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实践探索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几年,为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需要,国家推动了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赋予其落实科学发展观、体制创新、探索新发展模式、提升区域竞争力以及建设和谐社会的历史使命。从目前已经推行综合配套改革的几个试点城市来看,改革方案的内容及举措均体现出鲜明的时代和区域特色,尤其是与以往经济特区模式相比具有较大的差异。在当前区域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能否利用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推进体制创新,掌握改革主动权,将决定一个城市或地区在未来竞争格局中的位置。获准设立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对于一个城市或地区来说,无疑相当于获得一次体制创新、再创业和腾飞的机会。这也正是各地在申报建立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上竞争激烈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2.
张林 《政策》2012,(4):56-59
2008年5月,湖北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站在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和构建中部崛起支点的高度,提出了建设武汉新港的重大战略决策,将其作为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推动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重要突破口。三年  相似文献   

3.
基于区域制度移植视角的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我国批准的第四批改革试验区,对中部崛起意义十分重大。然而,制约中部崛起的瓶颈是制度缺失。文章基于区域制度移植的视角,在借鉴国内外改革试验区及城市圈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可供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参考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4.
《今日海南》2008,(1):5-5
2007年12月.国务院同意批准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和成渝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后.国家从改革发展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作出又一重大决策.是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大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5.
刘友凡 《政策》2009,(12):11-15
2007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武汉城市因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以下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为湖北加快发展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湖北省人大围绕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改革试验这一重大课题,及时启动地方立法工作,经过反复调研、  相似文献   

6.
自近代以来,武汉的几次"崛起"与"塌陷"并不是某种具体原因决定,而是人为作用、国家政策、社会观念、城市管理体制、自然地理与交通、现代技术革新等多种因素造成的.根据它们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不同作用,笔者将这些因素的影响归纳为时势、地势、城市功能演化趋势三个大的方面.令人欣慰的是,随着武汉城市圈建设"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构"九省通衢""腹地聚散中心"的地理--交通--商贸中心格局,以及沿海制造业向内地转移、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武汉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7.
蔡玉胜 《长白学刊》2011,(3):101-104
以经济功能区为主的各类新兴区域是城市形态和功能发展的产物.由于以城市为单元的竞争的日趋激烈,新兴区域正在逐渐地独立于经济开发的单一功能,越来越具有城市化的鲜明烙印.从本世纪初期以来,我国新兴区域的发展开始出现从功能区管理走向城市化管理的新变化,过去单一的经济改革试验区都在逐步向着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步伐迈进,区域和城市...  相似文献   

8.
制度创新是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本质,通过制度创新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是设立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初衷所在。在系统回顾国内外创新空间扩散研究和详细分析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制度创新空间扩散效应、表现形态的基础上,从理论上初步探索了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制度创新的空间扩散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9.
“两型社会”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提出,为中部崛起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国家赋予试验区的创新权远比有限的资金、项目更重要,制度创新应当引起足够的关注。新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理论的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在"两型社会"制度创新中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钟禾  明璞  袁枫 《楚天主人》2008,(6):12-13
2007年底,武汉城市圈正式获批"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国家从改革发展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作出的又一重大决策,是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湖北及武汉城市圈实现又好又快发展面临的历史机遇。省人大常委会作为地  相似文献   

11.
“一带两圈”展宏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楚天舒 《政策》2009,(2):19-24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新的发展机遇,省委、省政府科学谋划未来,继提请中央批准建设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后,又不失时机地提出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在全省形成以武汉为龙头、长江经济带为主轴、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图为两轮的“一带两圈、双轮驱动”的区域发展新格局。这是省委、省政府从实际出发,坚持统筹兼顾、推动科学发展的重大举措,对把湖北建成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具有重大而又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李宪生 《政策》2008,(6):4-7
中央批准武汉城市圈为全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既是中央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重大部署.也是中央对武汉城市圈作为推动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支撑点的殷切希望。国家批复下达后。清泉书记、鸿忠省长在各种会议和场合就加快推进试验区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意见,并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省委九届三次全会上作了进一步的安排部署.强调要把试验区建设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事关全省全局的大事来抓,务必做好起步工作。目前,试验区建设的总体方案已报国家待批,各项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我们务必要以更加积极主动的作为。把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扎实推进试验区建设,  相似文献   

