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修订后刑诉法正视了技术侦查措施对于惩治职务犯罪的必要性与正当性,赋予了检察机关技术侦查的决定权,并允许技侦收集的材料作为证据使用.在修订后刑诉法对技术侦查规定较为原则的情况下,检察机关要准确运用技侦措施以实现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平衡,应当严格把握技侦的适用范围及适用的必要性、严格审批程序、强化与执行机关之间的衔接,并谨慎使用技侦收集的证据材料.  相似文献   

2.
监控类技术侦查证据是打击犯罪的有力武器,但在具体适用中存在移送规范粗放化、证据出示随意化、质证方式单一化、对监听译文审查不足、违法技侦证据排除困难等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立法上的缺失,受技侦证据固有特点和侦查神秘主义的影响.对此,应进一步明确证据的移送和出示规则,保障证据移送的安全保密性、完整性和真实性;扩大证据的"原件...  相似文献   

3.
将技术侦查手段运用到反贪查案中的必要性已经在学界和实务界达成共识,而且在当今国情下也具备相当的可行性。在现阶段反贪使用技侦手段仍然要依靠公安机关,在此基础上应增强可控性,同时针对各种具体情形应灵活运用技侦手段,并注重与一般公开手段的配合。为了更有效地打击贪污贿赂犯罪,对于反贪技侦手段的使用应进行合理的规制,理性地看待“适用原则”和有关“证据转换”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司法实践中,技侦材料证据转化存在条件不明晰、程序不明确等困境;技侦证据审查存在证据形式不统一、证据能力审查形式化等问题;在庭审运用中存在未确立庭外核实规则、质证程序不明确、被告人权益保障不完善等难点。技侦材料证据转化,包括程序启动、证据转化和移送、审查和监督、举证质证等具体环节,要遵循法治化程序设计。  相似文献   

5.
论检察机关的技术侦查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雷 《政法论丛》2011,(5):95-100
在此轮刑事诉讼法再修改过程中,秘密侦查、技术侦查立法是侦查部分修正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中争议最大的问题莫过于检察机关自侦案件中应否享有完整的技侦权。首先需要分析现有规范性依据及实践中自侦案件技侦手段的使用情况。占主流观点的支持者提出了种种理由,然而从技侦权配置的整体改革方向来看,基于技侦手段干预权利的程度及技侦手段规制的必然要求,技侦的决定权与执行权应当分离,检察机关在技侦权配置体系中应当承担其监督职能,而不是执行职能。  相似文献   

6.
检察机关技术侦查权是此次刑事诉讼法修改中的重要新增内容,应全面整理出其立法出台的背景,同时对于立法中的规定应当进一步分析并作出相应的解释,包括检察机关技侦权的适用对象、适用案件范围应当进一步明晰,对于决定权与执行权之间的衔接性规定应当细化,对于证据的使用应当坚持最后使用原则.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职务犯罪案件呈明显上升趋势,且犯罪手段多样化、智能化和隐形化,使侦查与反侦查的对抗日趋复杂、尖锐和激烈,对检察机关侦查人员办案素质和侦查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笔者认为,侦查员在钻研本职业务和现代技侦手段的同时,还应精修“五见”之功。一是要学会见缝插针。所谓“见缝插针”,是指在侦查过程中,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空间、证据等条件,不失时机地揭穿犯罪分子的谎言及骗术。此功“见缝”是前提,“插针”乃关键。要出击神速,善插快“针”。检察机关自侦案件的犯罪证据一般都在犯罪分子的…  相似文献   

8.
证据是链接程序法与实体法的纽带,案件能否得到公正处理与证据息息相关.在实践中,由于公安机关经常出现取证“瑕疵”而导致案件证据无法认定,进而影响案件的有效处理.基于各种原因所限,检察机关对侦查取证的监督经常成为检察机关日常办案的“附属品”.为此,我们对取证“瑕疵”的种种样态进行实证分析,剖析监督侦查取证的困难所在,并且结合当前检察工作,从机制层面对检察机关与公安机关的侦查取证监督关系进行建构分析.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监狱场所对在押罪犯中又犯罪嫌疑人采取人身强制侦查措施的过程中,在适用法律、立法权限划分上,强制措施的强制力度、适用范围、执行地点等方面,还有许多不规范、不完善的地方。应重构监狱机关的侦查措施,重构需遵循法治原则、措施法定原则和立足监狱机关侦查工作实际的原则。根据在押罪犯中又犯罪嫌疑人实施又犯罪的严重程度等可以考虑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设立“审查控制”、“侦查隔离”、“候审隔离”三种适用于又犯罪嫌疑人的人身强制侦查措施。  相似文献   

10.
《刑事诉讼法》规定行政机关收集的证据材料可以在刑事诉讼中作为证据使用,其所指的是实物证据而非言词证据,应包括勘验笔录和现场笔录。这些证据材料欲成为定案证据,需经过关联性、客观性和可采性的审查,尤其是证据的鉴真审查。判断行政机关收集证据程序的合法性,应与侦查机关收集证据程序适用不同标准,审慎适用排除规则,对由此带来的侦查机关通过行政机关"借壳"取证的可能性也应有充分的警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