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北省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方面还存在认识上有偏差、培训任务重、组织化程度低等问题。只有确立平等就业理念、整合培训资源、增强培训针对性并实施品牌带动战略,进一步完善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服务平台和社会保障机制,营造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制度环境,才能顺利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相似文献   

2.
《就业与保障》2006,(11):14-15
尤溪县是朱熹的诞生地,闽中农业人口大县,土地总面积3463平方公里,辖8镇7乡250个村委会和10个居委会,全县总人口42.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5.74万人,农村劳动力达18.76万人,已经转移就业9.68万人,占农村劳动力51.6%。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县和正在加速崛起的新兴工业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在全县工作大局中,意义重大、任务繁重。  相似文献   

3.
《新重庆》2007,(2):12-13
万州地处三峡库区腹心,是重庆正在建设的第二大城市和三峡库区经济中心。全区人口170万,其中农业人口124万,农村劳动力资源80.92万,从业劳动力74.93万,农业人均耕地0.69亩,劳均1.05亩,50万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2003年启动实施"阳光工  相似文献   

4.
洪银兴 《群众》2009,(1):13-16,20
江苏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走在全国前列,江苏的三农问题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带动解决得比较好。特别是创造了以非农化解决农业问题.以城市化解决农村问题,以劳动力转移解决农民问题的经验。但是工农差距、城乡差距不但没有缩小,还在进一步扩大。因此,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三农现代化,不能单纯靠非农化、城镇化来带动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而是要直接以农业、农民和农村为发展对象。  相似文献   

5.
作为农业人口约占总人口87%的农业县,探讨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不仅有利于农民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农村和农业现代化的  相似文献   

6.
关于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实用人才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在示范农业技术、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安置农村劳动力就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活跃农村市场、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就业是民生之本,而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则是我国实现充分就业、解决民生问题的重点和难点。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做好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工作,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在当前我国整体就业压力增大、城市出现用工结构性短缺、农村剩余劳动力供给不断增加的新形势下,解决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问题仍是当务之急。一般来说,城镇化是解决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问题的主要途径。然而,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着过度发展与失衡问题,对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问题的有效解决产生了不利影响。今后,应在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寻求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问题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政府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政府全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在"三农"问题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本文在找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为的同时,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成本问题,在此基础上,阐释了过高的转移成本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阻碍,提出了政府提供更佳的公共服务是促进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9.
王百平 《人大研究》2005,(6):F004-F004
和谐社会,简单地说,就是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处于巨变和转型过程中的中国社会,目前有诸多不和谐问题,如经济循环不畅、阶层矛盾加剧、政务摩擦不断、区域关系失衡、生态环境恶化等。追究根源,这些现象又都与城乡差距拉大、农村发展滞后如影随形地纠缠在一起。因此,“三农”问题是当前中国社会一个最具根本性、最有决定性的社会不和谐问题,也是最棘手、最难解决的社会不和谐问题。中国是一个地道的农业和农民大国,农业的基础性地位,农村的发展滞后,农民占我国国民大多数的现实,决定了“三农”问题与其他社会问题相比较,更具有基础性和连锁反应性的特点。“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而农民增收的根本举措是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改革开放近30年的实践告诉我们:解决农民就业,一是农业,二是乡镇企业,三是外出务工经商。我省是一个欠发达的农业省份,全省2600万人口中,农业人口有2046万人,绝对贫困和低收入人口在700万人以上,农村劳动力约1200万人,富余劳动力300多万人。经济落后、城乡差距大、农民贫困是最基本的省情。由于地处西北内陆,观念、资本、技术、产品销路等一系列因素的制约,限制了乡镇企业的发展,因此,我省依靠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短期内不会有大的增长。农业依然是我省农民最主要的就业方式,全省7300多万亩耕地,60%多是山地和旱地,人均3.5亩,仅能维持基本的生活需要。我国绝大部分农产品价格已高于或与国际市场价格持平,在中国加入WTO的形势下,农产品价格不可能再提高,要依靠农业富裕,必须进行农业结构的调整:一是发展特色农业,农产品品种结构和质量向优质、专用、多样化发展,这种建立在土地种养之上的结构调整尽管是十分有效的,但同时也是比较有限的;二是逐步实现农业生产和经营上的规模化,这是农业成为真正赚钱产业的惟一出路。因此,农业内部对劳动力的需求整体上将是一个递减过程。所以,农村劳动力只有进城务工,走转移这条路子,才是增加农民收入最快、最直接、最见成效的办法。2004年我省共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324.25万人(次),约140万人;实现劳务总收入64.40亿元,为农业人口人均增收310元,占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1840元的六分之一。劳务输转已切实发展为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的劳务经济。一是促进了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有效地解决了群众的吃饭问题。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就业,一方面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另一方面非农化过程提高了农产品价格,从而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近几年来,我省部分地区遭受了各种自然灾害,但人民群众生活稳定,未出现大批外出讨饭的现象,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劳务输转发挥了作用,劳务输转已成为农民的“铁杆庄稼”。  相似文献   

