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序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国务院令第492号,以下简称《条例》)将于2008年5月1日起施行。《条例》是一部规范政府信息公开和利用行为、保障公民知情权的重要行政法规。《条例》的公布实施,将更加有效地规范和推进行政机关的政务公开工作,对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完善社  相似文献   

2.
2008年5月1日,是中国政府变革和民主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节日。这一天,一部一年多前就已颁布,名叫《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行政法规正式实施。 在中国已经出台的上千部行政法规中,鲜有一部如《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这般唤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和热望。原因就在于,这是中国立法史上第一部保障公民知情权的专门法规,这也是近年来中国政府最重要的制度创新。 但是,一部仅仅写在纸面上的法规并不足以担当起历史的重任。正因此,在《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实施之时,我们有理由深入探寻政府信息公开的时代背景,历史变迁和理念擅变,并发出这样的追问——面对即将到来的“信息公开时代”,无论是政府还是公民,无论是实践层面还是立法层面,是否已真正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3.
荣晓莉 《长白学刊》2008,(5):160-160
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以及法律、法规授权或委托的组织,在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权的过程中,通过法定形式和程序,主动将政府信息向社会公众或依申请而向特定的个人或组织公开的制度。2008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是政府信息公开走向制度化、法律化的标志,信息的公开有利于提高整个政府和社会的效率。因此,这也是一个社会进步和政府工作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将于2008年5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的颁布意味着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在我国的正式确立。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以及法律、  相似文献   

5.
《政策瞭望》2008,(6):53-53
政府信息公开的的主体:2008年5月1日起施行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明确了政府信息公开义务的承担者。根据我国行政许可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行政处罚法、国家赔偿法等法律的规定,能够成为行政管理主体,独立行使行政权力,承担行政责任的是行政机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是一部规范政府信息公开和利用行为、保障公民知情权的重要行政法规,是我国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法制政府、阳光政府、透明政府的一个重要举措.阐述了推行政务信息公开、贯彻落实该条例的重要意义;论述了<条例>的主要内容,并对信息公开的主体、信息公开工作的领导体制、信息公开的工作机制、主动公开制度、依申请公开制度、不能公开的政府信息、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和指南、监督机制和保障制度等进行了解读;指出要做好<条例>的贯彻实施工作,应重视信息公开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注意保护弱势群体利益,制定规范的突发性政府信息公开机制和程序.  相似文献   

7.
渝府发〔2008〕10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国务院令第492号,以下简称《条例》)将于2008年5月1日起施行。为贯彻落实《条例》精神,切实开展我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根据《条例》的规定和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充分认识贯彻实施《条例》的重要意义《条例》是一部规范政府信息公开和利用行为、保障公民知情权的重要行政法规,是推行政务公开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  相似文献   

8.
2008年5月1日正式实施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早在2007年4月24日即已公布.其问准备期长达一年.这对谋求“高效行事”的行政法规而言.几成孤例。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条例实施后,政府所面临的变革和挑战是空前的,其难度堪比甚至超过1998年实施的《行政诉讼法》和2004年实施的《行政许可法》.可谓中国政府改革的”第三次重大革命”。  相似文献   

9.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是我国第一次以行政法规的形式对政府信息公开进行立法规制,对于该条例的出台实施,从社会变化本身和具体内容条款等方面,以利益平衡为分析视角提供一种新的解读,以凸显其深刻的内涵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08年5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是我国行政公开法制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和新起点。尽管它体现了一系列现代行政法治理念、原则和制度创新,但通过1年多的实施情况来看,该条例本身的内在缺陷日渐暴露出来。本文拟通过对该条例相关条文的模糊性规定入手,从立法原则、法律位阶、公开内容以及申请人权利保障等方面层层对其立法缺陷进行评说,以期政府信息公开领域法制之完善。  相似文献   

11.
以2007年《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颁布为标志,我国首次以行政法规的形式确认了公众享有获取政府信息的权利,规定了依申请公开制度。至于《条例》的颁布实施究竟是否意味着知情权已经得到了我国法律法规的确认暂且不论,至少它明确认可了公众享有  相似文献   

12.
《江西政报》2008,(10):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今年5月1日施行。 《条例》是政务公开的基本法规,它的公布实施,是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能力和水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举措;是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时事资料手册》2008,(3):117-118
自5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行政机关对符合下列基本要求之一的政府信息应当主动公开:涉及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参与的;反映本行政机关机构设置、职能、办事程序等情况的;其他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应当主动公开的。针对矛盾比较突出、公众反映强烈的征收或征用土地、房屋拆迁及其补偿、  相似文献   

14.
2019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确立了行政机关公开政府信息,应当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扩大了政府信息主动公开的范围和深度,明确划定了不予公开的界限,为信息保密与信息公开之间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提供了更加有力的制度保障。对行政机关来说,依法做好定密管理,不再仅仅是保密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也是贯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法规的必然要求。因此,有必要认真梳理《条例》与国家定密管理规定的衔接性内容,充分认识《条例》有关规定及其对调节行政机关定密行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山西政报》2008,(9):29-32
5月1日,以建设透明政府、公开政府、阳光政府和保障公民知情权为宗旨的《中华人民共和131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已正式实施,这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重大创新,也是进一步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和民主发展进程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为了及时、准确、有效地宣传好、贯彻好《条例》精神,扎实有效地搞好我省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为公众提供便捷有效的服务,指导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深刻认识和理解政府信息公开的重大现实意义,我们拟订了《政府信息公开知识问答24题》,现予以刊发;以飨广大读者。 从本期开始,我们将根据政府信息公开的有关政策规定,并结合我省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实际情况。不定期的刊发一些相关政策解读、工作要求、知识问答等内容。  相似文献   

16.
尤雪云 《人权》2007,(4):43-45
2007年4月24日,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下称《条例》),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条例》是中国中央政府首部有关保护公众知情权的行政法规,在中国民主法治进程中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政府信息公开与电子政务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政府信息公开与<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于2008年5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了,这是一件比较新的事情.但是政府信息公开本身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话题.1766年,瑞典在<出版自由法>里明确了政府的文书可以被获取的法律权利,到现在已经有240多年了.  相似文献   

18.
《小康》2017,(21)
<正>政府信息公开是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促进依法行政的重要方面,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在其中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八年来报告的发布有何变化?政务公开如何更上一层楼?《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为《条例》)自2008年5月1日正式实施以来,已经走过了九个年头。《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各级行政机关应当在每年3月31  相似文献   

19.
王莹 《民主与法制》2008,(18):50-50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自今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后,迄今已有数月。其间既有公开汶川震情这样的信息公开样板,亦不乏申请政府信息公开却屡屡受挫的公民行动。这种喜忧参半的现实图景,自然反映了不同政府部门民主理念、行政良知的差异,但从更深的层面而言,也暴露了信息公开法制的某种“先天不足”,尤其是《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与《保守国家秘密法》等高位级法律存在的矛盾和冲突。  相似文献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2007年1月17日经国务院第165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温冢宝总理于2007年4月5日签署国务院令第492号,正式公布该条例。但条例开始实施的时间是2008年5月1日,也就是说自颁布日起到真正实施期间有一个为期一年的“实施准备期”。笔者于2007年5月始指导研究生围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准备期的镇级政府信息公开状况”开展调查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