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冷战后的世界民族问题山东大学马凤书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总体上趋于缓和,但一些长期被掩盖的民族矛盾和纠纷很快暴露出来,酿成了新的地区冲突和热点。据联合国公布的数字,三年来世界上发生了80多起武装冲突,这些冲突大多与民族问题有关。一些西方学者认为,当今世...  相似文献   

2.
冷战后的世界民族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后的世界民族问题山东大学马凤书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总体上趋于缓和,但一些长期被掩盖的民族矛盾和纠纷很快暴露出来,酿成了新的地区冲突和热点。据联合国公布的数字,三年来世界上发生了80多起武装冲突,这些冲突大多与民族问题有关。一些西方学者认为,当今世...  相似文献   

3.
随着冷战的结束 ,世界民族问题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影响越来越突出 ,已经引起各国的普遍重视。为了便于国人正确认识和把握世界民族问题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民族与宗教研究中心组织编写了《全球民族问题大聚焦》一书 ,并由时事出版社于 2 0 0 1年 5月正式出版发行。书中精心收录了数十位专家学者的文章 ,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当代世界民族问题的由来、现状和发展 ,是目前我国世界民族问题研究领域的又一部力作。该书由《理论篇》、《地区篇》和《热点篇》三部分组成。《理论篇》从世界民族问题的基本走向入手 ,对极端民族主义、民族自决…  相似文献   

4.
从冷战后的民族问题看“人道主义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科索沃危机为代表的民族问题和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斯拉夫进行的“人道主义干预”①———科索沃战争 ,是 2 0世纪末最引人注目的重大事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未经联合国授权对主权国家的军事入侵表明 ,西方国家鼓吹的“人道主义干预”不仅是一个政治范畴的问题 ,同时也是一个法理问题。本文拟从分析冷战后民族问题的表现特征及发展趋向入手 ,探讨以西方式的“人道主义干预”解决民族问题的实践效果。一、冷战后民族问题的特点从 2 0世纪的百年民族演进过程来看 ,殖民主义统治造成的国际层面的民族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余波尚存 ,帝国霸…  相似文献   

5.
1927年成立的印尼国民党(又译民族党)是印尼近代民族解放运动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不仅在印尼共产党领导的民族大起义失败后,填补了印尼民族运动的领导真空,推动和领导印尼民族运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其纲领还基本上代表了日后印尼资产阶级民族独立运动的方向和主流,而且为印尼造就了不少民族运动领导人和政治活动家。因此,研究印尼国民党问题,有助于了解战后印尼民族解放运动史和政治发展史。本文拟对国民党成立的历史条件、发展历史及其性质与历史作用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6.
苏联解体和苏联剧变是两个概念,剧变是因为党的问题,而解体是因为民族问题。苏联民族问题是苏共、苏军、苏联分裂的主要原因。苏联民族问题的根源是民族自决的思想和民族自治的制度。民族自治的最高表现形式是民族联邦制。  相似文献   

7.
冷战结束后,南北差距扩大、民族矛盾加剧、地区冲突此起彼伏、生态环境恶化、金融危机泛滥等问题都给国际社会带来了新的不安定因素。全球化浪潮引发了反全球化运动,区域合作和国际合作激发了极端民族、宗教组织的崛起。在各国利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共同探索解决上述全球问题的同时,人们看到的却是更多全球问题的出现。可以这样说,地球在空前变“小”的同时,我们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却在空前地变大。 如果地球是一个“理想国”,只有一个“全球政府”来“治理”(Governance)的话,诸多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就会容易得多。但目前民族国家仍是国际社会的主体,各国国家利益相互交错冲突,“丛林法则”仍在发挥重大作用。有识之士指出,要真正遏制全球性问题的增长趋势,需要世界各国在全球范围内利  相似文献   

8.
当今世界是一个民族问题普遍存在、民族关系错综复杂、民族因素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近几十年来,由于民族矛盾和民族纠纷而引起的种族骚乱、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层出不穷,彼伏此起,造成许多国家和地区政局不稳、经济衰退.民族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动荡不安的重要根源,也是影响当代及未来国际社会政治格局和世界战略局势的重要因素.当前,世界民族问题仍有十大热点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9.
缅甸:现政府和政治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缅甸的经济发展水平、历史和文化传统、复杂的民族关系等多种因素是其军人政权得以长期执政的社会基础;军人集团的集中统一和近些年人民生活的改善使政局和社会趋于稳定。未来几年,军人政权新老领导人交替、冷战结束后来自外部民主思潮的压力、国内民族矛盾的加剧和经济问题将考验军人政权,并影响缅甸的政治发展。  相似文献   

10.
宗派主义活动古已有之,并且随着近代化过程中“民族觉醒”、“民族意识”的发展与“宗教至上”理念的交汇,宗派主义活动呈现愈演愈烈的状态。20世纪特别是冷战时期,宗派主义活动集中表现为以宗教至上为理念的教会诉求、以民族自决为理念的民族自治运动和以“门户之见”为表现形式的体育排外事件。冷战结束后,宗派主义活动形式出现了某种程度上的异化,即以团体行为目标为核心付诸暴力的活动呈现上升态势。  相似文献   

