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论生态文明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现状与对策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雪艳  孟祥德 《前沿》2011,(1):192-194
党的十七大作出的建设生态文明这一重大战略部署,对我国新农村建设和发展赋予了新的要求,这是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目前,农村生态文明受到举国关注,但建设现状不容乐观。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和谐新农村的必然选择,也是能否实现全社会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农村生态文化建设路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全信 《人民论坛》2014,(2):178-180
农村生态文化建设是农村生态化发展的基础和必然要求.长期以来,农村存在生态文化缺失等问题,使生态文化建设受到制约,严重障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发展.我们必须加强对农民的生态道德教育,大力发展农业生态产业,逐步建立健全生态文化建设长效机制,不断推进生态文化的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巨大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3.
农村生态文化建设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生态文化建设是农村生态化发展的基础和必然要求。长期以来,农村存在生态文化缺失等问题,使生态文化建设受到制约,严重障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发展。我们必须加强对农民的生态道德教育,大力发展农业生态产业,逐步建立健全生态文化建设长效机制,不断推进生态文化的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巨大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4.
安吉县“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我们到安吉县就"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情况进行调查。通过调查深深感到:安吉县"中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走出了一条新农村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互相促进、城镇与乡村统筹推进、一二三产业相互融合的科学发展之路,是我省新农村建设科学发展、统筹发展、和谐发展的一个成功范例。一、制定科学规划,描绘美好蓝图,更好地发挥激励、引领和导向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以来,安吉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坚持生态立县,生态环境良好,农村  相似文献   

5.
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要和谐农村这一主题进行展开,通过对新农村的认识和理解,探索出新农村的出路在于“生态农村”,生态农村既是新农村追求的目标,也是新农村建设行进之路,就是说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保持的是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政治生态的平衡和协调。  相似文献   

6.
新农村建设的推行,一方面对农村的经济形态、生活风貌、管理状况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使传统文化受到冲击或出现不适应;另一方面也推动了农村文化建设,促使其进行现代化转变。应妥善借力新农村建设,推动传统文化的生态保护与建设。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国家级武陵山区(渝东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持续建设,重庆市《关于加快武陵山区(渝东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的意见》的印发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生态经济走廊建设规划》的实施,从国家和市级层面对渝东南地区的战略规划和科学定位更加清晰。加强生态保护与发展,成为渝东南实现国家战略部署和地区发展的有效途径。渝东南独特的原生态民俗文化也成了该区域生态保护与发展的重要一环,通过不断改  相似文献   

8.
浅析农村生态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娟 《前沿》2013,(3):179-180
十八大号召“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未来新农村建设将以此为宗旨,从人与自然平等融合、人与社会关系融洽、农民自身精神愉悦三个方面进行农村生态文化建设,进而树立农民的生态意识。这是科学发展观的体现,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9.
杨威  周松  李雪莲 《前沿》2010,(10):192-194
农村节约型生态经济是解决农村现存生态环境问题、资源浪费问题的一种新兴经济学科,针对江西省农村生态环境的现状,从农业可持续发展,建设新农村等方面进行思考,提出了以农村节约型生态经济解决农村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是生态经济在农村领域的进一步创新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正2021年7月12日,农工党中央常务副主席何维率农工党中央调研组赴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调研。调研组一行先后参观了国家环境规划与政策模拟重点实验室、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20年发展展示板,听取相关情况介绍。农工党中央副主席杨震,生态环境部副部长翟青,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等陪同调研。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经济理论创新和发展的基础 ,提出了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经济的创新和基础主要体现在 :对邓小平发展战略思想的丰富和创新 ;对邓小平改革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论建构城市规划听证制度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规划作为对城市未来空间发展的战略布局和政策,不仅影响城市未来的居住地貌,而且对居住于城市内的公民权益亦会产生重大影响。我国现行城市规划在行政机关单一决策主体的模式下,存在剥夺城市弱势群体利益、忽视可持续发展以及反复无常等诸多问题。要将城市规划纳入科学、理性的轨迹,公民对规划的参与必不可缺,城市规划应当建立吸纳民众参与的听证机制。  相似文献   

13.
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行之有效的土地管理政策。它符合我国大田农作区的文化传统,所以取得了极大的效益。在西部非大田农作区,特别是西部民族地区实施该政策,在短期内也可收到一定效益,但从可持续发展看,则潜藏着诸多隐患。诸如降低土地资源利用效力,制约民族经济发展,诱发生态环境恶化或激化社会矛盾等。因此,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于西部地区须针对不同自然和人文背景作适当调整,与当地民族文化形成合力,才能发挥其最大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世纪之交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决策 ,涉及方方面面的政策调整和利益变动关系 ,也向区域经济学和区域开发战略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 ,其中不少问题过去我们未曾深入研讨过 ,本文从八个方面就此做了些探索性的讨论 ,试图引起学术界的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15.
《人权》2019,(3)
The founding of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marked the start of a completely new historical development stage for human rights in the county.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has had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rights in contemporary china.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defined the socialist nature of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rights in contemporary china, shaped the new concept of equality in chinese society, determined the direction of human rights development that attaches importance to the protection of economic and social rights, and established the idea of advancing human rights development from the overall perspective.  相似文献   

16.
随着承接产业转移的推进,中部各省纷纷把吸收再创新作为提高本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选择。并出台相应的法律政策来保护产权和鼓励创新。但知识产权保护需要制定科学的策略,在鼓励创新和全面发展的同时,也要积极防范相应的“知识产权陷阱”。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几年来大陆对台政策的新思维以及新思维下的政策方针的总结,论证了大陆对台湾影响力投放是战略与策略的结合点,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国共产党新一代领导集体对台战略和策略的新发展。大陆对台湾的影响力投放政策将对两岸关系走势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大西南联合参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是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一个重要内容,必将成为21世纪初叶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国家进行区域合作与交流的国家发展战略.我国西南各省区市联合参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有利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还有利于推进西南地区开放式发展格局的形成,加速与国际经济接轨.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一个世界山地大国,国土面积的近70%是山地,大量农村人口分布其中,集中了中国的贫困地区。山区土地资源丰富、利用程度低、开发潜力大。生态问题突出、经济发展落后、人民生活贫困是山区土地利用关注的焦点。根据山区土地利用特点,依托现代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契机,建议按生态优先原则发展山区现代特色农业,加强山区土地利用规划、技术、工程标准的研究,科学、规范、有序地进行山区土地的保护、开发与利用。改善山区农民生活,促进山区发展。  相似文献   

20.
蓝波 《桂海论丛》2013,(2):121-124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践循环经济的国家,也是全球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其成效主要表现在:构建起较完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形成了较为全面的循环经济体系,基本走上了可持续发展道路。考察德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主要有:强化法律约束,制订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制度规范;强化全民的环保意识;注重监督和服务并举,以规划为先导,重视发挥市场主导作用和技术体系建设等。作为中国"欠发达、后发展"的西部地区,应借鉴德国的成功经验,以发展循环经济为抓手,促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