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欧洲中世纪确立了以基督教为主体的神权政治思想,伴随着西欧封建社会的瓦解,神权政治体系随之解体。伊斯兰教在自身发展史上也曾确立了神权政治思想,随着20世纪70年代以来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运动在世界各地的勃然兴起,神权政治再次引起广泛关注。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兴起应得益于其本身所独有的复古机制,伊斯兰教本身所持有的教条使其产生带有某种必然性,同时,宗教政治化、政治宗教化的传统为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提供了政治合法性的根基。  相似文献   

2.
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是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的集中体现,它在某种意义上导致了马来西亚伊斯兰政治化的不断加深.在制度内,巫统及其主宰的政府公共政策也深受伊斯兰政治化的影响,但这并非严格意义上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在制度外,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往往会选择反体制道路,在某种意义上它们是现代化进程中的一种特殊的社会运动.社会政治领域的伊斯兰化将对马来西亚的政治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3.
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有着悠久的历史 ,从其历史发展表现出的不同特点 ,可以划分出两种类型 ,即传统的原教旨主义和当代原教旨主义。当代原教旨主义兴起于 2 0世纪 60年代 ,90年代以来又得到进一步发展 ,其发展的原因既有霸权主义等外部因素 ,也有伊斯兰世界内部的因素。激进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与恐怖主义的结合对国际社会构成了更大的威胁和破坏  相似文献   

4.
《外交评论》2016,(2):60-81
2015年10月9日,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和平奖授予"突尼斯全国对话大会",以表彰其在突尼斯政治和解进程中作出的重要贡献。本文基于对突尼斯政治伊斯兰力量"伊斯兰复兴运动"的考察,探讨了为何中东剧变后突尼斯的政治过渡能够和平实现这一问题。通过考察发现,"伊斯兰复兴运动"的政治妥协是突尼斯政治过渡和平实现的重要原因。政治妥协不仅使"伊斯兰复兴运动"维持了其作为突尼斯政治舞台上一支重要政治力量的角色,而且避免了突尼斯国内爆发剧烈冲突甚至内战的可能。在中东其他国家政治和解进程普遍受挫的背景下,突尼斯以政治妥协作为政治冲突调节机制所形成的民主共识道路,对中东政治伊斯兰力量的发展以及受中东剧变波及的其他国家均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哈马斯作为巴勒斯坦一支激进的原教旨主义力量,迅速崛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长期以来它在巴勒斯坦政治生活中举足轻重。哈马斯的兴起与发展既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现实基础,体现在经济、政治、宗教等多个层面上,又有广泛的国际背景,是其相互交织,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发生于20世纪初期的晚清宪政改革运动是比戊戌变法更为深刻的一场政治大变革,这场政治改革风潮引起了中国社会政治的剧烈变化,它不仅促成辛亥革命的爆发,而且对整个20世纪的革命运动和政治变迁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网络民族主义思潮对青年政治社会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网络民族主义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我国政治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政治思潮之一.作为一种心理状态和思想观念、思想体系和意识形态、社会实践和群众运动的民族主义,对当代中国青年的政治社会化产生着积极影响,但其"应激型"的特点、理论建构的模糊和发展前景的多向性、运动形式的非组织性等也对青年的政治社会化产生了种种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胡勇 《外交评论》2009,26(4):43-52
中国元首外交是中国特色“首脑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元首外交在数量上渐显活跃、在形式上渐显多样、在内容和性质上渐具实质性意义。国内领导体制的变革对中国元首外交产生了深刻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来最高领导体制的转型,使中国国家主席成为集执政党总书记和军委主席于一身的真正的“国家元首”。国内政治的“外溢作用”强化了国家主席的权力地位,拓展了元首外交的实践空间,进而使中国元首外交的兴起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9.
