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政论坛》2011,(4):8-8
调整货币政策,收窄涨价之源“货币超发是推动物价上涨的最根本因素。”中央政策研究室秘书长赵涛说,当前物价上涨,反映了“适度宽松”货币供应量造成的流动性过剩滞后影响已显现。缓解通胀压力,要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工具,逐步把货币供应量增速回落到合理水平;同时要控制新增贷款规模。  相似文献   

2.
我国外汇储备变动对货币政策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外汇储备是货币供给的重要渠道,因而贸易余额和资本流动通过影响外汇储备会对货币供给产生冲击;同时,外汇储备占款可以对货币供应产生成倍的放大作用。由于货币供应是货币政策取向的风向标,因此外汇储备的变动内在作用于货币政策。而外汇储备变动主要通过货币供应量、货币供给内生性、货币供给结构等渠道影响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为防止外汇储备变动对货币政策的过度冲击,应改革现行的外汇管理制度,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完善公开市场业务,以提高货币政策实施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配合扩大内需的政策,自去年以来中央银行通过扩大货币供应量,以减缓经济的过快下滑,但由于受到基础货币增幅大幅下降的影响,央行的货币政策却没有完全达到预期效果。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一直是分析经济发展走势的重要依据,在判断是否出现通货紧缩的问题上,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货币供应量的变化。然而在我国出口、物价等经济指标七月份显现转机时,货币供应量却呈现增幅大幅下降的局面,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了什么呢?根据中央银行公布的金融统计公告,今年货币供应量在经历了前四个月增长速度逐月加快之后,五月份出现了小幅回落,虽然…  相似文献   

4.
名词与问答     
货币政策反周期调节:指货币政策“逆经济风向行事”,当经济增长过快尤其是高于潜在经济增长率、通胀压力加大时,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提高利率或者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紧缩货币供给与信贷,可以给过热的经济降温,抑制过高的通胀率。反之,当经济增长率下滑,或者有衰退风险之时,实行降低利率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应量和信贷总量,可以刺激投资和消费。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货币政策实际上一直在进行反经济周期调节的操作。2008年7月份之后,爆发于美国的次贷危机演变成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这给中国经济增长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在此背景下,中国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就是保经济增长。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当年9月中旬,货币政策就出现了方向性的转变,将原来从紧的货币政策转变成不断下调利率、下调存款准备金比率并放弃对商业银行扩贷规模控制的宽松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5.
建国以来的40多年间,我国的货币政策发生过多次波动。特别是自1984年人民银行独立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以来,随着国民经济货币化程度的提高和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政策体系中地位的增强、货币供应量的扩张—→紧缩—→再扩张—→,再紧缩的周期性波动也明显出现了短期化和频繁化的倾向,近六年来,我国的货币供应量基本上是以二、三  相似文献   

6.
《党政论坛》2011,(2):8
调整货币政策,收窄涨价之源"货币超发是推动物价上涨的最根本因素。"中央政策研究室秘书长赵涛说,当前物价上涨,反映了"适度宽松"货币供应量造成的流动性过剩滞后影响已显现。  相似文献   

7.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一般是从利率下调刺激经济增长的效果来认识“流动性陷阱“的。按照货币──经济增长(包括负增长)原理,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来改变利率。当货币供应量增加时(假定货币需求不变),资金的价格即利率就必然会下降,而利率下降可以刺激出口、  相似文献   

8.
货币政策是国家的主要宏观经济政策。八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银行法),明确规定了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保持货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九五”期间乃至下世纪前10年,要实现在稳定币值基础上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目标,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固然要起主要作用,但稳定币值,抑制通货膨胀,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是多种经济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货币政策的作用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必须加强与财政、收入、产业和国际收支等政策协调配合,才能充分发挥货币政策作用,争取宏观经济调控的最佳效果。1.货…  相似文献   

9.
如果货币供应量的多少由商品流通及经济生活的变化决定,则称之为货币的内生性,反之,当货币供应量的多少由中央银行基础货币的增减变化决定时,称之为货币的外生性。从本质上讲,无论内生货币还是外生货币,都是基础货币通过存款创造效应派生出来的,区别在于基础货币是...  相似文献   

