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将科学发展观贯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方面面,不同组织之间、不同群体之间的共同发展、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是落实科学发展的应有之义。城市化进程中的新生代农民工面临"身份认同危机"、"制度认同危机""、文化认同危机"。新生代农民工可以通过城市社区这一组织化的载体,超越户籍制度的障碍,重建认同机制。在社区场域内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认同,主要的技巧是善于发现、创造并放大吸引新生代农民工和社区居民进行交往互动的各种"诱因",让他们加入到社区活动当中来,由浅入深经历从相互了解,到彼此熟悉,再到相互信任,最后实现社会认同的建构。社区认知、社区服务、社区参与是促进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的三个主要渠道。  相似文献   

2.
王焱 《群众》2015,(2):63-64
<正>在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张的背景下,大批农民转化为市民,农村居民点转变为城市社区,破解过渡型社区的治理难题,日益成为一个值得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的现实问题。作为城市化进程中的常见社区形态,过渡型社区包括村改居型、农村拆迁整体安置型、商品房型社区等,"过渡型社区"这个名称,强调了这类社区的过渡性特征。在居民由"农民"向"市民"转化的过渡期,各种问题和矛盾不断在社区酝酿、碰撞,社区治理的各种难  相似文献   

3.
在对社区文化认同机制三个理论假设和乡村旅游新业态三个基础理论进行梳理基础上,就乡村旅游新业态相关理论与社区文化认同机制的有机融合进行了深入分析。旅游新业态演进路径总体看呈一条上升的螺旋曲线,其指向为村民对旅游乡村社区新文化的基本认同。结合目前乡村旅游建设实际,探索提出产业融合与文化创新双驱动,推进乡村旅游业态转型升级;尊重原住文化,合理规划开发,形成高效乡村旅游新业态空间结构;加强人才建设,激发"新乡贤"精神,发挥其在乡村旅游新业态形成和发展中的带头作用;重视文化建设,构建全面的乡村旅游新业态体系等符合文化认同机制的乡村旅游新业态发展选择路径。  相似文献   

4.
彭芳 《前沿》2012,(12):118-119
近年来,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城郊结合部这一新的社区类型。在以往的研究中,大多集中在社区管理体制建设、物质文明建设方面,对其社区文化建设领域的研究较少。随着城市化的进一步推进,如何使原来的农村社区不光从物质上,更多的是从精神层面与城市社区融合,显得尤为重要,这也对加强城郊结合部社区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通过对目前社区文化建设现状分析,提出了增进城郊结合部社区文化建设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5.
<正>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新旧社区发展参差不齐,交通拥挤、住房紧张、能源紧缺、环境污染等城市病的出现对新型城镇化提出严峻考验。建设未来社区,就是要寻找一条"新路"。自未来社区首次写入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之后,日前,浙江省政府正式印发《浙江省未来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并着手开展未来社区建设试点申报工作。构建未来社区九大应用场景未来社区是以和睦共治、绿色集约、智慧共享为内涵,突出高品质生活,让居民有归属感、舒  相似文献   

6.
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社区的文化资源、文化氛围和文化发展水平,是城市形象的一种外在表现。近年来,各地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依托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推进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诸多"短板",突出表现在:管理机制不健全,主体缺位;资金筹集渠道单一,投入不足;工作队伍结构不合理,人才匮乏;法律法规不健全,  相似文献   

7.
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特殊现象,其自然空间、社会空间和文化空间与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相比有着更高的异质性和更强的变动性。城中村青年作为在生命历程和生活空间上有别于农村青年和城市青年的特殊社会群体,其社会认同状况折射出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城中村青年的社会认同整体呈现二元性、钟摆性和分裂性的特征,且社会认同内部具有潜在的多维性、复杂性和矛盾性。  相似文献   

8.
"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实现城乡互动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重要的时代特征.甘井子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进程实践中,大胆探索,不断创新,提出的"新市民、新社区、新生活"的"三新"工程建设,是实现农村向城市整体跨越的桥梁和载体,是促进区域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协调发展的创新实践,对推进城市化建设进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2016年2月20日,国务院印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其中提出"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还要求"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发展、推广街区制,打破小区围墙,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式小区。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实行城市发展街区制,对提高城市社区建设资源使用率、增强社区文化生活交流、美化  相似文献   

