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宪法修改与宪政转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秦前红 《法商研究》2004,21(3):24-26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以绝对多数票通过了第四次宪法修正案。此次修宪意义重大 ,对未来中国宪政理念和法律体系将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以此为契机 ,2 0 0 4年 3月 2 8日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和宪政理论研究所共同主办了“社会转型与宪法修改”理论研讨会。武汉地区的 40多位法学和经济学专家、学者 ,汇聚一堂 ,在“社会转型与宪法修改”的主题之下 ,回顾了我国的宪政发展史 ,评价了此次《宪法》修改的具体内容和历史意义 ,并对未来的宪政发展作了前瞻性的思考。现以笔谈的形式将部分专家、学者的发言予以发表。 (本专题中的《宪法》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简称 )  相似文献   

2.
转型社会的宪法稳定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茂林 《法商研究》2004,21(3):21-24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以绝对多数票通过了第四次宪法修正案。此次修宪意义重大 ,对未来中国宪政理念和法律体系将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以此为契机 ,2 0 0 4年 3月 2 8日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和宪政理论研究所共同主办了“社会转型与宪法修改”理论研讨会。武汉地区的 40多位法学和经济学专家、学者 ,汇聚一堂 ,在“社会转型与宪法修改”的主题之下 ,回顾了我国的宪政发展史 ,评价了此次《宪法》修改的具体内容和历史意义 ,并对未来的宪政发展作了前瞻性的思考。现以笔谈的形式将部分专家、学者的发言予以发表。 (本专题中的《宪法》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简称 )  相似文献   

3.
征收、征用与私有财产权保护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石佑启 《法商研究》2004,21(3):30-32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以绝对多数票通过了第四次宪法修正案。此次修宪意义重大 ,对未来中国宪政理念和法律体系将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以此为契机 ,2 0 0 4年 3月 2 8日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和宪政理论研究所共同主办了“社会转型与宪法修改”理论研讨会。武汉地区的 40多位法学和经济学专家、学者 ,汇聚一堂 ,在“社会转型与宪法修改”的主题之下 ,回顾了我国的宪政发展史 ,评价了此次《宪法》修改的具体内容和历史意义 ,并对未来的宪政发展作了前瞻性的思考。现以笔谈的形式将部分专家、学者的发言予以发表。 (本专题中的《宪法》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简称 )  相似文献   

4.
周冶陶 《法商研究》2004,21(3):28-29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以绝对多数票通过了第四次宪法修正案。此次修宪意义重大 ,对未来中国宪政理念和法律体系将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以此为契机 ,2 0 0 4年 3月 2 8日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和宪政理论研究所共同主办了“社会转型与宪法修改”理论研讨会。武汉地区的 40多位法学和经济学专家、学者 ,汇聚一堂 ,在“社会转型与宪法修改”的主题之下 ,回顾了我国的宪政发展史 ,评价了此次《宪法》修改的具体内容和历史意义 ,并对未来的宪政发展作了前瞻性的思考。现以笔谈的形式将部分专家、学者的发言予以发表。 (本专题中的《宪法》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简称 )  相似文献   

5.
20 0 0年 4月 2 6日 ,由中国人民大学宪政与行政法研究中心、诉讼制度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和《中国律师》杂志社联合举办的“司法独立 :司法制度改革的目标”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隆重召开。来自北京以及外地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实务部门的专家学者共 5 0多人参加了会议。与会学者围绕“我国宪政体制下的司法、司法权与行政权”、“司法独立与审判独立”、“司法制度与司法公正”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此次研讨会是国内第一次由宪法学者和诉讼法学者共同对我国司法制度进行的研讨 ,表明我国司法制度的改革不仅仅是诉讼领域的…  相似文献   

