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中国开展引渡的条件与程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阐述了我国公安机关在开展引渡活动中应遵守的法定条件和程序,我国与有关国家签订的引渡条约,对实行引渡的条件作出了具体规定:双重犯罪原则、特定罪行原则、一事不再审原则、本国公民不引渡原则、政治犯不引渡原则及不引渡即起诉原则等六项基本条件。外国请求我国引渡的程序分为两种:一是正式引渡程序;另一种是非正式引渡程序。我国向外国请求引渡的程序分为一般请求途径和特定请求途径。  相似文献   

2.
法制博览     
我国将按国际惯例修改《引渡法草案》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举行的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报告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草案、渔业法修正案草案、引泫法草案、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修正案草案的审议结果。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乔晓阳报告了引渡法草案的审议结果。他说,“政治犯罪不引渡”是国际上普遍接受的一项基本原则,“政治犯罪”也是专用措辞,为此法律委员会建议将草案有关条款修改为,外国向中国提出引渡的请求是“因政治犯罪而请求引渡的”,应当拒绝引渡。此外,乔晓阳还就引渡法与引渡条约的关系、关于拒绝引渡的条件、关于引渡的决定机关等内  相似文献   

3.
[案例背景]今年9月19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对俄罗斯联邦请求引渡沙宾科夫一案公开宣读了引渡裁定书,裁定俄罗斯联邦对被请求引渡人沙宾科夫提出的引渡请求,符合我国引渡法规定的准予引渡条件。该裁定将在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后生效。  相似文献   

4.
杨向荣 《公安研究》2001,(10):72-74
该文就公安机关在引渡中的地位和所实施的引渡强制措施、引渡讯问、实施保障被引渡人的权利、实施执行措施及向外国请求引渡等职权进行了充分的说明,并就公安机关在执行《引渡法》中应当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几个观点。  相似文献   

5.
腐败犯罪的国际化促使了反腐败国际合作法律制度得以建立。《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为反腐败国际合作提供了法律基础。目前我国反腐败国际合作中存在腐败犯罪法网不严、双边引渡条约数量有限、死刑不引渡立法模糊和外国刑事判决的承认与执行制度的立法缺失等法律障碍。对此,我国首先要严密刑法法网。其次,力争与更多的发达国家缔结双边引渡条约,从近、中、远期完善死刑不引渡原则的缺陷,并积极探寻引渡的替代措施。最后,在刑事诉讼法中应当确立承认与执行外国刑事判决制度。  相似文献   

6.
当代国际社会盛行人权与引渡相联系的发展趋势,阻碍国际引渡的人权因素主要有死刑、酷刑、强迫失踪、不公正审判及对未成年人权益的特别保护等问题。我国要想把外逃罪犯顺利引渡回国,必须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引渡合作。针对死刑问题,我国应分阶段逐步解决问题,附条件引渡只是目前的过渡性手段,我国应承认死刑犯不引渡原则,积极推进引渡条约的签订,而最彻底的解决途径就是取消一部分非暴力经济犯罪的死刑判决。针对酷刑和其他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和惩罚、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监狱条件等这些人权因素问题,我国应进一步推进司法改革、健全法律制度。同时应积极利用《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条款,实现对经济职务犯罪人的引渡。  相似文献   

7.
国际刑警组织红色通报是其成员国警方为寻找、逮捕和引渡逃犯而请求国际刑警组织签发的一种信息通报文件,各成员国警察机构可据此逮捕和引渡逃犯。国际刑警组织签发红色通报需要一定的条件,包括罪行种类、惩罚门槛和请求国所提供的信息标准。从法律性质上讲,红色通报并不是一国警方对另一国警方的命令,而只是一种警用信息交换。所以一国警方是否能逮捕和引渡红色通报所指向的逃犯,主要依据被请求国的国内法以及相关的国际条约而定。  相似文献   

8.
我国《引渡法》颁布于9·11事件之前,其内容对反恐的功效考虑不足,主要存在政治犯不引渡问题,死刑不引渡问题,简易引渡程序问题,或起诉或引渡原则缺失问题,本国公民不引渡问题。基于互惠原则,任何对别国的限制最终也是对自己的限制,因此,若要国际反恐合作顺畅有效,首先应该消除本国法律中的障碍。  相似文献   

9.
李德英 《前沿》2007,(6):120-123
引渡是有关国家进行司法合作,移交罪犯或犯罪嫌疑人的最主要途径之一。引渡法存在着许多微妙并有争议的问题,通过引渡来实现国际合作的途径,并非畅通无阻。对“死刑不引渡”原则采取附条件引渡;在主动引渡中,充分利用刑罚转换;正确认识当前妨碍引渡的深层政治因素;明确区分政治犯罪与政治行为;积极与相关国家签署引渡条约,有效推动合作等是跨越引渡实践中的法律障碍的可供参考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特定规则是否具备国际习惯法属性是国际引渡制度中重要的问题,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美国的司法实践表明,特定规则是一个已经过时的规则,它不是刑事指控引渡案件的有效解决途径,也不能有效地保护引渡国家或刑事被告的根本利益,美国法院不需要、也不应该将特定规则适用于任何非条约为基础的引渡。  相似文献   

