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夫妻财产制是婚姻法学领域一项十分重要的制度,是婚姻中夫妻权利义务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根据2001年《婚姻法》的规定和当前的实际,对我国夫妻共同财产制、约定财产制以及个人特有财产制的现状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我国夫妻财产制存在的缺陷及立法完善。  相似文献   

2.
约定财产制相对于法定财产制而言,允许婚姻当事人以约定的方式选择决定夫妻财产关系。我国的约定财产制度经新《婚姻法》修改后有了很大进步和完善,但仍存有诸多疏漏。本文拟对我国《婚姻法》财产约定的成立、效力、方式及种类等立法规定及问题展开论述,并试提出了相关的完善意见。  相似文献   

3.
夫妻财产制的修改:法政策之检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完善的夫妻财产制是我国婚姻法修改的目的之一。本文首先阐明夫妻财产制的内容结构体系,依据夫妻共同财产制原理和夫妻财产契约理论分析现行法及专家建议稿的缺失,并从夫妻财产制的内容结构、法定财产制和约定财产制三个方面提出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谢丽 《法制与社会》2011,(35):58-58
婚姻家庭是一个社会的组成部分,其和谐与稳定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素之一。随着《婚姻法解释三》的公布,对夫妻财产的范围有了更明确的界定,我国即将制定《民法典》,婚姻法在亲属编中得地位就显得尤为重要。夫妻财产关系是家庭关系中极为重要和复杂的问题,对共同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夫妻双方来说很难把财产分得明确,所以一旦发生纠纷便很难解决,这就给司法实践带来了麻烦,离婚率的增高使得离婚纠纷案件增多,夫妻财产的归属就成为了解决案件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金楠 《法制与社会》2013,(20):34-35
约定财产制是相对于法定财产制而言的一种赋予婚姻当事人可以以约定的形式确定其夫妻财产关系的一种制度。该制度经过新《婚姻法》的修改之后已有了一定程度的改进,但是仍然存在着一定的疏漏,因此,本文通过对《婚姻法》中关于财产约定的成立、效力、方式以及其种类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了一些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6.
夫妻财产制度完善之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夫妻财产制是我国婚姻家庭法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制度,是婚姻家庭生活正常运转的物质保证,明确了婚姻当事人各方对婚姻和家庭的法律责任。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现行婚姻法及有关司法解释在夫妻财产制的规定上存在的缺陷,提出了完善夫妻财产制立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于2001年4月颁布的修改后的《婚姻法》,是法定财产制与约定财产制相结合,在法定财产制中共同财产制与个人特有财产制相结合的夫妻财产制。本文从家庭本位到个人本位之转换、法定财产制到约定财产制之转变两个方面对现行夫妻财产制的进步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8.
婚姻法是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的夫妻财产制度经过几次修改,仍存在一些问题和缺陷。本文就婚姻法中财产关系的若干问题及如何完善谈了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婚姻法修改中几个争议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马忆南 《中国法学》2001,(1):140-147
本文对婚姻法修改中几个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 ,指出 :共同财产制更能反映婚姻的本质和特征 ,我国法定夫妻财产制应由夫妻共同财产和夫妻个人特有财产两部分构成 ;约定夫妻财产制应从其功能出发选择立法模式 ;改“夫妻感情确已破裂”为“婚姻关系确已破裂”作为判决离婚的理由 ,这一改变不意味着放宽离婚条件或增加离婚难度 ,离婚与社会稳定之间没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0.
非常的夫妻财产制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晋玲 《现代法学》2004,26(5):147-153
非常的夫妻财产制是相对于普通的夫妻财产制而言的一种在特殊的情况下适用的财产制度,在世界许多国家的婚姻家庭法中都有规定。我国由于有关夫妻财产制的立法的不完善性,因此,在婚姻法中没有这项制度的规定。鉴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夫妻财产关系与社会交易安全的密切联系,本文在借鉴世界三个有代表性的国家的立法的基础上,对我国设立非常的夫妻财产制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并就此提出了有关的立法设想。  相似文献   

11.
"名"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范畴。宪法章节名称是一个不可回避、不容轻视的问题。我国现行宪法的章节名称,主要是对1954年宪法章节名称的继承。1954年宪法的章节名称,在多方面借鉴了前苏联宪法,但也有创造,如"国家机构"的章名。现行宪法的章节名称,还有完善的空间。  相似文献   

