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晓平 《前沿》2013,(13):73-75
高校行政化是我国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掣肘,业界学者专家一致认为“去行政化”是高校回归学术本位的必由之路.如果把高校行政化作为一个果来看,那么政府对教育过度的行政干预和90年代初在各领域出现的“泛市场化”则是高校行政化的因.在法律层面构建政府、高校、市场之间的三角协调抗衡机制是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万里萍 《人民论坛》2014,(6):152-154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的行政级别”。我国是高等教育大国,高度集权和行政干预对高校自主发展影响较强,完全实现高校由“行政化”到“去行政化”的蜕变意义深远。文章回顾了我国高校管理体制沿革,借鉴国外高校发展成功经验,藉此对我国高校“去行政化”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现代大学制度,首先必须去行政化.管办分离改革通过分权和利益协调,转变政府教育管理职能,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成为高等院校"去行政化"的基本路径.在此基本路径之下,理顺政府与高校关系,提供高等院校自主管理制度和政策安排,健全委托代理机制,选择合适的制度变迁模式,是高校教育"去行政化"的现实对策选择.  相似文献   

4.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的行政级别"。我国是高等教育大国,高度集权和行政干预对高校自主发展影响较强,完全实现高校由"行政化"到"去行政化"的蜕变意义深远。文章回顾了我国高校管理体制沿革,借鉴国外高校发展成功经验,藉此对我国高校"去行政化"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陈香兰  张振 《前沿》2012,(8):16-17
行政化,是以行政为价值本位,也就是官本位。大学行政化就是采用政府系统的组织上的党政同构,绝对的下级服从上级,一切以"官本位"为准的行政。大学行政化是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大学行政化的实质是高校"官本位",大学"去行政化"的关键就是要对现行的大学制度进行改革,要从厘清政府与学校的关系、学校内部管理的关系,加强监督和法律保障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6.
大学与举办者存在四种法律关系模式,即政府专制型模式、政府主导型模式、高校主导型模式和高校自治型模式。我国属于典型的政府主导型模式。政府主导型模式的弊端严重束缚了我国大学的发展,在我国高等教育去行政化和大学兴起新一轮制定章程的背景下,理顺大学与举办者的法律关系已成为现实的迫切需要和重要课题。应当坚持依法治理、大学自治、宏观管理、协作互动原则,以去行政化改革为契机,重新梳理界定大学与举办者的法律关系,实现政府集权模式向高校主导模式的转变,在大学章程中明晰大学与举办者的权利、义务边界。  相似文献   

7.
今年以来,高校“去行政化”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尽管大多数人都坚决地认为高校“去行政化”势在必行,但部分高校校长的质疑之声也预示着这项改革必将充满荆棘。本刊力图透过一所高校“去行政化”实践的酸甜苦辣,一些高校校长的内心告白和国外一所著名大学管理模式的介绍,揭示出一个道理:高校“去行政化”并不能孤立而行。它需要法律的支持和全社会的配合。而在当今中国,需要“去行政化”的也不仅仅是高校这样一个“众矢之的”。  相似文献   

8.
张光慧 《人民论坛》2010,(7):187-189
中国高等教育长期以来所形成的行政化趋向,和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现行的干部管理制度是分不开的。高校行政化存在的弊端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对优秀人才的培养,制约了我国高校的发展。中国高等教育要获得长足发展,"去行政化"是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中国高等教育长期以来所形成的行政化趋向,和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现行的干部管理制度是分不开的。高校行政化存在的弊端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对优秀人才的培养,制约了我国高校的发展。中国高等教育要获得长足发展,"去行政化"是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贺祖斌 《当代广西》2013,(24):49-5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构建和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实现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是高等教育国际化大趋势下高等院校必然的选择。同时,大学行政化管理模式的弊端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对现行的大学管理进行有效的改革,如何建立中国的现代大学制度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制度变迁视角下的大学"去行政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去行政化"实质就是要对现行的大学制度进行变迁.目前,大学"去行政化"的主体尚未形成,"去行政化"的制度装置还未出现.变迁方式上,根据成本收益分析,虽然现实中存在大学"去行政化"的动机和力量,但是力量还不够强大,也就是有"去行政化"的动机而无"去行政 化"的力量.潜在的制度需求虽然能够变成现实的制度需求,但潜在的制度供给却不能变成现实的制度供给.由此可见,大学"去行政化"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在改革中不断尝试与试验.  相似文献   