6.
“十六大”后的中国宪法与法制发展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陈方 《中国法学》2003,(1):183-186
党的“十六大”的胜利召开 ,将极大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为借“十六大”胜利召开的东风 ,进一步推动我国宪法和宪政理论的研究与交流 ,具体评估“十六大”后我国宪法和宪政的理论与实践的走向 ,由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等四方联合主办 ,由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承办的“‘十六大’后的中国宪法与法制发展研讨会” ,于 2 0 0 2年 1 2月 2 7日至 2 8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召开。共有 60余名学者向会议提交了论文 ,其中 5 0余名到会发言交流。学者们紧密结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 ,就完善我国宪法和法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  相似文献   

7.
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2000年年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0年 1 0月 2 3日 ,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年会在北京召开 ,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共80多人出席了会议。会议的主题是“2 1世纪中国宪法学的发展趋势” ,与会学者围绕会议主题 ,展开了观点纷呈、气氛热烈的讨论。现将此次学术研讨会的主要内容综述如下 :一、2 0世纪中国宪法学的发展特点与基本经验有学者对旧中国宪法发展的历史进行了回顾 ,认为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三种不同类型的宪法 ,即清朝、北洋军阀制定的虚假宪法 ;国民党南京政府制定的资产阶级宪法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共和国宪法。从清末开始的宪政运动到中…  相似文献   

8.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全围人大常委会提出了宪法修正案(草案),经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对我国现行宪法作了一些重要修改。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在宪法第三十三条增加一款,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是我国人权事业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件大事。重大的意义以宪法形式确认和宣布人权保障,是近代以来民主宪政和法治的重要特征。历来宪法与人权具有不  相似文献   

9.
对现行《宪法》作用及宪政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崇德 《法学杂志》2005,26(2):10-11
2004年12月,在我国现行《宪法》颁布22周年之际,北京市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召开座谈会。十几位专家学者认为,《宪法》的颁布意义持别重大,它的作用也是不容低估的。但现在有些人认为《宪法》没有起到作用,还有人认为,中国只有宪法没有宪政等等。对此专家们予以了反驳。以下是一组学者的发言摘登,对宪法的作用、中国的宪法、违宪审查等问题,学者们从不同角度作了阐释,希望能给大家以启示。  相似文献   

10.
宪法修改限制是宪法学的基本问题之一。而在此问题上,印度的修宪权“基本架构限制”理论颇具特色。这一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修宪权并不是绝对的,宪法修改不能破坏宪法的“基本架构”。但这一修宪权理论在印度的确立并不是一路坦途,而是经历了印度议会与最高法院之间跌宕起伏的斗争。从比较宪法的角度讲,“基本架构限制”理论及其实践对后发法治国家的宪政建设无疑具有典范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 年前,在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和中国东方文化研究院法律文化分会联合举办的“宪法比较研究”理论研讨会上,与会的中外学者围绕着宪政的概念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所论及的观点涉及到宪政的性质、结构、特点和定义及与宪法的关系等方面。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宪政概念的内涵“宪政”(constitution government)一词源于西方,在英文中意指以宪法为依据的民主形式。亚  相似文献   

12.
我国已经签署《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目前正处于积极准备条件正式批准和实施这一国际人权公约的阶段。值此之际,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写进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条款,而在宪政意义上作为“人权保障法”的《行政诉讼法》,其修订已被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列人立法规划。无庸置疑,《行政诉讼法》的修改不仅要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需要,而且要  相似文献   

13.
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2002年年会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 2 0 0 2年年会于 2 0 0 2年 1 0月 1 5至 1 8日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宪法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部门的专家共 1 5 0多人出席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 1 0 0多篇。会议围绕“回顾与展望 :纪念现行宪法颁布实施 2 0周年”的主题展开了广泛的讨论 ,与会者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一方面总结了现行宪法颁布实施以来的伟大成就 ,另一方面在对现行宪法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学术观点和建议。现将此次研讨会的主要内容综述如下 :一、回顾和评价现行宪法与会学者认为 ,2 0年来现行宪法能适应改革开…  相似文献   

