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后,对于政府信息的及时公开和高度透明,坊间和舆论赞声如潮,并普遍视其为战胜灾难的重要原因。相较于以往遭遇灾难时的“掩掩遮遮”。汶川地震时的信息公开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而为这一深刻变迁转折奠定制度基础的,正是震灾两周前、即2008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相似文献   

2.
汶川地震灾难给我们带来启示:在灾难面前,信息公开不会使天塌下来。我们无论遇到什么挫折,没有理由不去发挥信息公开机制的积极作用。政府在信息公开方面必须加大力度,保证公开信息的准确性,让民主监督、舆论监督、社会监督从应然走向实然,让公民社会从理想走向现实。  相似文献   

3.
李凌娅 《中国民政》2008,(10):40-41
危机信息发布机制在危机信息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一直以来.中国的危机信息发布存在诸多弊端.公开速度缓慢、程度低、渠道狭窄.相关法制也很不健全。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后,在《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指导下.政府的危机信息发布有了显著进步.  相似文献   

4.
2008年5月1日,我国一部备受瞩目的行政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开始实施。这部于去年4月颁布的行政法规,明确规定了公民的知情权和政府的信息公开义务,使我国政府迈向一个信息公开的新时代。5月12日那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也让全国人民体会了这一条例的巨大威力。“这次地震,公众能够得到的信息铺天盖地。在我国,人们以前从未如此真切地看到过一个灾难这么多的场景和细节。”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尹韵公说,  相似文献   

5.
贲学平 《群众》2008,(6):4-5
2008年5月,是悲痛的5月。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那一刻,汶川等地大地颤抖,山河崩裂,房倒屋塌,家毁人亡。地震使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遭受惨重损失,截至28日12时,已造成68109人遇难,364552人受伤,19851人失踪。地震发生后第7天,5月19日14时28分,国旗半垂,汽笛长鸣,全国各地深切哀悼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5月19日至21日,是全国哀悼日,神州同悲,举国齐哀。  相似文献   

6.
王莹 《民主与法制》2008,(18):50-50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自今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后,迄今已有数月。其间既有公开汶川震情这样的信息公开样板,亦不乏申请政府信息公开却屡屡受挫的公民行动。这种喜忧参半的现实图景,自然反映了不同政府部门民主理念、行政良知的差异,但从更深的层面而言,也暴露了信息公开法制的某种“先天不足”,尤其是《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与《保守国家秘密法》等高位级法律存在的矛盾和冲突。  相似文献   

7.
从唐山大地震的“关门救灾”到汶川大地震的开放式救灾,汶川地震,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政府信息公开的诚意和速度。  相似文献   

8.
《今日上海》2008,(6):8-9
上海实施政府信息公开已经4多了。2004年1月20日,韩正市长签署了《上海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并于当年5月1日在全国省级政府中率先推行了政府信息公开制度。4年来,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上海政府信息公开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放,政府信息公开已连续4年在全市政风行风测评6项指标中排名第一。  相似文献   

9.
钟鸣 《中国减灾》2008,(8):31-33
灾难是一面镜子.5月12日汶川大地震是对我国灾害应急救助体系的一次直接考验。当前,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未雨绸缪,以汶川地震为鉴.抓紧做好灾害应急救助体系的完善工作.  相似文献   

10.
曹林 《同舟共进》2008,(6):27-27
在日本、美国等许多国家,发生地震时人们都会躲到学校避难。因为相比一般建筑物,学校的抗震级别是最高的。为什么要这样规定?因为尚未成年的中小学生在灾难与事故面前是最脆弱的群体。政府大楼可以塌,学校绝对不能塌。  相似文献   

11.
《青年探索》2008,(4):F0002-F0002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损失巨大,举国悲恸。灾难之后,社会各界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投入到抗震救灾之中,中华民族表现出了强大的凝聚力。全国人民都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教育。广大青少年又有哪些感想,受到了哪些触动呢?为了解青少年的真实想法,在5月份地震发生后,广州市团校、广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进行了一项“关于四川汶川大地震的青少年热点调查”。  相似文献   

12.
郑作广 《当代广西》2008,(14):46-47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中国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顿时山崩地裂,江河呜咽。展示在世人面前:惊动天地的是自然界的巨大灾难,感动天地的却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3.
5月12日14点28分,一场突如其来的8.0级地震灾难降临我国西部大地——汶川。瞬间,汶川大地山川崩塌,江河失色,幢幢高楼被强震摧毁,无数村落被掩埋,数以万计同胞失去生命……  相似文献   

14.
5月1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施行一周年。 5月4日,黄友俭、邓松柏将起诉汝城县政府的信寄往最高法院。至此,在过去的一年里,由他们提起的“政府信息公开第一案”,走过了所有的诉讼旅程。  相似文献   

15.
荣晓莉 《长白学刊》2008,(5):160-160
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以及法律、法规授权或委托的组织,在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权的过程中,通过法定形式和程序,主动将政府信息向社会公众或依申请而向特定的个人或组织公开的制度。2008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是政府信息公开走向制度化、法律化的标志,信息的公开有利于提高整个政府和社会的效率。因此,这也是一个社会进步和政府工作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6.
5月12日14点28分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身在成都的杨欣得知地震震中在汶川,强度达到8.0级,第二天,绿色江河向全国各地的志愿者发出了紧急动员令:利用NGO的资源和目标管理经验,尽力帮助灾区,作为政府救灾的补充。  相似文献   

17.
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央和各地权威部门通过报纸、电视、广播、手机短信等各种渠道在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震情、灾情,及时、通畅的信息披露,极大地消除了社会的焦虑恐慌,帮助公众保持了镇定。联系到《政府信息公开条例》5月1日正式施行的背景,我们有理由对这部法规寄予厚望。  相似文献   

18.
2008年5·12汶川地震带给甘肃的震痛还没有离去,2010年8月的512汶川地震带给甘没有离去,2010年8月的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就像被撕裂的伤口至今使经济发展脆弱的甘肃难以愈合。灾难之痛有十年九旱之称的甘肃地处西北,远离海洋,气候干燥,复杂多变的气候和地形使得水旱灾害连年。  相似文献   

19.
晓沙 《台声》2008,(6):6-8
截至2008年5月31日12时,根据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授权发布的信息 灾情 伤亡 据民政部报告,截至5月31日,四川汶川地震已造成68977人,遇难367854人受伤,失踪17974人。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推进,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意识不断加强,舆论监督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政府信息公开的要求和呼声越来越高,信息公开成为了政府公共管理中不可缺少的核心环节。标志着我国政府信息公开迈进崭新阶段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于2008年5月1日正式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