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1 毫秒
1.
在土地财政逐步退出阶段,依赖土地经济的财政增长模式已经不可持续,但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依旧存在且风险日益凸显。后土地财政时期地方政府负债的成因是:现行财政体制中财权与事权不匹配,地方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尚不规范,致使地方政府财力不足;预算软约束激励了地方政府过度举债的行为;财政融资方式存在缺陷,投融资渠道单一;地方政府偿债能力有限,偿债意识淡薄。带来的风险表现为:地方政府财政收益方式由显性方式向隐性方式过渡,隐性债务风险难以预料;通过过度举债弥补财力不足形成长期风险;税收排挤破坏市场经济的良性循环,进一步降低政府未来预期的财税收入和偿债能力。为此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控制地方政府债务数量,强化偿债能力,规范金融制度。  相似文献   

2.
张涌 《岭南学刊》2007,(4):54-56
地方政府竞争是政府之间区域的竞争,其实质是地方政府围绕非流动要素展开的对流动性要素的竞争。地方政府竞争行为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环境的改善,有利于形成合作和增强经济发展的主动性;但又带来重复建设严重、财政税收等优惠政策随意滥用、地方保护主义严重等负面效应。争取地方利益是地方政府不良竞争的根源,现行的财税政策不合理是其体制性原因、政绩考核不规范是其制度性原因,市场管理行为不规范是其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3.
研究债务风险,必须把它和清偿债务的资源联系起来。作为风险的一个特定领域,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在化解地方公共风险的过程中产生的,属于公共风险。它具有公共风险的一些特点,如:隐蔽性、滞后性、非敏感性。因此,要防范与化解地方政府债务,必须深化财政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4.
《桂海论丛》2021,37(3)
2015年起新修订的《预算法》实施,地方政府债务发行及管理进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地方政府债务"开前门、堵后门"成效明显,法定债务规模及风险得到较好控制,但受政府职能定位、政绩考核、预算软约束、融资平台转型发展不到位等因素影响,违法违规或变相举债形成的隐性债务不容忽视。面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治理中的风险挑战问题,要时刻关注、及时研判,从财政可持续发展出发,统筹财政发展和安全,加快财税体制改革、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高资产资金配置效率并强化绩效考核、规范推动债权债务融资融合发展,抓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化解。  相似文献   

5.
尽管我国已经实行了多年的分税制,但实际上,效果并非十分理想。而地方财政职能的界定模糊是导致这一制度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从发达国家、转型期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界定地方财政职能的背景入手,重点分析各国地方财政的经济职能的内涵和具体执行等方面,力图通过借鉴国外的经验与教训,能得出对我国地方财政的经济职能一个比较明晰的界定框架。  相似文献   

6.
《人民政坛》2009,(5):37-37
周刚志2009年3月30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报》载文《中国地方负债与地方政府体制之变迁》:1994年实行分税制以后,县乡两级财政负债规模当在一万亿元人民币以上。其原因大致有二:其一是现行层层分割的财政分权体制,基层政府处于财政资源分割的最低端,缺乏稳定的财政收入。其二是地方政府缺乏健全的财政监督机制,政府的财政支出行为缺乏硬性约束。我国几部宪法(1975年宪法除外)对地方政府的层级构架仅设置“省一县一乡”三级。  相似文献   

7.
陶国根 《桂海论丛》2010,26(5):116-120
高房价是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最突出的特征。文章从公共管理视角关注政府性因素对于房价的推动作用,如地方政府"土地财政"、GDP导向的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机制、房地产腐败和房地产市场政府监管职能缺失。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应在采取相应的经济对策的同时,采取稳妥有效的公共管理策略。明确中央和地方的事权财权,改变"土地财政";建立地方政府住房问题考核问责机制;坚决清除房价中的"腐败成本";加强政府监管,抑制房地产投机行为。  相似文献   