13.
《重庆行政》2007,(5):13-15
面对重庆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建设"一小时经济圈"的新形势、新机遇,立足全市发展大局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探索一条科学发展、加速发展、协调发展新路子,有效对接成都经济区,重庆迫切需要构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高地,形成成渝经济区中的重要战略节点,统筹大足县和双桥区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刻不容缓。一、统筹大足县和双桥区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必要性(一)统筹大足县和双桥区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国内外区域发展实践表明,以重点区域的快速发展带动其他地区发展,通过非均衡发展的路径实现协调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覃坚谨 《传承》2013,(5):8-11
北部湾经济区从无到有,从蓝图变为现实,从区域发展部署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实现了从"风生水起"到"千帆竞发"的历史性跨越。如今的北部湾经济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快速崛起、大开放格局已经形成,已成为广西科学发展的排头兵、率先发展的先行区、改革开放的试验区,正成为带动西部大开发的新基地和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以及我国沿海重要经济增长区域  相似文献   

15.
多中心与板块经济是中国区域发展的重要特征,中部是区域发展的重要经济板块,承担组织和协调区域经济活动的枢纽作用。中部地区协调发展成为影响中国区域发展的重要经济群,多中心城市与城市群是中部地区崛起与协调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成为影响中部地区综合竞争力与软实力的重要因子。要实现多中心互动、共赢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须以城市群经济体为载体,建立多中心互动与共赢机制,实现多中心协调发展;科学规划与布局,走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可持续发展之路;合理统筹城乡关系,走新型城市化之路;坚持产业集中式发展,培育区域性产业园区或产业基地;构建广域性产学研平台,着力培育自主创新;发挥通道优势,大力发展"廊道经济"。  相似文献   

16.
《政策》2008,(4):1-1
国家批准武汉城市圈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从改革发展全局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湖北的重视和支持,为我们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机遇,大胆改革创新,努力消除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力争在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建设两型社会等方面为中部乃至全国提供有益借鉴、发挥示范作用,决不辜负中央的厚望和重托。  相似文献   

17.
曹强 《观察与思考》2008,(21):22-24
统筹城乡发展的热浪在全国一浪高过一浪。去年6月,“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花落重庆和成都。浙江怎么办?等、靠、要从来非浙江人所为。浙江认为,国家考虑到经济发展的平衡性,将试验区落户中部地区,自有其战略意图。但浙江作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特别是在城乡统筹上有所探索的省份,必须主动寻求突破。  相似文献   

18.
《湖北政报》2009,(16):5-8
<正>(2009年7月17日)鄂发[2009]17号当前,我省经济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要素支撑条件和环境承载力约束的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向实体经济蔓延,对我省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全省要牢牢把握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和建设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发展机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节约资源和  相似文献   

19.
梁丽萍 《前进》2012,(11):16-17
党的十七大以来,山西经济社会发生深刻的变化,特别是2010年,山西省获批"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山西省委九届十一次全会审议通过山西"十二五"规划建议案,明确了到"十二五"末"在中部崛起和全国竞相发展格局中再造一个新山西"的宏伟目标,山西改革发展步入转型跨越的新时代. 伴随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进程,山西省积极推进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干部选拔任用公信度和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一大批适应转型跨越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不仅为转型综改试验区的建设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与人才保障,而且在干部选任制度的改革创新中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武非平 《前进》2012,(5):38-40
如何抓住太原市作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带来的重大机遇,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中的社会结构调整,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是我市在"十二五"时期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也是提升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综合实力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