14.
《偏颇的宪法》是美国学者凯斯.桑斯坦从现代西方自由主义的视角对美国宪法历史及理论的一次梳理。他主张,当下的美国宪法是偏颇的,这一现象是贯彻"因现状而中立"原则的结果。站在这个角度,他对审议民主、司法节制等宪政问题进行研究,从而完成了对美国宪政运作的一次深入而细致的审视。  相似文献   

15.
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1999年年会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1999年年会于9月中旬在广东省东莞市举行。此次会议的主题是“宪法与依法治国”。与会代表围绕着会议主题,着重讨论了宪法修正案的意义、宪法在依法治国中的地位与作用和如何进一步保证宪法实施三个问题。现将此次学术研讨会的主要成果综述如下:一、1999年宪法修正案的意义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此次修宪是对1982年现行宪法的第三次修正。与会者一致认为,此次修宪虽然只有六条,但意义十分重大。一是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国家生…  相似文献   

16.
一、宪法学研究概况 2004年,宪法学的学术研究活动非常活跃.3月28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宪政理论研究所主办了"社会转型和宪法修改"理论研讨会.5月15日,中国人民大学宪法与行政法治研究中心和中国人民大学诉讼制度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共同主办了"宪法与刑事诉讼法"学术研讨会.9月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举办了"纪念‘五四'宪法颁布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五十周年"理论研讨会.9月12日,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和中国人民大学宪法和行政法治中心共同主办了"五四年宪法与新中国宪政"学术研讨会.9月25日,中国政法大学举办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社会主义宪政建设学术研讨会".10月23日,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2004年年会暨纪念五四宪法颁布50周年"全国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师范大学举行.  相似文献   

17.
宪政秩序是制宪者通过立宪所确认的社会一致性、连续性、确定性法律秩序在实践中有效实现,主要表现为宪法所规定的公共权力和公民权利在实践中的有序运行状态。人类宪政发展的历史表明:在不同国家乃至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宪政秩序构建的理论与操作模式均存在差异性。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为卓有成效地构建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宪政秩序,宪法学者应当研究世界宪政建设的一般规律,而对这一特定时期宪政建设的特殊性加以分析探讨则尤为重要。 一、宪政秩序在社会转型时期具有特殊价值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特别是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  相似文献   

18.
王蕾 《行政与法》2006,(6):87-90
近百年,宪政与行政法治,一直是国人孜孜以求的目标。然而在这一宏大的主题之下,宪法与行政法之具体关系问题,虽有不少学者提纲挈领式的阐发,却鲜有深入细致的分析。本文试图从法理学的角度,以“应该”和“事实”两分为基础,分形式、内容、实效三个层次来解析“宪法与行政法的关系”这一命题。其中,前两个层次属“应该”范畴,后一层次属“事实”范畴。以期对如下问题有所启迪:缩小中国实然意义上与以宪政国家为模本所构成的应然意义上的“宪法与行政法关系”的距离,实现宪政与行政法治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9.
“民法学与宪法学学术对话”纪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5月25日,中国人民大学宪政与行政法治研究中心和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共同举办了全国性的“民法学与宪法学学术对话”。这次对话受到全国民法学者与宪法学者的普遍重视,来自全国数十所教学、科研机构和有关国家机关的5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研讨,其中2  相似文献   

20.
由福建省台湾法研究中心、省文化经济交流中心、香港律师会、台湾华冈法学基金会等单位共同举办的海峡两岸法学论坛于 2 0 0 4年 8月 2 0日至 2 1日在福建省福州市隆重举行 ,此次论坛的主题为“借鉴与互动 :公司法现代化的探讨”。祖国大陆、香港、台湾三地 1 5 0多名公司法学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就公司法学的理论问题展开研讨 ,交流各自公司法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为大陆《公司法》的修改建言献策。现将研讨会论文及会议研讨的主要问题综述如下。  一、《公司法》修改的基本理念和指导思想与会者认为 ,大陆《公司法》的修改应遵循立足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