8.
增值税扩围对地方经济的影响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对税制作重大调整,即用增值税取代营业税。这次税制调整将会对地方经济及企业生产产生重要影响。从地方财政收入、地方经济发展、地方财政风险、地方政府共享税分成比例以及对企业的影响等方面研究可以发现:税制调整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地方财政收入,加大地方经济增长阻力,增加地方财政风险,但一定程度上也会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税制改革所带来的短期内成本上升是必然的,因此,需要从短期和长期两个方面制定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税费改革后,各级政府财权和事权划分更加合理,然而自农业税取消后,各级地方政府尤其是西部主要以农业为主的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大幅减少,同时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所需的资金投入量逐年增加,财政入不敷出造成大量地方性债务。研究地方债务形成原因及影响,分析债务风险的形成原因,并探讨防范与化解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学术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职务犯罪是一种严重的犯罪,它不仅侵害国家的管理职能,影响正常的工作秩序,而且严重破坏党纪国法,损害政府形象、司法权威和公众利益。随着职务犯罪态势高发,手段日趋智能化,案件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稳扎稳打、波澜不惊的传统追诉思维方式已不能适应新时期侦查工作的发展。引进"风险立案"机制,对初查线索进行评估,当出现立案不确定、不立案又存在明显可以预见的危害时,经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等级而作出"风险立案"的决策,以解决检察机关在办理职务犯罪案件时立案难、突破难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舒晓波 《思想战线》2011,(Z1):66-67
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已经成为我国统筹区域发展,缩小地区差距的必然选择。但是,目前转移支付制度在科学、合理、规范、公正、透明等多方面尚不尽如人意。地方政府作为理性主体往往会利用政府间转移制度的不完善性,从局部利益出发,采取某些不合理的财政行为。研究引用了蛙鸣博弈模型,从地方财政的视角探讨不合理的财政行为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正>建立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长效机制,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健全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法律制度;将地方政府债务纳入财政体制安排;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问责机制;对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进行有效监督  相似文献   

13.
单一制政体和代理职能的双重性使得地方官员履行职能所依据的是一种行政性经济委托—代理合约。与该合约相对应的治理结构存在诸多局限性,由此引发了地方政府的财政非理性行为,导致地方财政陷入困境。可行的治本之策应当是围绕优化制度背景而展开制度创新行为。  相似文献   

14.
陈祖涛 《政策》2002,(6):31-33
财政制度创新是一项整体性、互动性的改革,必须从财政收支、财源建设、风险防范等方面实现突破,进而达到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提高政府理财综合效益、规避地方财政风险等三大目标。  相似文献   

15.
《公安研究》2010,(4):90-91
季燕霞在《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第2期撰文认为,地方政府债务膨胀是我国经济高速增长背后一个隐讳的事实,是我国社会转型背景下特定体制文化演绎的产物。其中,政府信用与国家信用混同,经济人现实与政治人理想冲撞,垄断权力扩张与政府预算约束缺失,建设型政府的职能定位与地方政府间为财政增长而形成的竞争,权力资本与金融资本结盟等等,是导致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膨胀的深层次体制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16.
黄国平 《理论月刊》2013,(2):125-131
近年来经济与社会发展失衡问题引起了较多关注,一些学者从财政分权的角度进行了解释。本文在回顾第一代财政分权理论关于政府间职能分工和第二代财政分权理论关于地方政府行为的主要观点基础上,梳理了第二代财政分权理论的市场维护型财政联邦主义对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分析及政治晋升锦标赛理论对地方政府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造成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的分析。最后,对市场维护型财政联邦主义和政治晋升锦标赛理论进行了反思,认为追求可视政绩和自主财政收入是地方政府经济增长取向行为的双重驱动力。  相似文献   

17.
由于"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存在,财政职能必须限定在弥补市场机制不足这样一个范围内,同时还要防范和限制政府运用财政干预经济时出现的"政府失灵"。在公共财政的框架下,财政的职能应在不同层级政府之间予以合理界定。  相似文献   

18.
合理的财政分权可以激励地方政府之间的适度竞争,有利于区域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但如果财政分权不合理,地方政府之间就会产生过度竞争  相似文献   

19.
财政体制不是地方保护的根本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政府利益主体地位的确定,还会伴随出现地方政府间财政竞争的问题。直观地看,财政竞争的积极效应是有助于对各级地方政府产生激励作用,促使其提高地方公共产品  相似文献   

20.
随着地方政府债券规模不断扩大,债务扩张问题愈加严峻,地方政府在财政分权下的大背景下面临着更多的危机,并且亟需对扩张问题做出合理的解决策略。文章以财政分权视域下地方性的债务问题为探究方向,对产生的原因、影响以及解决的途径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