12.
行政法概念是我们认识行政法的基础,是构建我国行政法体系的前提条件。然而关于行政法概念的争论由来已久,至今仍无定论。而综观各种行政法概念,皆存有众多缺陷,究其原因,即对概念本身并不掌握,致使对行政法概念的认识总是不能周延把握。而本文即试从概念本身入手,导引出对行政法概念的新的认识,希冀对行政法的进一步完善发展贡献一点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3.
论国家荣誉制度的宪法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宁峰 《法律科学》2008,26(5):14-22
国家荣誉是国家元首以国家名义授予的荣誉,在一国荣誉体系中具有最高权威性。国家元首授予是国家荣誉制度的宪法基础,但是国家荣誉制度的具体安排视各国宪法体制规定。我国在国家荣誉授予上已有一定的历史经验,在国家荣誉制度立法中要注意几个问题:增加国家荣誉种类,完善国家荣誉体系;扩大国家荣誉的适用范围,限制地方性荣誉的授予;理清国家荣誉授予标准,扩大国家荣誉授予对象;完善国家荣誉推荐、审查、授予、剥夺、恢复、处罚等程序。所以,国家勋章法应改为国家勋章奖章法,统一规范勋章和奖章的授予行为,暂不规定国家荣誉称号,而行政奖励法则规范行政机关授予荣誉及物质奖励行为。  相似文献   

14.
构建我国反垄断行政执法体制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部法律的执行体制是否健全、合理,是否能发挥其相应的作用,是判定该部法律能否成为真正有效的法律的依据.我国反垄断法对行政执法体制及相关内容的规定并不十分明确.为了构建科学合理的反垄断行政执法体制,应该考虑一些重要因素和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着重处理好各执法机关之间的关系、执法机关与行业监管机构的关系,同时还要进行合理的权力配置.  相似文献   

15.
国际人道法的定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际法学界对“国际人道法”的定义存在着不同的理解 ,但其法律概念和特征都应当是一致的。狭义的国际人道法学说 ,片面地强调国际人道法与战争法的区别 ,并将它作为单独的法律体系 ;而广义的国际人道法学说 ,则把国际人道法与战争法融为一体 ;两种学说都有理论缺陷。国际人道法是战争法的一个组成部分 ,其与战争法的关系 ,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二者是辩证统一的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所著的法学著作涉及伦理问题的比较少,《论〈离婚法草案〉》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篇。在这篇文章中,马克思认为婚姻法必须合乎伦理,伦理是婚姻法的本质所在,是婚姻法存在的根本基础,婚姻法是社会认为必须以国家权力为后盾,以法律形式才能维护的婚姻伦理关系的上升。以青年马克思在《论〈离婚法草案〉》中所阐述的伦理与婚姻法思想观察我国现行婚姻法,我们会发现我国现行婚姻法与马克思理想中的婚姻法有许多一致性,可见马克思法律思想对我国法治建设仍然具有深刻影响,继续加强马克思法律思想研究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李华忠 《政法学刊》2013,30(4):16-19
中国警察武力分为徒手武力、警械武力、武器武力和其他武力四个类别.每一类武力都有其使用合法性的规定.这些规定存在于中国人民警察法、人民武装警察法、监狱法、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看守所条例和公安民警制止违法犯罪行为操作规程、海关工作人员使用武器和警械的规定、劳动教养管理工作执法细则等部门规章中.其中,既有使用警械武力、武器武力规定,又有使用徒手武力规定,且内容较为详细的是公安民警制止违法犯罪行为操作规程.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30-40年代,李浩培在国内外法学名校研习国际私法,后在国内从事国际私法教学研究工作,其早期的论著反映出,一批国际法学人吸收国外国际私法学的新近发展,并结合中国的实践思考中国的国际私法理论问题,中国国际私法学正初步形成。建国后,国际私法学在中国发展基本停滞,李浩培在艰难的情况下坚持国际私法研究,并致力于翻译工作。文革后,李浩培出版一批重要论著,推动了中国国际私法学重建,获得国际学术声誉,同时留下了学术遗憾。  相似文献   

19.
关于仲裁员责任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许多法律法规需要修改完善,《仲裁法》及仲裁规则也不例外,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也要与WTO规则接轨。我国《仲裁法》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理论与实践中的一些问题,尤其对作为裁判者的仲裁员的规定过于简单。本文从仲裁员责任制度的必要性、有关仲裁员责任的诸家观点及立法建议等方面对仲裁员责任制度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食品安全问题具有普遍性,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及相关国际组织的重视。但是,在既有的人权法和国际法文本中均找不到食品安全及食品安全权这样的表述,食品安全权及其保障只在一些国际组织的扩大解释文件及国际软法中存在,其不具有法律约束力,这种状况必须改变。在国内法层面,我国《宪法》中不存在保护民众食品安全权的相关表述,《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中的健康权表述也没有明确提及这种健康权是否包括食品安全权。《食品安全法》虽已经存在并在继续完善中,但是其中也没有提出以保障食品安全权作为其立法宗旨。因为食品安全问题涉及民生、社会稳定,甚至国家安全,宪法和法律必须加以明确。未来有必要对《食品安全法》进行全面整修,以保障民众的食品安全权为根本宗旨,整合食品安全相关领域的法律法规,从而有效威慑危害食品安全的行为,同时为食品安全权被侵害者提供更多更充分的私权保护及更为直接的法律救济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