12.
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基础是行政化体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种行政化体制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我国高等学校的发展,并且弊端明显。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收效不明显,甚至还出现改革误区,主要原因就在于未能突破行政化体制的束缚。根据对国外高等学校非行政化的实践分析,结合我国国情,本文认为,我国高等学校非行政化改革可借鉴的市场理念有:教育经济主义思潮为我国高等学校非行政化改革提供理论支持;教育评价制度为我国高等学校非行政化改革提供制度保证;教育投资体制为我国高等学校非行政化改革提供经济保障。  相似文献   

13.
正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是现代大学制度的精神内涵,行政管理是保证现代大学制度有效实施的必要方式。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到来,在政府的主导下,大学扩招、合并的步伐日益加快,大学内部和外部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矛盾与冲突不断加剧,大学与政府、市场的合作与博弈更加紧密和激烈。在矛盾与冲突的过程中,大学行政化无疑成为众矢之的,有学者指出,大学  相似文献   

14.
丁丽娟 《前沿》2012,(1):145-147
近年来,高校"泛行政化"问题已经非常普遍并且成为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热门话题之一。高校泛行政化、官僚化现象导致大学社会功能的弱化和价值目标偏移。高校去行政化,守候人本理念,追求学术自由,培育大学精神是恢复大学自由与活力,实现重返象牙塔的旨归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5.
高校管理权力配置的失衡与规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国家包揽办学的局面已经改变,办学主体多元化成为趋势,政府从对学校的直接行政管理转变为运用立法、拨款、规划、政策等手段进行宏观管理,国家控制变为国家监督,高校自主管理权在加大。但高校内部管理仍处在历史的惯性作用下,行政化了的管理行为仍在继续, 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失衡。如何解决失衡并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本文试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正"青年疗养院"、严进宽出、学历贬值……近年来大众与舆论对于中国高校和高等教育的质疑声从未停歇,而与此相对的是身为高校管理者与教师的自我反思:去行政化、规范考评制度、遏制投机主义……双方的焦虑都直指当今高校制度之下"人性的异化"。北大中文系钱理群教授曾说过:"我们的一些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  相似文献   

17.
高校去行政化:关键在政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育体制机制不完善,学校办学活力不足,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一大难题.问题的根源主要在于,长期以来教育领域实际存在着行政化管理的理念和制度.能否逐步去除行政化,关键在于政府的决策和作为.<规划纲要>设计的蓝图和路径如果能够得以落实,现代大学与政府、社会的良性关系就会建立起来,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教育局面就会出现,高等教育和人力资源强国的宏伟目标就有可能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18.
加强高校行政管理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的必然要求。本文分析了高校行政管理中泛行政化、官僚化以及在制度创新和人员素质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更新高校行政管理理念;汲取院校研究成果,创新高校行政管理制度;运用新公共管理理论,改善泛行政化、官僚化现象等几项对策。  相似文献   

19.
李博 《前沿》2012,(15):41-42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高校被蒙上了强烈的行政化特点,高校行政化的形成有其内外原因,高校行政化也有其内外的表现特征.“去行政化”应该客观地对待这些内外的原因,真正做到“去”行政化.  相似文献   

20.
张银付 《人民论坛》2012,(14):98-99
高校党委的领导核心地位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选择和现实需要。加强和改善高校党委的领导是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关键,高校党委要紧紧围绕法律、规章规定的职责,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以探索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实行依法治校为载体,引领高等教育事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