11.
死刑不引渡原则是当代国际引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不同国家在人权观念以及死刑适用上的不同,其对死刑不引渡原则的适用也各有不同。我国应针对国情,对死刑不引渡原则采取部分拒绝的限制原则,既明确规定死刑不引渡的原则,但又不彻底关闭引渡之门。  相似文献   

12.
徐文捷 《人民论坛》2010,(6):126-127
死刑不引渡原则是当代国际引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不同国家在人权观念以及死刑适用上的不同,其对死刑不引渡原则的适用也各有不同。我国应针对国情,对死刑不引渡原则采取部分拒绝的限制原则,既明确规定死刑不引渡的原则,但又不彻底关闭引渡之门。  相似文献   

13.
引渡是国家和国际社会在制裁国内犯罪中进行刑事合作的一种形式,也是现代国际社会制裁危害各国共同利益的国际犯罪中普遍接受的一种刑事合作形式。引渡的直接后果是使被引渡者得到刑事处罚;引渡必须要遵循各国公认的刑事司法原则。恐怖主义犯罪不适用“政治犯不引渡”原则。在双重归罪原则应用中存在追诉时效丧失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美国对外国企业进行政治勒索等行径,不但是对主权国家法权独立的严重挑衅,更将冲击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给世界经济复苏前景蒙上浓厚阴影。正值美国司法部联邦陪审团对华为提出23项刑事起诉,并向加拿大当局提交引渡华为财务长孟晚舟的正式请求前夕,由法国电力交通运输集团阿尔斯  相似文献   

15.
引渡是指一国将在其境内而被他国追捕、通缉或判刑的人,根据有关国家的请求移交给请求国审判或执行的一种司法制度。现代引渡制度是国际刑事司法协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主权国家有效行使管辖权和制裁犯罪的重要保障。自1833年比利时颁布世界上第一部引渡法以来,到目前为止,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已制定了自己的引渡法。至于各国之间签订的双边或多边引渡条约或公约,则更多得难以计数。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的刑事司法实践中,涉外刑事案件越来越多,其中许多案件部涉及到引渡问题。然而,我国在引渡立法方面起步较晚。到目前为止,尽管我国已先后与波兰、蒙古、罗马尼亚、俄罗斯等十几个国家签订了刑事司法协助条约,但这些条约均未包含引渡的内容,而且条约涉及的刑事司法协助的范围也十分有限,已远远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笔者认为建立我国的引渡制度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中国引渡立法的若干理论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渡法不是基本法。引渡法具有部门法的性质 ,是由一系列针对引渡事项的程序规则组成的法律 ,属于特殊程序法 ,又是解决国际刑事司法协助问题的专门法。引渡的性质是国家之间进行合作的一种形式 ,是国家实现司法主权的体现 ,仍然属于刑事法律范畴的事务。在我国引渡法中运用政治犯罪不引渡原则。引渡法中的裁定权主要有两类 :即行政裁定权和司法裁定权。我国采用行政审查和司法审查模式是可行的方案。在引渡法中引入人权保障的观念是现代引渡法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立陶宛共和国(以下简称“缔约双方”),在相互尊重主权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为发展引渡领域的司法合作,议定下列各条: 第一条 引渡义务 缔约双方有义务根据本条约的规定和条件,经适当请求,相互引渡在缔约一方境内发现而被  相似文献   

18.
刘焱 《人大研究》2005,(10):45-46
长期以来,国际上一直缺乏一个针对腐败犯罪国际性的预防和协调合作机制,对外逃贪官的抓捕、遣返只能采取“友好合作”的方式,根据国家之间的双边引渡条约进行,能否成功则取决于诸多因素。《世界反腐败公约》的签订首次在国际层面上构建了腐败犯罪引渡的国际合作机制,完善了有关腐败犯罪引渡的法律制度。一、一般引渡规则概述引渡,是指一国把在该国境内而被他国追捕,通缉或判刑的人,根据有关国家的请求移交给请求国审判或处罚的国际司法协助行为。传统意义上的引渡制度来源于欧洲国家的君主之间将反对统治者的政治犯、宗教犯和逃兵相互引渡,…  相似文献   

19.
国际警务合作中的刑事诉讼移转管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先阐明了刑事诉讼移管的概念,并指明其意义在于弥补引渡存在的困难和协调国家司法管辖权的冲突,从而成为打击跨国犯罪的一种新型的国际刑事互助方式。作者从七个方面概括了实施该刑事合作遵守的原则和应满足的条件,并说明了诉讼移管对当事国产生的法律效力。本文对实施诉讼移管的联系途径、文书手续、临时强制措施等程序问题作了具体阐述。最后分析了诉讼移管中当事人的权利保护问题。作者以国际条约规定为基础,结合我国对外签约情况,提出了完善国内立法的意见。  相似文献   

20.
论对恐怖主义犯罪的刑事管辖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国通过缔结国际公约 ,将恐怖主义行为作为一种国际犯罪。这些公约确立了属地管辖权、属人管辖权、保护性管辖权、普遍性管辖权原则等 ,要求各缔约国将恐怖主义犯罪作为可引渡的犯罪 ,排除在“政治犯不引渡”原则之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