孔子提出“性相近,习相远也”的命题。他认为每个人的天性基本上是相近的,人的善恶好坏是后天环境习染的结果。从这种观点出发,他特别强调道德教化的重要性。他认为,只有通过德育,才能培养出笃…  相似文献   

8.
张国才 《湖湘论坛》2001,14(5):48-48
一、“官德”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官就有权。权力的滥用表现为行为的腐败,而行为腐败是因道德准则产生严重错位而引发的。可以说,道德沦丧乃权力腐败的重要条件。 宋代司马光认为,“自古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司马光对德才的看法发人深省。我们现在选拔人才,提拔干部虽也十分强调德才兼备,但实施的结果不尽人意。这是什么原因,就是德的标准未能完全“量化”,德的考察未能细化,德的培养未能“经常化”,实际上存在“以才代以、“重才轻德”的倾向。 因为道德属于人文学科的范畴,关涉人…  相似文献   

9.
《公民导刊》2011,(9):52-52
人有恒言。皆日:“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点评:孟子在这里讲了家、国、天下的关系。家是国的基础,家族的秩序和原则放大了,就是国家的秩序和原则,“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家有家规,国有国法”。所以古代有理想的人,要想做伟大的人,从小先从每天洒水扫地开始,要想治理国家,也要先从治理小家开始,这叫...  相似文献   

10.
一、儒家的“德治”思想 我国古代儒家创始人,孔子最早提出“德治”思想,它是针对所谓“政”治、“刑”治思想而发的。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孔子强调了道德、礼义的思想教育对治理国家的极端重要性和优越性,在他看来,这样治理国家、管理人民比之单纯用行政、法律手段要优越,它能使人民更好地自觉遵守政府的法令,并提高了人民的思想素质。要实行“德治”,在上的统治者、管理者必须首先“自身正”;自身首先能遵守道德、律令,对人民起率先垂范作用。孔子说,“政者,正也,子帅…  相似文献   

11.
.记者:这次调查有几个结论很有意思,比如“文化程度越高,对传统道德理念的践行现状评价越低”“农村居民对于道德文化传统理念践行总体评价上高于城市居民”。这些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董海军:我们对“文化程度越高,对传统道德理念的践行现状评价越低”这一结论,并不感到意外。  相似文献   

12.
《青年探索》2012,(5):97-I0001
毛泽东同志曾对体育与智育、德育的辩证关系作了精辟的论述,他说:“体者。为知识之载而为道德之寓者也。其载知识也如车,其寓道德也如舍。”通过体育运动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磨砺其身心意志,构筑其健康生命的基石。同时促使学生智育、德育等全方面的发展,这就是广州市绿翠中学致力创办体育特色学校的初衷。  相似文献   

13.
引子:呼唤道德中国 德,这是一个我们并不陌生的字词;这,也是一个我们冷落了的字眼,尤其是当我们进入市场经济大潮的时时刻刻。   然而,我们却是一个拥有礼仪之邦、文明古国之称的国度。在 5000多年的悠久文化传统中,如果我们有耐心,足以打捞出一串串比地下铜钱更有价值意味的“道德”链条。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的开篇四句便是我们优良传统的活生生写照:“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求。”这半边是“淑女”,那半边是“君子”。女娲补出的天穹使她的传人在道德的冰河上不敢造次,总是小心翼翼、如履薄…  相似文献   

14.
关于政治的含义,古今中外有各种各样的说法,归纳起来,不外分为两大类别,一是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家的见解,一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一)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对“政治”的见解1.道德说。这种观点把政治和道德混在一起,用道德的观点来解释政治。如我国古代的儒家思想就是如此。孔子曾说:“政者,正也。’所谓正就是正道,也就是符合礼义的道德。2国家说。认为政治是国家或政府的活动。在西方“政治”一词本来出自于希腊语POliS,原意是“城邦国家”,后来政治学中的“政治”便以这个词延伸而来。3.权力说。将政治理解为一种权力关系的…  相似文献   

15.
两千多年前的孟子就提出仁、义、礼、智“四德”(又称“四端”)。西汉时期董仲舒首先把“仁谊礼知信”作为整体道德要求概括为“五常之道”,东汉建初四年(公元79年)后,“仁义礼智信”被官方确定为整体德目“五常”。五常不仅是五种具有基础性的“母德”、“基德”,而且形成并高度概括了中华传统道德的核心价值理念和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16.
刘梦溪 《北京观察》2013,(12):62-66
唐太宗问忠臣跟良臣有什么区别?魏徵说,“良臣使身获美名.君受显号.子孙传世,福禄无疆”。而忠臣就是“身受诛夷,君陷大恶,家国并丧,徒有其名”。  相似文献   

17.
古代论隐私     
《韩诗外传》第九卷第十七章,有这样一段故事: 孟子妻独居,踞。孟子入户视之,白其母曰:“妇无礼,请去之。”母曰:“何也?”曰:“踞。”其母曰:“何知之?”孟子曰:“我亲见之。”母曰:“乃汝无礼也,非妇无礼。”《礼》不云乎:“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将入户,视必下。不掩人不备也。今汝往燕私之处,入户不有声,令人踞而视之,是汝之无礼也,非妇无礼也。”于是孟子自责,不敢去妇。《诗》曰“采葑采菲,无以下礼。”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民政》2012,(7):49-49
陕西省延安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鲁保国认为,民政是为民之政,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在社会建设中责任重大,不可替代。做一个合格的民政局长应该做到:(一)立德行善。德才兼备。立德行善是为政之首。孔子说:“为政以德,譬若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德,就是品德;普,就是彗举。立德行善,就是要树立忠于职守、爱岗敬业、淡泊名利、竭诚拳献的“孺子牛”品质,践行民政为民的职责。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力行“三菩”。  相似文献   

19.
宋洁  陈戍国 《求索》2014,(2):180-185
《士昏礼》用雁问题,古今存两说:一以雁为家鹅;一以雁为鸿雁。本篇结论虽为“家鹅”说,但与诸家之说立论基础迥异。通过探求“雁”之本义为家鹅而非野鸟;“舒雁”、“鹅”之本义为野物而非家禽;“凫”之本义为家鸭而非野物;“舒凫”“鹜”之本义为野鸭而非家禽,可推知诸鸟名之属性在中古时期的一次语义转换——家、野禽之名的互换。据此,古今诸说及《士昏礼》“用雁”的象征意义亦可得出不同之解释。  相似文献   

20.
守诚信     
诚信,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是中华民族公认的价值标准和基本道德,被视为“立人之道”“进德修业之本”“立政之本”和“立国之本”。《左传》曰:“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凭也。”《贞观政要》曰:“德礼诚信,国之大纲。”诚信,即诚实、守信,同样是世界各国肯定和赞赏的价值理念和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