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反向刺破公司面纱是传统刺破公司面纱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项"特殊理论",该理论发源于美国,其作用在于对传统刺破无法调整的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利益进行"补充性"的再调整以实现公司法人制度的实质正义。2006年我国施行新的《公司法》,其中增加了关于公司人格否认的规定,但仍然没有任何涉及公司人格否认反向适用(即反向刺破公司面纱)的规定。是故司法实践中出现此类案件时无法依据现行法律给予圆满的解决,故本文将针对此问题进行分析,并以美国反向刺破公司面纱制度为参考蓝本对我国公司人格否认反向适用立法提出了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2.
2005年新修订的《公司法》中增加规定了刺破公司面纱规则,然而该规定缺乏稳健的操作性,使司法实践仍然保持谨慎态度。本文指出考察刺破公司面纱的真正内涵,以及研讨其渊薮美国判例法中刺破公司面纱规则的标准具有现实适用性。  相似文献   

3.
产生于美国衡平理念和判例实践的"刺破公司面纱"规则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对公司股东和债权人利益的失衡进行了救济,但由于该规则适用的严格性和无规则性,在公司法领域,"刺破公司面纱"规则仍然是其诞生一个世纪以来最令人费解的规则之一。我国现行《公司法》尽管规定了"刺破公司面纱"规则,但如何正确理解和妥善适用这一规则仍然是困惑我国理论界和司法界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以实证研究为视角,在对美国法院"刺破公司面纱"规则的考量因素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在建议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应尽快出台相关的司法解释的同时,还就将来的司法解释的若干内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黄辉 《法学研究》2012,(1):3-16
实证研究表明,我国的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已经在现实中得到了积极应用。我国的公司面纱刺破率明显高于国外,而且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很多案件发生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而且这些地区的刺破率整体上高于经济发达地区。目前所有公司法人格否认案件都针对股东数量很少的有限责任公司提起,而且股东人数越少,刺破率越高,涉及一人公司的面纱刺破率高达100%。与理论预测不同,我国涉及合同之债和侵权之债的案件在刺破率上并没有明显不同,而且在公司集团场合的刺破率不高反低。混同是最为常见的刺破理由,其中财产混同又适用最多,导致的刺破率也最高。  相似文献   

5.
对我国适用公司法人格否认法理的质疑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公司法人格否认法理,肇始于十九世纪末期的美国,英美法系国家形象地称之为“刺破公司的面纱’(piecingthecorporateveil)。这一理论认为:公司股东以其出资额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债权人承担无限责任,公司的独立人格犹如一层面纱,把股东和债权人隔离开来;可是一旦股东滥用公司人格,就揭开这层面纱,由隐藏在公司背后的股东向债权人直接承担责任。这一法理自从在美国产生后,因其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遂为英、德、日等国家和地区所仿效,并得到发展。在设计公司法人格被滥用的法律对策时,研究、参考先进国家和…  相似文献   

6.
一、跨国公司治理(一)经济学上的“公司治理”与“公司治理结构”在经济学界,“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被视为现代企业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公司治理结构”在英文中准确的对应术语则是“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严格地讲,“公司治理结构”是公司治理的方式或手段。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也有区别。公司管理涉及的是公司内部  相似文献   

7.
多元化利益主体参与公司治理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本质上讲 ,公司无非是不同利益主体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所缔结的契约。其中 ,股东、职工、债权人被并称为公司的三大利益主体 ,由于自身的利益与公司利益的密切联系 ,决定了这些利益主体天然地具有参与公司治理的原始冲动。因此 ,本文认为 ,三大利益主体的介入是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的必由之路。本文为三大利益主体参与公司治理设计的路径是 :(1)通过小股东从“消极股东”向“积极股东”的回归避免公司治理中“股东大会空壳化”现象的出现 ;(2 )通过职工持股制度和职工监事制度的建立为职工有效参与公司治理提供制度保障 ;(3)通过“刺破公司面纱”、银行主债权人及派生诉讼等制度的导入加大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的力度。  相似文献   

8.
依据传统仲裁理论,仲裁协议仅对签署人有效。如果关联公司的某个成员与第三人签订的合同包含仲裁条款,那么该仲裁条款能否对该关联公司的其他成员生效?对此问题,刺破公司面纱理论早已得到广泛认同与适用,但其适用范围有限,因为其适用需要否定公司的独立法律人格。晚近以来,国际上逐渐形成了公司集体理论以解决该问题。本文着重探讨了公司集体理论的起源及其适用的条件,并将该理论与刺破公司面纱理论进行比较研究。文章认为,采用公司集体理论在关联公司中拓展仲裁条款具有合理性,但在适用时却应谨慎。  相似文献   

9.
李娟 《知识产权》2002,12(4):27-30
1999年12月1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地区法院对“Playboy”公司诉"Terri Welles”女士商标侵权一案做出了有利于被告的简易裁决,双方对此未提出上诉。由于我国的知识产权法未对商标的合理使用问题做出规定,因此,本文拟在对该案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分析商标的合理使用问题,以期对我国知识产权法的理论与实践有所借鉴。一、案情简介(一)双方当事人及背景介绍原告“Playboy”公司(简称PEI)是一家国际性的出版和娱乐公司。1953年,PEI开始发行“:Play-boy"杂志,该杂志拥有十分广泛的读者。另外,PEI还发行诸如“Playboy’s Playmate Review”、“Playboy’sPlaymates 0f the Year”、“Playboy’s Calendar Play-  相似文献   

