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信仰危机的现实困境下,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人本意蕴,领会其在真理追求、价值实现、个人发展方面的丰富内涵意义重大。马克思主义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最高命题,揭示了其以人为本的终极关怀;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下人的物化倾向及社会伦理乱象,映射出人的精神需求的实际勃发及信仰的自觉。根植于人本前提培育马克思主义信仰,须遵循人的心理发展的客观规律,促进信仰主体需要体认、伦理内化、心理整合机制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期,信仰是人们颇为关注的理论和现实问题。随着苏东社会剧变和冷战的结束,特别是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人们的精神世界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危机问题。同时反思过去,我们也的确在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问题上出现过失误,但却不能据此而否定或放弃马克思主义信仰。我们必须对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正确的对待和全面的认识,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  相似文献   

3.
共产党员的信仰是其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强烈信奉热爱崇敬之情。在一些党员中,信仰模糊、信仰淡化、信仰动摇、信仰缺失、信仰异化、信仰危机等各种程度不同的问题,都始终存在着。我们应该有针对性地对之进行治理,着眼于从“党员要时刻保持理论上的清醒与坚定、全力做好信仰的日常维护工作、注重在实践中锤炼信仰以及党组织要抓好对党员的信仰教育”等视角入手,科学设计、整体谋划党员坚守信仰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4.
道德信仰在情感层面体现为对道德的终极关怀,在理智层面体现为对道德的超越性的理性把握,是社会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撑。但转型时期我国道德信仰危机日益严重,如非道德主义、官德的日趋下滑等,导致人们道德信仰失落与无所适从。分析道德信仰危机根源,按道德信仰规律"重建"社会基本道德信仰,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5.
信仰危机是指信仰主体对其之前坚守的价值追求丧失信心、产生怀疑,甚至动摇和放弃。高校学生正处于思想成长和定型的关键时期,容易在信仰选择过程中受到多元化思想的影响,造成信仰危机。文章从三个层次分析信仰危机的产生、表现,反思和探索消除信仰危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是一个有着自己独特性的群体。从年龄上看,他们已进入青年期,思想敏锐,可塑性强,正是信仰确立的关键时期。从个人素质上看,他们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与判断力,容易学习到、感受到并接受新的思想和生活方式。他们的信仰问题,既关系着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十分关键。充分认识和掌握大学生的信仰状况也是高校信仰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在价值多元,思想困惑、道德失范、信仰危机等多种复杂因素作用下的社会转型期,了解和研究大学生的信仰问题显得特别有意义。一、概念分析近代中国,近百年的文化砥砺与冲撞,使中国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从信仰的角度,我们看到,共产主义是个人与社会、现实与理想关系呈现最科学形态的社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是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民众信仰方面存在很多的问题,其中政治信仰存在着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危机、政治淡化等比较突出的问题。我们应该有针对性地分析其成因和特点,以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中国梦"的实现需要科学信仰的指引,大学生作为重要后备力量,其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的确立程度必将对"中国梦"的实现产生直接影响。当前大学生信仰的主流是好的,但少数大学生信仰危机值得关注。"中国梦"视阈下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的理论与实践现实都彰显出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加强大学生信仰教育,要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的地位,发挥高校党团组织和学生组织的阵地作用,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拓宽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平台。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缓解了青少年信仰危机的焦虑、尊重了文化多元的客观实事,为主导信仰的确立找到了理论支点,为重塑青少年主导信仰找到了逻辑起点。重塑青少年主导信仰要以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为基础,创新方式方法,凸显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的说服力、彰显中华民族主流文化信仰的生命力、展现个体道德信仰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理性信仰是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容忽视的维度。马克思主义信仰要坚持理性解读,从宗教批判、理性根基、理性维度着手,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进行理性剖析,找准信仰的内涵偏差、内在缺乏、外部困扰,分析马克思主义信仰受到否定和怀疑的根由,以理性的目光审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存在的问题,通过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核心定位,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使其成为大众不能脱离的生命信仰,真正将马克思主义信仰充实到人们的精神世界中,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性信仰体系。  相似文献   

11.
法律信仰危机是中国目前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之一。作者认为法律信仰是法治建设的思想观念基础 ,是一个社会实现法治的标志。本文就法律信仰危机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并阐述了培养法律信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当前青少年学生普遍存在严重的信仰危机已是一个严重的客观事实。现代性进程与学校教育的不协调导致青少年学生同一性危机是其信仰危机的主要社会心理原因 ,并且信仰危机对其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消极影响 ,使其表现出行为的危险性。我们应当积极采取有效措施 ,帮助他们重树信仰。  相似文献   

13.
经济全球化导致的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的传统道德信仰受到不同文化和社会思潮的冲击,使得他们原以信奉的道德信仰产生危机。直面危机,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增强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强化国家认同和社会认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广大青年学子,逐渐摆脱信仰危机。  相似文献   

14.
农村法治建设之观念阻却:法律信仰危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律信仰是主体心理状态的上乘境界,是实现法治的内驱力,对法治化进程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我国农村的法治化过程中,主体法律信仰危机严重阻碍了中国法治建设的进度。法律信仰危机,是因为人治传统、法律制度、司法及礼法传统等多种因素导致的。法律信仰的培植是当前农村法治建设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苏联剧变是由多重因素叠加造成的,其中逐步放弃共产主义信仰而导致的信仰危机是剧变产生的内发性因素。十月革命前,共产主义信仰在俄国确立时本身包含着一些非科学因素;十月革命后,列宁开始着手苏联的信仰建设,这一时期的信仰建设是正确的,但到了斯大林时期,由于成绩与失误并存,对共产主义信仰既有巩固,也有一定程度的冲击。斯大林之后直至戈尔巴乔夫执政期间,苏联的信仰危机由激化到总爆发,最后导致了苏联剧变的惨剧。研究苏联信仰危机,能为当代社会主义国家的信仰建设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6.
党员干部是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掌舵手,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其精神之"钙"。但近年来,我们部分党员干部出现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的问题,不同程度的陷入贪腐漩涡,严重影响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其成因是多方面的,如国际环境的影响、西方意识形态的入侵、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以及信仰教育的弱化。因此深化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需要改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方式、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对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始终保持警惕、营造健康有序的市场经济生态等。  相似文献   

17.
信仰是精神的灵魂,是精神的动力,是精神的支柱,要克服精神懈怠危险,必须始终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高地,让信仰在理论武装中强化、在明辨是非中坚守、在躬身实践中砥砺、在文化熏陶中扎根。  相似文献   

18.
法律信仰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信任、信服和敬畏,是内心的价值追求与法律价值取向的一种心灵相契.法律信仰是法治的精神内核和意蕴所在,是实现法治的内在驱动力.在对当下中国法律信仰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着重探究民族法律信仰危机的症结所在,进而立足于理论研究和现实考量,提出促成法律信仰生成的一些对策与措施,以期为我国和谐社会和法治建设带来些许思考.  相似文献   

19.
政治认同是人们从内心深处产生的一种对所属政治系统的情感上的归属或依附。政治认同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精神动力。认真分析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过程中面临的大学生政治认同问题,通过完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各项机制,重塑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仰,加强高校的政治社会化建设等途径来提高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水平,不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政治信仰在我国党建中开始淡化。新时期为了防止党员的信仰缺失,重新诠释信仰与政党的关系,从信仰危机的视角来借鉴苏联解体的经验教训,通过对国共两党在信仰建设方面的对比,以历史为镜面,总结出当前全面从严治党必须继续推进信仰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