10.
金璐 《前沿》2012,(1):189-191
本文从传播的"仪式观"来审视城市文化传播现状,发现在城市文化被轻视和冷落的当下,媒体不仅仅要服务于市民的信息需求,更重要的是构建和深化市民对自己所生活的城市的文化认同,形成一种城市文化氛围,将城市文化传播升华为一种"城市文化的分享仪式",依靠自身的影响力参与到城市化建设之中,成为城市文化发展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11.
张欣 《大连干部学刊》2019,35(12):42-48
新时期以来,随着大连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和知名度的提升,文学创作中的大连城市书写变得越发引人关注,我们以大连作家对大连的城市书写为切入点,从大连城市写作的资源、现代化想象与城乡关系、历史底蕴与市民文化三个层面探讨大连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遭遇的困境、市民心理和情感困惑,将城市文本与文学文本进行对照,开启解读城市文学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作为城市外来流动人口的主力军,青年务工农民的居住问题日益突出.本文提出了作为有效解决城市流动人口过渡性居住的两种主要模式:"集宿区"和"城中村",结合苏州市青年务工农民居住状况的调查研究,对"集宿区"建设与"城中村"改造两者间关系的解读,探索出一种两者融合的混合社区模式,并从开发模式和管理策略上证明了这种混合社区模式操作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和社区建设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社区建设在城市化进程中产生,又推进城市化进程。因而,社区建设既是城市化发展的结果,又是城市化发展的助推器。社区建设与城市发展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社区建设是城市发展的主题。市场经济的发展使社会成员固定地从属于一定社会组织的管理体制被打破,大量的“单位人”转化为“社会人”。从深化企业改革剥离出来的社会职能和从政府职能转变中转移出来的服务职能,客观上要由城市社区来承担。随着流动人口的增加,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居住、就业,在流动人口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随着经济社会加快转型和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宁波市委高度重视城市党建工作,以整个城市为建设空间、以社区为建设基本单元,统领社区党建、"两新"组织党建以及机关党建、事业单位党建和高校党建工作,统筹城市内各类党建资源,整体推进城市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努力提高  相似文献   

15.
1991年,民政部提出探索社区建设的新课题时,人们对“社区”这个概念还相当陌生。十几年过去 了,“社区”已深入千家万户。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全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社区在加强城市管理,服务 市民生活,促进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 如今,社区已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在新形势下,做好社区党建工作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对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对于改进社会管理方式,提高城市公共管 理水平和服务水平,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家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社会学视野中的城市化新市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聂洪辉 《桂海论丛》2004,20(5):53-55
城市化的实质是农民市民化。在城市化过程中,总是伴随大量的农民失去土地从而变成市民。城市化新市民在转变为合格市民的过程中,因为外界环境条件和他们的心理都会发生剧烈变化,所以必然要面临各种冲突和社会失范。通过社会调适城市化新市民的角色冲突,改变他们的文化、生活方式和建立新社区等可以使他们能尽快地适应城市生活,早日转变为合格的城市居民。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引起的农村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变迁,对传统意义上的农村党组织建设形成了冲击。包括城市郊区和农村中心村镇在内的处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这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最终的发展目标取向是城市社区党建。学习并以城市社区党建为参照系,结合农村特点拓展基层党组织功能,以改革精神开展党建工作,对促进农村各项事业发展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对社区文化建设意义认识不足,社区文化在很长时间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建设.目前全国城市掀起一股社区建设高潮,文化建设作为社区建设一部分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文章提出对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三方面思考:首先,要切实地认识社区文化建设的作用和意义,才能更好地促进社区建设;其次,要明确以居民文化权利实现为宗旨和以落实社会公平正义为实质开展社区文化建设;第三,要正确认识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主导力量和主体,合理引导社会资本开展社区文化建设实践.  相似文献   

19.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如何可为——以城乡一体化为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担负着实现城乡一体化和促进居村农民市民化的重大使命,然而,它当前的建设方向并不明确,正在实施的建设行动也颇受争议。本文以城乡一体化为视角,分析了我国农村社区建设的制度失误和滕尼斯式社区的"天堂"特性,认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既要去城乡"二元化"、去"天堂"社区的"天真性",又要留住传统农村社区的温馨,并且还要与城市社区对接,使生活在新型农村社区的居民能分享到与城市市民等值的公共服务,并过上与城市市民一样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20.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我国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步伐正在加快。城市现代化不仅体现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上,还体现在城市文化品位的不断提升和市民素质的整体提高等许多方面:大力加强城市文化建设,是当前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