10.
赵频  田家华 《理论月刊》2005,(4):161-163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大量存在已经成为农业发展所面临的最大制约因素,解决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出路,既是中国改变贫困地区落后面貌、农业实现新的飞跃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一个极富挑战性的难题。湖北省属于农业大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面临一系列障碍和问题,本文拟就此进行分析,并探讨该问题的一些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1.
张觅 《重庆行政》2008,(3):52-54
一、重庆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2000年,重庆市有农业人口2430.20万人,农村劳动力总数1320.9万人,占农业人口的54.35%,有耕地面积2374.8万亩,人均耕地仪0.77亩。根据重庆市目前的生产力水平,按全国通用标准,可以计算出农村富余劳动力达712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54%),若加上新增的13万劳动  相似文献   

12.
王峥 《新东方》2007,(4):10-12
一、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形成的原因严格意义上讲我国农村劳动力不同于农业劳动力,农业劳动力是指从事广义农业的劳动力,农业劳动力是按照劳动力所从事的职业的性质来划分,而农村劳动力是按照劳动力所从事的职业的地域来划分的,其数据范围要比农业劳动力广泛,既包括农业劳动力,也包括农村中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劳动力。在绝大多数的文章和书籍中,经常把两者通用,本文所探讨的农村劳动力如不作特别说明亦是此意。  相似文献   

13.
构造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而重中之重是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开辟了农民增收的新途径,为农村发展注入了活力,形成多一个人就业,社会就多一分稳定,个人就多一分收入,市场就多一分购买力理念,为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及农村经济的繁荣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目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还存在相当大的开发空间,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尤其是劳动力素质偏低的问题,不仅带来了岗位和收入的不稳定,增加花费,而且减少实际收入,导致转移成功率不高、加大了转移风险。为此,在抓好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的同时,我们要合理有序地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相似文献   

14.
李新 《江西政报》2008,(19):45-47
就业是政府的“一号工程”。近年来,丰城市按照“围绕一个中心、签订二个合同、加强三项管理、建立四个对接机制、落实五项激励政策”工作要求,积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更多更快更好地转移就业,尤其是向本地企业、工业园区、新兴产业转移就业取得明显成效。今年上半年,全市劳动力就业达57296人,新增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9789人,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新跨越。  相似文献   

15.
吴海涛 《政策》2007,(6):38-39
黄梅县是一个农业大县、人口大县,也是劳力资源大县。全县现有耕地面积66.56万亩,乡村人口74.7万人,农村劳动力34.63万人。按现在的耕作水平,农村从事种植业仅需14万劳动力,富余劳动力近21万人。  相似文献   

16.
农村劳动力的非农转移以及老龄化,使得我国农村劳动力代际变迁不可逆转,进而引发农村土地利用趋势的改变。基于湖北省四个农村的调研数据,借用和修正Ulrich Kleinwechter&Harald Grethe的村庄均衡模型搭建分析框架,选取系统动力学作为建模与实现工具,对农村土地利用的趋势进行预测及比较分析。根据结论,农村土地利用状况受劳动力代际变迁的影响深远,且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因代际变迁效应而出现利用状况下降的趋势。由此提出从农村系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土地资源配置、农业生产技术四个方面缓解这一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国外农村剩余的劳动力转移的实践与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马克思主义认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社会总劳动在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之间的重新分配和重新配置。发生这种变化的基础,是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各国政府在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采取了国家干预的做法,成功地解决了农村劳  相似文献   

18.
根据劳动保障部《关于切实做好2007年第二次转移农业劳动力统计工作的通知》的要求,为摸清转移农村劳动力现状和底数,为2008年制定农村劳动力就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以及为建立劳动保障部门独立的转移农村劳动力统计制度提供科学、可靠的数据,吉林省就业服务局从2007年12月20日开始,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了转移农村劳动力统计调查工作,2008年1月15日已经完成数据汇总工作并上报劳动保障部。  相似文献   

19.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业生产均衡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溪薇 《求索》2007,(8):31-32
由于思考农业生产问题不能脱离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大环境,本文联系当前入城务工农村劳动力的特点论述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可能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引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在采用生产者合力体现劳动者生产效率差畀的基础上建立了满足粮食安全、劳动力转移相互均衡的相关性模型。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孟兆娟 《前沿》2004,(2):101-103
近几年来 ,农民收入增幅逐年下降 ,导致下降的原因有 :一是经济周期低迷 ,农民就业不充分 ;二是农民非农就业机会减少 ;三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增收作用在短期内难以发挥出来 ;四是农业经营规模小、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有 :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效益 ;促进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 ;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 ;扩大农地经营规模 ,提高劳动生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