10.
货币政策是一国主要的宏观经济政策,是国家为实现其宏观经济目标而确定的组织与管理、调节与控制社会货币信用量的方针和策略。“九五”期间乃至下世纪前10年,要正确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必须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为货币政策的实施奠定体制基础。一、不断强化和改进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职能按照国际惯例,八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银行法》明确规定,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是我国中央银行的主要职能。在实践中贯彻落实好(人行法)这一重要内容,需从几个方面作出努力。1.确保独立性。要切实保证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  相似文献   

11.
刘萍萍 《学理论》2012,(29):99-100
在综述学术界关于货币供应量影响股票价格波动的研究基础上,根据货币供应量模型来解析货币供应量对股票价格的影响,结果发现货币供应量影响股票价格波动的机制有基础货币变动、通货存款比率变动、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变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变动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我国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经济日益金融化的今天,货币供给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已成为经济金融理论界和实务工作者倍加关注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货币政策的运用明显增强,货币供给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为确保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快速发展,有越要对我国货币供应量(特别是M2)进行实证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夏南 《瞭望》2003,(32)
央行8月5日发布了《2003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20.8%,为1998年以来最高;银行信贷更是猛增,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8万亿元,增幅23.1%,竟然完成了原计划全年的信贷增量。 央行货币调控措施和信贷政策,以及由此引发的经济走势,在这份报告前,市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虽然货币政策备受瞩目,但我国却始终没有一个成形的金融政策,金融政策长期缺失。甚至许多情况下,货币政策被错误地混淆为金融政策,更加剧了金融市场改革与发展的窘境。 金融政策是对金融产业发展方向、产业结构安排、产业技术手段提高等有关金融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提供明确指引的政策。和农业政策、外贸政策、环保政策等一样,金融政策是依产业政策的对象领域划分为标准而形成的政策。而货币政策则是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采取的调控货币供应量的策略和措施的总和。  相似文献   

15.
关于货币供应量等问题的解答薛金文从1994年第三季度起,中国人民银行正式推出货币供应量统计监测指标,并按季度向社会公布。这既是中央银行宏观调控制度的重大改革,又是我国宏观调控体系由直接调控为主向间接调控为主转变的重要举措和标志。最近,有不少读者问及此...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和国际储备货币发行国,美国实行非常规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必然通过利率和汇率的波动,影响国际资本流动和进出口贸易,从而将其货币政策效应溢出到与之有经济往来的国家,对世界经济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7.
由于国际收支双顺差持续多年、居民储蓄率一直居高不下、国际"热钱"不断涌入等原因,我国形成了流动性过剩状况.流动性过剩的持续存在,将形成通货膨胀,甚至引发金融危机.为此,中央银行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频繁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就是其中之一.从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对广义货币供应量、信贷、同业拆借利率、债券市场及股票市场的影响分析来看,一段时期以来的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对货币供应量的调控还是有一定效果的,对市场利率水平也有一定的影响,但对信贷和资产价格作用极弱,流动性过剩状况依然堪忧.当前,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并不明显优于其他货币政策,央行应权衡各项政策工具的效果,结合金融市场状况择机出台相应政策.  相似文献   

18.
存款准备率,是各国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三大操作工具之一,在货币供应量偏多的时候,提高存款准备率来抑制商业银行信用扩张能力,以达到收缩信用的目的;而在经济萎缩、交易手段不足时,中央银行就会降低存款准备率,增强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能力,达到活跃市场、促进经济成长的目的.所以存款准备率的升降,成为观察中央银行政策走向的信号.商业银行应把握好政策导向,在配合好央行货币政策的同时,依然能够保持好自身经营的盈利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在通过货币政策手段稳定货币供求的同时,加快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的问题,改善货币政策的操作环境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李德甫  刘俊  张应梅 《学理论》2009,(25):144-146
决策层及理论界今年3月份提出了一种主张,即针对美元作为一个主权国家货币充当世界的关键货币或储备货币,由此引起世界经济动荡和危机,从而这种国际货币体系难以持续问题,提出"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从而避免主权信用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内在缺陷,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理想目标。"这种设想不无道理。但在现有世界格局下是难以实行的,理由是:(1)货币是商品世界分离出来的一般等价物,其存在依据是实体经济;(2)主权国家信用货币是价值符号,由实体经济予以支持,离开实体经济的货币是不存在的;(3)特别提款权的性质是记账单位,是人为货币,无法用于实际买卖支付,要改变其性质,使其成为国际贸易和金融交易公认的支付手段,就必须改变其基础,使之建立在实体经济基础上,但这是困难的;(4)欧元是一种超国家主权的信用货币,在全世界具有不可复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