10.
一、案情概况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总公司(以下简称“粮油公司”)1980年11月以 FOB 价格条件从美国购买三号黄玉米25000吨。粮油公司委托中国对外贸易运输总公司(以下简称“外运公司”)代办运输事宜。外运公司以承租方式租用新加坡克帕贝斯船务有限公司所属“卡洛姆森林”号货轮(以下简称“卡”轮)承运该批货物。  相似文献   

11.
有限责任是公司法中的一项基本的原则,然而公司的责任并不绝对的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有限的。法院偶尔也允许债权人“刺破公司面纱”,这意味着股东必须满足债权人的诉求……有限责任原则意味着公司的投资者并不为超过其投资数额的部分承担责任。比如,一个人花100美元买股票,他就只承担100美元的风险而不是更多……亨利·曼尼(Henry Manne)在他的一篇重要的文章中阐明了这样的一个观点:拥有许多小股东的现代开放型公司(publicly held corporation)如果不采用有限责任制度将不能存在。如果投资人总是被要求提供无限制的额外数量的资金,那么即使…  相似文献   

12.
SQL Anywhere数据库软件著作权人美国赛贝斯公司(Aybase.Inc)以万国软件开发(深圳)有限公司未经许可,在其生产销售的“思讯2001进销存2.0和2.4版单机版、POS单机版、网络版、POS网络版和分布式版”软件系列产品中捆绑美国赛贝斯公司的Sybase SQL Anywhere数据库软件等为由,  相似文献   

13.
资产分割原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反向刺破公司面纱制度的本质。内部人反向刺破是从利益的平衡状态进入利益的不平衡状态,外部人反向刺破是从利益的失衡状态恢复至利益的平衡状态。反向刺破不同类型的适用标准从定量上看应当是:私益外部人反向刺破传统刺破公益外部人反向刺破内部人反向刺破。  相似文献   

14.
公司法律冲突中两种基本适用规则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引言公司在发生跨国性经济交往过程中,如外国公司在本国从事商业活动,本国公司在国外从事商业活动,应适用哪一国的法律来调整公司有关事项(如内部事务)等。在过去的几年中,学者已经对几种理论展开了讨论,但是如今两种主要的理论或多或少地被接受,综观现有各国有关的立法与司法实践,我们可以得出它们主要是依据这样两种理论来确定,即“真实本座理论”(therealseatdoctrine)与“公司成立国理论”(thestate-of-in-  相似文献   

15.
美国公司董事诚信义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6月9日,美国特拉华州高级法院就1997年发生的迪斯尼(Disney)公司股东诉迪斯尼董事违反信用义务一案作出终审判决:迪斯尼董事在雇佣与解雇前总裁奥维茨(Ovitz)时未违反信用义务。至此,这场迪斯尼股东与董事间的“世纪之争”案在历时10年后终于盖棺定论。〔1〕特拉华法院在判决认定迪斯尼董事们无需向股东承担个人赔偿责任的同时,将美国公司董事的诚信义务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一、美国公司董事诚信义务的源起(一)美国公司董事信用义务的理论根源与内容在美国,公司董事对公司及其股东负有信用义务(fiduciary duty)。关于董事信用义务的…  相似文献   

16.
雷金牛 《法学杂志》2014,(3):126-137
公司独立人格与股东有限责任是公司制度的两大基石,为了遏制公司独立人格与股东有限责任的滥用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与公司债权人利益,英美法国家系列判例发展了"刺破公司面纱"规则,继而这一规则被大陆法系国家所吸收,称为"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公司人格确认制度与公司人格否认制度一张一合,共同构成了现代公司制度的核心内容。然而,在隐名投资人滥用公司人格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与公司债权人利益的情况下,因为隐名投资人并非公司股东,即便刺破"公司面纱"亦无法追究隐名投资人的责任,因此必须再次刺破隐名投资人头上的第二重面纱——名义股东面纱,以追究隐名投资人滥用行为的损害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17.
一、"反向刺破公司面纱"为"刺破公司面纱"应有之义对于公司制度这层面纱的作用,我们可以从"隔绝责任"的视角来理解。在该视角下,我们又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公司面纱":一是这层面纱使股东  相似文献   

18.
一、公司法人格否认的涵义美国法院在1905年审判“美国诉密尔沃基冷藏运输公司”案例中首创了一个判例法原理即“揭开公司面纱”(lifting the veil of the corporation),法官桑伯恩(Sanborn)法官该案的判决中指出:“就一般规则而言,公司应该被看  相似文献   

19.
美国非公司型有限责任企业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美国企业中不具备公司法人形态而又享受有限责任保护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美国非公司型有限责任企业的主要形式、历史沿革、发展现状和法律规制,旨在为理解和讨论美国复杂多样的非公司企业组织体系搭建一个初步的平台。鉴于目前国内文献对美国的非公司型有限企业尤其是“有限责任公司”(LLC)在理解上存在的偏颇,本文从对“公司”(corpora-tion)概念的辨正入手,以较多篇幅作了专门澄清。  相似文献   

20.
公司有限责任制度的缺陷及救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春来 《河北法学》2004,22(2):64-67
有限责任是现代公司法制度的理论基石。在公司运作的实践中,有限责任制度由于"绝对化"色彩过于浓厚而造成了相当的弊害,经常被公司成员作为规避法律责任的一种工具。在对有限责任制度的缘起及涵蕴进行阐述的基础上,着重指出了这一制度的严重缺陷及不足,进而提出我国现行公司法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刺破公司面纱"理论来对有限责任制度进行规制和救济,以确保公司债权人及其他利益主体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