菲律宾本土宗教极端主义恐怖组织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相较于贫困、腐败、宗教冲突等菲国内因素,近代伊斯兰复兴运动作为外部因素对菲国内宗教极端主义恐怖组织的产生起到了更突出的作用。在菲国内活动的宗教极端主义恐怖组织既包括菲律宾本土恐怖组织也包括国际恐怖组织在菲分支。菲律宾本土宗教极端主义恐怖组织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双重性质”和“内外联系复杂”等特点;“9·11”事件发生前,“基地”组织在菲活动较为频繁,2014年“伊斯兰国”建立后,菲国内一些恐怖组织宣誓效忠“伊斯兰国”领导人,此后这些恐怖组织便以“伊斯兰国”在菲分支身份开展活动。在“后伊斯兰国”时代,菲律宾本土宗教极端主义恐怖组织呈现出组织发展国际化和自杀式袭击常态化等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全面理解蒂利的理论,应该结合他一生关注的三大问题,即民族国家、抗争政治与民主化。蒂利认为,战争导致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欧洲各地强制和资本发育状况的差异造就了三种迥然有别的国家形成轨迹。20世纪五六十年代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蒂利在研究政治抗争时,均强调宏观背景的影响。此后,他提出了抗争政治理论。蒂利晚年将民主纳入到抗争政治的研究框架之中,提出民主是大众政治抗争的意外结晶。在思考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历程时,就暗含了他对民主起源的思考。在研究这三大问题的过程中,其关注视野又从重视宏观历史转向了强调微观机制。究其原因,这与美国社会科学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发展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1.
陈云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是中国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想内容丰富、体系完整。陈云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形成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陈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形态的研究,主要应围绕地位和作用、内容、原则、方法和运行机制等方面展开。从实践领域来看,应当围绕从党内、统一战线、军队及若干特殊领域等问题展开。系统梳理和研究陈云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发展经济学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相应地,发展观也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发展演变,从增长至上论、基本需要论、可持续发展论再到人类发展论,使人们对发展的本质和内涵的理解更为丰富和全面。生态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人类发展已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的主流发展观。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学说创新、发展的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尤其需要与时俱进。为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江泽民分别从两个“治国”方略教育、“三观”教育、“三个代表”教育和“五种精神”教育等方面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进行了创新,对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时代,伊斯兰世界由于在文化、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国家利益等诸多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着明显分歧,因此伊斯兰文化安全面临严峻挑战,如何应对挑战成为伊斯兰世界的当务之急。伊斯兰世界对此作出一系列回应,认为文化安全就是文化特质的保持和延续,而民族文化安全就是一个民族现存文化特质的保持和延续。为了适应全球化时代的挑战,伊斯兰文化正按照自己的特点和需要逐渐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5.
人们看待中东,往往看到的是伊斯兰行动主义的军事组织所从事的政治或破坏性的负面社会行为。但事实上,宗教在政治中的影响远远超过了这些组织的影响,特别是国内外一些学者忽视了“乌里玛”(Ulama)阶层。然而,从乌里玛参与现实政治作用的历史依据、“乌里玛”现实政治参与的社会基础、乌里玛政治参与的体现及其作用三个层面的体现,可以看到乌里玛在中东伊斯兰国家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的文化观与其政治信仰是密不可分的。"大众化"是毛泽东文化观的一个显著特征。毛泽东认为,无产阶级革命开辟了文化大众化的新时代,文化应该为人民大众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通过自下而上的群众性的"文化革命"运动,克服党内的非无产阶级思想,提高人民群众的政治觉悟,从而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信仰。这是晚年毛泽东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一个主导思想。探讨毛泽东文化观与政治信仰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今天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都具有重大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7.
政治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政治过程和心理过程相互影响的学科。研究的内容包括人性与政治、政治人的动机、政治人格、政治领袖心理、群体政治心理、政治态度、政治社会化等内容。《韩非子》一书有丰富的政治心理学思想,此书论说的理论基石来自于对人性的确认,对政治参与者动机的观察,对政治活动中人格的剖析,围绕君权至上推行法治,荟萃权谋之术,深刻地影响着此后的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