11.
论缅甸独立前的克伦民族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锋 《东南亚》2005,(3):47-53
缅甸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作为缅甸第三大民族的克伦族①(Karen/Kayin)在缅甸民族关系的变迁乃至政局的变化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克伦族与缅甸的主体民族缅族在历史上就有许多冲突与矛盾,这些冲突与矛盾在英国人统治缅甸期间进一步加剧了。缅甸独立前,民族矛盾是其独立道路上的一个障碍,而克伦族与缅族的矛盾更是民族矛盾中的突出点。彬龙会议较好的解决了缅族与部分“边区”少数民族的矛盾,②但对于克伦族却没有作出恰当的安排。缅甸独立后,正是克伦族成为反政府武装斗争的主力,从而造成灾难性的后果。本文拟以独立前的几个重大事件为线…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冷战的历史形态考察东南亚华侨华人与国家关系的特征,即“华人因素”在国家关系中的内涵。在此,所谓“华人因素”指的是,由于华人人口在本地区的存在而在一定程度上引发的有关华人与中国的政治联想,华人与所在国的民族矛盾。这从中国和马来西亚、印尼及越南的关系中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3.
试析东欧民族问题与政治转轨之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和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长达几个世纪的占领,特别是一战后的英法和二战后的苏美出于自身利益对东欧国家边界的划分,造成了绝大多数东欧国家内部民族杂居的局面,各民族间语言、宗教和文化传统的差异与不同的领土要求相结合,民族矛盾错综复杂,既有东欧各民族对苏联控制的反抗,又有东欧地区相邻各国间的民族和领土争议,还有各国国内民族间的相互斗争.在东欧政治转轨的过程中,民族问题始终如影随形,民族平等和独立的要求成为政治转轨的重要推动力,政治转轨的展开、原有政治格局的失衡则更进一步刺激了民族诉求,加剧了民族冲突,而东欧国家内部和国家间异常复杂的民族纠纷以及急剧膨胀的民族主义又反过来影响着政治转轨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乌克兰危机是当前最为引人注目的国际政治问题。本文概述了乌克兰危机的起因及发展过程,并从内部的特殊历史文化与民族矛盾、外部的地缘政治势力干预以及西方现代民主政治实质的角度,探讨了冷战后乌克兰政治民主化进程所遭遇的挫折及其原因。基于当前极为复杂的内政外交背景,乌克兰危机对中国发展带来诸多重要的启示:首先,非西方国家政治民主化进程深受国际政治势力的影响;其次,民族和宗教问题复杂的国家实行民主选举制度更容易导致政治混乱乃至国家分裂;再次,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必须以一国的特定文化作为支撑;最后,选举不是解决中国当前发展面临问题的万能药方。  相似文献   

15.
民族宗教问题是冷战后影响国际关系稳定与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冷战后民 族宗教问题尖锐化的问题是有其历史背景, 并且可以根据民族与宗教的不同结合形式将之划分为 不同的类型。若想有效地解决民族宗教尖锐化这一问题, 不仅需要各民族、各宗教之间的相互宽容 与理解, 也需要相关国家甚至整个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6.
论冷战结束后的国家文化安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冷战结束后 ,一些西方人士大肆宣称文明的冲突将主导全球政治 ,“国家日益根据文明来确定自己的利益” ,“文明的冲突是对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①。虽然这种论调过分夸大了文化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 ,并且有其政治目的 ,是错误的 ,但毋庸置疑的是 ,随着国际经济与国际社会日趋全球化的发展态势 ,文化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增强了 ,民族国家 (主要是发展中国家 )的文化安全问题变得更加突出了。面对冷战后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态势 ,在经济、科技、军事上占着极大优势的西方世界尚且有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捍卫民族文化的问题 ,那么对于处于弱势地位…  相似文献   

17.
早在冷战时期,国际社会就在安全合作的冲突管理和干预方面有所尝试.冷战结束后,非军事性的冲突因素影响上升,预防冲突成为国际社会探索多边安全合作理论和实践的一个重要领域.上海合作组织覆盖的广大地区包含了丰富的潜在冲突因素,解决区域内国家、社会、民族和宗教层面的矛盾已成为地区安全合作的主要方面.在通过预防性外交解决了边境地区军事安全问题和打击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分裂主义的斗争取得明显效果后,上海合作组织在非传统安全领域中的合作机制正在形成,并有望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新型的预防地区冲突体系.  相似文献   

18.
巴西是一个民族成分比较复杂的国家。通过对民族成分的分析,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整个巴西民族。列宁指出:"为了考察真正有关民族运动的全部资料,就必须包括地球上的全体居民。这时有两个特征必须尽量正确地加以确定并且尽量充分地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中亚民族问题由来已久,1991年中亚五国独立后,民族矛盾虽然没有导致大规模的民族冲突,但民族问题仍然复杂而明显,并成为影响21世纪中亚地区战略空间发展走向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20.
老挝的民族宗教问题及其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是一个多民族和佛教信徒众多的国家,老挝人民革命党在处理民族宗教问题的过程中,在马列主义民族宗教理论的指导下,结合本国实际,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取得了丰富的经验教训,对我们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一、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的民族问题与民族政策(一)老挝民族问题的特点老挝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殖民地时期,殖民者对老挝各民族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在各民族之间制造仇恨。在20世纪的30年战争期间,老挝国内各民族之间的民族矛盾进一步“两极化”,有的民族支持老挝爱国阵线,有的民族支持美国及王国政府。老挝的民族状况有两个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