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在界定村落自生秩序与国家权力的基础上,可以从两者间关系演变的角度呈现村落转型的内在逻辑.通过对已有研究的总结,可以发现中国传统村落因为"权力的文化网络"而能够与国家实现较好的衔接,并保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性;自近代以来开始的急切的国家政权建设,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冲击了村落的自生秩序,不仅没有实现国家与村落的有效衔接,反而出现国家政权普遍的"内卷化";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全能国家的原因致使村落自生秩序再次受到全面冲击和压抑,结果是强大的党政体系主导村落的一切事务,因而谈不上村落与国家的衔接问题;改革开放以后,村落自生秩序各种形式的复兴在我国各地农村是一个普遍现象,但这并不意味着自生秩序与现代国家实现了有效衔接.对此变迁历程,需要结合我国近年来村落面临的新境遇展开进一步的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2.
村民自治制度的核心,是重新构筑农村社区内的权力结构,使之由一元国家农村基层政权转变为一元村民自治权,并承担相应的功能,实现转型时期中国农村的再度整合。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着向一元行政权力回归或向二元权利结构变异的倾向.实践偏离了制度规定的轨道。为此应正确处理政府、市场和民众这三者的关系,变“行政支配主导型”的体制为市场导向的民主的合法体制。  相似文献   

3.
乡镇政府对村民自治组织的"过度干预",以及村民自治组织的"附属行政化"倾向是当前乡村关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这些现象的根源是国家宏观体制问题。化解乡镇行政权力与村自治权利的冲突必须从改变压力型的管理体制出发,正确区分"村务"与"政务",处理好"行政权"与"自治权"的关系,完善修订《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相似文献   

4.
接点治理与国家政权建设——湖北荆门J村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政权建设必须回应自上而下规划的社会变迁与自下而上乡村性质变迁的要求,村组两级组织的接点治理能够实现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保证村庄社区的有序稳定,有效表达村民公共需求。无论是集体化时期覆盖型的接点治理模式,还是农业税时期结合型的接点治理模式,都是正式权力嵌入地方社会的有益尝试。后税费时期的治理接点被弱化甚至瓦解,使原来的国家-接点-农民关系变为官僚体系与农民的直接打交道,它带来基层组织的脱嵌化与乡村治理的内卷化。只有重塑治理接点的权力性质,实现其合法性来源的转换,使合法性与合理性兼具一身,才能呼应并协调地方诉求,促进国家政权建设稳妥推进。  相似文献   

5.
提高各个组织的行政自主性是公共行政改革的基本思路。事业单位作为行政组织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不例外。宏观上,单位体制的不断分解和重组在构成公共行政改革实质内容的同时,也贯彻了增强行政自主性这个基本理念。微观上,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改革表明事业单位和其工作人员的法律关系更加多元,也能更自主地处理这个关系。深藏于制度变迁背后的是行政法治原则的拓展,即对基本权利客观价值秩序功能的强调使得公共服务补充了行政权力作为行政主体的内涵基础,从而使建基于控制行政权力的形式法治发展为更好引导和规范行政组织实现行政任务的实质法治。  相似文献   

6.
随着村民自治的推行 ,国家行政权力从农村基层政权的撤出 ,村级治理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迁。这种治理模式的变迁必然影响着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构建。构建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必须在明确政府职能、加强村委会建设以及培育成熟理性的社会主体三个方面加以努力。村民自治应以价值理性主义、法制主义及充分自治为自身的发展取向。  相似文献   

7.
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需要理清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基本理论及不同的关系模式。在此基础上,梳理国家权力与乡村社会之间的关系变迁是构建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历史和经验前提。明确上述理论与历史变迁,通过村民自治、德治与法治的结合,构建现代乡村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8.
随着村民自治的推行,国家行政权力从农村基层政权的撤出,村级治理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治理模式的变迁必然影响着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构建。随着村民自治的进一步深入,构建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必须在明确政府职能、加强村委会建设以及培育成熟理性的社会主体三个方面加以努力。在社会充分发育、国家与社会日趋良性互动为背景的村民自治,其发展也应以价值理性主义、法制主义及充分自治为取向。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关系一直处于不断的调适与改革之中。然而,地方政府的财政问题却仍困扰着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其主要表现为向上的相对自主性不够和向下的权力过大,并引发了中央与地方、政府与公民之间的矛盾。由此在财政体制的改革中,地方政府一方面要增强自身的财政自主性和独立性,加强对当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能力和控制力;另一方面也要"还利于民",减轻公民的财税负担,促进公民力量和市民社会的壮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0.
论转型时期地方政府权力格局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冲破了传统体制下的单极权力结构,国家与社会关系出现重大变化,政府权力向经济领域、社会领域转移,中央权力向地方转移。地方政府既向市场、企业、社会转移了相当部分的权力,同时又拥有部分市场主体的权利和利益,没有逾越行政分权所致的弊端。地方政府最终只有将经济剩余分享权和控制权、社会管理权和自治权重新回归企业、市场和社会,才是地方政府权力格局优化的长期目标和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11.
我国股票发行体制市场化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股票市场建市十多年来 ,股票的发行制度由行政色彩浓厚的审批制过渡到了现在的审核制 ,股票发行制度的历史变迁反映出中国股市行政权力逐步淡出、市场化逐步加强的发展趋势。但现行的审核制仍存在着一定的制度缺陷 ,要完善我国股票的发行体制的关键是进行市场化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制度变迁”理论分析“村民自治”的缘起、成型,认为“村民自治”制度是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结合的产物。分析“行政化”产生的表现并认为国家政权与乡村社会自主性非均衡、强制性制度变迁压制诱致性制度变迁,是造成“行政化”倾向的原因。因此,需要完善国家政权,增大乡村社会自主性,使二者达到相对均衡,实现“国家——乡村社会”关系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3.
考察乡村政治的意义在于把握乡村社会的权力结构,以及其中的各种权力怎样治理乡村社会。经历革命、改造、改革和转型四次重大历史变迁的后乡土中国,乡村政治的基本性质已从"无为政治"转变为"村官政治",村官代理着国家权力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中国乡村政治转型并未出现由现代政治体系替代传统权力结构,而是表现为基层权威趋于官僚化,这是国家基层政权建设与乡村社会互动的一种结果。村官政治糅合了国家治理和乡村自治,有机地将国家利益、基层精英利益和村民利益整合起来,在功能上向发展与施惠型政治转变,从而达到了乡村政治在总体上的良性运行状态。  相似文献   

14.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是中国之治的特色和优势。已有研究分析视角以静态为主,基于变迁性视角呈现并解析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整体样貌”和“系统逻辑”的研究有待加强。结合“自主权”与“自主性”关系变迁,构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演进逻辑分析框架。江西省Z村的实践较为全面地呈现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进程中,自主权与自主性关系由二元失衡向一元失衡、二元均衡变迁的纹理和链条,表明分析框架具有一定的解释力和合理性。当前,地方政治引导和行政助推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催化力量,也可能成为导引自主权与自主性关系失衡的诱发因子,促进自主权与自主性关系二元均衡的关键在于推动政治、行政、社会等多元力量的协同互构。  相似文献   

15.
村民自治是透视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视角,研究分析国家力量和各种社会力量在村民自治中的博弈,区分基层政府与村委会在村民自治中所应扮演的角色,可以为当下的国家政权建设与村庄治理提供理论上的支持.本文以权力分析为线索,深刻探讨了村民自治下的乡村关系,指出制度设计上与现实中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构建好农村中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行政法治主义产生于资本主义革命胜利之后,在议会至上理念的指导下,它为防止行政权力的滥用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但是,行政法治主义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其内容也在发生着变化。  相似文献   

17.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急剧变迁时的"失范期",各种社会失范现象愈来愈普遍,涉及到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失范现象呈现加速扩散蔓延的趋势。在现阶段我国公共行政领域,行政道德失范现象频繁出现。本文从"文本"与"具体"两个层面对社会转型期我国行政道德失范的含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论村民自治权运行中的权力制约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村民自治权具有权利、权力双重属性。作为权利,村民自治权很容易受到国家行政权的限制、干涉或侵害,这就要求限制行政权在自治领域的效力,削减行政强权对自治权的压制;作为权力,村民自治权很可能侵害村民个体权益,甚至造成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政,这要求国家立法权和司法权适度介入自治领域,防止自治权的滥用与无度。因此,必须合理划分和界定国家权力与村民自治权之间的比例关系,通过立法权和司法权介入自治权的运行过程,实现对国家行政权力和村民自治权力的制约,以维护和保障村民权益,使国家权力、村民自治权、个体权利在村民自治权运行过程中达致平衡与和谐。  相似文献   

19.
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我国<宪法)规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自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以来,以村民自治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蓬勃发展,扩大了农民的政治参与,促进了村民的政治认同;推动政府与村民良性互动;推进我国农村行政改革向深层次发展;大大增强了乡村社会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实现了乡村民主化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20.
政府主导改革,国有企业推动经济发展是中国20世纪80年代改革的主题.改革初期的设计者和参与者对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缺乏正确认识,忽视了培育自主性市场主体和市民社会,体制内的改革使国家依然垄断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资源.但是,农村改革的制度创新,不仅使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在最基层的农村实现了重构,而且使私营经济在改革体制的外部顺势而生.私营经济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了中国社会体制的整体性变迁,使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在整体上实现了重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